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77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docx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

 

 

————————————————————————————————作者:

————————————————————————————————日期:

 

塔城市农业现状与对策

 

农业是指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取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统称为农业部门,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农业包括的范围也不同,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及产前、产后为农服务的部门。

我国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及渔业。

这里我所指的农业就是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一、塔城市农业现状

(一)种植业现状

据《塔城市农业志》记,1945年7月,伊力、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进入塔城县,接管了国民党塔城县政府,成立了塔城地区塔城县县长机关,1946年,全县耕地面积26。

86万亩,到1949年,耕地面积增加到56.9万亩,播种面积26.58万亩,其中小麦26.1万亩,总产1250。

8万公斤,平均单产48公斤;油料4600亩,总产16700公斤,平均单产不足10公斤;经过60年的发展,到2006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已达110万亩,比1949年增加了4倍,粮食作物面积为28.85万亩,小麦单产达310公斤,提高了6。

5倍,经济作物面积35。

92万亩,饲草料作物面积31.819万亩,农作物种类、栽培模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塔城市委紧紧依托农业资源及口岸、区位、地缘优势,抓住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新鲜瓜果蔬菜的需求日趋旺盛的大好机遇,适时科学地提出了“三大基地"的战略,把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外向型设施农业作为推进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的大量投入,发展规模空前,积极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截止2006年,我市蔬菜基地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354万元,集中调整土地6000余亩,共建成日光温室和拱棚3000座,已投入生产使用的温室和拱棚2478座,种植番茄等30多个种类,80多个品种,年产各类蔬菜10万吨,经济总收入达4700万元。

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1、自然条件:

塔城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无霜期短,日较差大,据气象资料(1991—2000年)显示,全市日平均气温为8.0℃,平均无霜期144天,≥10℃的有效积温3347.96℃,年日照时数2997。

07小时,年降水量209.2mm,年蒸发量1783。

7mm。

我市境内土壤分五大类,即栗钙土(海拔900-1200m)是我市牧用和农业旱作土壤资源之一;棕钙土(海拔600—900mm)是我市主要的农业耕作土壤;潮土(海拔450—600m之间),此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地势平坦,宜耕易种,是开发较早的农业区;草甸土(南湖一带)为放牧草场和打草场;沼泽土(也克苏牧场一带)是我市天然牧场和打草场。

2、农业生产条件

全市五乡一镇有115个村,190个组,13777户,60955人,31733个劳动力,土地总面积128.73万亩,总耕地面积91.28万亩,总播种面积90。

2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4。

97亩。

三个国营农牧场下设29个生产队,12345人,5583个劳动力,总耕地面积18。

27万亩,播种面积17。

1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4.8亩。

全市共有144个村(队),农业人口73300人,劳动力37316人,总耕地面积109。

55万亩,播种面积107.47万亩(2006年)。

3、灾害情况:

由于我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气象灾害发生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冻害、霜冻、大风、干热风、冰雹、洪水等,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短缺.大面积干旱,土地荒漠化等,灾害发生频率日益增多,尤其冰雹,对我市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据统计,仅冰雹灾害一项自2001年到2006年塔城市农业生产累计损失总面积就达50万亩,平均每年损失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都在1千万元以上。

(二)塔城市农业队伍现状

塔城市农业局始建于1950年,是市政府有关农业行政执法和管理种植业的职能部门,负责为市委、政府研究拟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同时负责塔城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培训、咨询、推广;负责全市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等.

农业局所辖一个机关,5个事业单位,局机关设置四个科室,即办公室、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能源办、蔬菜办。

下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经局、种子站、农广校、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5个事业单位,共有基层乡站15个,(其中乡镇场农技站9个,农经站6个),整个农业系统共有在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5人,其中享受正科待遇8人,副科待遇7人。

现有干部职工188人(核编207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农业农经专业技术人员120人,(包括乡、镇场)其他专业人员20人,工人33人,分别占总数的7。

98%、63.83%、10.64%、17.55%,其中男同志92人,占48。

94%,女同志96人,占51。

06%。

汉族有104人,占55。

32%,少数民族有84人,占44。

68%。

大专以上学历124人,占65.96%,中专学历42人,占22。

34%。

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农艺师2人,占1.06%;农艺师、农经师27人,占14.36%;助理农艺师、农经师52人,占27。

66%;农技员、农经员35人,占18.62%。

15个乡级站共有人员101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50人,农经员51人,乡级站人员严重匮乏,成萎缩状态,出现了四多四少的现象,一是地多人少的现象,塔城市共拥有110万亩耕地,按照科学理论来讲应该最少需要110名农业技术员,但目前由于农业技术人员因农口工作任务重,条件差,福利待遇低等等,纷纷转行,造成了1名技术员要负责4万多亩地的技术指导,更有甚者,个别乡只剩1名技术员的局面,二是女多男少的现象,过去我市各乡镇场的科技副乡(镇)长都是从农业系统提拔出去的,一些优秀的男中青年相继脱颖而出当了领导干部,因此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衡,如二工镇农技站13名技术人员只有1名男技术员,三是近多远少的现象,离市区近的人就多,离市区远的人就少,如二工镇编制个,有农技人员13人,而喀拉哈巴克乡农技站有编制9个但农技人员仅有1人。

四是岗多人少,有的农经、农技人员虽然没有从乡(镇)场调出,在本乡镇场上班,但是乡(镇)场由于严重缺人,占用农技、农经人员严重,造成岗多人少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牧民素质普遍偏低。

从我市近年来抓农民教育工作总体情况看,当前农民存在的重要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低三缺”:

即劳动技能偏低;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在农业发展中,缺少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乏懂科技、会管理的两栖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

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我市农村有14974户,65570人,劳动力为34532人,占总人口的52.7%,其中男劳力19388人,女劳力为15144人,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594人,占1.72%,小学文化程度7534人,占21.82%,初中文化程度20840人,占60。

35%,高中文化程度4258人,占12.33%,中专文化程度911人,占2.3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99人,占1.45%,统计资料还显示:

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农村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0.85%,这一现状与我市“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受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的影响,部分农民观念陈旧、封闭自守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的思想严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缺乏过硬的科技致富本领。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城乡统筹发展,阻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是农业经营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目前我市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中统一经营和服务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土地承包到户,使得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许多风险.第一是市场风险。

由于种植分散,信息不灵,农民在安排种植的过程中一般是根据上年农产品的价格而定,有很大的盲目性,许多农户难逃市场“陷阱"。

第二是自然风险。

我市主要的灾害有冰雹、大风、干旱、倒春寒、病虫草害等,它们给农生产造成的损失,轻则减产减收,重则劳而无获。

第三是资金风险.我市有相关一部分农民,尤其是一些种植大户,搞设施农业的农民,种植靠贷款,建棚靠贷款,一旦农贷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则无法保质保量进行种植,对结构调整影响很大。

目前,全市115个行政村,190个组主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户均经营50—100亩耕地,由于我市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多,我们的种植水平虽然与周边团场相比落后5年以上,但我市农作物总产量仍然很高,虽然小麦收购有国家政策保护,但玉米、打瓜、油菜等大宗农作物,由于缺乏有组织的以中介机构为载体的规范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农牧区普遍缺少中介服务组织,这对农牧民了解市场信息,掌握技术,学习科技知识都造成不便,现有的企业(如酒精厂等)由于自身资金不足或是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不愿与农民鉴订收购订单,使我市大部分农产品如玉米、打瓜等受外界市场影响很大。

而愿意与农民签订订单的企业如亚麻公司,又由于种植该作物的市场风险大,农民接受程度差,不愿与企业签订订单,因此,农民的生产经营有更多的盲目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三是技术储备不足,技术服务力量薄弱.农业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我市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特、优农产品不断引进,但到目前为止,亚麻高产栽培技术、温室蔬菜生产技术、果蔬保鲜技术,特色农作物种植技术,瓜菜制种技术等一系列农作物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等,由于技术人员的匮乏造成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障碍。

自2001年国家不再分配大中专毕业生以来,我市农技推广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已从2000年的100人减少到目前的69人,减少45%,而69名技术人员中,由于所学专业大多为农学,真正学蔬菜、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果蔬保鲜等专业的不足10人,既无法满足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之需,又无法满足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之需,更无法满足我市125万亩农作物种植的需要。

目前,我市各乡、镇、场(二工镇除外),每年春季都有要求农业局下派技术人员,而技术队伍的萎缩已严重影响到我市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例如在今年小麦锈病大发生时,阿西尔级仅有1名能胜任工作的技术员,喀拉哈巴克乡仅剩1名技术员,恰夏乡30余万亩土地只有6名技术员,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所需,而由于农作物种植分散,统防统治无法进行,技术员工作量大,防治效果慢,对我市农作物丰产丰收有很大影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四是市场信息网络和营销体系建设滞后。

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民,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切实保障让农民得到实惠,目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与市场经济下的大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我市涉农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缺乏统一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等手段落后。

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未建立专业化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基层单位,涉农企业,生产和经销大户入网率低,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使得信息服务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农民难以得到准确完整的市场信息,只是凭借经验,随大流决定自己的经营项目,趋同的产品往往陷于“卖难”的窘境,比如前几年的小麦、打瓜、红花等。

五是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

由于塔城市工业企业不发达,长期以来,在种植结构调整中,企业未和农民形成强有力的链接关系,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强调政府在调整中的主导作用,而未能调动起做为主体的农民的积极性,以致造成政府倡导的,农民不积极;农民积极的,又无企业投资.这种做法不但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而且大大挫伤了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积极性,甚至使得政府和农民之间处于对立状态,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如2004年的红花,近几年的亚麻、打瓜种植等。

六是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未凸显.近几年来为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市委、市政府先后从内地引进了很多企业,同时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行扶持,但是由于我市农产品基地规模小,质量不统一,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区域性种植,优势不优,特色不特,哪个品种也不成规模,而企业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与基地农户的内在联系不紧密,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辐射能力弱,拉动作用未凸显.

七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为85%,而我国仅为49%,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只有30%,而发达国家高达80%。

例如我国化肥、水和农药的利用率均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均为60%以上,也就是说,我国化肥、水和农药单位面积的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一倍,但利用率却低一半,这样不仅投入品使用浪费,而且威胁生态和环境安全,因此,切实强化技术推广,大力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是加速科技进步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

造成我国农业物质成果转化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推广能力不强.现存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的,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很不适应,一是职能不清,即承担了公益性技术推广,也承担了执法性管理与中介服务的职能,还要开展经营性服务。

二是体制不顺,目前塔城地区各县(市)农技推广的管理体制不同,有的县乡农技站归县级农业部门管理,有的县乡农技站归乡镇管理,有的县实行双重管理,我市乡级农技推广站行政即工资、编制归乡管,业务归农业局管,这种管理方式有利有弊,但从目前运行看弊大于利,由于乡镇中心工作多,在乡农技站工作的技术员每年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不足1/2,造成乡站技术员业务水平提升慢,人员调整困难。

三是机制不活,农技站由于公益性与经营管理职能不分,难以实施依岗定责,绩效挂钩管理.四是素质不高,长期以来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的机会,造成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偏低,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掌握不够,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

五是保障不力。

我市技术人员每逢春、夏、秋季就分赴到所有乡场村、队农户的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向农民传授科学种田新技术,冬季当农民农闲的时候,他们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这些技术人员95%以上家都住在城上,多年来,由于市财政紧张,我市技术员下乡无交通费和差旅费,一年工资的一半以上都要支付交通费和伙食费,而乡镇由于人员缺乏,抓“公差”现象十分严重,大多数技术员要担任村宣传员或其它工作,这些因素是造成近几年乡级农技站农技人员外流的主要原因。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八是外向型农业发展刚刚起步,对农业产业化强有力的拉动作用未显现。

我市的设施农业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看,仍存在许多问题。

1、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技术力量薄弱,从业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由于我市农业技术人员长期服务于传统农业,真正学习蔬菜专业的仅有4人,而且在学校几乎未接触过设施农业,因此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实际操作技能普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设施农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市农民大都长期从事大田作物种植,对设施农业不甚了解,处在边干边学的状态,还不能完全按照设施农业生产所要求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还未充分发挥出来。

3、种植分散,规模偏小.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市设施农业即温室大棚的建棚规模,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但由于订单所占比例小,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随意性大,形不成规模,种植的品种与出口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九是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滞后

1、防雹减灾设备落后。

塔城市人影办现有职工5人,3个炮点,由于设备数量不能满足人影作业点的设置要求,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交叉火力防御网络,更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减灾作业,保护区有效面积不到20万亩,在这种状况下如发生较强冰雹天气,则无法抗御.同时我市由于没有标准化燃点,现有作业点均为临时性炮点,作业用炮弹,火箭弹等危险爆炸物品均存放在农民家中,严重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人影作业人员野外作业条件差,专业人员少,大部分为临时招聘人员,人员队伍不稳定,使作业质量和效益得不到提高,

2、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体系建设滞后.

塔城市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站仅有2人,没有观测场地和交通工具,监测仪器十分落后,随着我市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病虫草害种类及种群也相应变化,而且我市有几十公里的边境线,为防治有害生物的迁入,需要做密切的危险性病虫草害的监控及扑灭工作,而我市的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装备对暴发迁飞性有害生物缺乏应急能力。

目前我市农业生产以小家小户为单位,面积小,且分散,在暴发性、流行性病虫草害大面积发生时,无法进行统防统治,对病虫草害有效控制造成困难,如2007年小麦锈病大发生时,由于冬麦春麦混种,小麦与其它作物扦花种植,而乡级监测站一直未建立,没有人员储备,对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影响很大。

三、对策

(一)发展信息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是提高农业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1、加快培养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尽快培养一批既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熟悉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又懂得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知识复合型的农业信息服务人才.

2、加大农业信息服务资金投入.农业信息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及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客观存在,政府应将发展农业信息服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日常运行所需费用.

3、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制定塔城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信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对发展新阶段农业十分重要。

塔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推进农业信息化对于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我市应尽快把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农业发展的议事日程,并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市政府应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塔城市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农业局,下设办公室,配备专人,市财政拔专款建立“塔城市农业局”网页。

二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入乡”工程。

①组建信息网络建设队伍,做到市、乡两级信息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市政府应设立市场与经济信息科,乡镇应有专、兼职农业信息员,从组织上保证信息工作的正常进行。

②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入乡”工程。

为解决信息到农民手中“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应稳定市、乡两级农业信息队伍,聘请农村第一线信息员,加强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加强培训,使信息员掌握农业信息采集,发布搜集等技术,使生产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经济信息很快传到农民手足,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要求有完善的农业科技推行体系,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使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措施直接到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长期以来,我市广大农民盲目施肥现象严重,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促进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安全、生态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从今年起,我们将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市农田测土配方化验工作,制定出符合塔城市土壤实际的配方卡,指定生产企业按配方,生产适合塔城土壤的肥料,力争通过这一项措施,为农户节约成本10-20元/亩,全市节约农资投入1000-2000万元。

2、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我市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110万亩左右,玉米、油葵、甜菜等杂交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而占我市播种面积60%以上的小麦、打瓜、亚麻等常规作物良种覆盖率不足30%。

因此,常规作物良种覆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市的农业生产,从2005年开始,塔城市已连续三年被列为自治区小麦良种补贴县(市),每年补贴14万亩,三年累计补贴42万亩,而国家小麦育种家基地已在地区农科所建立了原种繁育基地,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小麦育种家基地的成果,结合小麦良种补贴,狠抓小麦良种覆盖率,与此同时,我们应下大力气狠抓常规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工作,力争到2010年使常规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使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3、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步伐。

我市有144个村队,只有69名技术员,为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尽快在全市范围推广,必须先进行示范,用示范引路,加快推广步伐.为此农业部门将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建立农民获得先进实用技术的有效机制,把农业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撑推动作用。

以蔬菜、小麦、玉米、打瓜、亚麻及特色作物为主,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强化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我发展和带动辐射作用。

从2006年开始,市农业局将在全市范围内确定40个村400户,辐射带动4000户,开展科技入户工作,力争到2010年辐射面积达到40万亩.二是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推广,重点推广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的优良品种,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节本增效,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三是探索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示范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市、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4、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整合我市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党校、农广校、农技推广的师资、设备、网络和技术人员,结合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在设施农业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实施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下功夫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快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步伐

1、做好对有害生物的监测、控制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有害生物监测、控制、综合防治项目,健全监控体系,全面推广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和信息发布体系,提高病虫测报准确率和信息入户率,同时应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的普查,监控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有害生物宏观控制和综合治理规划,从网络监测、技术培训、病虫测报、药剂供应、综合防治等方面入手,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生产;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防治技术,努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

结合我市提出的建设“绿色塔城”的总体目标,应加快建设农产品残留检测体系,从制度和技术手段上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减少环境污染,最大程度的提高农作物的单产,最大程度地减少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环境因子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因素制约有害生物的繁衍的为害,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资源,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2、健全防雹减灾体系建设

首先应保证人工影响天气的经费。

我市防雹作业平均每年使用的人雨弹约3000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