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8873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docx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

风雨车上阅读答案

【篇一:

2015年长宁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txt>(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刘禹锡《陋室铭》)

2、知否,知否?

(李清照《如梦令》)

3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吾视其辙乱(《左传》)

5、孤村落日残霞,,一点飞鸿影下。

(白朴《天净沙﹒秋》)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6—7题(4分)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2分)

7、本诗颔联通过“明月、青松、泉声、泉流”描绘了一幅夜图”。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史学家2分)

9、翻译句子(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

①②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

③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

④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⑤,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1、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鲍叔不以我为贪()⑵三战三走()..

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13、管仲早年的所作作为,在别人看来是“贪”、“”、“不肖”、“和“,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3分)

14、鲍叔是一个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2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

他们的态度就是:

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

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

“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

”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

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

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

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

他们的精神就是:

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

他们那.

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

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

人类却因此进化了!

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

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

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注]①遁词: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意思是(2分)

16、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7、从第③段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可能有的“常态”是?

(5分)

18、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的作用是:

运用的论证方法,既证明了,

也证明了“中国学者”缺失。

(5分)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3分)

a.学者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b.学者的态度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c.学者的精神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d.学者应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22分)

无声的尊重

①一个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

候车的有五六个人,有序而安静。

此时,一个人牵着一只狗,从远处走来。

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

哦,是一位盲人。

我见那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见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

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打扮成朋克风格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后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

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

“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却被他礼貌地回绝了:

“谢谢,不用。

”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

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

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

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

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

”“您好!

我要去莫尔大街。

”“好的,陛下!

”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

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

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

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

我旁边那位刚刚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

“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

”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跟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

公交车内沉默依旧。

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20、“陌生的人们”为盲人男子做了什么?

请简要概括:

(6分)

(1)中年男子:

为了让盲人男子先下车,带头站在盲人身后。

(2)朋克女孩:

(3)公交车司机:

(4)小男孩:

先是给盲人让座,后来

21、第⑤段划线句“他礼貌地回绝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4分)

22、文章多处使用“无声”、“默契”、“沉默”、“静静”等词语,其目的是(4分)

23、试分析文章第⑩段的妙处(8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24、文学创作中最为常见、最为基本的四种文学体裁通常是指:

、散文、小说和戏剧(2分)

a.记叙文b.说明文c.议论文d.诗歌

25、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它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集文学、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门类。

我国的戏剧主要包括戏曲、话剧和歌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

统剧目数以万计。

(3分)

你了解的剧种有:

昆曲、

你了解的剧目有《》

26、长宁区文化局准备在全区初级中学开展以“魅力戏曲”为主题的活动。

如果该活动请你担任策划,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活动项目?

请写出项目名称、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二个主要环节并陈述理由。

(6分)

项目名称:

主要环节:

设计理由:

四、写作(60分)

27、题目:

跟你说说另一个我

要求:

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⑵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⑶不得抄袭。

长宁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文言文

(一)默写(15分)

1.谈笑有鸿儒2.应是绿肥红瘦3.夜阑卧听风吹雨

4.望其旗靡5.轻烟老树寒鸦

(二)诗词赏析(4分)

6.日落/夜晚天气晚来秋

7.幽静雅致(或动静结合/声画相映)

(三)课内文言文(8分)

8.汉司马迁

9.如果(我将来)富贵了,是不会忘记你(你们)的。

10.佣者远大抱负和志向

(一)课外文言文(12分)

11.

(1)是

(2)跑

12.c

13.愚怯无耻

1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二、现代文

(五)议论文(18分)

15.b少

16.b

17.作狡辩,作遁词,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

18.对比论证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精神真正的学者精神

19.d

(六)记叙文(22分)

20.

(2)为了不使烟味影响到导盲犬的嗅觉,掐灭了刚刚点燃的香烟。

(3)为了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准备离开驾驶座(走向车门)(或为了了解盲人男子的目的地,诙谐地跟他交流)。

(4)为了不打扰导盲犬工作,立刻缩回了喂面包的手。

21.礼貌友善、自尊自强

22.在人格平等、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关心帮助残疾人(弱势群体)是人们的共识,表现

了普通人的美好心灵,体现出社会的和谐。

23.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季节及特征),与开头第一句“一个冬日的傍晚”相呼应。

对比描写,把车外天气的“寒”与人们内心的“暖”作对比,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关爱,能战胜寒冷的天气和生理的缺陷,给所有人带来尊严、温暖和快乐。

省略号的使用,则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3分+3分+2分)

一、综合运用(11分)

23.d

25.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豫剧、沪剧……《十五贯》《贵妃醉酒》《梁山伯与祝英台》《杨三姐告状》《天仙配》《穆桂英挂帅》《芦荡火种》……

26.项目名称:

戏曲知识讲座、戏曲脸谱介绍、戏曲行当介绍、经典唱段赏析、戏曲“模仿秀”比赛、推荐戏曲书目、推荐戏曲网、戏曲知识手抄报、戏曲名家介绍……

主要环节:

张贴海报广为宣传请主讲者(主持人)与学生互动现场表演……设计理由:

继承传统文化,了解戏曲知识,增强活动的互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学习戏曲的快乐!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四、作文(60分)

27.参照2014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

【篇二:

2016年晋江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及答案】

=txt>语文试卷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段后问题。

(8分)

______先前的默默无闻,______2011年全省第三______2016年拔得全省()。

多年来,泉州通过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队伍的实力逐步(),屡屡“刷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牌和奖牌记录。

其中,全国创新大赛《木偶机器人》与“食品污染物检测机器人”等作品凭借全新的设计思路引起国家领导人的()。

(摘自《泉州晚报》2016年3月31日第6版。

有改动)

?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

文段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①第一②趋势③扩大④关心b.①佳冠②方向③增加④关怀

c.①头筹②布局③增强④关注d.①冠军②优势③充实④关照?

文段划线处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把______改为______。

(2分)?

文段三个横线处应填入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2分)

a.从?

?

到?

?

再到?

?

b.在?

?

在?

?

c.起初?

?

后来?

?

现在?

?

d.由?

?

发展到?

?

最后终于

2.古诗文默写。

(11分)

?

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

俗子胸襟谁识我?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

?

子夏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

__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

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课文内容填空。

(2分)

大自然是美的,如《春》把春天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春天的新意、娇美和活力;而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

?

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些美景均紧紧抓住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点来写。

4.综合性学习。

(9分)

下列材料都是网友针对当下生活中的“低头族”引发的相关评论,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材料二】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材料三】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

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

依据材料,给“低头族”下一个定义。

(3分)

?

依据材料,说说“低头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4分)

答:

?

让“低头族”抬起头来,提出你的一条最能让人接受的建议。

(2分)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5-9题。

(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

(3)自谓可将兵十万将:

(4)会有土寇会: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一致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人多以书假余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自练乡兵与之角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几为所擒人几为鱼....

7.翻译句子。

(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

(2)恒独步庭阶,曰:

“古人岂欺我哉?

译:

8.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有删改),完成10-12题。

(15分)

从历史中学什么

①历史是一株古树,斑驳中隐含着清晰的年轮;历史是一部旧书,久远中弥漫着醉人的馨香;历史是一位长者,沧桑中印记着丰富的过往。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

②学会一种思维——历史思维。

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气象万千,如果不懂历史思维,不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极有可能迷失在资料与细节的汪洋之中。

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学会运用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主要包括三点:

一是长时段的视域。

观察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不能基于个别时段的历史现象,轻率作出长时段的历史结论。

要坚持将研究对象置于较长的历史时期冷静观察、深入分析。

二是整体的视域。

不能见孤木以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代替整体的把握,更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

三是发展的眼光。

不能

把研究对象静止化,要善于从纷繁变幻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原因、发现变化规律、把握变化本质。

掌握了历史思维,做事就会着眼长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得失;就会善谋全局、总揽八方,不因枝节失大体;就会因时应变,善于引领潮流,“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掌握一种本领——鉴古知今。

人们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绝非仅为发思古之幽情。

司马迁说写史是“述往事,思来者”。

他的《史记》令古今迷惘者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可了解治乱盛衰之源,通晓兴衰成败之道。

以史为鉴,服务当前,以史经世。

德国总统勃朗特在二战之后向犹太死难者的惊世一跪,不仅没有辱没他以及德意志民族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相反,日本国家首脑参拜“靖国神社”,祭拜二战要犯,即便他们翻扣了历史这面镜子,但勃朗特这面镜子却折射出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事实上,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我们都要从演变的历史中,从前人处理、应对的成败得失中,学到有益的东西。

我们必须回望历史,审慎判定所处的时代方位。

④养成一种品格——砥砺气节。

一个真正懂得历史的人,会更关心这条历史长河的未来走向。

如古人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抚今追昔,会感受到一股贯通古今、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开阔胸怀,善于从历史因革损益中、从前人成败利钝中砥砺气节。

中国历史主张通过真实的记载弘扬道德、培育正气、警醒后人。

我们应从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定是非、辨善恶、明得失。

⑤历史是一把标尺,度量分毫误差;历史又是一眼灵动的清泉,滋养贫瘠的心田。

10.作者在选文中所要表达的最基本的观点是什么?

(3分)

答: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段的论证思路。

(8分)

答:

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12.选文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请你说说有什么作用?

(4分)答:

(三)阅读下文(有改动),完成13-18题。

(22分)

暗记聂鑫森

①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②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

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

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

南岳风雨图。

③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

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

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④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

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毕业的,原在一家幻灯厂当美术师,能画能写。

后来下海了,在湘潭城开了一爿小小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工。

同事们都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一些老辈子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⑤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

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⑥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⑦石平心而论,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极为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

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

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白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

且慢!

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

石丁把放大镜

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

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⑧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

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

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①,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⑨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

“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⑩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

“是!

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

“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

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

您说呢?

?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

“那?

?

那暗记呢?

?

胡笛说:

“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

令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

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

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

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道的技艺。

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途。

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

胡笛站起来,说:

“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

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

谢谢。

我走了。

?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

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

注:

①石涛,明清时期杰出的画家。

13.本文围绕着“暗记”写了哪几件事?

请分别用一个动词概括,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____________暗记→____________暗记→____________暗记

14.第⑩段“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不同神态反映了他怎样不同的心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