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218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docx

四川省威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0eba6154fb104cda9a811d1b5e342d25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史载:

“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经济

C.井田制度

D.原始农业

2.“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盐铁专卖

D.市坊制度

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家庭手工业的出现

C.国家统一的完成

D.生产工具的进步

4.曹魏时期,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曾锻铁“以自赡给”;西晋开国功臣石苞也“贩铁于邺市”。

他们的做法

A.丰富了手工业的生产门类

B.使盐铁官营政策陷入破产

C.反映了私营手工业的进步

D.是对农耕经济的有益拓展

5.如图,下列犁耕方法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隋唐时期

6.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推知

A.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

B.小农经济是商周时经济的基础

C.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是黍和稷

D.《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

7.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

C.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

D.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

8.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892—1894年

1895—1903年

商办

设厂数

53

463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19469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9.据史料记载:

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

10.美国第一个大型的专业实验室是由爱迪生在1876年建立的,集中了近百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

许多大企业也建立起T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如贝尔系统的基础研究就聘请了由英德留学回来的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

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密切结合

B.大发明家决定科研水平和质量

C.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在理论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11.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A.人民公社外交政策包产到户

B.“一大二公”大跃进城市改革

C.开国大典公私合营和平共处

D.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八字方针”

12.“斯大林模式”最本质的特征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对斯大林个人的崇拜

C.高度集权,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

D.是苏联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13.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所属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的爆炸引发了数十年来最广为人知的一次石油泄漏事故。

此类石油泄漏事件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最早可能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二战后初期

D.20世纪70年代

14.1948至1952年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侨汇收入简表

1948-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0.65亿美元

1.18亿美元

1.68亿美元

1.7亿美元

据表可推知

A.华侨积极踊跃支持人民解放战争

B.人民政府对华侨资本家进行了改造

C.华侨为国民经济恢复作出了贡献

D.侨汇收入解决了外汇收人拮据问题

15.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

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其中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见下表。

出现这样标准的原因有()

①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1920年—1946年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

由此可以推断

A.中国固有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变化

B.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

C.工业革命并没有影响中国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

18.16世纪以来,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

这首先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9.《香港华字日报》(1910年7月22日)刊载:

“遂令商人日求与官场相交结,意将赖以为护符也。

…而官场之视商人,如砧上肉、釜中鱼,为得寸得尺之株求;迨既得商人之实利,则出其虚荣以酬之,初亦未尝不两利。

”对上述材料最完整的理解是()

A、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利用

B、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敌视

C、封建势力残酷盘剥民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过分依赖封建势力

20.史书中关于”共计一胚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

A.规模大,分工极细

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C.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

D.机器生产形成发展

21.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增速趋势示意图。

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总体上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1958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

C.20世纪60年代农业反超工业

D.国家方针政策影响经济发展

22.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

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

这表明

A.农村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

B.“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出现迅速好转

23.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中写道: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材料意在说明(  )

A.“海禁”政策有利于稳定秩序和改善民生

B.“海禁”政策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C.“海禁”政策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海禁”政策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4.“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推动世界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禁酒。

”直到明清时期,各朝代都有禁酒令。

秦律规定:

“百姓居田舍者,毋取醢(沽)酉(酒),田墙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

”北魏文成帝更严厉规定:

“酿、沽、饮皆斩之。

”历代统治者为了禁酒,“捕之”“杀之”,甚至“有罪”“斩之”,加上佛教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佛教也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

——摘编自周佳鑫《浅谈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性对比》

材料二在19世纪初,英国社会中的酗酒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衍生出其他许多社会问题。

当时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牧师约翰·埃德加说道:

“当英国社会中的其他协会专注于将天堂之光广布于整个国度之时,禁酒协会则投入到焚毁一种恶习的事业中。

”早期的禁酒改革者和禁酒组织将运动的目标设定为减少酗酒现象的发生,而非禁绝酒水,原因在于当时的禁酒改革者不认为酒水本身是不好的,也不认为饮酒是错误的;他们常常随意地饮用葡萄酒和发酵饮料,谴责的只是过度饮用蒸馏酒的行为。

——摘编自邱振裕《论1829~1953年英国的禁酒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禁酒的基本措施并分析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19世纪初英国禁酒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禁酒的影响。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1图2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材料三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何变化?

(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4分)

(3)文中所说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哪个国家?

(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成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材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属于原始社会耕作方式,D正确;A是春秋战国以后出现;此时属于集体耕种,B错误;C是奴隶社会土地制度。

2.C

【解析】闭关锁国和朝贡贸易针对是对外贸易,与材料不符,排除AB;由材料“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可知,盐铁专卖与之相符,所以答案选C;市坊制度讲的是国家对居住的地方和市场设置的地方的管理,所以与材料也不符,排除D。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农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关系,另一个就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改进对于耕作方式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故D项正确;ABC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工具的变化

【名师点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4.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农战之具异常缺乏,曹操将刑具都由铁改为了木,就是因为铁的缺乏,故嵇康和石苞“以自赡给”、“贩铁于邺市”的做法是对农耕经济的有益拓展,故D正确;私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不算丰富了手工业的生产门类,排除A;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打击富商大贾的重要手段,后世一直有这种政策存在,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提及技术的进步,排除C。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这应该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

所以选D。

6.C

【解析】黍和稷在甲骨文中和《诗经》的频繁出现说明这两种粮食作物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表明它们是商周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故选C。

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因为没有与其他国家对比;D选项没有突出《诗经》在材料中的作用和内容,排除;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

7.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容易。

根据所学知识,A项错误,土地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B项错误,错在“彻底”;C项错误,错在“完全分离”。

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表明了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故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C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土地制度

8.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目中时间“1895—1903年”即可知这应为清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故排除属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A、B两项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C项,本题应选D项。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9.C

【解析】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包括纽扣物价这样的小事情。

价格的统一,说明了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

10.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可知,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发明家为中心的应用科学家与工程师直接结合的特点,而且许多大企业也建立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进一步加深了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的联系,故选A项。

大发明家决定科研水平和质量夸大了史实,B错误;材料不是说明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错误;在理论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不符合事实,D错误。

11.D

【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其中1956年中共八大开启探索序幕,1958年大炼钢铁属于探索失误,1961年“八字方针”是对探索事物的调整,故D项正确;包产到户是1978年实行,故A项错误;城市改革是1984年,故B项错误;开国大典是1949年,故C项错误。

12.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最本质的特征是高度集权,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ABD不是本质特征。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石油。

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石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石油的开采量越来越大。

所以答案选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能源是煤炭,排除A;CD两项时间不符。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资本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

市场

英国海外市场扩大,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劳动力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自然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

社会环境

英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工业动力

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

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汽动力

动力机器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工业结构

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兴起;各国以轻工业为主导,促进工业化进程

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铁工业得以技术改进。

开始由轻工业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欧美主要国家实现近代化

工业部局

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

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

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

14.C

【解析】

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侨汇收入有较大提高,这一时期属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因此据表可推知华侨为国民经济恢复作出了贡献。

故答案为C项。

较大提高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这一时期不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15.D

【解析】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种种奇怪的现象的“根源”要从社会性质的高度来认识,正是因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导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的奇怪现象,故D正确;A、B、C均不是“根源”,故排除。

16.C

【解析】1900—1919年妇女社会地位是有了提高但还尚未成为国家的主人,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②③④均是正确的描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在建国之后的事情。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涉及的是农具使用,不能说明经济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说明中国农业受西方近代农业机械的影响不大,故B项正确;不能判断工业革命没有影响中国,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得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这个结论,故D项错误。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

18.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带来“商业革命”,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故A正确;殖民扩张也是由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故B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故C错误;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错误。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商人日求与官场相交结,意将赖以为护符也”“官场之视商人,如砧上肉、釜中鱼”“初亦未尝不两利”可得出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利用的结论。

B项表述错误;CD两项不全面,排除。

故选A项。

考点:

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20.A

【解析】注意材料中“过手七十二”这一信息,是指手工业制作工序及分工细。

这也说明了瓷器生产的规模大,故A项正确。

从材料我们无法看出民营手工业与官办手工业有何不同;同时是否出现雇佣关系材料也为体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说法明显错误,近代工业革命后才出现机器生产,排除BCD三项。

21.D

【解析】

据图示中工业与农业的发展曲线,可以看出在“1958—1960年”农业与工业比例失调,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1958年是大跃进时期,并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故B项排除;依据题干中“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增速趋势”可知得出是农业的发展增速情况,并不能说明农业反超工业,故C项排除;图示中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农业“左”倾错误,据所学可知1960年农村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

点晴:

数据图形试题,是通过数据的变化考查历史知识,解题时一方面可以结合题干中的文字,另一方面可以从数字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归纳,通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得出准确答案。

22.B

【解析】

在人民公社化时代实行大集体生活和劳动,不允许搞个体经营,材料中“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说明当时左倾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故A项错误;农村所有制形式仍然是公有制经营,故C项错误;农村经济形势出现迅速好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故D项错误。

23.B

【解析】据材料“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海禁政策实施之前,沿海居民家给户足,其意在说明“海禁”政策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故B项正确;材料是从反面说明“海禁”政策不利于稳定秩序和改善民生,故A项错误;“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说明海禁政策实施之前,沿海正常贸易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的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B。

24.B

【解析】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①③④均是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背景,故①③④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革命,②错误,排除;故D项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需要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分析解答。

25.

(1)基本措施:

对酒征收重税;实行酒业专卖;依靠严刑峻法。

原因:

节约粮食,以备战乱和自然灾害;统治者防止官员沉湎于酒,荒废朝政;宗教节欲思想的影响。

(2)特点:

道德劝诫,比较温和;民间推动为主,成立禁酒组织。

影响:

禁酒运动推动了社会对酗酒现象的重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英国的酒类消费;有利于改变社会的娱乐方式,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纪律性,保持工业革命的高效开展。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禁酒的基本措施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秦律规定、北魏文成帝更加严厉规定”等字眼意在强调依靠严刑峻法来禁酒。

原因则要从多种因素分析,例如,经济因素可以从禁酒能够节约粮食的角度解释,政治因素可以突出预防官员沉腼于酒,荒废朝政等。

(2)19世纪初英国禁酒运动的特点也要按照材料二并对比材料一进行分析,例如材料一主要依靠政府的严刑峻法而材料二的英国主要依靠民间人士并且还很温和的方式禁酒等。

而当时禁洒的影响在回答时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论述即可,例如,消极影响可以从抑制了英国的酒类消费等方面解释。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答案”的能力。

例如,本题的第一问就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

26.

(1)变化:

范围不断扩大;各洲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由材料一中的海陆并举发展为以海路为主。

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陆路交通;新航路的开辟。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3)荷兰。

荷兰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商业、金融业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