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7327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docx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

20XX年中学测试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2021-2021学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四)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21N—14O—16Na—23Ca—40

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或答卷的指定位置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被氧化过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净化装置中的催化转化器,可将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危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CO被氧化

B.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

C.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还原成N2

D.碳氢化合物在铂催化下,被CO直接氧化成CO2和H2O

2.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IIA和IIIA元素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

A.1B.10C.11D.25

3.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D.超导材料K3C60

4.在下列数量含有10电子的物质中:

所含质子数由多至少的正确排列是()

①质量为34.0g的氨气;②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的氟化氢;

③4℃时体积为22.4mL的纯水;④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的甲烷。

A.①>③>④>②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①>④>③>②

5.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X是原子晶体,Y是分子晶体,则熔点:

X

B.若A2+2D—=2A—+D2,则氧化性:

D2>A2

C.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

R>M

D.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

NaA

6.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Ⅰ,此时,其它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达到平衡状态Ⅱ。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2的转化率:

Ⅰ>Ⅱ;H2的转化率Ⅰ>ⅡB.总压强:

Ⅰ>Ⅱ

C.平衡常数:

Ⅰ=ⅡD.c(NH3):

Ⅰ<Ⅱ

7.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有()

A.Fe(NO3)2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8.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F3B.H2OC.SiC14D.PC15

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蒸馏的方法可将海水淡化

②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CO2中的SO2

③向碘水中通入SO2观察碘水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④向含有Mg(OH)2和Ca(OH)2的浊液中加入足量MgC1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Mg(OH)2中Ca(OH)2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6

10.2021年北京奥运会在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BirdNest)。

有一类硼烷也好似鸟巢,故称为巢式硼烷。

巢式硼烷除B10H14不与水反应外,其余均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硼酸,硼烷易被氧化。

下图是三种巢式硼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点燃

A.这类巢式硼烷的通式是CnHn+4

B.2B5H9+12O25B2O3+9H2O,1molB5H9完全燃烧转移25mol电子

C.B5H9中H原子的成键方式都相同

D.硼烷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酸根RO3—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NO3—的电子数多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原子的电子层数比N的电子层数多1

B.RO3和NO3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

C.RO3中R的化合价与NO3中的N的化合价相等

D.R和N为同族元素

12.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13+、CH3COO—、C1—B.A13+、NH4+、C1—

C.Mg2+、C1—、Fe2+D.Mg2+、Ba2+、Br—

13.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乙醋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

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浓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

纯的油脂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

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拦、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14.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已知A、C同主族,而且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

B.沸点:

A的氢化物低于C的氢化物

C.A元素的单质与C元素的无氧酸溶液中置换出C元素的单质,则非金属性A >C

D.B元素单质与C元素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产物易水解

15.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

(1);△H>-574kJ·mol—1

②CH4(g)+4NO2(g)=2N2(g)+CO2(g)+2H2O

(1);△H>-1160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①可推知:

CH4(g)+4NO2(g)=4NO(g)+CO2(g)+2H2O

(1);

△H>-574kJ·mol—1

B.等物质量的甲烷参与反应①②,甲烷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D.以上两个反应都是焓减熵增的反应,所以两个反应都易发生,速率快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为同主族元素,若X的单质为X2,则Y的单质一定为Y2

B.Na+是第三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

C.SiO2、Si都是原子晶体,硬度大,且不易碎

D.不同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也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1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12与NaOH溶液反应:

C12+2OH—=C1—+C1O—+H2O

B.F2与NaOH溶液反应:

F2+4OH—=2F—+O2+2H2O

C.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g++2NH3·H2O=Ag(NH3)2++2H2O

D.Fe2O4与稀硝酸反应:

Fe3O4+8H+=Fe2++2Fe3++4H2O

18.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减少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

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1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

CO(g)+2H2(g)CH3OH(g),根据题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E点的平衡常数大于D点的平衡常数,且该反应的△H<0

B.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E点大于D点

C.F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v(甲醇)=nB/3tBmol(L·min)表示500℃时以上反应在D点的速率

20.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D.均减少1mol

2,4,6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

21.(共9分)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到达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能

(3)若用实验IV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

①当石灰水过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

②将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

22.(共10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

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0.7

50

20

36

250

4

0.10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1.0

50

20

35

125

7

0.10

1.0

50

35

50

50

8

0.10

1.1

50

20

34

100

9

0.10

1.1

50

35

50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23.(共10分)Na2O2与水的反应实际是Na2O2+2H2O=2NaOH+H2O2,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部分H2O2受热分解:

2H2O2=2H2O+O2↑。

为了测定某过氧化钠固体的纯度,今何等如下实验:

①称取过氧化钠固体2.00g;

②把这些过氧化钠固体放入气密性良好的气体发生装置中;

③向过氧化钠中滴加水,用某一量筒排水集气,量筒内液面在112mL处恰好与水槽内液面相平;

④将烧瓶中的液体转移到250mL的容量瓶中,然后加入蒸馏水,定容,使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⑤用移液管移取25.00mL容量瓶中的液体,放入锥形瓶中,用过量的稀硫酸酸化,然后用0.0100mol/L的KMnO4溶液去滴定,至终点时用去了24.20mLMnO4溶液(此时猛全部以Mn2+存在)

(1)有酸式和碱式两种滴定管备用,该实验应选用,理由是。

(2)在步骤③测量气体体积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到室温时进行,应选用下图装置中。

为使量筒为液面恰好与水槽内液面相平,应进行的操作是。

(3)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所配制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在步骤⑤中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5)该过氧化钠的纯度为(实验中得到气体体只均看作为标准状况下)。

四、本题包括3小题。

25.(共10分)H2O2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受热易分解,沸点比水高,其水溶液呈弱酸性。

工业上常用乙基蒽醌法制备H2O2:

在含镍或钯的催化剂作用下,在苯溶液中用H2还原乙基蒽醌变为蒽醇,当蒽醇被氧氧化时生成过氧化氢。

其转化的基本流程如下:

(1)实验室用稀硫酸与过氧化钡反应制取H2O2,化学方程式为。

(2)某试剂厂先制得17%—18的H2O2溶液,再浓缩成30%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填代号)

A.常压蒸馏B.减压蒸馏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D.加压蒸馏

(3)根据乙基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流程可以认为这种制备方法的实制相当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对于实验室制法,其优点是。

(4)科学家对H2O2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提出两种观点:

①O→O②H—O—O—H

其中①式中氧氧健为配位键,即共同电子对由某原子单方面提供(在化学反应中氧氧健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

化学家Baeyer和Villiyer为研究H2O2的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用(C2H5)2SO4与H2O2(物质的量1:

1)反应,生成有机物A和H2SO4。

B.将生成的A与H2反应,(已知该反应中H2作还原剂)

①如果H2O2的结构如①所示,实验B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如果H2O2的结构如②所示,则实验B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H2O2的结构,还需在实验B后添加一步实验C,请设计C的实验方案:

25.(共7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g)+H2O(g)CO2(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900

1000

1200

K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全气体中c(CO)不变

C.v逆(H2)=v正(H2O)D.c(CO2)=c(CO)

(3)830℃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容器的体积。

平衡移动(选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不”)

(4)若830℃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CO、5.0molH2O,反应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

26.(14分)已知A、B、C、D、E为五种短周期不同主族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A、E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E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A、E形成的化合物分子甲中电子总数为18,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化学键的类型是,甲(填是或否)属于电解质。

(2)工业生产E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3)A单质与C单质在工业上用于合成化合物乙,下列哪些反应条件有利于增大乙的产量(产量:

单位时间内产品的质量)(填编号)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加催化剂

室温下,向pH=a的乙的水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b的甲的水溶液,且a+b=14,充分作用后,溶液pH7(填“>”“<”或“=”),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C、D两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某一化合物含C元素质量分数为46.67%,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将它转化为C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5)A、B两元素也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分子量最小的分子为丙,则丙的空间构型为。

用D的单质和丙可以制成原电池,电池中装有浓KOH溶液,用多孔的惰性电极浸入浓KOH溶液,在X极通入化合物丙,Y极通入D的单质,则X极是该电池的极,X极的电极反庆式为。

五、本题包括1小题

27.(共10分)重氮甲烷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应用,可以用来合成甲醚、羟酸、酯类等重要有机产物。

重氮甲烷的分子结构可以表示为CH2—N≡N,在其分子中,碳原子和氮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是由氮原子一方提供的。

(1)重氮甲烷的电子式为。

(2)重氮甲烷在受热或光照时容易分解放出氮气,同时生成一个极活泼的缺电子基团亚甲基或称为碳稀(:

CH2)。

写出重氮甲烷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碳烯很容易与稀烃、炔烃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三元环状化合物。

碳烯现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碳烯还可以插入到C—H键,C—C键之间,使碳链加长,当它插入丙烷分子中C—H键之间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碳烯(:

CH2)用于合成物质的明显优点是

六、本题中的两小题只选做其中一题(共10分)

28.请根据下图作答:

已知:

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易发生下列转化:

RO

|||

HO—CH—OHR—C—H

(1)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3)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其完全燃烧的产物中n(CO2):

n(H2O)=2:

1,则B的分子式为。

(4)F是高分子光阻剂生产的主要原料。

F具有如下特点:

①能跟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发生加聚反应;

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化合物G是F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G有多种结构,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29.(10分)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

如H(g)+I(g)→H—1(g),△H=-297kJ/mol即H—I键的键能为297kJ·mol—1,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molH—I键需要吸收297kJ的热量。

一个化学反应一般都有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

键能

键能

键能

键能

HH

436

C1—C1

243

H—C1

432

H—O

464

S=S

255

H—S

339

C—F

427

C—O

347

C—C1

330

C—1

218

H—F

565

N≡N

941

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①半径越小的原子形成的共阶键越牢固(即键能越大)(填“能”或“不能”)

②非金属性越强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填“能”或“不能”)

(2)能否从数据找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3)由热化学方程式H2(g)+C12(s)→2H2S(g);△H=—185kJ·mol—1并结合表上数据可推知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设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态)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之间的关系是。

(4)由热化学方程式2H2(g)+S2(s)→2H2S(g);△H=—224.5kJ·mol—1种表中数值可计算出1molS2(s)气化时的△H为。

(5)通过上表预测卤代烃RX在同样条件下发生碱性水解反应时,RF、RC1、RBr、RI(R相同)的反应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