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323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docx

T梁外观QC质量控制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国道324线昆石公路

宜良城区段升级改造工程

预应力T梁外观QC质量控制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国道324线昆石公路

宜良城区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部

2013年8月20日

预应力T梁外观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国道324线昆石公路宜良城区段升级改造工程,起点桩号为K0+000(小渡口收费站),终点桩号为K8+982.981(江头村),共长8.982981km,其中,T形连续梁桥(南盘江大桥)一座,孔跨布置为:

单幅,9孔30米(路基中心线),为改善行车条件,上部结构采用5孔一联和4孔一联,共两联,标准桥面宽度为16.5米,设计车速为60Km∕h,此桥位于宜良县内斜跨南盘江,其中预制T形连续梁63片。

工程创优目标:

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100%,创优良样板工程。

二、QC小组概况

QC小组概况

QC小组名称

预应力T梁外观QC小组

所属部门

昆石宜良项目经理部

课题名称

预应力T梁外观质量控制

小组类型

攻关型

活动时间

2013年8月-2013年10月

活动次数

3次

顺序

姓名

年龄

性别

职称

文化程度

组内职务

顺序

姓名

年龄

性别

职称

文化程度

组内职务

1

孙春阳

29

总工

本科

小组长

6

阮宏

32

技术员

本科

组员

2

闫博

28

工程部长

大专

组员

7

张斌

25

技术员

大专

组员

3

关大伟

31

安质部长

大专

组员

8

张瑞

26

技术员

大专

组员

4

于艳燕

28

试验主任

中专

组员

9

马昌元

31

班组长

本科

组员

5

潘兴伟

36

物资部长

中专

组员

10

三、选题理由

预应力T梁在施工中外观上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缺陷,比如气泡过多、颜色不均、局部流沙、模板接缝处错缝、错牙的通病,为了提高T梁砼外观质量,保证预应力T梁达到业主的精品工程要求,特成立QC技术攻关小组。

四、现状调查

模板采用大平面8mm厚整体组合钢模,T梁模板每侧由4块7.5m钢模,2块短钢模组合而成,模板倒角处圆顺,符合拆模要求,底模采用5mm钢板固定砼台座上。

钢模型焊缝、几何尺寸和平整度符合桥梁规范要求,立模之前清理模板表面残浆、油污等杂物,以粗毛巾擦洗干净后涂脱模剂。

侧模用龙门吊吊起,按编号从台座一头往另一头逐块拼装。

侧模的安装标高用红油漆标在砼台座两侧。

每块模板安装时详细检查垂直度。

模板拼缝上贴3mm厚软橡胶条(宽B=50mm),上下拉杆与侧模板同时安装。

T梁砼浇筑时采用附着式振动器结合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T梁砼采用商品砼,其设计强度为C50,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52.5),砼配合比为:

水泥:

砂:

碎石:

瓜子石:

粉煤灰:

水:

减水剂:

矿粉=364:

835:

748:

187:

48:

176:

13.19:

73

T梁外观存在问题统计表

序号

缺陷项目

缺陷频数

频率(%)

备注

1

气泡、麻面>0.04m2

43

66.2

2

蜂窝

2

3.1

3

孔洞

0

0

4

模板接头处错缝

6

9.2

5

表面不光滑>0.25m2

9

13.8

6

缺棱掉角

3

4.6

7

粘模现象

2

3.1

合计

65

100

五、确定目标

1、目标值

通过对各道工序严格控制,消除各道工序中的质量隐患,从而减少T梁侧面出现麻面、气泡及错缝现象,保证T梁侧面光滑、颜色均匀一致,真正使T梁做到内实外美。

2、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领导对QC小组攻关课题高度重视。

从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施工设备和器材、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

(2)目前国内,T梁施工工艺已日臻完善,有丰富的技术资料供项目参考与借鉴。

六、原因分析

南盘江大桥能否达到精品工程要求,T梁外观质量的好坏是关键。

根据此依据,我们对影响T梁外观的质量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找出了影响T梁外观质量的主要原因为T梁表面的气泡、麻面现象,表面不光滑、缺棱掉角、模板接头处错缝现象。

确定了影响T梁外观质量的主要原因后,我们QC小组立即召开“T梁砼外观质量控制”专题会议,大家广泛发言,深入探讨,对影响T梁外观质量差的因素从人、机、料、法、环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以集体的智慧绘制出因果分析图,如下图:

七、要因确认

针对因果图中找出的九条末端因素,QC小组成员逐条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造成T梁外观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要因确认表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确认情况

主因确认

1

工人振捣技术差

调查分析

分工不明确,技术不熟练、振捣经验较少

主因

2

工人素质偏低

调查分析

部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主因

3

高频振捣性能不稳定

调查分析

部分高频振捣性存在质量问题

次因

4

施工配合比不准确

现场取证

未严格进行砂石料含水率测试,施工配合比不准确

主因

5

砂石杂物含量多

现场取证

现场取样检查

次因

6

水泥含碱含量高

现场取证

现场取样检查

次因

7

钢模板变形

调查分析

拆装模时碰撞引起局部变形

主因

8

施工组织措施不对

调查分析

用有经验的技术员员、班长全程跟踪管理

次因

9

天气高温干燥

调查分析

设置喷淋系统

次因

1、振捣技术差

在预制T梁施工前,小组成员对T梁施工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其是否有砼施工的振捣经验、已经干过多久的砼振捣工作、是否熟悉附着高频振动器及插入式振捣器的机械性能及使用方法、对T梁砼的外观质量要求是否了解,经询问发现部分工人没有砼施工的振捣经验、不熟悉附着式高频振动器及插入式振捣器的机械性能及使用方法、对T梁砼的外观质量要求也不了解。

但如果施工工人由于振捣方法不对及不会使用高频振动器,就会出现漏捣、过捣、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气泡过多、泛砂现象,严重影响T梁的外观质量。

因此该末端因素为主要原因。

2、质量意识差

经调查,施工现场有部分工人为农民工,素质偏低,质量意识差,思想麻痹,且劳动组合不稳定。

因此该末端因素为主要原因。

3、高频振动器性能不稳定

项目领导在接到这个项目后,为了使T梁外观质量达到精品工程要求,新买了8套高频振动器,并进行了试用,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施工要求。

因此该末端因素为次要原因。

4、施工配合比不准确

商用砼搅拌站各计量系统均能满足砼配料的精度要求,但由于现场砂石料含水率检测不到位,导致施工配合比不准确,含水量或偏大或偏小,因此该末端因素为主要因素。

5、砂石含泥量高

在砼配合比之前,项目部试验室与物资部共同对商品砼的砂石料场进行了考察,并取一些样品做了试验,经试验所选用的砂石料供应商的材料均能规范及业主要求,因此该末端因素为次要因素。

6、水泥中碱含量高

水泥经试验后各项指标及碱含量均在规范要求内。

在平时砂石料进场时,项目部有专职人员对砂石料的质量验收,不符合要求不允许进场,因此该末端因素为次要因素。

7、T梁钢模板变形

T梁钢模板采用专业公司生产的大平面整体组合钢模。

钢模板面积大,拆模时需用龙门吊、导链配合人工拆模,在拆模时难免碰撞在其它钢模、已成品的T梁上,造成钢模表面出现坑洼现象。

并由于龙门吊及导链的拉扯,模板局部刚度不够容易造成模板的变形,以致在模板接合时出现错缝现象。

因此该末端因素为主要因素。

8、施工现场混乱

在T梁立模及浇注砼时,如果施工现场施工顺序混乱,人员不相互配合,也容易造成立模时模板错缝、模板加固不到位、砼漏捣、砼浇注未按施工工艺允许进行分层浇注现象。

为此项目部在施工现场管理上选用有经验的技术员、班长全程跟踪管理、每道工序完工后由技术主管进行质检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并对出现的问题记录在案,有问题随时整改。

因此该末端因素不是主要因素。

9、气候影响

夏季时气温偏高、干燥,砼如果养护不到位,表面容易出现收缩裂缝,严重时影响T梁的受力性能,梁场在建设时已设置了喷淋系统。

因此该末端因素为次要因素。

八、制定对策

对策实施表

序号

原因

目标

对策

措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1

施工工人振捣技术差

提高工人的振捣技术,让工人熟悉附着式振动器及插入式振捣器的机械性能及使用方法

进行专业培训

根据以往振捣经验及梁场施工、机械情况,制定出专门的振动及振捣方法,明确振动及振捣所需的时间,由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傅进行现场演练、示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振动时间调整,使振动时间尽可能规范化。

施工时砼振动选用经验丰富的人来操作。

在施工现场由专业机电工程师向施工工人讲解附着式高频振动器及插入式振捣棒的操作方法、机械性能,让工人熟悉并熟练的操作这些机械。

现场、会议室

2013.8.25-

2013.8.27

孙春阳潘兴伟于艳燕

2

工人质量意识差

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让他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进行质量意识培训

由工程部长对工人进行质量培训,进行相应的文化素质教育

会议室

2013.8.28-

2013.8.29

闫博

关大伟

3

施工配合比不准确

提高砂石料的含水率测试,从而提高施工配合比的准确性

开盘前每次的含水率检测

开盘前进行砂石料含水率检测,通过含水率计算施工配合比

拌合站

2013.8.30-

2013.9.1

于艳燕

4

钢模板变形

保证不因为钢模的原因而影响T梁的外观质量

制定拆模方法及模板修整方案

由工程部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模板自身特点,制定出正确的拆模方案,保证拆模时钢模不变形。

制定出钢模加固方案及修整变形模板的方案。

现场

2013.9.2-

2013.9.3

孙春阳潘兴伟于艳燕

九、效果检查

经过对策表的认真实施,T梁外观质量差的局面逐渐转变过来了,工人在实际操作中的熟练程度逐渐提高,质量意识明显增强。

经过对实施QC活动后,生产的T梁中随机抽查了20片T梁的缺陷数据,以下是比较数据。

序号

缺陷项目

缺陷频数

频率(%)

备注

活动前

活动后

活动前

活动后

1

气泡、麻面>0.04m2

43

9

66.2

13.8

2

蜂窝

2

0

3.1

0

3

孔洞

0

0

0

0

4

模板接头处错缝

6

3

9.2

4.6

5

表面不光滑>0.25m2

9

5

13.8

7.7

6

缺棱掉角

3

0

4.6

0

7

粘模现象

2

1

3.1

1.5

总计

65

18

100

27.7

注:

缺陷频数总数采用活动前统计的缺陷频数总数。

从下页柱状图可以看出,实施了QC活动后,T梁外观质量得到了改善,T梁表面不光滑、颜色不均匀一致、气泡、麻面、粘模现象已基本消失、施工接缝无错缝现象、表面未出现过收缩裂缝现象。

活动前后缺陷数量对比图

 

T梁成品外观效果

 

十、体会与巩固措施

我们通过QC小组活动,对QC小组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QC小组活动,使我们在考虑现场质量控制时,对问题的思考更全面,即综合考虑了施工作业所能遇到的问题,在对现场质量控制时有备无患,对问题的思考更有重点性,根据现场情况,以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设防。

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活动,严格按PDCA循环工作程序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

树立“以人为核心”的观念,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加强对现场工人的施工技术培训工作。

在工程前期,T梁外观质量之所以不太理想,工人技术水平差与质量意识差、自身素质差是关键。

所以在施工中应重视提高工人的施工技术水平与素质。

十一、总结及下步打算

QC小组在本次活动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T梁外观质量得到了很好控制,与我们开始时树立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分不开。

在施工中,我们重视工人的技术水平及工人的自身素质,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及自身素质。

同时,我们也重视对组员的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本项目T梁施工中,T梁砼振捣采用了附着式高频振动器,有力的解决了T梁底部马蹄部位振捣难以控制的问题。

但在施工中我们发现现场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及自身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有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

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将逐步完善对工人的教育问题,提高工人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