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393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docx

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

晋教版初一地理下册重点

第1页/(共10页)

第八章认识亚洲

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1、亚洲的位置:

1半球位置:

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2经纬度位置:

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

的大洲。

3海陆位置:

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

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的范围:

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域。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3、亚洲轮廓特点:

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4、亚洲地形特点:

亚洲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3/4。

5、亚洲地势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

6、亚洲河流特点:

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

四周分流,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7、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8、亚洲季风区内易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9、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10、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13、通过学习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带来的影响等差异,明确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

①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

②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多为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夏季普遍降水多、气温高。

1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一月平均气温在-30C以下,七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而降水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蒙古乌兰巴托)

15、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

(半球位置)北极圈从欧洲北部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纬度位置)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海陆位置)

16、南美洲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是纵贯南北的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有著名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

17、非洲地跨南北两半球,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非洲有6种气候类型,即: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

■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以赤道为中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基本上是由赤道地区向南北逐渐减少。

8.2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1年亚洲人口达3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7%。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超过1亿。

(中国、

日本位于东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位于南亚)

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

-1-

第2页/(共10页)

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基础好。

3、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不同,北亚是气候寒冷,中亚和西亚则是气候干旱。

4、亚洲生活着1000个左右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超过了10亿。

5、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属发展中国家。

6、亚洲绝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

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7、亚洲“四小龙”是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总称。

8、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出口加工国和地区: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②农矿原料出口国:

蒙古;③经济综合发展国:

印度、中国;④石油输出国: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

9、亚洲的三大文化:

(共同特点:

都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1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②印度文化,发源于印度河流域;③阿拉伯文化,发源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9.1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1、东南亚是联系亚洲、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东南亚的范围:

包括北部的中南半岛和南部的马来群岛。

•东南亚的位置:

①纬度位置:

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小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

②海陆位置:

东南亚北靠亚洲,东南接大洋洲,东临太平洋,西南临印度洋,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③相对位置: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

•东南亚的国家:

12个,其中中南半岛有7个,马来群岛有5个。

2、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位于马来群岛的国家有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菲律宾、文

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3、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太平洋西岸与印度洋、非洲

东岸联系的重要通道。

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

其中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窄处,交通位置尤其重要。

4、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是湄公河(在我国称作澜沧江)。

5、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

6、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7、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因为河流为城市提供水资源,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8、马来群岛的多数岛屿,地形崎岖,山岭众多,多火山、地震;平原狭小,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9、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

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10、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产业。

■柬埔寨吴哥窟■缅甸仰光佛塔。

■泰国湾海滨。

■新加坡。

■越南下龙湾。

■马来西亚的双子座。

11、东南亚富饶的物产:

■粮食作物(水稻);■热带经济作物(油棕、橡胶、椰子、蕉麻等);■矿产资源(石油、锡等)。

12、水稻产区主要分布的国家有泰国、缅甸和越南。

13、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

14、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9.2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

-2-

第3页/(共10页)

1、“五海三洲两洋之地”:

西亚地处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是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航运十分繁忙;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曼德海峡连接阿拉伯海与红海。

4、西亚的地形:

以高原为主。

5、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的特点:

夏季高温炎热,冬季气温稍低,全年干燥少雨。

(世界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

沙特阿拉伯。

4、西亚地区的人们在干旱的环境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6、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有“世

界石油宝库”的称号。

7、西亚所产石油90%以上供出口,主要出口到美国、西欧和日本。

8、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重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9、波斯湾石油输往美国、西欧、日本的海上运输线路:

(1)印度洋T好望角T大西洋T西欧和美国(大型油轮)

(2)红海T苏伊士运河T地中海T直布罗陀海峡T西欧和美国(小型油轮)

⑶印度洋t马六甲海峡t太平洋t日本

11、西亚的主要居民有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和犹太人等。

其中阿拉伯人的分布最为广泛。

一般把阿拉伯人占人口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

12、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这三种宗教都将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绝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13、西亚长期以来局势动荡、战争不断的是因为:

1重要的地理位置;②丰富的石油资源;③紧缺的水资源;④复杂的民族和宗

1、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介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占非洲总

面积的4/5。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2、撒哈拉以南非洲地跨南、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非洲气候特点:

气温高,干燥区面积广,有六种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轴线,呈南北对称分布。

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

全年高温,降水明显分为干、湿两季。

(马里-巴马科)

5、世界之最: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东岸,东到红海之滨)。

②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流,流入地中海,全长约6600千米)。

③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④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

东非大裂谷。

⑤世界上铝土矿储量最多的国家:

几内亚。

⑥世界最著

名的天然动物园: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境内)。

⑦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现在有54个独立国家)。

⑧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撒哈拉以南非洲。

6、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资源:

1丰富的矿产资源(黄金、金刚石、铜、铀、钴、钒、磷酸盐等储量和产量均居

世界前列);②丰富的植物资源(森林和草原)(檀木、花梨木)③丰富的动物资

源(大猩猩、河马、非洲象、角马、斑马、长颈鹿)

7、赞比亚有世界“铜矿之国”的称号。

南非的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几内亚的铝土矿。

尼日利亚是本区石油输出国第4页/(共10页)

8、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约有6亿人口,其中90%以上是黑人,这里是黑人的故乡。

9、问题:

什么是单一经济结构?

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结构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应该怎样扭转这种局面?

1许多国家开采一种或几种矿产,种植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这种经济结构我们把它叫单一经济结构。

②殖民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方面将非洲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一方面又将非洲变成他们商品的倾销市场。

③本区的国家出口初级产品的收入少,而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的支出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民生活贫困。

④发展多样性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加强邻国间或区域性经济合作,努力发展民族经济。

10、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三大问题:

(解决办法)

1人口问题:

应大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民族团结,减少部族冲突。

2粮食问题:

应当发展多种农业;改进粮食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3环境问题:

应当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

9.4欧洲西部——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区域

1、位置和范围:

2海陆位置:

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

3半球位置: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北极圈通过其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小部分地区位于寒带

•主要国家: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地形特点:

①②③④

•主要河流:

多瑙河、莱茵河。

•气候特点:

最典型的两种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影响: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雨热异期)影响:

3、欧洲联盟:

(2)组织性质:

政治经济组织(4)成员国的数量:

现有27个成员国•欧盟的重要作用:

①对成员国的影响——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②在世界上的地位——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4、欧洲西部的部分旅游景点:

1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2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

3意大利罗马-罗马古斗兽场;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威尼斯

4希腊雅典-雅典帊台农神庙

5、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有“世界公园”的美称。

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

2、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90%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

-4-

第5页/(共10页)

5、南极大陆严寒的主要原因:

6、20世纪以来,有18个国家在南极设立了科学考察站

7、我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有

①1985年在南极地区的乔治王岛建立长城站;

21989年在南极大陆建立中山站;

32004年在北极圈内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建立黄河站。

10.1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俄罗斯联邦领土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2、俄罗斯人口约1.45亿(2010年),有18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79.8%。

3、俄罗斯的地形:

大体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多平原、低山和丘陵,主要有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4、俄罗斯的气候:

全国分为四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但大部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其特点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5、说出俄罗斯濒临的海洋和相邻的国家。

①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经波罗的海与大西洋相邻,西南面有黑海。

②俄罗斯陆上邻国也较多,西北面是挪威、芬兰;西面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南面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是蒙古、中国和朝鲜,共14个邻国。

6、俄罗斯雄厚的基础工业:

①发展条件: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矿产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

2发展水平:

能源、机械、钢铁、冶金、森林和化工等基础工业发达,核工业与

3部门结构特点:

部门齐全。

4分布状况:

主要集中在国土的欧洲部分。

5发展趋势:

向东发展。

6四大工业区的名称和位置

7、俄罗斯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的南部,而广大的西伯利亚

北部却很少有农作物分布。

原因:

8、俄罗斯的交通运输。

①铁路分布(不平衡):

欧洲部分铁路网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铁路网稀疏,只有横贯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及其支线,称作欧亚大陆桥,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

2两大港口: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港口)③主要河流:

欧洲部分-伏尔加河(母亲河),实现了“五海通航”,五海——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亚洲部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9、俄罗斯的城市多分布在欧洲部分,首都莫斯科(市中心有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5-

第6页/(共10页)

1、印度位于南亚地区,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西北部和东北部与我国相邻,陆地面积世界第七。

首都新德里

位置:

印度处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位于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西临阿拉伯海,东

临孟加拉湾。

2、印度的地形很明显地分为三部分,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是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印度半岛。

3、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有“圣河”之称。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5、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棉花、黄麻、茶叶和甘蔗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印度政府推行“绿色革命”,其主要目的是:

缓解粮食问题。

6、印度发展中的工业需从下面三个层次了解:

①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以纺织和采矿为主。

②独立以后,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3近年来,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工业发展迅速。

7、学习印度人口知识需要知道的三个问题:

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人口告诉增长带来的问题。

粮食、土地、水资源、环境、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

③印度政府对待人口问题的国策。

把控制人口数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8、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9、印度的民族、语言和宗教:

1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印度是世界上使用语言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3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上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本土宗教是印度教,佛教发源于印度。

10、印度主要工业的分布及工业中心:

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印度第一大海港),加尔各答(印度第二大海港)是麻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是信息技术中心。

10.3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注:

位于南半球,季节与我国相反)

1、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海域的岛屿组成。

首都堪培拉。

2、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3、澳大利亚的地形明显分为三部分,东部分布着山地(大分水岭),中部为平原(该地形区中有大自流盆地),西部是高原。

4、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量自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递减,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5、世界之最:

■世界著名的大自流盆地是:

以北艾尔湖为中心的地区。

(澳大利亚)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大堡礁。

(澳大利亚)

■世界上羊毛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国家:

澳大利亚。

■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

■世界上最大的独块石头:

艾尔斯巨石(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巨石长3000米,宽约2000米,高300多米,周长约9000米)。

-6-

第7页/(共10页)6、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

鸸鹋、袋鼠、考拉、鸭嘴兽;澳大利亚特有的植物:

桉树。

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

■粗放牧羊带分布在西部和东部,这里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粗放牧牛带分布在国土的北部、东北部、中部,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多为高原,气候以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为主。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这里地势低平,气候优越,利于牧草和农作物的生长。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因为这里有低平的地

势,较充足的光、热、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

8、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国土东南部的沿海地区。

堪培拉、悉尼、墨尔本是主要城市。

■堪培拉是首都,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悉尼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全国经济、交通和贸易中心。

■墨尔本是第二大城市和港口,有“金融首都”之称。

9、小麦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农作物,产量的3/4用于出口,是世界上小麦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养羊业是澳大利亚发展最早和最重要的部门,是世界上羊毛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0、澳大利亚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铅、镍、银、钽、铀、锌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

澳大利亚工业以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

目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为服务业。

11、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

试用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解释一下。

⑴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6500万年前

⑵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较早于其他大陆分离,会减缓生物进化的速度,如果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⑶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

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南极大陆位于地球的南端,由于位置在地球的最南,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存至今的特有生物很少。

10.4日本——东亚的群岛国家

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是一个群岛国家,是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首都东京。

2、日本境内多山,多丘陵,平原狭窄,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位于本州岛。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因此日本有“地震之邦”的称号。

富士山海拔3776米,为日本最高峰,是一座活火山。

3、日本领土主要由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北海道岛四大岛组成,其中最

大的岛屿是本州岛。

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

4、日本是季风气候。

多台风。

多梅雨。

5、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地震多发生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因为这里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7、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进口国

原因:

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严重不足。

日本的石油主要来自西亚地区、东南亚地区。

-7-

第8页/(共10页)

日本的煤炭主要来自中国、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拉美各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等国。

8、问题:

日本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面积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木材呢?

为了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9、高度发达的经济:

⑴日本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工农业现代化程度很

高。

钢铁、电子等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日本发展工业经济的有利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岛国多优良港湾。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海洋运输。

⑶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

⑷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

日本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