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9541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docx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

新源县二区二大队希胜砖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

前言

一、任务来源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关于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10]4号),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及矿山破坏土地复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边复垦”的原则,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工作,受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希胜砖厂粘土矿委托,重庆一三六地质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希胜砖厂粘土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152号);

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2号令);

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务院第44号令);

8、《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第19号令);

9、《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241号令);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12、《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13、《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

1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办法》(新政办发〔2007〕229号);

16、《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矿登记申请资料和申报要求的紧急通知》(新国土资发[2006]277号);

17、《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7〕322号文);

1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

19、《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新国土资办发〔2010〕4号)。

(二)规范规程:

1、《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

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

5、《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4538-1993);

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9、《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10、《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4845-2001);

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3、《1:

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1995);

1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DZ/T0179-1997);

15、《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20-2006);

1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

20、《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006年修订稿);

21、《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2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程》(GB8978-1996);

2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

2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26、《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2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三)其它相关依据

1、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C654000*********0053308)

3、2009年12月新疆金天源矿业有限公司提交的《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希胜砖厂粘土矿2009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度报告》。

4)、新源县国土资源局出具的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开发利用规划及权属证明。

三、目的和任务

(一)编制目的:

该矿为已建矿山,通过编制《方案》并加以实施,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保护矿山的生态环境,同时使因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得以有效恢复,促进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科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用征收等提供依据。

(二)任务:

1、基本查明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2、调查因采矿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及污染现状;

3、查明矿区内的地质灾害现状,预测因矿山开发而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范围及危害;

4、制定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5、考虑矿山开采期间采矿活动破坏土地的类型,预测各类土地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量算并统计各类被破坏土地的面积;

6、根据调查和预算结果,分别统计和确定矿山被破坏土地应复垦的面积,并根据各类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和破坏程度,规划复垦时间和复垦后的利用类型;

7、对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经费进行估算,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作量,提出复垦工程的投资概算,确保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方案的顺利实施。

四、工作概况

(一)工作经过

1、项目启动阶段(2009年12月14日—12月17日):

接受委托,签订合同,进行基础资料收集,项目策划等工作。

2、外业调查阶段(2010年11月12日—11月15日):

开展野外调查,主要查明矿区土地权属及类型、矿区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灾害分布与危害程度及矿山开采现状对土地的破坏程度。

3、资料整理、方案编制阶段(2010年12月18日—12月26日):

该阶段主要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编制《方案》及相应图件并进行成果初审工作。

(二)工作方法

1、收集资料

全面收集矿山及周围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资料;与矿山地质环境相关的农林牧环境资料;区域生产力布局,城镇、重要工程及特殊保护区的分布;区位条件及环境功能规划要求;矿区地质条件、矿产资源、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开采、矿山土地状况等资料。

收集研究分析收集资料,为部署下一阶段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方案编制做准备。

2、野外现场调查

野外现场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重点调查矿区地质环境问题,采矿活动对主要交通水利工程、村庄、工矿企业等的影响与破坏以及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效果,矿区土层厚度、剥离存放等土地复垦内容。

(三)完成工作量

依据矿山建设布局,对矿山建设开发重要地段进行重点详细调查,外围进行一般控制调查,野外实地调查面积合计0.052426平方千米,其中重点调查区面积0.0412平方千米,一般调查区面积0.011226平方千米;野外调查点9个,均为一般调查点;调查路线1条,长0.9千米;野外拍摄数码照片18张,经编辑共6张,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0-1)

 

主要工作量统计表表0-1

项目

工作量

单位

数量

调查区

重点调查区

km2

0.0412

一般调查区

km2

0.011226

调查点

一般调查点

9

照片

数量

野外18张经编辑6张

调查路线

km/条

0.9/1

(四)质量评述

本次工作是根据委托书及相关技术要求开展的,工作依据充分。

外业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完全依据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

外业工作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查明了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土地权属及类型、地质灾害特征及矿区的开采方式、规模、矿山布局,工作布置、内容、精度符合技术要求。

此次野外工作为《方案》的编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填写的卡片内容详实丰富,并拍有相应的照片,严格执行“现场记录、现场检查”的制度,取得的资料满足《方案》的编制要求。

五、《方案》适用年限及说明

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根据矿山储量情况及设计年生产能力,确定该矿山生产服务年限为15.4年。

该矿山为已建矿山,基建工程已完成,矿山生产服务年限15.4年、闭坑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时间0.5年,本方案的适用期包括矿山生产服务年限和土地复垦期,故本《方案》适用年限合计为15.9年,根据新国资办发【2010】4号文规定,对矿山服务年限或开采计划大于10年的矿山,每5年对《方案》进行修编,每10年对《方案》进行重新编制。

本方案的适用期包括矿山生产服务年限和土地复垦期,故本《方案》适用年限为15.9年,即2010年1月-2025年6月,需要对本《方案》进行修编及重新编制。

矿山基建工程建设期和矿山生产服务年限内应减少或避免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矿山开始全面生产时进行地质环境的治理与恢复工作,闭坑后全面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程。

服务年限内若采矿权有所变动,将重新编制本《方案》。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第一节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矿山位置、交通

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希胜砖厂粘土矿位于新源县东南处,有简易公路可达矿区,交通方便,行政区划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83°45′52″,北纬43°23′57″。

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

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

二、矿区范围

新源县国土局颁发的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希胜砖厂粘土矿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三年(2010年1月8日-2013年1月8日),矿区面积0.0412平方千米,矿业权实地核查测定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矿区范围各拐点坐标见表1-1。

矿界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

编号

直角坐标

地理坐标

X

Y

经度

纬度

1

4807255.826

28480825.907

83°45′47.92″

43°24′02.20″

2

4807218.156

28480937.939

83°45′52.09″

43°24′01.00″

3

4807177.718

28480903.686

83°45′51.38″

43°23′59.67″

4

4807137.118

28480911.331

83°45′51.73″

43°23′58.36″

5

4807065.938

28481023.933

83°45′56.74″

43°23′56.06″

6

4807004.786

28481039.514

83°45′57.44″

43°23′54.08″

7

4806947.940

28480958.513

83°45′53.85″

43°23′52.23″

8

4806973.726

28480888.756

83°45′50.74″

43°23′53.06″

9

4807020.467

28480886.538

83°45′50.64″

43°23′54.58″

10

4807056.663

28480775.760

83°45′45.71″

43°23′55.74″

面积0.0412平方千米,开采标高1190-1178米。

三、矿区及周围社会经济概况

本矿山为已建矿山,矿区现有人员36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工作人员35人。

矿区影响范围内没有固定居民点,矿区及附近没有工业、农业等产业经济活动,矿山规模为1.5万立方米/年,预计平均年销售收入为150万元,年利润为60万元,年税后净利润为40万元。

产品主要销往新源县各项基础建设工地及周围乡村,矿区内电力、水力资源充足,交通方便,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矿区土地类型为未利用之荒草地,植被不发育。

四、矿山及其可能影响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分布和野生动物活动概况

矿区内及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内无珍惜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分布。

人类的采矿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活动影响较小。

五、矿山及其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基本概况

矿区及其可能影响范围内无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等旅游景点。

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一、矿山开采历史和现状

该矿区为开采多年的砖厂,砖厂生产建设及开采活动现状条件下存在对土地造成一定的破坏,该矿区破坏土地面积约20386平方米,砖厂主要组成部分:

开采场、工业广场、矿部生活区、砖厂运输道路。

(详见表1-2)

已破坏土地现状与土地复垦情况表表1-2

破坏厂区名称

占地面积(平方米)

破坏土地类型

破坏方式

复垦情况

前期采坑

6449

未利用之荒草地

挖损

未复垦

矿部生活区

924

未利用之荒草地

压占

未复垦

工业广场

12330

未利用之荒草地

压占

未复垦

矿区道路

683

未利用之荒草地

压占

未复垦

合计

20386

二、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据调查矿区附近1千米内无其他矿山进行采矿活动

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一、矿产资源及储量

矿区内矿产资源为砖瓦用粘土矿,根据2009年12月新疆金天源矿业有限公司提交的《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希胜砖厂粘土矿2009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度报告》,至2009年底矿区保有(333)资源储量23.04万立方米。

二、矿山服务年限

根据矿体圈定范围及矿体资源量估算情况,设计矿山建设规模为1.5万立方米/年,生产服务年限15.4年。

三、开采方法及生产工艺简介

(一)开采方式

矿区地势平坦,矿体直接出露地表,仅上覆0.1米的碱质粉土,稍需剥离便可开采,矿体内部无夹层和其他有害物质,设计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

根据矿体产状、矿体厚度等条件,采用横向推进的采剥作业方式。

采剥方法采用表层剥离,剥采率为0.05。

(二)生产工艺

推土机将粘土运至砖机处,进入制砖机以前的粘土经过加水然后变成泥浆,挤压之后出泥坯条,对泥坯条进行切块即成湿砖坯,对废湿砖坯和边角料可回收利用制砖。

湿砖坯人工用手推车将其运至晒砖场晒干后进行码垛堆放,待湿砖坯中的水分蒸发后,形成半干状态或全干状态即可进入砖窑进行焙烧。

四、矿山布局

该矿为小型矿山,占用土地类型为未利用之荒草地,占地总面积为41200平方米。

矿山生产、生活设施主要包括采坑、工业广场(晾晒场、成品堆放场、砖窑);矿部生活区(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机修房、厕所)、矿山道路。

现分别叙述如下:

(1)采矿场

采场边坡角35°,最终形成开采坑面积6449平方米。

(2)矿部生活区

矿部生活区占地面积约924平方米,主要有办公室、宿舍、食堂及仓库等砖木结构的房屋。

位于矿区西北部。

污水沉淀池位于生活区西侧,平均深度1米,容积10平方米×1米=10立方米,防渗厕所1间位于生活区西侧,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

(3)废土(石)堆放场

废土(石)堆放场位于矿区的采坑内中部,(闭坑后,将废土(石)进行复垦回填即可,不再单独评估)。

主要堆放矿区开采期间剥离土、废砖坯及废砖渣。

(4)工业广场

工业广场位于矿区北部,占地面积为12330平方米。

(5)矿山道路

矿山道路位于矿区北部,占地面积约683平方米。

五、矿山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处置

(1)固体废物排放

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希胜砖厂粘土矿一般都是在坡前取土,采区都是平地,废土坯都用来再生产砖坯,废砖渣大多都拉去填坑、修路,因此该砖厂废土坯、废砖渣量较少。

矿山生产过程中每年产生废土坯大都被用来制砖,废砖约240立方米;矿山生产服务年限15.4年,到矿山闭坑时将产生废砖渣3696立方米。

堆放于废土(石)堆放场,矿山闭坑时拉运至采场中填埋。

矿山开采过程中进行矿体表层剥离,剥采率0.05,矿区保有资源储量23.04万立方米,矿山闭坑时将产生11520立方米剥离土。

堆放于废土(石)堆放场,矿山复垦时用于地表覆土。

矿区生活区修建厕所及化粪池、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贮存生活排(废)弃物,发酵后用作绿化肥料,回收利用。

(2)废水排放

矿山无生产废水排放。

矿山人员42人,生活污水排放量约3.00立方米/天,用水量少。

分散排放,可迅速下渗。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第一节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巩乃斯盆地南部伊什基里克山北坡山前洪、冲积扇区,海拔高度1160-1210米左右,地势南高北低,地处切克勒布拉克萨依水系东侧。

矿区内无基岩出露,均为第四系砂质粘土,植被不发育。

第二节气象、水文

新源县全年日照时数为4442小时,本县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3.8千卡/㎝2。

新源县年平均气温为7.7~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4℃,极端最低气温为—35.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7.95℃,极端最高气温为39.8℃(1979年8月)。

新源县年降水量在270~880mm之间,是全疆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分布特点是中部地区为140.7mm,西部为91.7mm,,东部为281.6mm,平原农区少,山区多,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积雪较深,一般为20~30cm,最深达90cm。

第三节地层岩性

该矿区广泛分布有第四系河流相与风积沉积的粘土、亚粘土、砂、砾层,其上为农田及植被生长层。

(1)全新统(Q4al+pl)为冲积、洪积形成,为粘土、砂、砾石层,分布在皮里青河谷底及二级阶地上。

(2)上更系统至全新统(Q3-4pl+eol)洪积与风积形成,为风成黄土及粘土、砂、砾石层,分布在皮里青河两岸三级阶地上。

第四节地质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塔里木板块北缘,伊犁亚板块之伊犁晚古生代弧间盆地中,四级构造单元为新宁中新生代坳陷区南部。

矿区属于四级构造单元为伊宁中新生代坳陷区南部。

矿区整个被第四系覆盖,未见构造。

第五节地震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1、地震

该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见图2-1),按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表2-1)确定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图2-1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表2-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

g

<0.05

0.05

0.1

0.15

0.2

0.3

≥0.4

地震基本烈度值

<Ⅵ

≥Ⅷ

2、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地壳结构、新生代地壳形变、现代构造应力场、地震震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指标,并考虑评估区地貌、地质灾害等条件进行地壳稳定性划分(见表2-2)。

根据表中划分标准,将评估区划分为区域地壳次不稳定区。

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和判别指标一览表表2-2

稳定性分级

地壳结构

新生代地壳变形

火山、地热

迭加断裂角α

布格异常梯度值Bs(10-5ms2·km2)

地震

工程建设条件

最大震级M

基本烈度I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

稳定区

块状结构,缺乏深断裂或仅有基底断裂,地壳完整性好。

缺乏第四纪断裂,大面积上升,第四纪地壳沉降速率<0.1毫米/年,缺乏第四纪火山。

0°-10°

71-90°

比较均匀变化,缺乏梯度带。

M<5.5

Ⅰ≤Ⅵ

≤0.05

良好

基本稳定区

镶嵌结构,深断裂断续分布,间距大,地壳较完整。

存在第四纪断裂,断裂长度不大,第四纪地壳沉降速率0.1-0.4毫米/年,缺乏第四纪火山。

11°-24°

51°-70°

地段性异常梯度带Bs=0.5-2.0

5.5≤M≤6.0

Ⅰ=Ⅶ

0.10-0.15

适宜但需抗震设计

次不稳定区

块状结构,深断裂成带出现,长度大于百km,地块呈条形、菱形、地壳破碎。

发育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活动断裂,延伸长度大于百千米,存在近代活动断裂引起的M>6级地震,第四纪地壳沉降速率大于0.4毫米/年,存在第四纪火山,温泉带。

25°-50°

区域性异常梯度带Bs=2.0-3.0

6.0≤M≤7.0

Ⅶ<Ⅰ≤Ⅷ

0.20-0.4

中等适宜须加强坑

震和工程措施

不稳定区

区域性异常梯度带

Bs>3.0

M≥7.25

I>Ⅷ

>0.4

不适宜

第六节水文地质概况

冲洪积河谷平原区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松散物,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提供了储存空间。

形成了丰富的第四系孔隙水,水质良好。

矿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堆积黄土及砂卵石层;矿区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米;地下水接受地下侧向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接受上述补给后,由东向西偏北方向径流,于西侧排泄于地表水体。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

第七节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矿区所出露的地层、岩性特征,矿区岩土体类型为亚粘土、砂砾石双层土体。

表层亚粘土层稍干,硬塑,厚度较大,湿陷性小,下层逐步演化为砂砾石层、粘土、细砂、粗砂、砾石、卵石混合层。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第八节矿体特征

矿区位于巩乃斯水系三、四级阶地斜坡上。

属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洪积—冲积层(Qpl3--al4)。

由亚粘土、粉砂土、砂砾石层组成。

其中的亚粘土层为采矿层。

亚粘土层俗称黄土层(亦为矿体),分布广而稳定,厚度10-11m不等,呈土黄色,表层黄褐色,可见斜交层理,局部可见砂、细砾石薄层。

黄土中普遍见管状孔隙,竖直延伸,分布不均匀,浅层孔大而密集,往深处孔径变小,密度变稀。

垂直节理,可见碎屑颗粒,磨圆度差,仅软生矿物磨圆好,据电镜观察:

黄土中石英颗粒表面少机械破损痕迹,棱角磨蚀弱,但有溶失现象,大部分表面为可见板状解理。

碎屑成分以粉土为主,含量66%,粘土含量在20%左右,细砂含量在15%左右。

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量约50%,次为长石25%,其他矿物有云母类,重矿物类及粘土矿物方要为伊利石、蒙脱石等。

化学成分SiO2为主,次为Al2O3以及Fe、Mn、Mg、Ca、Na、K的氧化物。

粉砂土层,厚度1-10m不等,呈土黄色,层理发育,底部含砾多,过渡为砂砾石层。

砂砾石层,厚度大于20m,结构松散,分选性差,具二元沉积结构,斜交层理发育,常见细粒级流沙透镜体,透镜体厚0.3-0.5m。

砾石磨圆好,表面光滑,常见叠瓦状排列。

最大粒径500mm,一般粒径2-250mm。

砾石成分有花岗岩、流纹岩、凝灰熔岩、浑长岩,灰岩等。

砂呈灰褐色、灰红色,万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粒度以中粗砂为主。

第三章矿山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