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7548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docx

上海中考理化模拟题2

上海市初中理化中考模拟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理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首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托里拆利。

C伽利略。

D阿基米德。

2.下列各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重力。

3.在下列生活和生产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图1

(a)用管子吸饮料(b)离心式水泵(c)船闸(d)注射器

A(a)。

B(b)。

C(c)。

D(d)。

4.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1)用水流比作电流。

(2)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4)用总电阻替代两个串联的电阻。

A

(1)与(3)。

B

(2)与(4)。

C

(2)与(3)。

D

(1)与(4)。

5.对于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B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C导体的电阻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有关。

D导体的电阻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6.在图2(a)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S闭合后,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如图2(b)所示,则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A1.2安,0.5安。

B0.5安,1.2安。

C0.7安,0.5安。

D0.5安,0.7安。

7.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两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

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灯L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一定是电阻R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可能是灯L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图3

D可能是电阻R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8.如图4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和B,已知A液体的质量小于B液体的质量。

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容器中有液体,也无液体溢出)(ρ铁>ρ铝)()

A分别在A、B中浸没相同质量的实心铁球和铝球。

B分别在A、B中浸没相同体积的实心铁球和铝球。

C分别从A、B中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

D分别从A、B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

二、填空题(共26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

(3)

(2)

9.在家庭电路中,吸油烟机正常工作的电压为_______伏,它与其它家用电器是_________的(选填“串联”或“并联”),与控制它的电键是_________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4)

(5)

(6)

10.一根质量为1.8千克的圆柱形木棒,密度为0.6×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________。

锯掉一半后,剩余木棒的质量为_________千克,密度为_________千克/米3。

(9)

(7)

(8)

图5

11.如图5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工具,其中刀刃磨得锋利、锥子做得尖锐等是通过__________受力面积来________压强的。

同时锥子柄又很粗大,这是为了_______

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避免手受伤。

(均选填“减小”或“增大”)

(12)

(11)

(10)

12.将匀质铁球的一半浸入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为0.8牛,铁球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牛;将它全部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牛,当它在水中下沉时,受到浮力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3)

(15)

(14)

13.长度相等的铜导线甲和乙,甲的横截面积大于乙的横截面积,则甲导线的电阻_________乙导线的电阻。

若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甲导线的电流_________通过乙导线的电流;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甲导线的电流_________通过乙导线的电流。

(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6)

(17)

(18)

14.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_________安,此时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其电阻为__________欧。

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3安时,它的电阻为__________欧。

(20)

(19)

15.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A2的示数将_________;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将___________。

(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研究过程如图7(a)、(b)和(c)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电路的连接及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21)

(1)比较图7中的(a)和(b)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比较图7中的(b)和(c)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共6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

17.如图8所示,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8中画出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18.在图9中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四.计算题(共24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体积为0.5×103米3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求:

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

20.质量为1.8千克的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为2×103米3,求:

冰的密度ρ冰。

21.重为5牛、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45×103帕。

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容器。

(3)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分别计算了容器中水的重力G水,小明的答案为39.2牛,小华的答案为44牛。

请判断,小明的的答案是__________的,小华的答案是__________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2.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

电阻R1的阻值为5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2A”字样。

闭合电键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2安。

已知电流表A1的“0~3A”量程档损坏。

(1)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求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

(3)若要使电流表A2与电流表A1的比值变小,变阻器的滑片P应继续向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现有阻值为15欧、30欧和60欧的三个电阻,请从中选择一个来替换电阻R1,然后移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流表A2与电流表A1的比值最小,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①应选择的电阻阻值为__________欧。

②通过计算求出电流表A2与电流表A1的最小比值。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

(1)

(3)

23.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时,应将铁块放置在调节平衡的天平的__________盘进行称量(选填“左”或“右”)。

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目的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5)

(4)

(6)

24.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该是________的。

使用电流表时,所测电流不得超过它的__________。

在图11所示电路中,将电流表分别接在A、B、C三个不同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A(安)

IB(安)

IC(安)

0.28

0.28

0.28

 

图11

25.根据“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完成下列要求。

(7)

(1)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

________(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接)

 

图12

(8)

(9)

(10)

(2)实验所用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1A”字样,电源电压不变,所有元件均完好。

移动变阻器滑片至中点时(即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5欧),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3所示,则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伏,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欧,电源电压为________伏。

(11)

(3)继续实验,测出电阻值分别为10.1欧和10.2欧,可求得电阻的平均值为_________欧。

(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26.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猜想:

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14所示:

(12)

小华根据图14(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13)

小明根据图14________________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14)

小红根据图14(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

(2)探究:

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

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同学

密度(×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深度(厘米)

橡皮薄膜凸出程度

小华

0.8

1

5

h1

2

10

h2

小明

1.0

3

10

h3

4

20

h4

小红

1.2

5

18

h5

6

20

h6

(16)

(15)

①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

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___________。

由此可验证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18)

(17)

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

_________。

由此他们验证了_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化学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做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O—16Ca—40

六、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27.铝是一种“年轻”的金属:

1886年以后才被大规模冶炼和使用。

铝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A、AlB、alC、AgD、Cl

28.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洗净晾干B、葡萄、糖等混合均匀C、葡萄发酵D、过滤得葡萄酒

29.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香水B、“雪碧”汽水C、碘酒D、牛奶

30.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空气B、液氧C、酒精(C2H6O)D、水

31.研究表明,口腔唾液中含钙、磷、氟等,可增强牙齿抗酸能力。

这里的“钙”、“磷”、“氟”是指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32.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汞时发现有红色的氧化汞(HgO)出现,HgO中Hg的化合价是

A、-2B、-1C、+2D、+1

33.实验测得某些溶液的pH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稀硝酸B、硼酸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

34.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3CO+Fe2O3

2Fe+3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A、COB、Fe2O3C、FeD、CO2

35.化学反应2R+5O2

4CO2+2H2O中,R的化学式是

A.C2H4B.C2H2C.C2H4O2D.C2H6

36.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uSO4·5H2O

CuSO4+5H2O↑B、3H2+Fe2O3

2Fe+3H2O

C、2H2+O2

2H2OD、HCl+KOH→KCl+H2O

37.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4个氮原子:

N4B、氦气:

HeC、氧化钠:

NaOD、氧化铁:

FeO

38.过滤操作不需要的仪器是

A、铁架台B、烧杯C、蒸发皿D、漏斗

39.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A、S+O2

SO2B、H2O2

H2↑+O2↑

C、CaCO3→CaO+CO2↑D、Mg+CO2

MgO+C

40.右图是某物质的分子模型,“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B、此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C、1mol这种物质中含有2mol氧D、该物质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41.实验离不开仔细的观察和记录,下列记录准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氢氧化钙变红

C、加热已通入二氧化碳的红色石蕊试液,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紫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3.右图是金刚石、石墨、富勒烯(C60)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性质相同

B、三种物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C、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金刚石石墨富勒烯

44.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固体的分子或原子是静止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C、物质体积膨胀是分子变大的结果D、分子由原子构成

4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恰当的是

A、生石灰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

B、活性炭放入冰箱可去除异味

C、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制成各种彩灯

D、硫酸铜加入某酒精样品中可检验该样品是否纯净

46.右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代表相连的两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请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D、丁可能是碳或氧气

七、填空题(共19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47.今年是“国际化学年”,化学帮助我们从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始认识世界。

①空气与我们密不可分,其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1)(填化学式)。

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2),化学研究者建议用碱性物质吸收二氧化硫以减少其排放。

②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海洋封存二氧化碳,其

中一个办法是将其固体沉入海底。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3)。

③水被称为生命之源,右图实验能确定水的元素组成,a试管中的气体是(4)。

④醋酸是生活中的常用物质,不仅可做调味剂,也可用于除去水垢。

醋酸(C2H4O2)由(5)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6),0.5molC2H4O2中约含有(7)个氢原子。

 b

 

 

a

 

 

48.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的生产、生活、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氧气。

①实验室用如图1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该反应中的催化剂是(9)。

可以用图中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10)。

②将氧气通入如图2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观察到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则进入装置B的气体一定含有(11)。

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2)。

 

49.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g/100g水。

②2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大的是(14)。

③10℃时,向50g水中加入xg硝酸钾,可以形成饱和溶液,则x应为(15)。

④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己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中的主要物质是(16),下列关于剩余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17)。

Ⅰ.只含氯化钠,且氯化钠达到饱和

Ⅱ.只含硝酸钾,且硝酸钾达到饱和

Ⅲ.两者都有,但只有氯化钠达到饱和

Ⅳ.两者都有,且两者都达到饱和

八、简答题(共21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50.某班级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选择,实验内容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步骤

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迅速停止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产生气泡,反应持续时间较长

分析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

无法持续产生CO2

(1)

结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2)。

【实验二】:

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①如图1所示是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气体发生装置的适用范围是(3),集气瓶中导管应处的位置是(4)(填“a”或“b”)。

②图二中,能够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5)。

③该发生装置不具有启普发生装置的原理,理由是(6)

Ⅰ.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

Ⅱ.不能控制反应的停止

Ⅲ.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实验三】计算实验室使用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用足量的盐酸与12g块状大理石反应,得到0.1mol二氧化碳(杂质不参加反应)。

④求块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⑤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7)(精确到0.1%)。

51.如图A所示是用白磷(着火点为40℃)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其中细玻璃管的底端刚好与白磷接触。

实验步骤

现象

将装置A放在(8)(填仪器名称)上称量。

示数为158.4g。

取下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细玻璃管下端至红热,迅速塞紧锥形瓶并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9),并放出热量,气球膨胀。

冷却至室温如图B所示,再次称量装置

气球变瘪,质量为158.4g

①仪器a的名称是(10)

②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11),由上述实验知,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是(12)。

用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两次称量质量不变的原因(13)。

③另一名同学在其实验结束后发现第二次称量的质量减小了,可能的原因是(14)。

Ⅰ.白磷的量不足Ⅱ.白磷过量Ⅲ.反应中气球膨胀了Ⅳ.装置密闭性不好

④反应结束时(如图B所示),气球变瘪的原因是(15)。

⑤拓展实验: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验证石墨的元素组成。

实验步骤:

称量m1g石墨;放入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引燃;反应结束后,用足量的m2g石灰水吸收生成的气体(吸收完全);称量石灰水的质量变为m3g;

数据分析:

根据(16)可知石墨中含有碳元素;根据(17)可知石墨中只含有碳元素。

 

上海市初中理化中考模拟卷

答案与评分标准

物理部分

题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6分

1.B。

2.A。

3.C。

4.C。

5.B。

6.C。

7.D。

8.D。

说明:

每题2分。

二、26分

(第9~14题每格1分,第15~16题每格2分)

9.220;并联;串联。

10.千克每立方米;0.9;0.6×103。

11.减小;增大;增大。

12.0.8;1.6;不变。

13.小于;等于;大于。

14.0.6;10;10。

15.变小;不变。

16.

(1)当电阻并联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总电阻变小。

(2)一个电阻可以等效替代两个并联电阻。

三、6分

(每题3分)

17.作用点1分;方向1分;大小1分。

18.电路正确3分。

四、

24分

19.

(4分)

F浮=ρ液gV排1分

=ρ液gV物1分

=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5×104米31分

=4.9牛1分

20.

(4分)

ρ冰=m冰/V冰1分

=m水/V冰1分

=1.8千克/2×103米31分

=0.9×103千克/米31分

21.

(8分)

(1)p水=ρgh1分

=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分

=1.96×103帕1分

(2)F容器=p容器S1分

=2.45×103帕×2×102米21分

=49牛1分

(3)错误1分

正确1分

22.

(8分)

(1)I1=U/R11分

=6伏/50欧=0.12安1分

(2)I2=I-I1=0.52安-0.12安=0.4安1分

R2=U/I2=6伏/0.4安=15欧1分

(3)右1分

①30欧1分

②I1=U/R1=6伏/30欧=0.2安

I2=U/R2=6伏/20欧=0.3安1分

I2/I=I2/(I1+I2)=0.3安/(0.2安+0.3安)=3/51分

说明:

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1分。

五、

18分

23.

(3分)

左;不同;相同。

说明:

每格1分。

24.

(3分)

断开;量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

说明:

每格1分。

25.

(5分)

(1)略。

(2)3;10;4.5(3)10.1。

说明:

每格1分。

26.

(7分)

(1)有关;(c)和(d);密度(种类)。

3分

(2)①液体的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分

小华;1分

②当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分

小红。

1分

六、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A

C

D

D

B

C

D

B

B

A

B

C

A

B

C

C

A

D

D

D

七、填空题(共19分,除特殊标明外,每空1分)

47.

(1)N2;

(2)酸雨;(3)干冰;(4)H2;(5)3;(6)1:

2:

1;(7)1.204×1024

48.(8)2KClO3

2KCl+3O2

;(9)MnO2

(10)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1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每种物质1分,共2分);

(12)CO2+Ca(OH)2

CaCO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