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752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27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5分)

  我感动于牵牛花强韧的生命力,被扯断在草堆里,还能从容地迎接阳光,从容地开花。

虽然它被

在枯草堆中动弹不得,但拘得了一时,岂拘得了一世?

它那生命的触须必定会再度伸出来,再抓住泥土,再呼吸空气。

原来,这世界对于强韧的生命力是无可奈何的。

一地的牵牛花,它哪里忧惧花朵被践踏、藤蔓被截掉?

踩得了碎花,可踩不碎潜藏于大地腹部那双儒动的巨掌。

只要巨掌动,自有花朵迸出来;只要有泥土,花朵便可在天地间自由来去。

(1)文中有错别字的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1分) 

(2)文中加“△”的“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四个义项,根据语境,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逮捕或拘留B.拘束

C.不变通D.限制

(3)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

B.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C.李平是一位优秀的教练,他经常向学员请教,真可谓不耻下问。

D.考试前夕,妈妈还念念有词地叮嘱我一定要沉着冷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西成高铁的开通运营,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是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的许多经典诗词。

C.网络直播作为新生的媒介传播方式,具有融合性、跨区域及主体多元化等特征,因此需要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参与管理。

D.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莲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将芬芳献给世间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用宽大承载生活                

A.②④③①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D.③②④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写,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B.《一棵小桃树》一文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

C.《外国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第一首借用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第二首则直抒胸臆。

D.《登飞来峰》一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立志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

6.默写。

(6分)

(1)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写农家盛情待客,民风淳朴,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4)德高望重的何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他们答疑解难,人们称赞他“         ,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下面的诗句节选自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歌《英雄》,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4分)

英雄的身影像一杆潇洒风神的竹

裁断有笛声

不裁见风骨

  请谈谈这几句诗的含意及其表达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

(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8分)

丁香花

杨 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丁香花是木樨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芳菲满目,清香远溢。

无论是露植在庭院、园圃,还是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

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

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

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相当有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个四点五点六点什么的就不新鲜了。

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

“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想,丁香树在哪?

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十八岁那年跌入了人生的第一个低谷。

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

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某些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

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

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

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

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

无从查考谁种下了它,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

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皇帝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罗锅背,“呵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

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

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烂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则往往最易落入风尘。

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

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

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它们在聊什么。

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课外语文》,有删改)

 

8.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4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           二识丁香花→           三识丁香花 

9.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分)

10.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5分)

(1)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2分)

(2)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皇帝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罗锅背,“呵呵呵呵”地笑了。

(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11.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

(3分)

12.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3分)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古人有诗云:

“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帐;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脱落一两片;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恢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与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

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原文有删改)

13.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梧桐的变化为行文线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

(3分

(1)        

(2)      

(3)     

14.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15.文章第④段写梧桐叶落的情景,为什么要写到“落花”呢?

(4分)

16.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理解“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和“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5分)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震荡,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7分)

砚 眼

[明]冯梦龙

吴郡陆公庐峰候选京师,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门人某者往,以一金易归。

讶其不类,某坚证其是。

公曰:

“前砚有鸲鹆眼【注】,今何无之?

”答曰:

“某嫌其微凸,偶值石工甚便,幸有余银,已倩为平之矣。

”公大惋惜。

【注】 鸲鹆(qúyù)眼:

砚台上呈圆点状的斑纹,大小像鸲鹆鸟的眼睛。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使门人某者往    使:

      

(2)讶其不类      类:

      

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2分)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21.请推测“公大惋惜”的原因。

(3分)

四、作文。

(50分)

22.“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的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

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

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

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

(1)儒动 蠕动(1分)

(2)D

(3)拟人 反问(2分)

2.C C项,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使用正确。

A项,祸不单行: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不合语境。

B项,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与后面的“笑起来”重复。

D项,念念有词:

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不能用于叮嘱别人。

3.C A项,主语残缺,应删去“由于”。

B项,语序不当,应将“优秀的许多经典诗词”改为“许多优秀的经典诗词”。

D项,两面对一面,应在“提升”前加“能否”。

4.A 根据莲各个部分的特性进行一一对照即可。

“莲花”的香气对应②句,“莲叶”的宽大对应④句,“莲子”的苦对应③句,“莲藕”的深藏泥底对应①句,故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②④③①。

5.C 第一首直抒胸臆,第二首借用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

6.

(1)念天地之悠悠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

7.【答案示例】 竹有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将英雄比作竹,而且冠以“潇洒风神”四字,说其挺立时风骨刚正、潇洒,牺牲后留给人间的是清亮超拔的美妙之音,以此赞美了英雄刚正潇洒的风度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2分)这三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英雄的美好形象,巧妙地赞美了英雄的伟大品格。

(2分)

【解题思路】 分析诗句含意时,首先要指出竹的形象特点,然后指出以竹喻英雄,突出了英雄怎样的形象特点。

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时,首先要明确比喻修辞能使表达“生动形象”的作用,然后指出运用该修辞想要突出的具体内容即可。

8.【答案示例】 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 深夜里在深胡同的路灯下(4分,每空2分)

【解题思路】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厘清思路,即可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第③段段首“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第⑥段段首“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从火车上下来……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分别交代了二识、三识丁香花的场景,据此即可整理出答案。

9.【答案示例】 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1分)引出了下文对第三次认识丁香花的叙述。

(1分)

【解题思路】 结合具体的语境及上下文分析可知,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据此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分析即可。

10.【答案示例】 

(1)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服用的药液很苦;(1分)深层含义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1分)

(2)排比、联想(想象)。

(1分)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1分)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1分)

【解题思路】 

(1)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其在句子中的内涵。

“苦味”本义指味道的一种,在句中指的是自己未能参加高考内心的“苦”——苦闷、忧伤。

(2)该句有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可得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眼前浮现出”可得出运用了联想(想象)的修辞手法。

解答表达效果时可根据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予以分析即可。

11.【答案示例】 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分)《紫藤萝瀑布》写作者由紫藤萝花自衰到盛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1分)而本文通过写丁香花的繁盛和不爱说话、不争抢,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体现了作者愿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淀自己的品质。

(1分)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目要求,从写作手法上分析。

《紫藤萝瀑布》中作者由眼前所见到的充满生命力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本文则是通过三次认识丁香花,写丁香花的繁盛和不爱说话、不争抢,并由此感悟到我们做人也应像丁香花那样不争不抢、默默沉淀自己,由此可见两篇文章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2.【答案示例】 ①丁香花虽生长在胡同深处,但仍热情绽放,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②丁香花说话声音不高、不争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淀。

(每点2分)

【解题思路】 本文写了作者三次认识丁香花的经历,可以结合三次认识的内容来概括答案。

如第三次我亲眼看到了丁香花,它长在胡同深处,却默默地开花,由此感悟到我们也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如花一般不争不抢等。

13.【答案示例】 

(1)春尽夏初时,新桐初乳的光景 

(2)夏天,绿叶成荫的光景 (3)秋天,梧桐叶落的光景(每空1分)

【解题思路】 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注意寻找中心句。

本题根据第②—④段段首句子概括回答即可。

14.【答案示例】 “浓妆淡抹”指“浓艳和淡雅的妆饰”,运用拟人手法,将梧桐人格化,(1分)形象地引出下文中梧桐树的种种容貌,表现了作者对梧桐的亲近,对自然的热爱。

(2分)

【解题思路】 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或文章的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浓妆淡抹”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引出下文中梧桐树的种种容貌,表现了作者对梧桐的喜爱之情。

15.【答案示例】 运用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1分)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梧桐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且繁茂、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3分)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常见表现手法的种类及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去作答。

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

文章第④段写梧桐落叶的情景,将“落花”与“落叶”对比,来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16.【答案示例】 自然、艺术跟文中的梧桐树一样,即便你种植了它,但没有看到它的种种容貌,没能体味到它象征人世无常的悲凉意味,这种拥有只是形式上的“占有”。

(1分)真正的“占有”需要我们认真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充分理解和欣赏,而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

(2分)

17.B “割昏晓”三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8.【答案示例】 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分)

19.

(1)派(让、叫、令) 

(2)相同、相似(每空1分)

20.(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方好砚台,(与商人)商讨价钱,没有定下。

(2分,关键词:

尝、于、议)

21.【答案示例】 这方砚台的价值就在于它有个“鸲鹆眼”,陆庐峰的门人却不懂这一点,他把其当成多余的凸起,自作主张花钱磨掉,结果适得其反,白白毁掉了一件砚中珍品。

(3分,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