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421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docx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专题

1.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对变形虫的观察。

⑴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

写出判断的操作步骤:

⑵确认污物在装片内,不允许重制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使污物和变形虫分开?

1.

(1)①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伴随移动,若移动则污物在装片上,否则污物在镜头上。

②转动目镜,若污物移动,则污物在目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装片内的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2.实验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左表:

酶溶液的pH值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

13

2

9

3

11

4

45

5

>60

⑴酶活性最强时的pH值是    。

⑵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

    。

⑶请以二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

间内完成:

②                   

⑷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   ,依据是     。

⑸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2.

(1)2

(2)成正比(3)①25℃→37℃②将蛋白块捣碎 

(4)胃、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1.8左右

(5)加一支试管,内加蛋白块和水,pH值为2.0,作为对照实验组

3、以下为生物学家格里菲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几个实验:

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在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型细菌,分析回答:

(1)实验③说明_______对小鼠无毒害作用;实验④说明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型中,很可能含有促成这一转化的遗传物质,但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还不能被证明.请你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写出主要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主要步骤和预期结果

①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离,分别得到蛋白质和DNA.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鼠体内R型活细菌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

(2)②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分离得到的蛋白质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在小鼠体内没有发现活的S型细菌

③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分离得到的DNA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在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型细菌.

结论: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

4.在淀粉分解实验中,仅向你提供分别装于试管中的唾液5ml,1%淀粉液10ml,滴瓶中的碘液若干,滴管1支,白瓷板10块,手表一块,室温25℃,请严格按照题给的条件设计一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约需多少时间能完全消化淀粉。

步骤:

4.

(1)先将碘逐滴滴在10块白瓷板上。

(2)将唾液注入装有1%淀粉酶的试管中,计时开始

(3)每隔1—2分钟,用滴管吸取淀粉、唾液混合液,依次加到白瓷板上的碘液中,直到不变蓝为止,累计的时间就是消化所需的时间。

5.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ABCD

⑴实验B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

⑵实验C进行一段时间,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

⑶实验D可以验证。

⑷实验A的目的是。

⑸如果将装置B放在一个匀速转动的圆盘上,青菜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5.

(1)向光性

(2)叶绿素合成需要有光的条件(3)茎的背地生长、根的向地生长

(4)对照(5)弯向光源

6.探究酸碱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用具:

烧杯、注射器8支、带有橡皮塞抽去空气的试管4支、干酵母粉、

蔗糖、配制好的pH分别为5、6、7、8的缓冲液

(1)实验步骤:

①用开水配制10%蔗糖溶液100mL,冷却到室温(26℃)后,加入

4克干酵母粉,10min后……依次完成步骤②③④⑤,观察并记录。

⑴完成实验步骤:

⑵实验记录:

产生2mL气体体积量(以针筒推柄上升的mL数为产气量,见右图)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pH

pH=5

pH=6

pH=7

pH=8

时间(s)

8

7

6

7.5

⑶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等到蔗糖溶液冷却后再加入干酵母粉?

②为什么要用注射器吸取溶液注入试管内?

6.

(1)②取4支试管分别标上A、B、C、D、(或1、2、3、4) 

③分别用注射器吸取不同pH的缓冲液各2mL分别注入4支试管内

④再分别用4支注射器吸取含有酵母粉的蔗糖液各2mL同时分别注入到上述4支试管内,并开始记时

⑤观察每支试管上注射器针筒推柄上长2mL时,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2)实验结论:

酵母菌酒精发酵酶促反应速度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pH为7时,酶促反应速度最快,随PH的减小或增大,酶促反应速度都会减弱

(3)①防止酵母菌死亡和酶遇高温(或变性)失活

②避免空气进入试管,尽量使试管内保持无氧状态

7、巨能钙的生产工艺中使用了过氧化氢(H2O2)并残留在药品中,H2O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酶的存在可以使其分解为无毒物质,请分析下列一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所示,①—⑤号试管中,最先产生气泡的是几号试管?

产生气泡最多的是几号试管?

请写出该试管内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式:

(2)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到①—⑤号试管口,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3)①与②比较说明

②与③比较说明

②与⑥比较说明

②与⑤比较说明

(4)本实验设计缺少。

7、

(1)②。

②。

2H2O2—(酶)→2H2O+O2↑

(2)①②燃烧、其中②更明显

(3)酶的高效性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酶的专一性

酸碱度对酶活性影响

(4)对照组。

8、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1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淀粉液2ml。

2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6.2、6.8、7.4、8.0

3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入恒温水浴。

4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PH

5.0

6.2

6.8

7.4

8.0

结果(颜色)

++

+

橙黄色

+

++

“+”表示蓝色程度。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了什么?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作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5)本实验不用碘液,可改用什么试剂来鉴定淀粉有无被分解?

(6)某小组人员进行了探究Na+是否是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调节因子的实验,得出如下结果:

 

请你根据上述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

8、

(1)恒温以排除温度变化干扰,37℃为唾液淀粉酶适宜温度

(2)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3)稀释

(4)唾液淀粉酶适宜酸碱度为6.8,高于或低于则酶活性降低

(5)班氏试剂

(6)在一定范围内,Na+是唾液淀粉酶的调节因子和活化因子;在2%-4%浓度范围Na+对

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促进

9、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

品种、大小相同的泡涨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

两昼夜后,如图所示。

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继续探究: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

甲,乙,

丙,丁。

9、

(1)弯向光源生长的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使背光侧的组织生长较快(每空2分,共4分)

(2)向背地方向生长的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较多,使近地侧的组织生长较快(每空2分,共4分)

(3)重力对芽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对芽生长的影响。

(4分)

(4)直立生长,弯向光源的程度加大,向下生长,水平向前生长。

(每空1分,共4分)

10、某同学由“高温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高温如何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活性?

”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

在下述的实验步骤

(1)

(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之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号为A、B、C,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A、B、C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A、B、C三只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用沸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激素制挤拌匀的饲料

(4)过一段时间后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对错误或不妥之处的改正

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1)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答案:

(一)步骤

(1)蒸溜水、自来水、河水均改为河水

(2)“发育状况不同”改为“发育状况相同”(3)投入后加“等量的”三字。

(二)

(1)现象:

若B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A、C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

结论:

说明高温使甲状腺激素制剂失去活性。

(2)现象:

若B缸内蝌蚪发育最快,C缸次之A缸最慢。

结论:

说明高温使甲状腺激素制剂活性降低。

(3)现象:

若B、C缸发育状况相同,而A缸较慢。

结论:

说明高温未影响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活性。

11、近年来常有音乐、噪音对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报道,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声音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材料和用具:

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的豌豆种子、分贝计(能测声音大小的仪器)若干台收录机、《蓝色多瑙河=》磁带、从磨具车间录制的磁带等。

方法步骤:

①;

②。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

②;

③。

11、方法步骤: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三组培养皿中

②将第一组置于播放《蓝色多瑙河》乐曲的环境中培养,声音的响度为70分贝;将第二组置于安静的环境中培养,声音的响度为5分贝;将第三组置于播放从磨具车间录制的磁带的噪音环境中培养,声音的响度为70分贝(注:

乐音与噪音的响度要一致,其响度大于45而小于85皆可)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豌豆种子萌发不受声音大小的影响

②第一组与第三组发芽率明显高于第二组的,声音大有助于豌豆种子萌发

③第一组与第三组发芽率明显低于第二组的,声音大不利于豌豆种子萌发

④第一组发芽率大于第二组的,第二组的大于第三组的,乐音有利于豌豆种子萌发,噪音不利豌豆种子萌发

⑤第三组发芽率大于第二组的,第二组的大于第一组的,噪音有利于豌豆种子萌发,乐音不利豌豆种子萌发

(注:

本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学生答出三种就给满分)

12、青蛙的呼吸情况研究。

右图是

实验装置,用于测定正常青蛙和皮肤涂满油脂

的青蛙

在单位时间内耗氧量的改变。

请把下述

方案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方案

实验假设:

青蛙的呼吸包括肺呼吸和皮肤呼吸,正常

青蛙在单位时间内(如3小时)的耗氧量应比

只用肺呼吸时多。

实验步骤:

①将甲、乙、丙三只青蛙分别放入三套装置内,

打开开关A和B,推入5ml氧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甲、乙、丙三只青蛙取出,全身涂满油脂,再分别放入三套装置内。

重复以上实验步骤①②③。

实验结果:

实验测得玻璃管内红墨水液面的刻度记录如下表:

(单位:

mm)

正常时

涂满油脂后

实验开始时的刻度

三小时后的刻度

11

41

12

42

9

49

10

28

9

28

10

34

差值

30

30

40

18

19

24

(2)实验装置里的NaOH溶液在本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本实验装置必须做好密封,为什么?

(4)三只青蛙只用肺呼吸与正常呼吸所得变化值相比,就是肺呼吸所占比例。

肺呼吸所占比例的平均值为%。

12、

(1)②关闭开关A和B,记录此时玻璃管内红墨水液面的刻度。

(2分)

③三小时后,再次记录此时玻璃管内红墨水液面的刻度。

(2分)

(2)吸收青蛙呼吸放出的CO2,使本实验能测定出青蛙的耗氧量。

(2分)(3)本实验通过青蛙呼吸消耗氧气后,引起容器内的气压下降,从而测定出耗氧量。

所以必须做好密封。

(2分)(4)61%

13、右图是一种可测定种子呼吸作用的密闭系统装置。

U形毛细玻璃管(带刻度)作为检压计。

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20%K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

瓶底放入一些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圆片,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圆片上,加入适量蒸馏水。

整个装置密封,并置到200C恒温环境,打开三通活塞(T),待U形管两侧液柱平衡后关闭T,开始计时。

(1)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检压计(U形管)左管口与大气相通,实验时室内气压的微小变化对读数都产生影响,必须进行校正.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该装置继续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请写出主要的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干重相同的油菜和小麦种子相比,萌发时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油菜种子________(大、等、小)于小麦种子

13、

(1)增大CO2的吸收能力

(2)锥形瓶中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死种子,其他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记录相同时间内的读数变化(3)①锥形瓶中不加入KOH溶液,代之等量清水②用同质量的小麦种子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操作③测出相同时间内密闭系统的气体体积净变化量④再计算出CO2释放量(4)小

14、回答下列关于脊蛙反射实验的问题:

(1)脊蛙反射实验的目的是。

(2)如何检验脊蛙制备成功了?

(3)用多大浓度的硫酸刺激效果最好?

(4)如何破坏脊蛙脊髓?

(5)写出脊蛙搔扒反射弧:

14、

(1)验证脊髓的反射功能

(2)脊蛙仰卧不能翻身(3)0.5%~l%(4)用探针插入椎管充分搅动(5)背部或腹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效应器

15、如果做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实验,分别滴加2%、0.9%、0.1%的氯化钠溶液,然后制成装片。

结果:

(1)滴2%NaCl的上皮细胞呈,原因是。

(2)滴0.9%NaCl的上皮细胞呈,原因是。

(3)滴0.l%NaCl的上皮细胞呈,原因是。

15、

(1)细胞缩小细胞外液浓度2%>细胞内液的浓度0.9%细胞失水变小

(2)正常状态(细胞扁平形状不规则)细胞内外的溶液浓度相等,细胞处于正常生理状态(3)细胞膨胀甚至胀破细胞内液浓度0.9%>细胞外溶液的浓度0.1%,细胞吸水膨胀

16、根据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

请回答:

(1)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条件是:

①;②。

(2)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

①;②;

③;④。

16、

(1)①生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2)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②液泡中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③原生原具有选择透过性④细胞壁的收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收缩性

17、把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放在脊蛙腿上有缩腿反射。

(1)如果剥掉腿上的皮肤,把有硫酸的小纸片直接放在肌肉上,不发生缩腿反应,说明。

(2)剪开腹壁,在腹腔背侧壁脊柱两侧找到通向后肢的坐骨神经,用镊子去夹它,马上缩腿,说明。

17、

(1)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

(2)肌肉具有收缩的特性,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能够收缩

18、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做出分析。

实验材料:

4m2的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1块。

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蝗虫3组(每组约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1)实验设计:

(2)实验结果:

(3)结果分析:

①蝗虫的绿色体色是一种。

②蝗虫的草绿色的形成是的结果。

18、

(1)略

(2)红、白2块纸板上的蝗虫很快被鸡吃掉,绿色纸板上的蝗虫被完全吃掉所用的时间比较长(具体时间略)(3)①保护色②自然选择

19、某中学生物实验室内有以下几种试剂和用品:

①10-8mol/l吲哚乙酸②1%龙胆紫溶液③10—4mol/l秋水仙素溶液(常用适宜浓度)④10%HCl溶液⑤50%蔗糖溶液

(1)用上述6种试剂和用品分别处理萌发的种子10min,其中细胞仍具有生命力的是上述试剂中的(填序号)。

(2)如果要观察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应选用上述试剂中的。

(3)要研究根的向地性,应选用上述试剂中的,其作用原理是

(4)要使玉米单倍体能结实,应选用上述试剂中的,其作用原理是

(5)如果用溶液⑤处理根毛细胞,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但不能看到。

19、1)①③④

(2)②(3)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其浓度有关系,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根对生长素浓度反应比茎敏感,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因重力作用浓度高于上面一侧,细胞生长慢,根弯向地下生长(4)③阻止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5)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

20、在用质壁分离法测定细胞的渗透势的实验中,把剪成小块的洋葱表皮分别(等量)的依次放入下面各组溶液中,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问:

(1)该洋葱细胞液的等渗浓度是多少?

(2)设计一个更精确的测定方法:

(3)如果不用蔗糖液,而改用NaCl溶液测定洋葱细胞的等渗浓度,结果会不会大致相同?

为什么?

20、

(1)0.5mol/l~0.6mol/l之间

(2)通过缩小各组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可以更准确地测定(3)结果不会相同,原因是钢离子和氯离子可以进入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渗透浓度

21、某实验需用如下材料和用具:

①新鲜菠菜,②石油醚︰丙酮︰苯=20︰2︰1的混合液③丙酮,④SiO2,⑤CaCO3,⑥定性滤纸,⑦烧杯,⑧研钵,⑨小玻璃漏斗,⑩培养血,

脱脂棉,

剪刀,

毛细吸管,

小试管,

量筒,

药勺,

天平。

根据以上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名称和方法:

(2)材料④和⑤的作用:

(3)⑥和

的用途分别是:

(4)试剂②的名称和作用:

(5)实验最后一步应注意的问题:

21、

(1)叶绿体(或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丙酮研磨提取,纸层析法分离

(2)研磨叶片时加入④可使研磨充分加入;⑤可防止叶绿素受破坏(3)⑥用作层析纸;

用于过滤色素提取液(4)层析液,纸层析的展层剂,可使提取液中各种色素分离开(5)层析液的液面要低于层析滤纸的点样线

22、给你未萌发的小麦种子、广口瓶、橡皮塞、凡士林、烧杯、小试管、NaOH、细玻璃管等材料和药品,试设计一个实验(包括实验装置、实验过程),达到验证“生活着的小麦种子不萌发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