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351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docx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原则

园林树木学学习资料

(中远公司李亮)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按树木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

乔木就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与树冠有明显区分。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就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

2、灌木类

树体矮小(在6m以下),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3、丛木类:

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的主干。

4、藤木类:

能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之蔓性树木,多借助于吸盘(如爬山虎等)、吸附根(如凌霄等)、卷须(如葡萄等)、蔓条(如蔷薇)及干茎本身之缠绕性而攀附它物(如紫藤等)。

5、匍匐类:

干、枝均匍地生长。

6、地被类:

覆盖地面的植物。

多年生,除少量草本之外,大多一次种植,多年享用;自繁或易繁,成苗率高;青绿期长,在一年内保持绿色覆盖的时间较长;管理粗放,没有精细的人工养护地也能良好生长。

二、按生长速度分类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

三、按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

1、风景树(孤赏树):

通常作为庭院与局部的中心景物,赏其树型或姿态,也有赏其花、果、叶色等的。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

雪松;金钱松;南洋杉;日本金松;巨杉(世界爷)。

2、庭荫树:

栽种在庭院或公园以取其绿荫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一般多为叶大荫浓的落叶乔木,在冬季人们需要阳光时落叶。

例如:

梧桐、七叶树、槐、栾树、朴树、榉树、榕树、樟等。

3、行道树:

就是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与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落叶或常绿乔木均可作行道树,但必须具有抗逆性强、耐修剪、主干直、分枝点高等特点。

例如:

悬铃木、槐、椴、七叶树、元宝枫、樟、银桦等。

世界五大行道树种:

银杏,鹅掌楸,椴树,悬铃木,七叶树。

其中悬铃木被称为“行道树之王”。

4、花灌木:

通常指有美丽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艳丽的果实的灌木与小乔木。

这类树木种类繁多,观赏效果显著,在园林绿地中应用广泛。

花灌木可起到高大乔木与地面之间的过渡作用,来丰富边缘线。

例如:

梅花、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月季等。

5、藤本类:

具有细长茎蔓的木质藤本植物。

它们可以攀缘或垂挂在各种支架上,有些可以直接吸附于垂直的墙壁上,她们不占或很少占用地面积。

应用形式灵活多样,就是各种棚架、凉廊、栅栏、围篱、墙面、拱门、灯柱、山石、枯树等的绿化好材料。

对提高绿化质量,丰富园林景色,美化建筑立面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如:

紫藤、凌霄、络石、爬山虎、常春藤、葡萄、金银花等。

6、绿篱树种:

绿篱就是成行密植,通常修剪整齐的一种园林栽植方式。

主要起着范围与防范作用,也可用来分隔空间与屏障视线,或作雕塑、喷泉等的背景,用作绿篱的树种,一般都就是耐修剪,多分枝与生长较慢的常绿树种。

如黄杨、女贞、珊瑚树等。

也有以观赏其花果为主而不加修整的自然式绿篱。

常用树种有:

小檗、铁梗海棠、黄刺玫、珍珠梅、枸桔、木槿等。

7、地被植物:

就是指用于对裸露地面进行绿化覆盖的低矮灌木或藤木。

如:

铺地柏、箬竹、金银花、爬山虎、常春藤等。

8、岩石植物:

在岩石园中种植的低矮植物,如:

南天竹、六月雪、竹类等。

9、盆栽及盆景:

植物种植在盆中来观赏。

盆景要求植株古朴、叶小、生长缓慢、易造型。

如:

榔榆、银杏、梅、日本五针松、棕竹等。

10、果木:

园林结合生产树种,需要配置合适。

在园林中的果木,管理粗放,游人可以进去活动,就是开放式的,又有观赏价值。

如:

枇杷、海棠、核桃、柿子等。

11、林木:

园林结合生产的树种,一般在风景区,游人去的少的偏僻处,可种松树、栎类等。

12、室内装饰植物:

需选择耐荫植物。

棕榈科植物除椰子、刺葵外都耐荫。

13、屋顶花园植物:

一般植物根系浅,30—40cm;体量要轻。

如:

金银花、竹类、散尾葵等。

四、按观赏特性分类

1、赏树形树木类(形木类):

雪松、广玉兰、龙爪槐等、

2、赏叶树木类(叶木类):

银杏、鹅掌楸(马褂木)、五角枫等。

3、赏花树木类(花木类):

玫瑰、牡丹、榆叶梅、梅、紫薇等。

4、赏果树木类(果木类):

金银木、紫珠、沙棘、石榴等。

5、赏枝干树木类(干枝类):

白皮松、白桦、山桃、红瑞木等。

6、赏根树木类(根木类):

樟、榕、朴等。

第二章物候期花芽及开花

一、物候期的概念及观测意义

1、树木的物候期就是指植物在一定的环境下,生活周期性变化的起止时间。

2、园林树木的物候观测,除具有生物气候学方面的一般意义外,主要有以下的目的意义:

(1)掌握树木的季相变化,为园林树木种植设计,选配树种,形成四级景观提供依据。

(1)为园林树木栽培(包括繁殖、栽植、养护与育种)提供生物学依据。

如确定繁殖时期;确定栽培季节与先后,树木周年养护管理(尤其就是花木专类园)催延花期等;根据开花生物学进行亲本选择与处理,有利杂交育种;不同品种特性的比较试验的等。

二、落叶树木周期及每个时期形态学指标

1、落叶树木物候主要有以下四个时期:

(1)休眠转入生长期这一时期处于树木将要萌芽前,即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往30C以上起,到芽膨大待萌时止。

树木休眠的解除,通常以芽的萌发作为形态标志。

(2)生长期从树木萌芽生长至落叶,即包括整个生长季。

萌芽常作为树木生长开始的标志。

(3)生长转入休眠期秋季叶片自然脱落就是树木进入休眠的重要标志。

秋季日照变短就是导致树木落叶,进入休眠的主要因素,其次就是气温的降低。

(4)相对休眠期秋季正常落叶到次春树体开始生长(通常以萌芽为准)为止就是落叶树木的休眠期。

根据休眠的状态,可分为自然休眠与被迫休眠。

三、花芽分化类型

植物的生长点既可以分化为叶芽,也可以分化为花芽。

这种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1、夏秋分化型 :

绝大多数在早春与春夏间开花的观花树木,都在前一年的夏秋进行花芽分化。

如:

樱花、迎春、连翘、玉兰、紫藤、丁香、牡丹、山茶等。

 

2、冬春分化型 :

原产暖地的一些树木,一般秋梢停止生长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即于11月至翌年4月间这段时期中,花芽逐渐分化与形成。

如:

龙眼、荔枝,柑橘类的柑、橘、柚等。

 

3、当年分化型 :

许多夏秋开花的树木,都在当年新梢上形成花芽并开花,不需要经过低温。

如木槿、槐、紫薇、珍珠梅、荆条等 

4、年内多次分化型 :

在一年中能多次抽梢,每抽一次,就分化一次花芽并开花的树木。

如:

茉莉花、月季、葡萄、无花果、柠檬等。

 

5、不定期分化型 :

热带原产的一些乔性草本植物,如香蕉、番木瓜等。

香蕉吸芽展叶要达到一定叶片数即可分化,吸芽形成参差不齐,花芽分化期也各异。

四、树木开花类别

一个正常的花芽,当花粉粒与胚囊发育成熟,花萼与花冠展开,这种现象称之为开花。

1、先花后叶类。

如:

迎春花、连翘、山桃、梅、杏、李、紫荆等 

2、花、叶同放类。

如:

苹果、海棠、核桃、先花后叶类中的榆叶梅、桃与紫藤中某些开花较晚的品种与类型等。

3、先叶后花类。

如:

木槿、紫薇、凌霄、槐、桂花等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作用

一、园林树木的作用

1、空气质量方面吸收CO2,放出02;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

2、温度方面:

夏季降温,冬季增温。

3、水分方面:

净化水体,增加空气湿度。

4、光照方面:

改善光质,保健视力

5、声音方面:

降低噪音。

6、环境保护方面: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滞尘;其她防护作用(防止火灾蔓延、减少放射性污染的危害、防雪、防浪、防海潮风与盐风);监测大气污染。

二、耐涝、耐旱、既耐涝又耐旱的树种

1、耐涝树种:

垂柳、旱柳、龙爪柳、榔榆、桑、杜梨、柽柳、紫穗槐、悬铃木属3种、柿、葡萄、雪柳、白蜡、凌霄等。

2、耐旱树种:

垂柳、旱柳、榔榆、小檗、枫香、枇杷、火棘、合欢、胡枝子类、紫穗槐、紫藤、臭椿、楝树、黄连木、君迁子、夹竹桃等。

3、既耐涝又耐旱的树种:

柳类、桑、柘、榔榆、李类、紫穗槐、紫藤、夹竹桃、乌桕、楝、白蜡、雪柳、柽柳、山胡椒等。

三、耐荫树种

华北地区习见乔木耐荫能力的顺序(由强到弱)为:

冷杉属、云杉属、椴属、千金榆、槭属、红松、裂叶榆、圆柏、槐、水曲柳、胡桃楸、赤杨、春榆、白榆、板栗、黄檗、华山松、白皮松、油松、风桦、红桦、辽东栎、蒙古栎、白蜡树、槲树、栓皮栎、臭椿、刺槐、黑桦、白桦、杨属、柳属、落叶松属。

四、抗SO2、光化学烟雾、HCl、氟化物的树种

1、抗SO2的树种:

臭椿、槐、榆树、加拿大杨、垂柳、旱柳、栾树、杜梨、山桃、君迁子等。

2、抗光化学烟雾的树种:

银杏、夹竹桃、樟树、海州常山、悬铃木、连翘、美国鹅掌楸等。

3、抗HCl的树种:

木槿、合欢、五叶地锦、构树、榆、接骨木、紫荆、槐、紫藤、紫穗槐等。

4、抗氟化物的树种:

槐、臭椿、泡桐、悬铃木、白皮松、侧柏、丁香、山楂、紫穗槐、连翘等。

五、华北地区抗综合污染的树种

构树、臭椿、榆、皂荚、旱柳、加杨、刺槐、槐、桑、栾树、合欢、山桃、丝棉木、侧柏等。

六、抗风力强与易受风害的树种

一般言之,凡树冠紧密,材质坚韧,根系强大深广的树种,抗风力就强;而树冠庞大,材质柔软或硬脆,根系浅的树种,抗风力就弱。

但就是同一树种又因繁殖方法、立地条件与配植方式的不同而异。

用扦插繁殖的树木,其根系比用播种繁殖的浅,故易倒;在土壤松软而地下水位较高处亦易倒;孤立树与稀植的树比密植者易受风害,而以密植的抗风力最强。

1、抗风力强的有:

马尾松、黑松、圆柏、胡桃、白榆、葡萄、臭椿、槐树、枣树、樱桃等。

2、抗风力弱受害较大的有:

雪松、木棉、悬铃木、梧桐、加拿大杨、银白杨、泡桐、垂柳、刺槐、钻天杨、苹果等。

七、具有较强的隔音树种

龙柏、圆柏、柏木、雪松、水杉、云杉、柳杉、海桐、桂花、梧桐、鹅掌楸、榕树、樟树、臭椿、珊瑚树、垂柳、女贞、悬铃木等

八、抗燃防火功能的树种

在地震较多地区的城市以及木结构建筑较多的居民区,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可应用不易燃烧的树种作隔离带,既起到美化作用又有防火作用。

树干有厚木栓层与富含水分的树种较抗燃,抗燃防火树种有:

苏铁、银杏、靑冈栎、栲属、榕属、珊瑚树、棕榈、桃叶珊瑚、女贞、红楠、柃木、山茶、厚皮香、交让木、八角金盘、槲树等。

九、水土保持类树种

1、乔木类:

柳、槭、胡桃、枫杨、水杉、云杉、冷杉、圆柏等。

2、灌木类:

榛、夹竹桃、胡枝子、紫穗槐等。

十、单体建筑周边的四个方位的小气候特点及选择树种

单体建筑由于建筑物的存在,形成东、西、南、北四个垂直方位与屋顶。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绝大多数坐北朝南的长方形建筑,4个垂直方位改变了以光照为主的生态条件。

1、东面一天有数小时光照,约15:

00后形成庇荫地,光照强度不大,不会有过量的情况,比较柔与,适合一般树木。

2、南面白天全天几乎有直射光,反射光也多,墙面辐射度也大,加上背风,空气不甚流通,温度高,生长季延长,春季物候早,冬季楼前土壤冻结晚,春季化冻早,形成特殊小气候,适于喜光与暖地的边缘树种。

3、西面与东面相反,上午以前为庇荫地,下午形成西晒,尤以夏日为甚。

光照时间虽短,但强度大,变化剧烈。

西晒墙吸收累积热大,空气湿度小。

适选耐燥热、不怕日灼的树木。

4、北面背阴,其范围随纬度、太阳高度角而变化。

以漫射光为主;经观察,北京(北纬40o)及以南广大地区,夏日早晨、傍晚有少量直射光。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风大,冬冷,北方易积雪与土壤冻结期长。

适选耐寒、耐阴树种。

第四章生态、群体以及影响因素

一、自然群体、栽培群体

1、自然群体(植物群落)就是由生长在一定地区内,并适应于该区域环境综合因子的许多互有影响的植物个体所组成,它有一定的组成结构与外貌,它就是依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

2、栽培群体就是完全由人类的栽培活动而创造的。

它的发生,发展总规律虽然与自然群体相同,但就是它的形成与发展的具体过程、方向与结果,都受人的栽培管理活动所支配。

二、生活型、生态型

1、生活型就是植物对所在环境综合条件长期适应而表现在外貌上的类型。

它就是植物体与环境间某种程度上统一性的反映。

生活型与分类学中的分类单位无关。

具有相同生活型的各种植物,表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途径与方式就是相同的。

2、生态型就是同一植物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环境而发生的变异性与分化性的个体群,这些个体群在形态,生态特性与生理特性上均有稳定性并有遗传性。

三、影响自然群体、栽培群体外貌的因素

1、优势种的生活型:

群体的外貌主要取决于优势种的生活型。

 

2、密度:

群体中植物个体的疏密程度与群体的外貌有着密切的关系。

3、种类的多寡 :

群体中种类的多少,对其外貌有很大的影响。

4、色相 

5、季相

6、植物生活期的长短:

由于优势种寿命长短的不同,亦可影响群体的外貌。

7、群体的分层现象

8、层片:

从植物语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来讲,层片则更好的表明了其生态作用。

四、群体的生长发育的时期

1、群体的形成期(幼年期) 自种子或根茎开始萌发到开花前的阶段属于此期。

2、群体的发育期(青年期) 这就是指群体中的优势种从始花,结实到树冠郁闭后的一段时期,或先从形成树冠(地上部分)的郁闭到开花结实时止的一段时期。

3、群体的相对稳定期(成年期) 这就是指群体经过自疏及组成成分间的生存竞争后的相对稳定阶段。

4、群体的衰老期及群体的更新与演替(老年及更替期) 随着个体的衰老,群体所形成的环境逐渐发生巨大的变化,因而引起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的生长状况的改变,因此造成群体优势种演替的条件导致新的优势种代替旧的优势种。

第五章植物色系花相观赏分类

一、园林树木的花色色系

1、红色系花:

海棠、桃、杏、梅、樱花、蔷薇、玫瑰、月季、石榴、牡丹、山茶、杜鹃花、合欢、榆叶梅。

2、黄色系花:

迎春、迎夏、连翘、金钟花、桂花、黄刺玫、黄蔷薇、棣棠、黄牡丹、蜡梅、金花茶。

3、蓝色系花:

紫藤、紫丁香、杜鹃花、木兰、八仙花、假连翘、泡桐、木蓝、木槿、醉鱼草。

4、白色系花:

茉莉、白丁香、白牡丹、白茶花、女贞、玉兰、珍珠梅、广玉兰、白兰、栀子花、梨、白杜鹃花。

二、春色叶树、秋色叶树、常色叶树、双色叶树、斑色叶树

1、春色叶树:

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树种。

例如:

春叶呈红色:

臭椿、五角枫。

春叶呈紫红色:

黄连木。

2、秋色叶树:

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种。

例如:

秋叶呈红色或紫红色类者:

五角枫、地锦、小檗、卫矛、山楂、火炬树。

秋叶呈黄或黄褐色者:

银杏、白蜡、鹅掌楸、加拿大杨、柳、梧桐、无患子。

3、常色叶树:

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常年均呈异色,而不必待秋季来临的树种。

例如:

全年树冠呈紫色:

紫叶小擘、紫叶李、紫叶碧桃。

全年叶均为金黄色:

金叶圆柏、金叶雪松、金枝国槐。

全年叶均具斑驳彩纹:

变叶木。

4、双色叶树:

某些树种,其叶背与叶表的颜色显著不同的树种。

例如:

银白杨、胡颓子、栓皮栎、青紫木

5、斑色叶类:

绿叶上具有其她颜色的斑点或花纹的树种。

例如:

桃叶珊瑚、变叶木、金边大叶黄杨、银边大叶黄杨、银心大叶黄杨。

三、花相、纯式花相、衬式花相

1、花相:

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外貌。

2、纯式花相:

在开花时,叶片尚未展开,全树只见花不见叶的一类。

3、衬式花相:

在展叶后开花,全树花叶相衬。

4、不同花相的外貌特征:

(1)独生花相:

本类较少,形较奇特,例如苏铁类

(2)线条花相:

本类花相大抵枝条较稀,枝条个性较突出,枝上的花朵成花序的排列也较稀。

如连翘、珍珠绣球。

(3)星散花相:

花朵或花序数量较少,且散布于全树冠各部。

衬式星散花相的外貌就是在绿色的树冠底色上,零星散布着一些花朵,有丽而不艳,秀而不媚之效。

如珍珠梅、鹅掌楸等。

纯式星散花相种类较多,花数少而分布稀疏,花感不烈,但亦疏落有致。

(4)团簇花相:

花朵或花序形大而多,就全树而言,花感较强烈,但每朵或每个花序的花簇仍能充分表现其特色。

如玉兰、木兰等。

(5)覆被花相:

花或花序着生于树冠的表层,形成覆伞状。

如泡桐,栾树,凤凰木,合欢等。

(6)密满花相:

花或花序密生全树各小枝上,使树冠形成一个整体的大花团,花感最为强烈。

如榆叶梅、火棘、樱花、碧桃等。

(7)干生花相:

花着生与茎干上,种类不多,大抵均产于热带湿润地区。

如鱼尾葵。

紫荆等。

四、各色果实的观果树木五种

1、果实呈红色者:

小檗类、山楂、冬青、枸杞、火棘、樱桃、石榴。

2、果实呈黄色者:

银杏、梅、杏、梨、木瓜、沙棘。

3、果实呈蓝色者:

紫珠、葡萄、李、蓝果忍冬、桂花、十大功劳。

4、果实呈黑色者:

水蜡、女贞、五加、鼠李、稠李、君迁子、金银花。

5、果实呈白色者:

红瑞木、雪果、湖北花楸、陕甘花楸、西康花楸。

五、枝、干皮色彩具观赏性的树种

观枝树种:

枝条具有美丽色彩的树木。

枝具有观赏性的树种:

红瑞木、野蔷薇、山杏、山桃、棣棠。

干皮色彩具有观赏性的树种:

紫竹、山桃、木瓜、白皮松、白桦。

第六章园林树木配置

研究园林树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应用就包括树木配置。

园林树木配置的基本任务与要求就就是把我们所需要的园林树木在基本满足习性需求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美观与经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合理的搭配起来,组成相对稳定的人工生物群体。

由于园林就是以木本植物为骨干,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园林树木就成为园林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园林树木的配置原则

园林树木的配置,就是个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

园林树木配置中分别有其适用原则、美观原则与经济原则—它们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园林树木的适用原则

(1)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

园林树木在改善与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显著作用。

它有一定的防治与减轻环境污染的能力,如:

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减少噪音以及滞尘等功能。

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并加以合理配置,就可对保护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2)园林树木的美化作用

园林树木有其特有的形态、色彩与风韵之美,这些特色且能随季节与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与发展。

园林树木配置不仅有科学性,还有艺术性,并且富于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园林树木的生产作用

很多园林树木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又就是经济树种。

在选择树种时,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在不妨碍园林树木发挥多种功能的前提下,做到一举两得,使园林绿化结合生产。

(4)环境要求

当地的自然环境(如气温、水分、土壤等)影响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选择树种,作到适地适树。

有时还需创造小环境或者改造小环境来满足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要求(如梅花在北京就需要小气候,要求背风、向阳)。

(5)树木之间的需求—种间关系

若就是同种树,配置时只考虑株距与行距。

不同树种进行配植就需要考虑种间关系。

也就就是考虑上层树种、下层树种;速生、慢生树种;常绿、落叶树种等。

考虑它们对阳光的要求。

还要根据根系大小、深浅进行植物配置。

配植树木时要注意相克植物不能种在一起。

如梨树、苹果树不能与柏树类种植在一起,否则,则会产生梨—柏锈病。

2、树木配置中的美观原则

园林树木有其外形之美、风韵之美以及与建筑配合协调之美等方面。

故在配植中宜切实作到在生物学规律的基础上,努力讲究美观。

(1)树木之美应以健康生长为基础

园林树木的美不论就是外形、色彩、风韵或与建筑配合协调关系等方面,都要以生长健康作为基础—就就是生长正常,而非衰弱或过分生长。

有了健康的生长,才可充分表现其本身的特长与美点。

园林树木应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除少数需人工整枝修剪保持一定形状外,一般应让树木表现其本身的典型美点。

(2)配植园林树木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配置园林树木时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安排细节问题。

配置中的通病就是:

过多的注意到局部,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之间的搭配关系,而没注意整体、大片的群体效果;过多地考虑各株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与种间关系等基本问题。

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繁琐支离、零乱无章。

为此,在树木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先面后点:

就就是先从整体考虑,大局下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节,作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

②先主后宾:

在一个景区里,树木配置,要主宾分明,先定主景树种,再选择配景树种。

③远近结合:

树木配置时,不但考虑一个景区内树木搭配,还要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与背景及其她景物能彼此相呼应,才能取得园林空间艺术构图完整性。

④高低结合:

一般说在一个园林空间或一个树丛、树群内,乔木就是骨干。

配置时要先乔木,后灌木再草花。

要先定乔木的树种、数量与分布位置,在由高到低分层处理灌木与草花,这样才能有完美艺术形象的立体轮廓线。

⑤近期与远期效果相结合:

即应考虑长期稳定的效果。

如:

北京某居住小区,设计时只考虑近期效果,刚建时树木的大小、比例都很合适,许多人去参观。

不到十年,树木长得很大互相拥挤,效果很差,达不到设计者的要求。

另一方面就就是株行距很大,也达不到设计者的要求。

这就要求在配置设计时考虑快长树与慢长树相结合。

快长树能早显示出绿化效果,慢长树能维持长时间的绿化效果。

几年后,当快长树枝叶繁茂拥挤,主要树种生长受到压抑时,即应适当地粉皮疏伐快长树,为慢长树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注意季节及气候等变化

首先,应作到四季各有重点,三季有花开。

如:

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前后应当有花果可赏,有园景可览。

此外,气候变化也就是应当考虑的。

如:

牡丹忌烈日、大风,为使牡丹花期长一些,对其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故宜在大树下或背风向阳处。

(4)园林树木的配植要满足园林设计的立意要求

设计公园、风景区、绿地都要有立意、创造意境,配置时常常加一些诗情画意,从而达到设计者的要求。

如:

①幽雅、安静的休息区,种植白花、粉花、淡黄色花等淡颜色的树木。

②万紫千红、欢快的儿童公园,种植红色、黄色花的树种以及颜色鲜艳的草花等,有一种节日的气氛。

③庄严肃穆的效果,种植松柏类、其它常绿树、白花灌木等。

④平湖秋月杭州西湖一景,为了体现秋色、秋香、秋月,增加一些诗情画意。

选择树种为桂花(满足秋香)、红枫、鸡爪槭、紫叶李、乌桕、柿子,这样秋天红叶、红果、花香可反映出来。

八月十五时,人们就很容易向导“月到中秋桂子香”的诗句。

(5)在特殊要求中,要有创造性,不拘泥于树木的习性

雄伟壮丽气氛的天安门,若都种成花木就达不到雄伟庄严的效果,而种一些白皮松、油松、柳树、毛白杨即可达到这种效果。

特别就是选用一大片油松林来烘托人民英雄纪念碑,表现中华儿女的坚贞意志与革命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的内容。

后来对宏伟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也就是很好的陪衬。

从内容到形式上这个配置方案就是成功的,从选择油松树种来讲也就是正确的。

但就是如果仅从树种习性来考虑,则侧柏及圆柏均比油松更能适应广场的生境,就不会有现在需换植一部分生长不良的枯松的麻烦,在养护管理上也省事与经济多了。

但就是天安门广场绿化的政治意义与艺术效果的重要性就是第一位的,油松的观赏特性比侧柏与圆柏的观赏特性更能满足这第一位的要求,所以即使其适应性不如后二者,但仍然被选种。

3、树木配置中的经济原则

(1)在树木配置中降低成本的途径

①节约并合理使用名贵树种

滥用名贵树种,不仅增加了造价,造成浪费,而且使珍贵树种随处皆就是,显得平淡无奇。

在重要风景点或建筑物迎面处,将名贵树种酌量搭配,重点使用。

②多用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适应本地风土的能力最强,而且种苗易得,又可突出本地园林的地方色彩,因此,须多加应用。

③能用小苗而可获得良好效果时,则不用或少用大苗。

④切实贯彻适地适树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