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635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docx

精品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考试试卷

1.本试卷共6页,共两部分,24道小题,满分45分。

考试时间:

与生物合计90分钟。

2.在试卷和草槁纸上准确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C12016S32Na23

C1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

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A、钙B.铁C.锌D.碘

【答案】A

【解析】

【详解】A、骨质疏松是由骨组织中钙盐流失引起的骨病,缺钙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补钙可以预防骨

质疏松,选项A正确;

B、人体缺铁会得缺铁性贫血,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B不正确;

C、缺锌会影响人体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C不正确;

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2.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A.N2B.O2C.H2OD.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B.O2.

考点:

考查氧气的性质。

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B.P2O5C.AgNO3D.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S中氢元素、硫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P2O5中磷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AgNCh中银元素为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H20中氢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Co

4.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A.放出热量B.产生大量白烟

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不会产生大量白烟。

故选:

Bo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详解】A、浓硫酸稀释时,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热量及时散出,图示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存在安全隐患,酒精灯的酒精容易溢出,造成火灾等不可控的后果,图示错误,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使用注意事项:

1、用试管夹或铁架台上的铁夹夹持试管时,应夹在离试管口』

3

处,以便于加热或观察。

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上,以便振荡,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

23

防止液体冲出。

给液体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成45。

以扩大受热面;给固体加热时,管口略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而使试管炸裂,图示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示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A.CuB.ZnC.AlD.Mg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在这四种金属中,只有铜排在氢后,因此它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选:

Ao

7.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B.H2O2C.H2CO3D.S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o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分清楚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D,赤铁矿用于炼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B、干冰用于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

D、赤铁矿用于炼铁,将铁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

Do

9.氯化耙(PdCh)可用于检测CO。

PdCh中Pd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元素通常为-1价,设PdC12中Pd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可得:

x+(-1)x2=0,x=+2o

故选B。

10.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c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C时,lOOgKNCh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C时,lOOgKNCh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C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C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C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

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故选项A不正确;

B、30°C时,KNCh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

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解度+100g

X100%得,30°C时,lOOgKNCh饱和

458e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X100%牝31.4%,故选项B不正确;45.8g+100g

C、30°C时,KNCh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C时,100g水中溶解45.8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C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

D、40°C时,KNCh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C时,100g水中溶解63,9gKNCh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C

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有关固体溶解度的题目,必须准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11.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白磷的作用是将试管内的氧气耗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故进入水的体积大约是:

130mLx:

=26mL,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线处,符合题意。

故选D。

12.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O氢原子

■氧原子o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

2

B.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

2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D.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答案】

【解析】

【分析】

一定条件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0H八玦T+C02个。

【详解】A、甲酸化学式为HCOOH,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2=1:

1,故A不正确;

B、乙CO2,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2xl6)=3:

8,故B不正确;

C、

甲酸化学式为HCOOH,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46gx

]x2、

lx2+12+2xl6X10°%=2g>故°正确;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定条件

h2T+co2T,性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i:

i,故d不正

确。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补齐废弃物与垃圾桶的连线.

一次性餐具||鱼刺、菜叶|

|废荧光灯管

空矿泉水瓶

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答案】鱼刺、菜叶——厨余垃圾;空矿泉水瓶——可回收垃圾

【解析】

【详解】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根据垃圾的分类方法可知鱼刺、菜叶属于厨余垃圾;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故鱼刺、菜叶——厨余垃圾;空矿泉水瓶——可回收垃圾。

14.二氧化氯(C102)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C12,可由NaCICh与CI2反应制得。

(1)配平化学方程式:

—NaClOz+lC^=20。

2+—NaCh

(2)71gCl2完全反应,理论上最多生成ClCh的质量为go

【答案】①.2②.2③.135

【解析】

【详解】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

学计量数,使得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故该化学方程式配平为:

2NaC102+1Cl2=2C1C)2+2NaCl;

(2)解:

设理论上最多生成C1O2的质量为x

2NaC102+Cl2=2C1O2+2NaCl71135

71gx

2L=71g

135x

x=135g

答:

设理论上最多生成C102的质量为135g。

15.我国大力推广在盐分高,pH>9的土壤中种植海水稻。

(1)pH>9的土壤呈—(填“酸性”或。

碱性”)。

(2)大米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

(3)稻壳可用于制纳米SiCh,Si02属于(填序号)。

A氧化物B化合物C混合物

【答案】①.碱性②.糖类③.AB

【解析】

【详解】

(1)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碱度。

酸碱度的量程为0至14,依据pH从小到大分别为酸性、中性和碱性,pH值为7时则表示土壤呈中性,小于7为酸性,而大于7则为碱性。

因此pH>9的土壤呈碱性。

(2)大米中含糖类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

因此大米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糖类。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即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SiO2符合氧化物的特征,同时氧化物也是一种化合物,因此SiCh也是化合物。

因此SiO2属于A氧化物,B化合物。

此处填AB。

K科普阅读题理解』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

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

化石资源制氢最为

催化剂

成熟。

水煤气变换反应:

CO+H,O===CO2+H2,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称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北京大学-加热

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电解水制氢

co$专化率%

图2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

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笊、笊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

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宛、第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1

1

2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a-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

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D“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答案】①.化石资源制氢②.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C~400°C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③.笊和笊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④.BCD

【解析】

【详解】

(1)目前,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资源制氢;

(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C~400°C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达到一定数值后,温度继续升高时,转化率又下降;

(3)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笊、麻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质子数相同,都是1;

(4)A、由图可知,催化剂为2%Au/a-MoC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选项错误;

B、由题中信息可知,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选项正确;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选项正确;

D、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笊、麻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

选项正确。

故选BCD„

K生产实际分析』

17.CuO是某种无机胶黏剂的组分之一,制备的部分流程如下图。

已知:

CuO难溶于水。

CuSO4海渔

I

NaOH海港一a|反应釜|►过滤器一►干燥器一►CuO

(1)反应釜中发生的反应有:

①2NaOH+CuSO4=Na2SO4+Cu(OH)2

A

②Cu(OH)2=CuO+H2O,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填“①”或“②”)。

(2)过滤器分离出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o

【答案】①•①®.Na2SO4

【解析】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物质的反应。

【详解】

(1)①2NaOH+CuSO4=Na2SO4+Cu(OH)2,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

A

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②Cu(OH)2=CuO+H2O,反应符合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①。

(2)反应釜中生成硫酸钠、氧化铜和水,故过滤器分离出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钠,化学式为

NazSO4o

18.从氯碱工业产生的盐泥中回收BaSCU,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已知:

①盐泥的主要成分为BaSCU、NaCl、Mg(OH)2和CaCO3o②BaSCU难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30%盐酸

(1)除去NaCL利用的性质是。

(2)酸溶槽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过滤器中分离出来的固体是=

【答案】①.NaCl可溶于水②.Mg(OH)2+2HC1=MgCl2+2H2O③.BaSCU

【解析】

【详解】

(1)除去盐泥中的NaCl,是利用了NaCl可溶于水的性质;

故填:

NaCl可溶于水;

(2)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酸溶槽中发生的中和反应是盐泥中的氢氧化镁与所加

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1=MgCl2+2H2O;

故填:

Mg(OH)2+2HC1=MgCl2+2H2O;

(3)盐泥的主要成分为BaSO4、NaCl、Mg(OH)2和CaCCh,NaCl可溶于水,Mg(OH)2和CaCCh能与加入的盐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氯化镁和氯化钙,BaSCU难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所以过滤器中分离出来的固体是BaSO4;

故填:

BaSO4=

【点睛】解答流程题目,理解各个流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便能解答。

K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2)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答案】①.2KMnO4=K2MnO4+MnO2+O2f(CaCO3+2HCl=CaCl2+H2O+C02T)②.

木炭燃烧,发白光,放热(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解析】

【详解】A、

(1)高镒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2KMnO4=K2MnO4+MnO2+O21;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B、

(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T;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20,下列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

玻璃片

实乾2

实验1

(1)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B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

C实验2,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通电木木

【答案】①.2H2O^2H2T+02T②.AC

【解析】

通电木木【详解】

(1)通过观察实验1为水电解的实验,水电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玦0^2112T+。

2个。

(2)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氢气(H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Ch),a为负极产生的氢气,氢气能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最小微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发生改变,错误,不符合题意。

C、实验2为加热水生成水蒸气的实验,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正确,符合题意。

因此填AC。

(3)向3中滴加

足量盐酸

Ca(OH)2能与

盐酸反应

【答案】①.CuSCU或CuC12(其他答案合理即可)®.Fe2O3+6HCl=2FeCl3+3H2O③.溶

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详解】

(1)现象:

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结论: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可知实验是铁和含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所以向1中滴加含铜元素的可溶性的盐溶液,如CuS04或CuCh(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向2中滴加盐酸,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C)3+6HCl=2FeC13+3H2。

(3)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猷试液变红,而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酚猷试液为无色,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Ca(OH)2能与盐酸反应。

22.从下图选择仪器,配置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

(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go

(2)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写名称)。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答案】①.6②.100mL量筒、胶头滴管(顺序可变)③.1:

9

【解析】

【详解】

(1)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60gxl0%=6g;

(2)量取一定量液体时应先倾倒至接近刻度,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所用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或等于量取液体的体积,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100mL量筒、胶头滴管;

(3)溶液是均一的,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0:

90=1:

9。

23.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己知:

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C,240°Co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白磷又好红磷

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C热水中(如

左图所示)。

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II.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

红磷不燃烧

III.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

白磷燃烧

(1)I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o

(2)对比II和III,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答案】①.白磷未与氧气接触②.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详解】

(1)I中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了氧气,故不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II、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

红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IIL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

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达到了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K科学探究』

24.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

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现象

试管内壁有水雾

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②中现象说明有C02产生。

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由实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II.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

g

0

0

0

0

5

5

X

5

丙酸

钙/g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

开始发霉时间

第3

第4

第5

第6

第3

第4

第5

第6

【解释与结论】

(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4)第2组,⑦中x为o

(5)对比第1组、第2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6)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o

【答案】®.CO2+Ca(OH)2=CaCO3^+H2O②.丙酸钙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