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469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docx

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2014年高考(57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

一个人如果【

】,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

(萌发/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

(一见钟情/情有独钟),她说:

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

(相同/略同)。

走进菜市场,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

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买菜的大都是主妇,为一日三餐的性价比,她们使出浑身解数,在这里斗智一番。

就连平素较弱的女性,为了准备一桌丰盛可控的饭菜,一进菜市场,便也仔细地【

】蔬菜,麻利地装进大袋小袋……

菜市场蕴含着无穷的生活哲理。

姜昆的相声段子就巧妙地拿菜市场说事:

生活就是大白菜,

,内容丰富,层出不穷。

通俗易懂,又让人忍俊不禁。

1.填入文中两处【

】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走头无路

癖好(p)

浑身解数(ji)

挑拣

B.走投无路

癖好(p)

浑身解数(xi)

挑捡

C.走投无路

癖好(p)

浑身解数(xi)

挑拣

D.走头无路

癖好(p)

浑身解数(ji)

挑捡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萌发

情有独钟

相同

B.激发

情有独钟

略同

C.萌发

一见钟情

略同

D.激发

一见钟情

相同

3.对文中的女性形象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精明能干

B.持家有道

C.世俗小气

D.热爱生活

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种了一茬又一茬

B.吃了一顿有一顿

C.品了一遍又一遍

D.扒了一层又一层

5.有顾客在超市买菜时把大白菜剥得只剩菜芯儿,把芹菜叶子择得干干净净。

超市工作人员前去劝阻,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本超市严禁自行剥菜择菜。

B.您这么爱占小便宜是不对的。

C.您这样太浪费了,也影响您的形象。

D.请您注意个人形象,做文明好市民。

6.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下面歇后语前后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B.半斤对八两——平分秋色

C.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D.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中,襁褓指不满周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花甲指六十岁。

B.文人为诗文集命名有多种方式,如《稼轩长短句》以号命名,《杜工部集》以官职命名,《饮冰室合集》以书斋名命名。

C.生活中使用敬语能让谈吐文雅。

如请人批评用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人勿送用留步。

D.谦词是日常交际中表示谦虚的言辞。

如蓬荜生辉抛砖引玉鼎力相助洗耳恭听都属于谦词。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游南岳记

戊戌秋,余偕陈子乔、林固庵二人之衡山。

舆行两日抵其麓。

阴雨骤注,咫尺晦昧,兴几尽。

诘朝,云暂开,祝融峰忽现天际,旋露而旋灭。

强之行,山径崎岖,舁者无所用其力,各蹑其屦以上。

午憩半山亭。

亭以下清澈,其上云深不可测。

饮毕,经三十六湾,羊肠层曲,尤其险可畏。

瀑布奔流怒号于万仞下,一失足,人莫援以手。

秋日哫上蒸之,云五色夺日。

所历之境,恍惚不可为状。

俄而一岫现,以为凌绝顶也。

奋登之,责文中生、磬声、鸡犬声、行歌互答声唱和天半,仰之不见其处。

从容攀跻,抵上封寺,宿焉。

云至,寺忽划然而断,峰巅挺现云中,如螺、如髻、如大海孤岛,绝无依傍。

风动云舞,山岳俱摇。

令人眩悸不能自持。

夜半,风大作,殿上铁瓦欲飞。

晓起视之,云尽为风散矣,乃攀危石凌绝顶。

近瞩荆、襄,运览宇宙,一日万里,洞然无蔽。

吾窃因之而有感焉。

卑而近者,其境易窥;高而远者,其妙难见。

天地之蕴奥,每多有所秘藏而不可以骤知。

使因偶有所得而逐快然自足,亦将无以极宇宙之大观。

尽显乎造物之奇。

故安于蒙昧而不进省,自弃也;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画也。

殚其力之所能为,以求其境之可至。

至于疑似眩乱,天或未有以启之,又终有所不能达也,尽乎人复得乎天,而后此心庶乎无憾矣!

此余之所以有感于斯也。

余闻衡岳之上多幽洞异岩,为昔贤所曾游者。

余将遍访详览之,以悉得概。

盖观其大,又欲有以尽其细也。

二子其亦有此志乎?

(取材于清·罗泽南《游南岳记》)

注释:

南岳:

即衡山。

下文中的祝融峰为衡山最高峰。

诘朝:

次日清晨。

舁者:

轿夫。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攀危石凌绝顶

危:

B.使因偶有所得而遂快然自足

使:

致使

C.亦将无以极宇宙之大观

极:

穷尽

D.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画也

画:

自我限定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失足,人莫援以手

一旦不慎跌倒,没有人施以援手

B.所历之境,恍惚不可为状

所经历的境况,让人恍惚,无法用语言形容

C.一目万里,洞然无蔽

一眼望去可达万里之远,清清楚楚没有遮挡

D.为昔贤所曾游者

是从前贤者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初至南岳,因遭遇大雨而游兴殆尽,后来历经艰险,奋力前行,终于登临绝顶。

B.一行在上封寺看到云随风翻、山摇摆晃动的景象,不由心惊目眩,兴奋不已。

C.认为应竭力追求所能达到的境界,不应安于蒙昧、不思进取,也不能半途而废。

D.本文前面用生动的语言写景记事,后面借记游之事阐发道理,前后呼应,相得益彰。

11.文章最后一段二子其亦有此志乎一句中,志指的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4分)

12.文中说天地之蕴奥,每多有所秘藏而不可以骤知,意思是说,此间的奥秘,大多隐秘深藏,不能轻易被人了解。

请结合文章内容并生活实际,谈谈这句话带给你的思考。

(200字左右,1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5分)

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

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

也。

(选自《孔子家语·五议》)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限选其中4道题)。

(共8分)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

》,文中曹刿阐述了鲁国进攻齐国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

取外物之长可补自身之短。

荀子在《劝学》中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悟知觉等词,表达了自己对今昔生活的思考: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雄伟气势: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人们常说:

借酒浇愁愁更愁,北宋词人

在《苏幕遮》(碧云天)中写道: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8分)

感皇恩

宋·朱敦儒

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

拄杖穿花露犹泫。

菊篱瓜畹。

最喜引枝添蔓。

先生独自笑,流莺见。

著意访寻,幽香国艳。

千里移根未为远。

浅深相间。

最要四时长看。

芳休怪我,归来晚。

注释:

词牌名。

畹:

田地。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拄杖句中的犹字,突出朝露之重,呼应早起,含蓄地传达出爱花之情。

B.先生独自笑,流莺见句写出诗人面对小园的勃勃生机,难抑内心的喜悦的情态。

C.千里移根未为远句写诗人为四处访寻各种名花,不辞劳苦,不惜移居到千里之外。

D.这首词刻画了一个舒心适意、依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明快生动。

结尾句芳休怪我,归来晚新巧别致,请简要赏析。

(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北京属于全能型城市,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已使其不堪重负。

2013年9月,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主持完成了《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该报告指出:

以北京新机场规划建设为契机,京津冀共建畿辅新区,以解决北京由于大规模膨胀造成的

大城市病,这个方案的提出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畿辅新区中的畿辅一词,古已有之。

他通常指国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在古代,国都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需要周边一定的地区为其提供安全保障、经济供给,或者承担部分政治辅助职能。

因此,中国历代统一王朝都设置了或完备或简略的畿辅。

畿辅护卫国都,可以作为军事屏障,在太平时期发挥防御作用,在非常时期给国都提供最及时的军事支援。

畿辅的军事实力往往强于地方。

宋太宗时期国都和畿辅的禁军人数占到了全国军队人数的一半以上。

当然,这也为其边境防御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为增加防御优势,畿辅的地形选择也很重要。

以关中为例,因其东西南北处各有一关作为天然屏障,故西周、秦汉、隋唐都把它当作畿辅重地。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甚至以为关中之围,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关中地区沃野千里,经济发达,这是其历来被作为畿辅重地的另一个原因。

人口众多、经济富庶的畿辅能为王朝的赋税收入提供保障。

畿辅在经济上的作用与其在军事上的功能颇为相似。

天下治,主要为中央提供

;天下乱,

其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王朝的经济来源,甚至是兴废盛衰。

每一个王朝为维护政治统治,必须建立一系列司法制度。

畿辅在司法方面尤为严格,体系特别健全。

这样既保证了京师安定,又使之作为王朝司法的典范,成为中央向全国其它地区推行统治的政治表率,即所谓的首善之区。

在古代,随着历史的发展,畿辅在军事和经济上对国家的影响不断弱化,但对国都的服务功能依然重要。

在新的时代里,畿辅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相信畿辅新区将与首都北京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新型关系。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能型城市的特点让北京患上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大城市病。

B.古代畿辅在安全保障、经济供给、政治示范等方面,为国都的稳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C.中国历代王朝在畿辅部署的军事力量往往大于地方,用于充分保障国都的平安稳定。

D.在古代,畿辅对国家的影响随历史发展发生了变化,但为国都服务的定位没有改变。

17.依据文意,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文字,将内容补充完整。

(4分)

18.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推进,河北省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保定、廊坊等作为畿辅城市的功能和发展方向。

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和文章第一段的内容,简要分析作为畿辅城市的保定和廊坊,在京津冀一体化构想中,将如何与首都北京相互促进。

(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知白守黑

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凃弦夫长得很有特点。

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

太瘦了!

谁见到他都这么说。

凃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

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凃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

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

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

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

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

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兴奋。

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

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

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

一天晚上,他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

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

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

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

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

咋写?

你说咋写?

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

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

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

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

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圈,义愤填膺。

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

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

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

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

看过《道德经》吧?

涂弦夫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

吴一品一拍手:

对……对……对了。

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

老兄,还是你高啊。

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

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

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

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

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

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

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

他递给涂弦夫:

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涂弦夫喊了一声:

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

老头说:

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

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

怕丢丑?

涂弦夫说:

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

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

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

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以季节特征的变化来凸显人物命运的变化。

B.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C.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D.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E.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20.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21.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

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

(6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10分)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1)请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描述火车、地铁或公交上的这种场景,200字左右。

(2)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开头,写一段文字,表达面对这种情景时你内心的感受,200字左右。

(3)请从健康的角度,写一段文字,劝说同龄人拒做低头族,200字左右。

23.请以早知道结果是这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50分)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5分。

1.

C

2.

A

3.

C

4.D

5.C

6.B

7.D

(第2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8.

B

9.A

10.B

(每小题3分)

11.逐一(全部)(1分)观览南岳上的幽洞异岩(1分),既要从整体上(1分)观看,又要了解它们的细微之处(1分)。

(共4分)

12.评分参考:

结合文章内容恰当,2分;生活实际恰当,2分。

思考感悟,5分。

语言表达,3分。

(共1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13.

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共5分,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参考译文:

孔子说:

所谓圣人,他们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变通自如,能探究万事万物的终始,使万事万物符合自然法则,依照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来成就它们。

光明如日月,教化如神灵。

下面的民众不知道他的德行,看到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身边。

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14.

《左传》或《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彼竭我盈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范仲淹

化作相思泪

(共8分。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学生如多写,选前4道小题评分)

15.

C(3分)

评分标准:

拟人(移情)手法,1分;分析诗句内容,2分;赏析表达效果2分(诗人情感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16.A(3分)

17.答案要点:

赋税收入;则为中央提供最及时(或较充分)的经济援助(或物质保障)。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8.答案要点:

保定、廊坊对北京:

分担、承接北京部分职能(1分);缓解北京人口、交通、环境资源等压力;有利于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

(后两点答出一点即可,1分)

北京对保定:

提高其政治、文化、教育水平(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北京对廊坊: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分)。

(或促进当地就业,提高其科技和服务水平。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9.AC(4分)

20.答案要点:

吴一品是一个有雅趣、能洞悉生活本质的名士,他的这些特点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他是主人公的知己,对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思想境界等有指点和引领作用,使主人公的形象在变化中变得丰满;吴一品的言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知白守黑各是各的享受等认识与主人公共同揭示了文章主旨。

(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1.答案要点:

守黑保留了守墨的特点,暗示了涂弦夫的书法家身份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2分)

守黑是取知白守黑之意,包含着涂弦夫等秉持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

(4分)

第二点也可从文章具体内容切入,分析守黑的含义:

面对人生变故能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生活(2分);对不同于自己的人和事,能够理解、尊重并包容(2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10分)[评分标准]

(1)内容6分,想象合理,描写有点有面,有特定氛围。

表达4分,要求文通字顺,层次清楚。

(2)内容6分,情感真实,感受具体。

表达4分,要求文通字顺,层次清楚,语言得体。

(3)内容6分,理由合理、充分或深入。

表达4分,要求文通字顺,层次清楚,语言得体。

23.

分标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6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37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29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戊戌年的秋季,我与陈子乔、林固庵二人同往南岳衡山。

乘轿子行了两天到达衡山脚下。

天阴下来,大雨突然像倾倒的一样,几尺远的地方都昏暗看不清楚,游览的兴趣几乎没有了。

第二天早晨,云雾暂时散开了,祝融峰忽然从天边显露出来,一会儿便(又被云雾遮蔽)看不到了。

勉强行走,上山的小路崎岖不平,抬轿的人没有办法使用他们的气力,我们每个人只得都穿上草鞋上山。

午间到达半山亭休息。

半山亭以下清净明澈,以上云层深厚,什么也看不见。

喝过了茶水,前行经过三十六湾,山路像羊肠一样细长弯曲,特别奇险让人畏惧。

瀑布奔流鸣响在万丈山崖的下面,如果一不谨慎失足跌倒,人们没有办法用手援救。

秋天的太阳从上面蒸晒,白云呈现出五彩的颜色,特别耀眼。

所经历的境况,让人恍惚,无法用语言形容。

不久,一座山峰出现在眼前,我们以为已经登上了山顶。

奋力向上攀登,便听到了钟声、磬声、鸡犬鸣叫声,有人一边走一边唱或相互问答的声音,此唱彼和地在半空中交响,抬头仰望却又看不到这些声音发出的地方。

从容不迫地向上攀登,到达了上封寺,便在这里住下。

云雾涌来,寺庙忽然一下被浓云遮断,山峰顶端挺立显现在云雾中,像田螺,像发髻,像大海中孤立的小岛,一点依靠都没有。

风吹动云雾飞舞,整个衡山都像在动摇,令人眼花心跳不能控制自己。

到半夜,乱起了大风,佛殿上面所盖的铁瓦好像要飞走一样。

清早起来观看,云都被风吹散了。

于是攀登高石,上到祝融峰的极顶。

近处可以看到荆州、襄阳,远处可以观览天地,一眼望去可达万里之远,看得清清楚楚,没有遮挡。

我私下因此有感慨了。

位于低下而又近处的,它的景象容易被人看见;处于又高又远的,它的奇妙便难以被人发现。

天地间蕴藏的奥秘,常常多数是隐秘深藏而不易被人了解的。

假使因为偶有所得便感觉很快乐而自我满足,将不可能穷尽天地的大观,全部显示出大自然的奇妙。

所以安于愚昧而不求长进的人,是自暴自弃;得到了其中的一半便想停止的人,是画地为牢,自我限定。

应该竭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所能做到的,要追求自己可以达到的境界。

至于因事物相似或因自己的眼花而使自己产生疑虑、错乱,天有时也可能没有启发、开导,又总有自己还不能达到的,尽了自己的能力又能得到天的帮助,然后在心里大概便没有遗憾了。

这便是我游览南岳产生的感慨。

我听说南岳衡山上有许多深幽的岩洞、奇异的山岩,是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