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507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二十四节气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志.docx

《二十四节气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十四节气志.docx

二十四节气志

立春喜得晴窗好,为爱梅花写一枝

2月3日或4日立春,二十四节气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

二十四节气之首,四时之始。

立,始建也。

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

古人特别重视立春这个节气。

如果农历这一年之中没有立春,就称为“盲年”。

看来,我们应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立春啊!

 

春从哪个方向来,“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在古人眼中,立春的标志性物候是: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古人把东风称为俊风,风也变帅了;也称其为婴儿风,感觉很柔嫩、很温润。

东风这一刮,开始暖了,开始润了。

所以人们才说,风不扎脸了,风具有润肤霜的功能了,那就是春风。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吕氏春秋》中说:

“春之德风,风不信,则花不成。

”春天的美德,体现在风,如果风不能按时来,草木便无法“春风吹又生”。

立春的第二候是蛰虫始振,即冬眠的动物虽然没起床,但是睡醒了,想伸伸懒腰了。

有说法认为是雷惊醒了动物们,但立春的第二候是蛰虫始振,而春分的第二候才“雷乃发声”,相隔一个月呢,所以冬眠的动物的苏醒跟雷没多大关系。

唤醒它们的,不是雷,而是东风带来的温暖。

既然立春已然“蛰虫始振”,为什么要到春分才“蛰虫启户”呢?

因为它们是在相对温暖的地下“始振”,是在“被窝”里舒展筋骨、施展拳脚。

此时上面的土壤依然冰冻,尚未融化。

即使融化了,“一出门”赶上刺骨风寒,也还会钻回被窝睡个回笼觉。

其实人也如此,大冷的天儿,从被窝里钻出来是需要勇气的,只是不会像蛰虫们那样磨蹭一个多月而已。

鱼陟负冰,是说冰面有的开始融化了,可以看到鱼了。

可是水面上还有一些碎冰块,就感觉鱼游的时候像背着冰块一样,乍暖还寒嘛!

木之萌生,虫之蠢动。

春天的物候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萌,一个是蠢,两个象征生机的字眼,但后来不知何故,很萌和很蠢有了迥异的语义。

古人认为,从立冬开始,是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和地谁也不理谁,没有互动,于是天封了、地冻了。

天地不通,闭塞成冬。

从立春开始,是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和地再度和好,恢复亲切交流。

天地和同,草木繁动。

当然,立春只是一个立意,之后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才是春天物候历程的缩影。

人们总是以立意超前、物候滞后的方式走过岁月。

天虽尚寒,心已向暖,希望天气渐渐加持我们那份迎春的心念,从迎春,到探春,再到惜春。

立春的风俗多到难以胜数,如鞭春牛、挂春幡、剪春胜……苦寒太久,丝丝缕缕的春意都会令人欣喜和躁动。

小时候每到这时,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咬春”,咬住不放,春天不许轻易溜走……

二十四番花信风

 

立春 · 花信

一候·迎春

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带、小黄花。

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它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名贵花卉之一。

花、叶、嫩枝均可入药。

《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唐」白居易

金英翠萼带春寒,

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与向游人道,

莫作蔓菁花眼看。

三候· 望春

望春花,别名白玉兰、玉兰花,木兰科,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花木之一。

望春花外形极像莲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白光耀眼,为美化庭院之理想花型。

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

《雪中玉兰花盛开》

「清」查慎行

阆苑移根巧耐寒,

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纷纷下,

齐戴华阳玉道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月19日前后是雨水节气。

古人说:

“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尔雅》曰:

“天地之交而为泰。

”天地和同,联手“酿造”雨水,所以春之水为泰。

“春”字体现阳光,“泰”字体现雨露,皆是万物所需。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

 

所谓“春气博施”,就是春天以阳光雨露施予万物,彰显博爱精神。

此时,降雪开始减少,但并未终结。

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往往是“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霜、雪可能发生在春季的任何一个节气当中,老话儿说:

“三月还有桃花雪,四月还有李子霜。

”就气候平均而言,多数地区的终雪,即最后一场雪,是在雨水到惊蛰节气。

在乍暖还寒之时,抽青早的草木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毕竟物以稀为贵,待到万紫千红之时,大家几乎已经审美疲劳了。

柳梢头若有若无的一抹新绿,便是残冬早春时节人们的视觉盛宴。

郑板桥有副对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我觉得“春风放胆来梳柳”这句特别传神。

数九数到一半儿,冬将军还威风凛凛的时候,春风来撩拨柳树确实需要胆量。

待到大暖之时,春风去撩拨枣树,那根本不算什么本事。

 

春,或许是一种气息、某种味道。

踏遍岭头缭绕的云层,似乎也找不到春在何处。

待回到自己的园中,拈来梅花闻一闻,发现春并不在远处,而是在自家的枝头。

雨水时节,獭祭鱼,雁北归,草木萌动。

獭祭鱼是说,东风解冻了,水獭捕鱼,既吃,也在岸边嘚瑟,弄得像一个典礼似的。

雁北归,是说大雁向北飞。

立春时河开了,雨水时雁来了。

是雁,不是燕。

古人所说的春分第一候是玄鸟至,也就是燕子来了。

所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在春分,不是在雨水。

草木萌动,即草木开始萌发。

现在我们经常说:

“发生什么事了?

”这个“发生”,从前是专门描述春天的词语。

《尔雅》曰:

“冬为安宁,春为发生。

”发生,原来专指萌发、生长。

但雨水时节,往往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若有若无,或许这才是诗人心目中的“最是一年春好处”。

雨水节气在南方,被称为“可耕之候”,就是可以陆续地春耕了。

从前人们观察物候,鸟语花香,都和领导的重要批示差不多,“花开管节令,鸟鸣报农时”。

二十四番花信风之雨水花信是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古人有“望杏瞻榆”的习俗,望着杏花开,看着榆钱落。

所谓“杏花春雨江南”,只写了杏花开时的唯美,没有写杏花开后的繁忙春耕。

人们在鸟语花香之中猜测气候密码,草木之枯荣、蛰虫之启闭都是与农事高度关联的缜密序列。

所谓花信风,就是某种花、某个方向的风,在某个时节应期而至,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花信风始于小寒,终于谷雨,涵盖了从隆冬到盛春的八个节气。

每个节气十五天,一气分三候,每五天便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共二十四候。

人们在开放的众卉之中,遴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晋升”为物候指标。

风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记载时光,于是岁月含香。

雨水·花信

一候· 菜花

菜花,也就是油菜花,植物学上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在我国种植非常广泛。

每年从1月到8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油菜花从南到北次第盛开,点缀出一副副最美乡村画卷.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候· 李花

李花,即李树的花。

“李”,又名玉梅,古称嘉庆子,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

白花,小而繁茂,以其洁白秀美、素雅清新得喜爱。

 

《李花》

「唐」李商隐

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减粉与园箨,分香沾渚莲。

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

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

3月5日或6日为惊蛰节气,万物以荣,到了“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时节,越来越多的地方迎来“可耕之候”。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

惊蛰,这个节气最初的名字叫作“启蛰”,因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被改为惊蛰。

古人笔下的月令物候,以冬眠动物的动与静来描述时节的转变:

立春时,蛰虫始振。

苏醒了,伸懒腰,但是不起床。

春分时,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起床了,洗漱完毕,出门游玩。

秋分时,蛰虫坯户。

天凉了,犯困了,关好门窗。

霜降时,蛰虫咸俯。

天冷了,吃饱喝足了,进入梦乡。

对于惊蛰的解读,往往是说:

隆隆雷声,惊醒了蛰伏冬眠的动物。

谚语说:

“春雷惊百虫。

”感觉春雷就像闹钟一样。

轰隆隆的雷声响起,于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是这样吗?

“惊蛰始雷”,只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吻合。

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大多是在姹紫嫣红的谷雨时节迎来初雷。

如果4月底才被春雷叫醒,那该是多嗜睡的动物啊!

按照《夏小正》的解释,启蛰,言始发蛰也。

无论是启、是发,都是一个温和的渐变过程,后来的“惊”,体现的是瞬间的突变。

也许正是这个“惊”字,启发了关于雷声终结蛰伏的演绎和解读。

实际上,雷的“闹钟”功能,与布谷鸟的“催耕”功能一样,都是人们丰富的联想吧。

真正唤醒冬眠动物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

温暖比雷霆更有力量。

如今我们衡量是否入春,是依照气温滑动的平均序列。

尽管科学的、数据化的气候要素更为精准,但似乎欠缺了那么一点点亲切。

古人没有这般烦琐的计算方式,春天是否来临,无须数字的量化方式,而是以鸟语花香这种物化的方式进行判断,或许这是更生动、更鲜活的“气候标准”吧。

惊蛰时,已是九九,“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

数九将尽,好日子,就是不用再一天一天数日子了。

当然,由于快节奏的回暖,昼夜温差拉大,仿佛一天之中包含了两个季节,并且由于阳光先行,雨露滞后,在很多地方人们备感天干物燥。

这时节,暖日融天,和风扇物。

杏压园林之香气,柳笼门巷之晴烟。

一候· 桃花

桃树早春开花,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有时为白色,有短柄。

在中国文化中,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与理想世界。

 齐白石《桃花小鸡》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二候· 棠梨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棠梨,常野生于温暖潮湿的山坡、沼地、杂木林中。

伞形总状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梨果球形,黑褐色,有斑点。

三候· 蔷薇

蔷薇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

花常是6-7朵簇生,每年只开一次,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