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9362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 Word 文档.docx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ftWord文档

1.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1农作物的组成十分复杂,已发现有70余种化学元素,但有16种是作物所必需的。

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

中量营养元素:

Ca、Mg、S;

微量营养元素:

Fe、

B、Mn、Cu、Zn、Mo、Cl等7种元素。

碳、氧、氢在植物体中的含量虽然很高,由于它们来自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水,比较容易获得,植物一般不感缺乏。

空气中五分之四是氮气,但绝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只有少数植物,如豆科植物等,通过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营养元素硫也有部分来自空气。

其他营养元素均来自土壤。

1.2植物需要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量比较多,而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量比较少,往往需要施肥加以补充,通称肥料三要素。

1.3非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有一些元素对植物生长有益,或为某些种类的植物所必需,例如水稻需要硅(Si),藜科植物(甜菜等)需要钠(Na),豆科植物需要钴(Co),茶树需要铝(Al)等。

这些元素统称为植物的有益元素。

2.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干组织中的含量及对养分的需求状况

2.1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干组织中的含量

序号910

11

12元素名称

碳(C)

氧(O)

氢(H)

氮(N)

钾(K)

钙(Ca)

镁(Mg)

磷(P)

硫(S)

氯(Cl)

铁(Fe)

锰(Mn)可利用形态

CO2O

2H

2OH2O

NO

3NH4K

Ca

MgH2PO

4HPO4SO4Cl

FeFe

Mn2+

3+2+-2-

--

2+

2++-+在干组织中含量(mg/kg)45

456

1.5

1.0

0.5

0.2

0.2

0.1

100

100

50

13

14

15

16硼(B)

锌(Zn)

铜(Cu)

钼(Mo)BO

3B

4O7Zn

Cu-

MoO

42-

2+2+

3-2-20

206

0.1

2.2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2.2.1作物营养状况:

不同作物或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因遗传基因不同,它们对养分需求差异很大,此外,农作物体内的某一元素过量存在,也会抑制其它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如磷与锌、铁;钾与镁、铵;氮与钙、硼;钙与硼之间均存在拮抗作用;也导致营养失调症的发生。

2.2.2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需求差别:

N素:

需N多的作物:

甘蔗、水稻、小麦、高梁、棉花、茶、桑

需N少的作物:

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

P素:

需P多的作物:

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油菜、甘蔗、甜菜、棉花需P少的作物:

水稻等

K素:

需K多的作物:

油菜、大豆、芝麻、马铃薯、甘薯、棉花、麻、烟草、茶、桑

需K少的作物:

水稻、小麦、甘蔗

Ca素:

需Ca多的作物:

花生、红三叶草、苜蓿

需Ca少的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谷子

Mg素:

需Mg多的作物:

花生、芝麻、谷子、棉花、甜菜、烟草

需Mg少的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高梁

S素:

需S多的作物:

油菜、大豆、花生、苜蓿、红三叶草、甜菜、烟草需S少的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高梁

B素:

需B多的作物:

向日葵、甜菜、油菜、苜蓿

Mn素:

需Mn多的作物:

小麦、甜菜、烟草、大豆

Zn素:

需Zn多的作物:

玉米、高梁、大豆、蚕豆

Mo素:

需Mo多的作物:

十字花科作物、豆科作物

3.大量元素:

3.1氮素等3.1.1氮素的三种形态

(1)铵态氮肥:

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氨(NH

3)或铵离子(NH

4+)。

例如液态氨、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

①挥发性。

化学性质稳定的硫酸铵和氯化铵,如果施用不当也会引起氨的挥发损失。

②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土壤中有很多小于0.001毫米的无机、有机胶体颗粒,其表面一般带负电荷,可以吸咐带正电荷的铵离子,致使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不致随水淋失,起着暂时保存养分的作用,被土壤吸咐的铵离子与作物根系接触时,又可以与根系呼吸作用产生的氢离子进行离子代换而被作物吸收利用。

另外在土壤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下,铵态氮可转化为硝态氮,移动性大大增强,肥效不如硝态氮快,但比其长。

③铵与钾相近,容易被土壤吸咐,使用时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铵能产生酸,施用后要注意土壤酸化问题,第二是碱性土壤或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时特别高温和一定的湿度条件下,会产生氨挥发,注意不要使用过量造成氨中毒。

④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

(2)硝态氮:

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硝酸根(NO

3-)。

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

①吸湿强,作物对其吸收为主动吸收,吸收快。

②在土壤移动性大,主要由于硝酸态氮呈带负电荷的硝酸根,,它不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咐,因此硝态氮进入土壤后,除了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外,还可以随灌溉水或降水向下移动,造成养分的淋失,另外在稻田中由于反硝化细菌的作用施用硝态氮肥后,硝酸根被还原成氮气而逸失,这种作用进行的很快,几小时或一、二天就能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这一过程叫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因“反硝化作用”而脱氮(包括硝酸根的淋失),有时可达到20-30%,故硝铵施于水田其肥效只有硫铵的50-70%;上海化工研究院水稻盆栽试验表明:

铵态氮利用率为82%;硝态氮的利用率为10%,试验在盆钵中进行,无淋失的可能,因此,主要是淹水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

③硝酸根比较容易随水流失,进入地下水或河流湖海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尽量避免施入水田对水稻等作物仅可作叶面喷施,施用硝态氮肥效迅速,作追肥较好。

另外在土壤温度、湿度、通气状况、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等外于不利的条件下肥效远远大于铵态氮。

在通气不良、湿度过大的土壤中,硝酸根会产生反硝化作用生成氮氧化物释放到空气中损失掉。

(3)硝、铵态氮肥:

氮肥中含有铵离子和硝酸离子两种形态的氮。

如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

(4)酰铵态氮:

例:

尿素

①土壤对尿素吸咐是一种弱吸咐不像铵态氮那样牢固,呈分子态吸咐,在土壤中移动比铵态氮大的多。

尿素态氮在土壤中呈垂直分布性状,总的趋势是随水下移,绝大多数尿素态氮存在于中、下层,一般大多数分布在土壤10-30厘米的土层,相反铵态氮则绝大部分滞留在0-10厘米土壤表层。

②尿素与铵态氮肥、硝态氮肥不同,具有转化的特性,即尿素在土壤中主要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作用,先水解为碳铵,再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尿素的转化与温度有关,一般低温时不转化,当平均气温在10度时,尿素在土壤中7-10天全部分解;20度时4-5天全部分解;30度时,2天全部分解。

尿素的转化与土壤性质有关,

③氮素的损失途径主要是氨的挥发的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的损失,氮素的渗漏损失比起挥发损失是微不足道的,一般只占施肥。

量的千分之一至二。

(5)氰氨态氮肥:

主要有石灰氮,其成分为氰氨化钙(CaCN

2)。

3.1.2不能简单地说硝态氮、铵态氮哪种形态好,哪种形态不好。

①它们的好坏与施用条件和作物种类等有关。

铵态氮在带阴离子的土壤胶体中容易被吸附,而硝态氮则不能被吸附,具有更大的移动性。

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后,要经过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还原成铵态氮后,才能进一步合成氨基酸。

②不同作物施用两种形态氮的反应往往不一。

水稻施用铵态氮的效果比硝态氮好。

因为水稻幼苗根中缺少硝酸还原酶,对硝态氮不能很好利用。

除水稻本身原因外,水田中施用硝态氮易于流失,而且在淹水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也是氮素损失的原因。

因此,在水稻田施用硝态氮肥,其肥效只有铵态氮肥的60%—70%。

相反的是烟草和蔬菜,它们是喜硝态氮的作物。

硝态氮肥极易溶解,在土壤中活动性大,能迅速提供作物氮素营养,同时,又易于流失,肥效较短。

蔬菜施用硝态氮产量高,如硝态氮低于肥料全氮的50%,产量明显下降。

因此,生产烟草、蔬菜专用肥时,氮肥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硝态氮。

但由于在土壤水分、温度、通气条件适宜时,铵态氮可经硝化作用,氧化成硝态氮。

尿素施入土壤后一般要经过脲酶水解,转化成铵态氮肥,才能被植物大量吸收利用研究早已证明。

3.2磷素

3.2.1磷:

特点:

①植物吸收磷营养的主要形态是H

2PO

4--和HPO

42-,多数植物对前者吸收的速度比后者快。

随酸碱度变化,H

2PO4-和HPO

42-之间可相互转化,土壤PH对磷素吸收影响十分突出。

在PH5.5-7.0有效性最大,PH过低,土壤胶体对磷的吸咐作用强烈,PH过高,土壤对磷的化学沉淀作用强烈。

过磷酸钙和重钙的P均为水溶性其溶解过程是一种异成分溶解反应,生成枸溶性磷酸盐和磷酸;磷酸与土壤中铁铝钙镁生成磷酸盐沉淀,它是水溶性磷肥大当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除化学固定作用外,土壤胶体对磷酸盐还有吸咐作用,其中以水合氧化铁吸咐作用最强,吸咐作用随土壤酸性增加而增加。

被化学固定和物理吸咐的磷酸盐,又可缓慢释放,后效期可达10年以上,这是磷肥重要特性。

过磷酸钙由于含有4-5%的游离酸,在与尿素混合造粒时给生产带来许多不便,建议可加入碳酸氢铵和钙镁磷肥进行中和,经中和后的过磷酸钙,游离水变成结晶水所得物料溶解度减小,有利于造粒。

过磷酸钙与碳铵比例为(8-10):

1最理想。

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溶解直接得到各自的饱和溶液,PH分别为3.5和8.0。

前者主要固定产物为CaHPO

4.H

2O,后者为无定形(Fe,AL)PO

4.H

2O②在pH6-7条件下,磷有利于植物吸收。

植物在生长前期吸收磷较多,占生育期全部吸收量的60%-70%。

③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和抗盐能力,并有提早成熟、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④不论在酸性或碱性土壤中都易被土壤固定。

在土壤中移动性差,一年中不到1厘米。

3.2.2溶解性质分为水溶性磷肥、枸溶解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

(1)水溶性磷肥

磷酸二铵:

18-46-0

磷酸二铵呈微碱性,0.1摩尔溶液的PH为7.8是水溶性速效肥料。

磷酸二铵不要与草木灰、石灰氮、石灰等碱性物质混施,以免收起氨挥发和降低磷的有效性。

磷酸一铵:

12-44-0水溶液呈酸性,PH为4.4。

过磷酸钙一般呈灰色或淡黄色粉状,含P

2O

512%-20%过磷酸钙中还含有12%(10%-16%)的硫,23%(16.5%-28%)的氧化钙,在补充土壤硫、钙营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重过磷酸钙:

灰色或灰白色粉状,含有效磷(P

2O

5)42%-46%,是过磷酸钙的二倍或三倍,又称三料过磷酸钙。

硝酸磷肥:

用磷酸分解磷矿粉后加工制得氮磷复混肥料,外观为浅灰色,或乳白色的颗粒,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体,主要成分有磷酸二钙、硝酸铵、磷酸一铵、次要成分有硝酸钙、磷酸二铵和石膏等。

80%是水溶性的,20%是枸溶性的。

氮素形态包括硝态和铵态氮。

二者各半,硝酸磷肥易吸湿结块,热稳定性差,易燃、易爆,储运时要注意安全。

(2)枸溶性磷肥:

钙镁磷肥:

含P

2O

514%-18%,90%以上可溶于2%的柠檬酸中,一般认为有效成分是a-Ca

3(PO

4)

2。

钙镁磷肥还含有MgO15%(8%-20%),CaO27%,SiO

220%,而且90%以上可溶于2%柠檬酸中,是中量营养元素的一个补充来源。

脱氟磷肥一般含P

2O

514%-18%,高的可达30%,含氟(F)<0.2%,微碱性,不吸湿,不结块,是枸溶性磷肥,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钢渣磷肥,钙钠磷肥硝酸磷肥

(3)难溶性磷肥主要有磷矿粉和骨粉。

磷矿粉:

由磷灰石或磷块岩等直接粉碎、磨细而成。

一般要求磨细度有90%以上能通过100目筛。

磷矿粉适宜于酸性土,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不宜施用,不宜作追肥,宜作基肥,在施用时与土壤充分接触,让土壤酸度和根系分泌出的有机酸与之作用,将难溶性磷转变为作物可吸收的有效态磷。

将磷矿粉与有机肥混合堆沤2个月后左右施用,是提高磷矿粉肥效的有效措施。

磷矿粉的肥效与下列条件有关:

(1)土壤条件:

在酸性土壤肥效好,在土壤酸度的影响下,难溶性可转化为枸溶性磷甚至水溶性磷。

(2)土壤中的含磷量只在土壤有效磷缺乏时,才会见效。

(3)作物种类:

施于对难溶性磷肥吸收能力强的作物上例:

油菜、萝卜、荞麦。

(4)磷矿粉本身的理化特性。

只有结晶差,枸溶性磷含量的磷矿粉直接施用效果才好。

细度愈细,表面积越大,与土壤、根系的接触面大,肥效相对好。

(5)用量。

骨粉:

由动物骨骼加工制成,骨粉中的氮素为蛋白质态氮,磷为迟效态磷,易作基肥,不易被作物直接吸收,肥效慢,最好施在利用磷能力强的十字花科作物和豆科作物或绿肥上。

也可用于果树等生长期长的作物上。

3.2.3如何使用磷肥施用效果好

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需要,须通过施肥来补充,但磷肥有怪脾气,只有顺着它的脾气施用才灵。

(1)早施

农作物在苗期吸收磷最快,要占生长期吸收总磷的一半,若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即使后期再补施,也很难挽回缺磷的损失,故苗期不能缺磷。

(2)细施

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根系吸收。

(3)集中施

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固定而失效。

故应穴施、条施、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的周围,即可减少与周围土壤的固定,又有利于根系吸收。

(4)与有机肥混合施

磷肥,特别是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农作物能利用的有效磷。

(5)分层施

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在哪里基本就在哪里不动。

因此,在底层和浅层部都要施用磷肥就是把磷肥施在浅层,有利于秧苗的吸收,从而促进返青早、分蘖快。

一般每亩施磷肥20-40kg,浅层施三分之一,深层施三分之二。

(6)与氮肥混合施

农作物吸收各种养分有一定比例,若比例失调就长不好。

单施氮肥,根系发育不好,易倒伏,又易遭受病虫害,而且加速土壤中氮素的过度消失,引起氮磷比例失调。

而氮磷配合施用,即可平衡养分,又能促进根系下扎,为丰产打下基础。

(7)根外喷施

农作物到了生长后期,根系逐渐老化,吸收养分能力减弱,常造成缺磷。

这时,可将水溶性的过磷酸钙喷施在作物叶片上,使磷通过叶面的气孔或角质层进入植物体内。

禾谷类作物可用1-3%的浓度,蔬菜可用1%的浓度,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喷施。

(8)施在缺磷的土壤上

(9)红壤旱田、黄泥田、鸭屎泥田、冷浸田等,施用磷肥增产显著。

肥田肥土和往年连续大量施用磷肥的田地可适当少施。

3.3钾素:

3.3.1钾肥特点:

(1)易溶于水;

(2)能被土壤吸咐,

(3)有淋失但不严重。

3.3.2分类

氯化钾是一种养分含量高,价格低廉,肥效显著的优质钾肥。

它的水溶液为中性,但它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

因氯化钾施入土壤后,遇水水解成离子状态,其中K+与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起代换作用,被土壤胶体吸附;Cl-残留在土壤中,或随水流失,或生成氯化钙(在石灰性土壤中氯化钙有利于钙的吸收)或盐酸(在酸性土壤中),会增加酸性土壤中铁、铝的溶解度和对作物的毒害作用,甚至妨碍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

同时,作物吸收钾离子较多,也会造成氯根残留,产生上述的同样效果。

所以在酸性土壤上应提倡氯化钾与有机肥和适量石灰结合施用。

在盐碱地上施用,则有加重盐害的可能。

氯化钾和其他含氯化肥一样,不宜在烟草上施用,在葡萄、柑桔、薯类、糖料作物上应控制用量,以免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硫酸钾(K

2SO

4):

含K

2O50%左右,主要用于不宜施用含氯化肥的作物,在缺硫的土壤上施用有好的效果。

它的水溶液是中性,但从农化性质看,也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施用的注意点与氯化钾相似。

硝酸钾(KNO

3):

是一种含K

2O44%,含氮13%的两元复合肥,由于以含钾为主,常作为钾肥施用。

它是一种适合各种作物的优质化肥,但由于价格又比硫酸钾贵,常在经济作物和蔬菜、花卉上施用,也可用0.5%的溶液作叶面喷施。

磷酸二氢钾:

白色结晶,吸湿性小,含P

2O

552%,K

2O34%;总养分为86%,易溶于水,呈酸性反应PH3-4。

由于价格贵,一般用于根外追肥浓度为0.1-0.2%。

草木灰:

因用作燃料的原料不同,含钾量有较大变化,一般含K

2O5-8%,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呈碱性反应,并含有2-3%的P

2O

5和10-20%的CaO。

草木灰因含碳素,色泽深,易吸收太阳热量,适宜用作早春或秋天播种时盖种,也可用作追肥。

3.3.3钾肥的施用技术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把钾肥在缺钾的土壤上

(2)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施用钾肥

在经济作物上施用钾肥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改进品质。

如烟草施用钾肥(不能用氯化钾),可降低烟叶含氮量,增加含糖量,改善烟叶烘烤和内在品质。

甘蔗施用钾增加含糖量。

纤维作物(棉、麻)施钾增加纤维的长度和拉力。

蔬菜和果树施用钾肥,也有较明显的增产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薯类施肥可增加产量和淀粉含量。

(3)钾肥施用的时期、方法和用量

一年生作物的幼苗期对钾营养十分敏感,因此,钾肥应作基肥或种肥早施。

钾肥一半作基肥,一半作分蘖肥,增产效果较好钾肥的用量:

在缺钾土壤上粮食作物亩施5-10kg,经济作的亩施10kg左右。

烟草、糖料作物、纤维作物、薯类、瓜果还可适当多。

土壤缺钾的情况下,每公斤钾肥(K

2O)能增产粮食5-10kg,当年利用率为45—55%。

4.氮磷钾的利用率及提高的方法

4.1氮的当季利用率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0-35%(李庆逵1998年)。

4.2提高的方法:

4.2.1物理改型(化工工艺)采取某种制造手段改变水溶性肥料的物理性质,从而达到肥料控释的目的。

(1)大颗粒;

(2)超大颗粒;

(3)涂层尿素;

(4)包膜;

(5)无机物的吸咐。

4.2.2化学改型

(1)化学物质:

A、尿素甲醛化合物,

B、丁二烯叉二脲(CDU),

C、异丁叉二脲(IBDU),

D、草酰胺(Oxamide);

(2)分子物质:

A、木质素,

B、腐植酸,

C、胶态亲水聚合物,例HP是一类能在水中溶解或膨胀的聚合物,

4.2.3生物方法:

加入生物制剂例:

脲酶和硝化抑制剂

4.2.4农学方法:

(1)氮肥深施,

(2)分期施肥,

(3)平衡施肥,

(4)推荐施肥;平衡施肥: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肥料效应,制定农艺措施,获得高产、高效,维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

即施肥应考虑土壤、作物、肥料效应及配套措施等,采用“测土、配方、加工、供肥、指导施肥”一体化的模式。

优点:

①提高作物的产量;②改善作物的品质;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植物养分的供应/输入

(1)大气(干湿沉降、生物固氮)

(2)土壤释放(有机、无机)

(3)肥料(有机肥、化肥)

(4)农药

(5)作物残留物

(6)动物残留物

6.养分的需求/输出:

(1)作物吸收;

(2)土壤固定;

(3)气态损失;

(4)淋溶损失;

(5)侵蚀损失。

7.影响作物生长、肥料效应和产量的因素:

(1)根区或根层土壤:

土壤一定要耕性好,通透性足够适于根系广泛扩展和摄取养分和水,在一些土壤中,作物可发育出1.8米或更深的根系不扩展获得水分和养分的区域。

浅薄或压实的土壤不能便不能提供这样的根系采食区,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根系会变浅。

(2)温度:

低温会导致土壤减缓有机质分解,减少氮和其他养分的释放或有效化,而且养分在冷凉土壤中可溶性低,会增加缺素的可能性。

低温下土壤中磷和钾扩散慢,根活性会降低。

(3)土壤酸碱度:

不同的养分在不同的酸碱性条件下有效性不同。

酸性土壤条件降低钙、镁、硫、钾、磷和钼的有效性,而增加了铁、锰、硼、铜和锌的有效性,土壤酸碱性是影响土壤养分有效含量的重要参数,以下是土壤养分有效含量较高时所对应的PH值:

氮(6-8)、磷(6.5-7)、钾(大于6)、硼(7-8)、微量元素(6-7)。

(4)虫害:

不要错把昆虫的损害当作缺素症。

检查根系、叶片和茎的虫害,这种虫害可能类似某些养分的缺乏症,或诱发养分缺乏。

(5)病害:

有些病害常可用一只放大镜检测出来,必须细心分辨植物病态和缺素症状间的差别。

(6)水分状况:

干燥土壤条件可能造成养分缺乏,例如缺铜、硼、钾,主要是由于干旱减慢土壤中的养分向根际运动。

(7)土壤盐害:

尤其是一些盐渍土地区,可溶性盐和碱可能对作物造成危害,通常盐害发生地区出现在地下水位比较浅、含盐量高的地区或污水灌溉地区。

(8)杂草危害:

杂草争夺农作物的水、气、光和养分,一些杂草甚至会释放阻碍农作物生长的物质。

(9)种植密度:

合理的株间距或亩株数对产量很重要,过密的种植不利于田间通风,植株对水、气、光和养分的竞争激烈。

8.复合肥的特点:

(1)复混肥料具有多种营养元素,养分配比比较合理,肥效和利用率比较高,同时复混肥料还可以根据作物的需要与土壤营养状况制成专用肥,针对性强,肥效显著。

经济效益比较高。

(2)复混肥料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粒度物理性,使用方便,也适合机械肥省工省力。

由于其养分全,一次可补给土壤与作物多种成分,可以减少施肥次数。

(3)复混肥料养分全,促进土壤中养分平衡。

(4)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5)减少污染。

9.复合肥分类:

(1)按元素分:

单元素、二元、三元。

(2)按用途分:

通用型、专用型。

(3)按原料分:

N源:

尿素型,硝铵型;K源:

氯基型、硫基型。

(4)按含量分:

高浓度:

NPK大于40%;中浓度:

NPK大于30%;低浓度:

NPK大于25%。

(5)按功能分:

单一功能,多功能(例肥药一体化)。

(6)按生产工艺:

①团粒法:

将物料粉碎、混合后置于造粒器中生成粒状产品。

通常造粒器有转盘式和转鼓式,适粒过程中一般以一定量的蒸汽(或水)作为液体媒体。

也可用氨、磷酸、粘土矿物等作为促进造粒的助剂。

②挤压法:

混合物料在一定压力下直接挤压成条(片)状,再经切割,破碎整理面粒状。

③粒状掺混:

多种基础物料须符合一定规格要求,然后按一定比例掺混成产品。

例:

各种类型的BB肥。

④料浆法:

混合物料以料浆的形式喷入转鼓等造粒器中完成造粒。

⑤熔融法:

混合物全部以熔融状态喷入干燥系统中形成粒子。

⑥包裹法:

以一核心物料为圆心,物料以层层包裹的形式使粒子渐渐长大成合格的颗粒。

10.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准入制度是在农产品市场由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设立蔬菜质量检测办公室,对蔬菜进行强制售前检验,达到标准的被准许进入市场,否则不准进入,市场销售的一种制度。

目的是为了保证公民的身体健康。

无公害蔬菜是指商品菜中不含有规定不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某些不可避免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的新鲜蔬菜,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指的是农药、硝酸盐、重金属和人体病原微生物。

无公害蔬菜外观要求新鲜、不应有黄叶或腐烂,表面不应附有其他杂质。

专家推荐:

(1)选择优质高抗种子种苗;

(2)加强栽培管理;

(3)选择无公害专用肥;

(4)按农药使用规程去办;

(5)保护蔬菜生产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