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9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docx

A地块施工测量方案

XXX项目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X项目

编制日期:

2020年5月14日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XXX项目位于遵义市银河路南侧,共计3个地块(A、B、C地块)项目总体占地面积168952㎡,总体建筑面积559383.34㎡,其中住宅面积:

364176.87㎡;车库面积:

124754.51㎡;商业面积:

27654.12㎡;社区配套及其它用房面积:

30370.87㎡。

其中现A地块占地面积89303㎡,建筑面积267275.25㎡。

A地块用地内为山地地形最大高差约22.5m,西面地形较高,东面较低。

本工程A地块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类别为二类、建筑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裂度为小于6度、建筑防火分类为一类高层、其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1.2参建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

XXX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XXX有限公司

地勘单位

XXX工程勘察院

设计单位

XXX建筑设计院

施工单位

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3、建设方提供《控制点成果表》

4、遵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纸。

三、施工测量部署

3.1机构设置

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组成,场区导线控制网作业人手不够时由项目工程部其它人员配合。

项目测量小组人员名单

姓名

岗位名称

资格

XXX

技术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XXX

主办工长

持证

XXX

主办工长

持证

XXX

专业质检员

持证

XXX

测量组长

持证

XXX

测量员

持证

 

测量管理机构图

 

3.2职责划分

3.2.1测量小组长负责从建设(监理)单位接收导线控制点、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测量工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3.2.2测量员根据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

3.2.3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量员负责对测量员所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

3.2.4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测量工程师完善相关测量记录后进行报验。

3.3工作流程

针对本工程结构单元多、平面复杂、建筑高度大等特点,本工程测量总体采取整体控制,分单元校核的原则,测量工作流程图1-2:

依据钉桩成果、现场条件

编制施工方案

对钉桩(红线桩)成果进行

复测(包括平面及水准)

确定建筑物轴线定位桩

监理单位现场复测验收

确定轴线控制网桩位

基础放线

监理单位验收

各楼层放线

监理单位逐层验线

测量竣工报告

监理单位验收

 

图1-2测量工作流程图

3.4仪器配置

项目测量仪器配置计划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RTK测量系统

银河1

1台

场内控制桩设定

2

全站仪

南方NTS-320

2台

场区控制桩设定、复核

3

激光经纬仪

北京博飞DJD2-1GJ

2台

单位工程轴线引测

4

激光铅垂仪

北京博飞DJD2-1GJ

2台

单位工程轴线引测

5

水准仪

S3

4台

标高引测

6

水准仪

S1

1台

沉降观测

7

塔尺

5m

4把

一把沉降观测专用

8

大钢尺

50m

5把

其中一把作为比对尺

9

钢卷尺

5m

30把

其中一把做比对尺

3.5施测部署

3.5.1施测程序

根据XXX测绘有限公司提供及建设单位签发的坐标控制点位七个桩位坐标数据如下表:

编号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高程H(m)

备注

T1

3063633.231

390132.754

859.694

T2

3063436.093

390212.625

863.369

T3

3063524.442

390468.479

871.810

T4

3063493.066

390628.601

872.052

T5

3063560.064

390750.419

869.787

T6

3063746.789

390558.864

865.468

T7

3063795.204

390524.129

864.483

T8

3063769.296

390223.473

860.490

坐标控制点数据→内部复核→建筑物定位(复核平基场地)→控制网设定→总工复核→“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报验→轴线、标高引测→构件定位→内部复核→“轴线、标高检查记录”报验。

采用导线测量法对建设单位提供的长征片区棚户改造区控制成果表的七个桩位(T1~T7)进行复测,误差均符合规范要求。

3.5.2轴网设置规划:

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建筑坐落坡地、建筑高度大,根据平面控制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本工程轴网按分区、分阶段的原则进行设置。

基础施工轴网分区设置;各栋号上升到标准层时,根据基础阶段轴网设立独立的控制网;根据铅垂仪精度,各栋号标准层轴网每一层设一次。

3.5.3高程控制点设置规划

按分区分阶段设置的原则,基础施工阶段在轴网控制桩上各区至少设一点;主体施工阶段,各栋号设两个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点沿楼层上升,层层设置。

3.5.4沉降点设置规划

各栋号分别设沉降观测点,沉降点位设在一层约+500标高位置。

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将在主体施工时与甲方、监理确定。

3.6控制网设定

3.6.1施工加密控制网的设置: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八个控制桩(T1~T8),增设现场加密控制网点B1、B2,B3,B4,B5,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采用T3作测站,T2作后视,确定待测点B1,B2,B3,B4,B5,的坐标,然后采用B1作测站,B3作后视,复测B2,B4,B5,的坐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经复测结果显示闭合差均符合规范要求。

现场加密控制点坐标数据如下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高程H(m)

备注

B1

3063527.116

390496.314

872.526

(加密控制点)

B2

3063589.790

390665.415

869.124

(加密控制点)

B3

3063693.258

390413.804

869.753

(加密控制点)

B4

3063669.388

390247.051

884.547

(加密控制点)

B5

3063547.848

390296.288

884.636

(加密控制点)

3.6.3、主体结构工程放线的精度要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120<H≤150

25

H>150

30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120<H≤150

±25

H>150

±30

3.7控制桩的设置方式

所有位于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C30砼墩埋地设置,砼墩埋地时基底部应进行夯实,砼墩截面为300mm×300mm,深度不小于500mm,顶面埋设100*100*8预埋铁件,做法另详如下轴线控制示意图(由于其他楼栋图纸不完善,其他楼栋根据进度情况补充);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

若控制桩位于完整的基岩上,则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

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可靠、醒目的围护设施,围护设施采用48*3.5钢管搭设,长宽各1.5m,高1.0m,(四道立杆,三道横杆,钢管刷红、黄油漆),对控制桩进行保护,不得碰撞和被重物或施工车辆等碾压。

四、施工测量

4.1基础施工测量方法

基础施工时,由于控制网点均在原始地面上,所以可以用激光经纬仪结合50m钢卷尺根据施工图设计对主要控制网进行加密,投测出基础各轴线,然后根据设计截面对各构件进行放线;用S2水准仪结合五米塔尺直接进行高程引测。

由于部分楼栋基顶标高不一致,采用激光经纬仪加钢卷尺放线法操作不够方便,故针对不能采用经纬仪加钢卷尺放线法的楼栋,则采用极坐标放线法施工,方法是,将电子版基础图倒入总平图内,将各桩位中心点的坐标提取出来,根据提取的座标采用全站仪投测。

车库结构施工时的轴线引测拟采用内外双控法,在地面设定内控点,然后用激光铅垂仪进行引测,并且采用控制网进行校核。

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闭合校核后才能施测。

4.2标准层施工测量

随着结构不断增高,要逐层向上投测轴线,尤其是高层结构四角轴线和控制电梯井轴线的引测,直接影响结构和电梯的竖向偏差。

根据工程的的实际情况,本项目A地块共有单体11栋高层建筑及周边附属商业,因此采用在建筑物底层设立固定轴线控制点(如上节图所示),并预埋铁板,铁板上做上标记,沿建筑物竖向相同部位的楼面留设150mm×150mm方形孔作为投测点用。

每次只利用这几点向上引沿各层轴线,直至到顶。

轴线投测时,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内控点位上进行转点,然后用J2经纬仪、钢尺对所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投测。

4.3细部测量

4.3.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

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各楼层上,必要时可放出轴线位置。

每次传导时各控制点必须相互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各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为止。

4.3.2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边线控制线。

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如下图所示)。

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墙、柱轴线控制示意图

4.3.3门窗、洞口的放样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型。

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4.3.4楼梯踏步的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如下图所示:

4.3.5外墙大角的控制

待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根据定位轴线在外墙墙一半厚尺寸(或100)的位置弹出竖向控制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

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

如下图所示。

外墙大角控制示意图

4.3.6筒体放样

在每层结构板面放线中,以控制轴线为准弹出电梯井井筒300mm的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油漆在砼墙上作三角形标识。

在下层放线中,必须检查上下中心线是否相符。

4.4沉降观测

4.4.1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要素

4.4.1.1仪器设备精度、人员素质

本工程沉降观测精度要求比较高,为了能够精确地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的测量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我们在沉降观测中将使用S1级的水准仪,水准尺也应用受环境影响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同时观测的人员也是由从事多年测量工作的专职测量员组成的测量小组。

4.4.1.2观测时间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每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完整的数据。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和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和规律。

由于本工程建筑高度大,基础持力层一般为中风化泥灰岩或泥岩层,设计对沉降观测有一定的要求,故沉降观测是本工程施工重点之一,本工程的沉降观测周期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为一个观测周期(车库、商铺可不作沉降观测)。

4.4.1.3观测点的设置

为了能够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且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要对称,相邻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4.4.1.4沉降观测自始自终遵循“五定”的原则

①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

②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③观测人员要稳定;

④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⑤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4.4.1.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须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合格。

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进行校验。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4.4.1.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由于本工程属高层建筑,建筑面积大,建筑层数多,按照要求沉降观测采用一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4.4.1.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4.4.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建立水准控制网→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沉降观测→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统计表汇总、绘出沉降曲线图

4.4.2.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要求,对各栋建筑单元周围布置四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m,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各水准点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一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4.4.2.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内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布沉降观测点,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

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

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如下图所示:

沉降观测点设置示意图

4.4.2.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

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S1级精密水淮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不少于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监理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4.4.2.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

△C=Hh,I-Hn,I-1。

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HI=H0

累计沉降量:

△C=Σ△C(n),n表示观测点号。

4.4.2.5统计表汇总

①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②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边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③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测量工程师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总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总工程师还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4.4.2.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①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等要求施测;

②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③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④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可配备遮阳伞遮挡测量仪器,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⑤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⑥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⑦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⑧在雨季前后要连相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4.5高程引测方式

根据建设、监理单位提供的七个原始水准点(T1~T7),经校核高程无误,作为施工高程的原始依据。

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

上部结构施工时,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柱身上,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

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

上部结构施工时车库及裙楼高程引测基点各区设置数目不得少于两个,塔楼每栋楼两个;结构每施工一层,高程点由测量工程师进行一次标定。

五、施工测量质量要求

5.1施工测量记录

本工程需完成的测量记录如表3:

施工测量记录一览表

序号

记录名称

备注

1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在各楼栋基础施工阶段根据场地移交时间情况填报

2

轴线检查记录

车库分区填报,标准层按子单位工程每层一次

3

标高检查记录

车库分区填报,标准层按子单位工程每层一次

4

垂直度检查记录

车库每层一次,标准层按子单位工程每层一次

5

设备基础复测记录

每楼层一次

6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按4.2.3.1条实施

5.2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单位工程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

中误差

竖向传递

轴线点中误差

控制网高程中误差

各栋号楼

1/20000

5″

4mm

2mm

车库

1/10000

10″

3mm

2mm

5.3施工测量质保措施

5.3.1认真审核图纸及相关资料,仔细核对依据资料及点位,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

5.3.2严格执行自检、互检,自检时必须换人,以不同的方法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交给专检部门验线。

控制网的复核:

控制网设完后,技术组用激光经纬仪进行角度闭合复核、用50m钢卷尺进行距离复核,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点的复核。

结构每施工三层,测量小组对控制线必须进行一次校核:

复核方式为采用内、外控制线相互比对方式。

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校核后才能施测。

5.3.3技术资料,记录齐全,完整,使每项测量工作都可追溯。

5.3.4仪器设备由测量工程师保管,坚持年检、季检并作好记录,使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

单位工程(每栋)楼层测量布置图(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