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162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docx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

墨家的智慧读书笔记

【篇一:

《孟子的智慧》读书笔记】

《孟子的智慧》读书笔记

1、道既通

2、韩非子批评孔子的学生——贱儒

3、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4、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5、孔子——圣人孟子——亚圣

6、孟母三迁——环境教育

7、子不学断机杼——机会教育

8、买杀猪吃身教和言教要结合起来

9、孟母明礼

10、守礼行义

11、战国时期中期诸侯争雄

12、如果你讲仁义它就是最大的利益梁惠王

13、齐宣王

14、梁襄王不想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

15、第十族就是老师

16、孔孟之道——司马迁

17、天地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无所不包——赵琦

18、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套价值观才有意义(选择)

19、周幽王周厉王

20、杨振宁30岁以后做人处事靠《孟子》

21、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22、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23、学习一种好的哲学就会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

24、一个人肚子饿的时候什么都好吃渴了什么都好喝

25、饱食暖衣逸而无教则近欲禽兽

2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7、教育就是教授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28、易子而教父子不相责善

29、家庭教育的底线就是不能伤害亲情

3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自我修炼开拓心胸知行配合有教无类)

31、广博学习详细阐述扼要说明

32、当老师要比学生更用功

33、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好学生:

取法乎上专心学习持之以恒诚心请教

35、跃跃欲试

36、有为者亦若是

37、伯夷——叔齐(听到伯夷作风的人,贪婪的变得廉洁了,儒弱的立定志向了,廉顽立儒)

38、柳下惠(随和)【刻薄的变得敦厚了,狭隘的变得开朗了】

39、弈秋下棋

40、念兹在兹

41、挖井——持之以恒

42、五种情况不回答问题:

仗着地位高、仗着才干多、仗着年纪大、仗着有功劳、仗着老交

4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4、因材施教

45、教育有五种方法:

及时雨①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种职业要配合:

农夫(老天要配合)、医生(病人按时服药)老师(学生配合)有如时雨降至者有成全品德者培养才干者解答疑问者私淑艾者以不教为教(乡愿:

不真诚)自暴自弃学问之道无它脱缰野马

46、求学请教的目的就是把失去的心找回来

47、心代表一个人的自觉

48、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49、每一个人都是可造之才

50、百善孝为先

52、举孝廉

53、五种不孝:

手脚懒惰喝酒赌博贪图钱财作奸犯科好勇斗狠

54、匡章:

齐国大将军

55、不孝有三(①恶意曲从陷亲不义②家贫亲老不为禄仕③不娶无子绝先祖祀)无后为大

56、日以杀舜为事

57、曾参父亲打我打到满意为止

58、舜的孝顺

59、善待他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尽自己的责任

60、真诚引发力量因为道德的价值在内不在外

62、孝顺是原则而孝顺的方法是可以变通可以调整的

63、无论怎么亲密的关系都有说不的时候

64、人和个人相处应该真诚地沟通找到一种稳定的模式

65、孟子的学生桃应:

舜的父亲杀人怎么办(舜把天子辞掉背着父亲沿着海边逃走)

66、百口莫辩

67、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6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9、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0、孝悌——尧舜之道仁义

71、家庭式每个人生命的出发点家庭是需要每个人去经营的

72、赵梦之所贵赵梦能贱之

73、人人有贵于己者心

74、心是区别于动物最可贵的部分

75、五十而知天命——孔子

76、修养就要从心下手

77、心的特点:

①会找不到方向②会被茅草堵塞③很容易陷溺④有时会丢失

78、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79、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80、四十不动心

81、北宫黝

82、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83、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8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85、修养的方法:

寡欲知耻慎言自我反省提升志向

86、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87、反求诸己

88、温良恭俭让

89、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90、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91、人皆可以为尧舜

92、知言善养吾浩然之气

93、子曰不知命吾以为君子也不知礼不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94、恋爱:

有经验的人不讲你也懂得,没经验的人讲了你也不懂。

95、如何培养浩然之气直(真诚)义(正当)道(正路)

96、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97、惟义所在强调的是适当性正当性

98、若固有之

99、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

10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01、阳儒阴法:

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实质是法家的做法

102、尊君卑臣

103、教育教忠教孝

10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05、民本: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106、民贵

107、架漏牵补

108、只有以仁政为基础构建的社会才能成为百姓的乐土

109、仁政:

①经济条件仁政必自经界始井田制度;②有恒产才有恒心,安居乐业;③人伦教育: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10、王道:

养生、送死、无憾

111、饥寒起盗心

112、孝亲敬长

113、仁义是最大的利益

114、事半功倍

115、倒悬的痛苦

116、仁者无敌

117、王道让人心悦诚服

118、夏商周(王道)春秋五霸(霸道)

119、与民偕乐

120、推己及人

121、天下无敌

122、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大臣

123、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124、匡正国君、尽忠职守、好善优先、修养德行(修其天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而人爵之)

125、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126、喜而不寐

127、好善优于天下

128、人们做好事的目的不是要得到别人的称赞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内心129、杯水车薪

130、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31、兼爱

132、薄葬(墨家)——厚葬(孟子)

134、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135、推己及人

136、相同的事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决定,这是人生高明的只会137、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138、子路闻过则喜

139、天视自我明视,天听自我明听

140、告子:

食色性也

141、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142、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143、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144、衣食足然后知荣辱

145、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6、上游好着下必有甚焉者

147、外在的环境会带来恶的结果

148、富岁子弟多赖凶多子弟多暴

149、人人有贵与己者

150、养心莫善于寡欲

151、失其本心

152、良知良能

153、在忧患中可以得到生存在安乐中会获至灭亡

154、做易者岂有忧患乎、

155、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156、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157、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俯仰不愧)

158、践行

15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60、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6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62、反身而诚

163、德行、能力、智慧

164、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篇二: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中作业)“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中国在政治思想史

我的读书笔记——

诸子百家之墨家

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墨家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

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

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

一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

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

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成了中国古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明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后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宋代以后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

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活年代正好在孔子和孟子之间。

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独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

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

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

以至于孟子哀叹:

墨翟之言盈天下。

荀子更是说: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韩非也说:

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

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

尤其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

墨子思想和修身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

墨子注重品性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

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他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

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

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自苦为乐。

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

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墨子思想和任侠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尚武、养士之风盛行。

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府中食客数千,其实食客就是所谓的“士”。

士分文士和剑士。

文士即谋士,剑士即武士。

剑士好勇斗狠,但也讲究知恩图报,经常有剑士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而不惜以身相殉。

墨子看到了这一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并疏导道:

“任(注:

任侠),损己而益人矣。

”并给这种任侠注入新的血液,那就是“义”。

墨子说:

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说的“义”,就是正义,大义。

那么什么是正义大义呢?

他认为,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才是真正的大义。

墨子用自己的行动为“义”做了最好的诠释。

楚惠王年间,公输盘帮楚国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

墨子知道后,从齐国起程,日夜不停,历经十天,奔走千里,废了三双鞋子,脚底重茧,赶到楚国见公输般和楚王,阻止其攻宋。

说服公输盘后,再见楚王。

楚王不听,墨子让公输盘为攻,自己为守,演示战争。

公输盘九攻之,墨子九拒之。

公输攻已尽,而墨子守有余。

公输欲杀墨子以绝其患,墨子置生死于不顾,坦然说道:

“你杀了我也没有用,我的弟子禽猾离已经带着守城器械和三百弟子到宋国去了。

”楚王无奈的说道:

“吾请无攻宋矣。

”当时楚是大国,宋是小国,可以想象楚国如果攻打宋的话,宋肯定是灭国之灾,肯定是生灵涂炭,血流千里。

墨子以一己之力,直言说楚,不但体现他胆识过人,而且还表现了他为了大义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气概。

这种精神正是任侠精神的起源,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见始于墨子。

墨子是第一个真正的侠之大者。

墨家,侠者也。

后来,墨子又多次说服齐国不要攻打鲁国,说服楚国停止攻打卫国。

墨子之后,有个墨家弟子叫孟胜的,是墨家巨子(墨家领袖)。

他有个好朋友叫阳城君的,是楚国人。

他让孟胜帮他守城。

有一次楚国内乱阳城君出逃,楚国收回了阳城。

孟胜即因此自杀以殉朋友之义,同时赴死的有墨家子弟83人。

当然,墨子崇尚任侠,但不一定就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不可能通过一两个人的力量实现。

只有通过有组织有信仰的的形式,培养能人义士,游说天下诸侯,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什么是任侠?

一言不和血溅五步不是侠,一时的意气之争不是侠。

真正的侠者,大到为国为民,小到见义勇为。

真正的侠者具备悲天悯地之心,有爱心,爱百姓,爱众生,爱万物,兼相爱,交相利;他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苦为苦;侠者即仁者,侠者爱人。

因此即使在危难之中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侠者贵义,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弃,虽万金将于我何干?

这就是墨子给我们定义的任侠。

在这个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年代,重读墨子,重温侠义精神,是有必要的。

墨子思想和治国

在墨子的思想体系中,“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命”,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尚贤就是任人唯贤。

墨子反对任人唯亲的宗法血缘用人制度。

尚同就是在一个国家中政令体制赏罚刑治从中央到乡里上下一致,做到令出必行。

尚贤是尚同的根本,尚同是尚贤的体现和延伸。

墨子认为,只有上下一致,尚贤尚同,才能实现国家的大治。

在墨子看来,无论是乡正(向长)里长(村长),还是国家的高层甚至元首,都应该由贤能的人(圣人)担任,都应该由大家推举产生。

这就有点像现代的民主制度了。

现在看来,只能说墨子的眼光太超前了。

其实也不是不可行的,古罗马共和国不就是这样的吗?

不过古罗马共和国还有奴隶,奴隶们是没有选举权的,只有平民才有选举权。

墨子的思想比古罗马共和国更超前,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很多贵族拥有奴隶,在墨子看来,不分贵族奴隶,不分贫富贵贱,用人只有一个标准:

贤或者不贤。

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

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

不用说,这也是墨子根据尧舜时代设计出来的大同世界的模型。

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

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

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参加过好几次帮人守城的战争。

兼爱和非攻是体和用的关系。

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

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

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

能保证兼爱。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

儒家甚至孟子竟以此攻击墨家,说墨家无君无父,无异禽兽。

由此可见墨家的进步和儒家的狭隘。

节用就是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穷奢极欲,崇尚节俭。

凡事以够用即可,而不要追逐奢侈。

节葬就是提倡安葬从简。

众所周知,儒家提倡的葬礼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父母妻子逝世,均要服丧礼三年,兄弟叔伯姑姨一年,晚辈或者更疏亲戚半年。

并且在服丧期间要简居少食,人饿的脸发青眼发黑身子不能走路才算孝道。

墨子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三年不仅浪费时间,荒废耕作,而且因此妨碍人丁增长,造成生产落后,国力削弱。

他认为,人死后往土里一埋就可以了,恢复正常的生产劳作,这样才有利于人民本身和国家。

儒家的是讲究厚葬的,对于各个等级的人制定了不同的厚葬标准。

墨子反对厚葬,认为人死后有三件衣服三寸棺木埋在土里不让尸臭飘出来就可以了,所有的陪葬殉葬奢侈陵墓都是浪费人民的财产。

毫无疑问,墨子的这些观点即使放到现在也是正确的。

两千多年过去了,繁文缛节,铺张浪费,还在像蛀虫一样危害着我们。

关于礼乐,墨子认为也是不必要的。

他认为,当时的生产力低下,而各国战争连年,人民的生产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却要养着这么一批不事耕作的人,完全没有必要。

当然,墨子的这个观点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是正确的。

至于以后生产力发展了,完全可以修正这一观点,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某些观点不都一直在休正吗?

不过这样做也还有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很多音乐可能会因此而失传。

曾经就有人以此攻击墨家。

天志就是上天的意志,明鬼就是确信鬼神的存在。

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墨子借用上天和鬼神的说法来教化民众要兼相爱,交相利,非攻止战,实现天下大同。

这其实只是墨子实现其政治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像很多宗教一样,墨子也祭起了上天和鬼神的大旗以迅速扩大自己的学说影响。

至于墨子本人信不信鬼神,还真值得怀疑。

因为他又提出了一个独树一帜的观点:

非命。

非命就是反对命运之说的意思,也就是不相信命运。

墨子认为,人们必须打破命运之说,强调事在人为,施仁义,行忠孝,兼相爱,交相利,这样生活才会提高,社会才会稳定,天下才能大治。

若信奉命运之说,无所作为,听任各种邪行盛行,坐看各种恶行滋长,只会使人民受害,社会祸乱,乾坤颠覆。

墨子在此也提出了用宪法法规和赏罚制度来规范人们行为的主张。

这一主张,跟以后的法家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为反对命运之说,墨子特意提出了检验理论和言论的三个标准:

本之,原之,用之。

本之就是从哪里来,即理论依据是什么;原之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存在,即现实情况怎么样;用之就是要经过实践检验。

这三个标准的提出,可以说了开了唯物主义的先河。

特别是实践,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学,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由此也可以看出墨子的认识观是建立在实践的标准上的。

墨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墨子以大义引导任侠精神,从而对中国几千年的任侠文化起了主导作用。

这一作用不可低估,抵抗外来侵略的慷慨赴死,路见不平的见义勇为,皆来源于墨家。

注重实践的认识观,直接启迪了后来的如荀子等人唯物主义的诞生。

贵义的思想对孟子有着直接的影响。

孟子说: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也。

跟墨子学于儒而逃于儒相反,孟子是学于墨再逃墨从儒。

虽然他有很多攻击墨家之词,但他的很多观点深受墨家影响。

例如他接受墨家等贵贱的思想,提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接受墨子减轻百姓负担发展生产的影响,提出“轻徭薄赋”的主张(这一主张在汉文帝时被人再度提出,终于被采纳,造就了有史以来的初次盛世之治“文

景之治”)。

等贵贱这一思想,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平民了。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口号,就是来源于墨家。

墨家衰落的原因

墨家提出的非攻思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大一统的趋势。

在当时的条件下,不通过战争不可能真正结束分裂而使天下稳定。

墨子及其后来的弟子没有弄清楚,最少来说没有把这样的观点形成文字:

战争,有时也是和平的一种手段。

因此非攻思想不可能被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接受。

而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流思想所在,因此墨子思想不可能被大国接受并施行。

墨子奔走呼号一生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弟子更是如此。

主要原因就是非攻不合时宜。

墨家内部严格的半军事化的纪律,准宗教式的信仰,慷慨赴死的精神,对大义的执着追求,导致在战国时期帮助守城时死难很多,丧失了大批精英。

墨子为劝楚惠王而亲自赴楚,不把生死当回事,其后来者可想而知也是如此。

墨子思想在很多地方跟儒家直接针锋相对,一直互相攻击。

当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后,墨家思想就被视为异端,遭到封杀。

在墨子之后,墨家没有出现一个天才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善其思想,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

道家先有老子,后有庄子和刘安;儒家自孔子后有孟子荀子董仲舒。

特别是在西汉初年,国家大治,统治者在寻找治国良策时,董仲舒及时奉上《春秋繁露》,刘安也献上《淮南子》,而墨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却在学术和治国思想上无所作为。

结果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正式跟皇权结合,成为正统思想,墨家沦为杂家。

西汉初年,游侠成为一种风气。

疑为墨家弟子的郭家朱解之流对民间影响非常之广。

加之墨家内部有一套完整的赏罚制度,墨家弟子犯了法,自己处罚,完全不理官府。

作为封建集权的统治者。

怎么可能容忍有人的影响比官府比皇帝还大?

又怎么可能容忍有别的组织可以在法外立法?

因此汉景帝时开始弹压墨家。

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了主导,郭家朱解之流又以武犯禁,藐视权贵,杀人于千里之外;更有一些墨家子弟参加当时的七国之乱。

汉武帝震怒之下,先后三次重拳出击镇压墨家。

墨家子弟的活动从此走向地下,逐渐衰落。

游侠之风也因此衰落,直到大唐才又渐渐兴起。

【篇三:

读书笔记】

放假前学校就给我们发下这本书,一直没有充裕的时间拜读。

寒假期间终于有时间好好学习这本书的精髓。

从题目不难看出此书写了两个层次的内容:

中国文化经典,涵盖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荀子》、《学记》、《道德经》、《庄子》、《墨子》、《颜氏家训》、《三字经》、《弟子规》所有内容,分别研究了儒家、道家、墨家、蒙学等教育思想,全面阐述了着写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价值;当代教育,运用批判与吸收、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辩证地分析了这些教育思想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目前教育现状,提出了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理念、策略和方法。

每章都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相结合,让人读的乐此不疲。

作为一名即是老师又是家长,在读的时候既能了解到传统文化思想,又能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行为,了解当今教育的动态,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提起孔子,尽人皆知。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封建社会一直享有独尊的地位。

孔子一生勤奋好学,有五十年从事教师工作,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学人的师表。

孔子的教学方法相当灵活,而且多种多样。

他注意根据各个不同的学生的特点而因材施教。

子路和冉有两个学生都请教孔子这样的问题:

“听到一个道理之后就立刻去实行吗?

”孔子对子路的回答是:

“你有父兄健在,怎么能一听到就去实行而不问问父兄的意见呢?

”而对冉有的回答则是:

“当然应该立即去做!

”这是孔子根据子路和冉有两人的不同特点而采取的教育,子路性急躁,所以对他加以节制,防止他草率行事。

冉有保守而优柔寡断,所以鼓励他办事要果断。

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

孔子的仁者“爱人”既有对统治阶级的要求,也有对劳动人民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很高的。

孔子认为,要做到“爱人”是不容易的,必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内心自觉才能办到,所以他强调“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要求人们要用道德规范来从内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就是不合道德规范的事不看,不合道德规范的话不听,不合道德规范的话不说,不合道德规范的事不做。

道德规范是外在的,所以要实现“仁”,主要还是靠内心自觉。

孔子的“中庸”方法论,表现出全面而又灵活的特点。

孔子认为,做事只考虑实际的质朴而超过文采,就显得粗野;做事只考虑外表的文采而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只有质朴和文采全面兼顾,不偏于一面,才能做一个恰到好处的君子。

所以他既赞成要遵守一定的标准,而又反对不顾条件去专守某一个固定标准,反对“意”、“必”、“固”、“我”(《子罕》)。

“意”是悬空揣测,“必”是绝对肯定,“固”是拘泥固执,“我”是唯我独是。

这就要求处事接物要看实际情况,不要死守成规,要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这些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文化思想,最根本的都是要求怎么做人。

当今年我们国家教育缺失的是这些,从呀呀学语的孩子,到懵懵懂懂的少年,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教育都带有功利性的教育。

教育,任重而道远。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