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628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docx

基坑塌方事故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

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危害等紧急情况做出应对措施。

确保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正确有序开展救援活动,并确保不产生新的危害和损失。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人员造成的伤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对企业与社会造成的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2、编制依据

2.1编制依据

投标文件、施工图纸、现场调查、物探成果。

2.2主要应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国务院关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电力隧道建设技术标准》Q/GDW0213101-2010

《北京市市政工程安全操作技术规程》DBJ01-56-2001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9号)

《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9】211号)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号)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

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1指导思想

在施工期间基坑坍塌应急防范工作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坍塌事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为预防施工中的突发事故,要加强基坑坍塌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方针。

针对施工现场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编制应急准备及响应预案,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应保证能迅速做出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

3.2应急区域范围划定

施工现场内应急区域范围划定:

基坑边坡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危害半经以外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施工现场外应急区域范围划定:

对事故可能波及工地外,引起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需要当地政府的协调,在事故(危害)发生后及时通报政府或相关部门确定应急区域范围。

3.3坍塌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基坑坍塌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事故对周边环境和相关的影响,避免救援人员伤害和二次伤害,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尽力减轻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基坑失稳能及时得到处置,避免边坡变形过大引起周边建筑物的开裂或周围管线的破坏;坍塌事故发生人员能及时疏散或得到及时救护,周边管线因坍塌破坏时能及时得到抢救恢复,避免基坑的二次坍塌。

基坑开挖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生中毒或窒息,流沙,透水,触电,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等意外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有效自救,并杜绝二次事故引起救援人员的伤害或被救援人员的二次伤害。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组组长:

应急救援组副组长:

技术支持组组长:

后勤保障组组长:

现场抢险组组长:

医疗救护组组长:

警戒保卫组组长:

通讯联络组组长:

4.2应急救援组织分工职责

4.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当突发事故及紧急情况发生时,全面负责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协调各小组之间的抢险救援工作,组织分析现场坍塌事故初步情况,随时掌握事故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向110,119,120等救援机构,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局等部门求救或报告灾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应急电话应在醒目位置公布,能让所有人员在紧急情况时方便获取并能正确使用,保持通信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联络。

4.2.2应急救援组组长职责

(1)及时承担起现场救援的全面指挥工作,领导和决策应急响应与危机处理工作。

(2)负责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做到快速反应从容应对指挥得当,部署及时。

(3)依照本预案有关管理方案的规定和现场实际情况,分配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能,协调应急救援处理工作,提升小组团队应急能力。

(4)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分析和处理。

4.2.3应急救援组副组长职责

(1)协助领导小组组长工作,在组长不在时,承担起组长职责,确保各项目标,指标和任务的完成。

(2)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3)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4)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5)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4.2.4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内部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4)了解掌握事故情况,负责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通知应急小组主要成员,负责召集小组成员对外联络,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4.2.5技术支持组职责:

(1)项目技术及现场负责人到达事故地点后,对坍塌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向应急小组组长提出科学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2)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3)指导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4)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5)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4.2.6现场抢险组职责:

(1)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2)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3)抢运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将可能引起新危险物品转移到安全地带。

(4)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5)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安排人员配合好事故调查取证,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4.2.7医疗救护组职责:

(1)负责现场受害人员的救护工作。

(2)在外部救援机构末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4)对受害人员做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4.2.8后勤保障组职责:

(1)负责现场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物资及设备。

(3)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4.2.9警戒保卫组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持治安秩序。

(2)负责保护事故现场,避免闲杂人员围观,监视事故现场发展情况等。

(3)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隔离疏散,引导施工现场外周边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4)负责现场车辆疏通,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

(5)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5、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监控

5.1.1基坑开挖施工中,如土方坍塌,透水,中毒或窒息,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源,要严密监控,重点防范。

5.1.2开挖深基坑时,深度超过2m时,必须在周边设置牢固的安全防护栏,如遇边坡不稳,有坍塌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撤离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控作业。

5.1.3挖土方前,应对施工现场地下管线,人防及附近的地面裂缝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好标记,随时观测。

5.1.4对坡顶沉降,支护桩顶倾斜,基坑底面的隆起进行不间断监护。

5.1.5采用机械挖土时,对支撑,立柱,井点管,围护墙,和工程桩进行监控。

5.2预警行动

应急救援机构根据预测结果,一旦发现有紧急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时,要立即进行以下预警;

5.2.1符合应急启动条件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5.2.2通知应急救援组进入预警状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5.2.3应急领导组随时跟踪事态发展,对可能或发生的重特大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得出事件发展趋势及应急措施。

5.2.4预警结束后,预警指挥中心宣布预警解除。

6、信息报告程序

6.1应急报警机制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是由多个救援机构进行的,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是启动应急报警系统的关键。

应急报警机制由应急上报机制,内部应急报警机制,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和汇报程序四部分组成.其形式为由下而上,由内到外,形成有序的网络应急报警机制。

6.2应急上报机制

通过危险辨识体系获取危险源突显特征后,第一时间报告项目部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立即向公司汇报,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6.3内部应急报警机制

应急预案启动后,公司,项目部应急反应组织启动,并拉响应急反应警报,通知公司相关人员以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公司,项目两级应急反应组织进入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实施状态。

6.4外部应急报警机制

内部报警机制启动的同时,按应急组长的部署,立即启动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向已经确定的施工场区外部公司内部的近邻综合工程队反应体系,周边已建立外部应急反应协助体系,社会公共救援机构报警。

6.5汇报程序

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汇报。

7、应急处置

7.1响应分级

7.1.1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分级

按突发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制性和影响范围,方法上可分为一般(Ⅰ级),较大(Ⅱ级),重大(Ⅲ级),特别重大(Ⅳ级)四级。

(1)Ⅰ级危险发现人响应

发生紧急情况后,发现者应大声呼救,或要求停止土方作业,争取及时将信息传递到项目部应急机构.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初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项目经理决定现场其它作业人员撤离,待故障排除后方可复工。

项目部进入Ⅱ级响应备战状态

(2)Ⅱ级项目部响应

全部停工,施工现场作业区人员全部撤离。

各有关人员应立即到各自相应岗位,按分工和应急程序进行响应。

向上级进行汇报,请求技术支持。

检查初步措施和现场危险情况,拿出技术方案,消除紧急情况.

(3)Ⅲ级公司响应

当接到项目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依据公司应急预案规定进行响应,为项目提供指导,帮助。

(4)Ⅳ级本市响应

事态不能控制时,项目部得到公司授权后,向本市相关组织,单位求救,获得增援。

7.2响应程序

针对不同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抢险救援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按照所制定的措施展开救援行动,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

7.2.1接警与响应级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7.2.2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的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7.2.3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7.2.4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

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

7.2.5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7.3处置措施

基坑开挖时,应按基坑变形观测方案进行,当出现桩顶或坡顶的水平位移大于开挖深度的3‰时,地面沉降速度达到5mm/d时,附近建筑物倾斜超过警戒值1%时,基坑底面隆起达到150mm以上时,锚钎杆体应力突然增大或松驰,锚杆拉力超过设计拉力时,突降大雨或暴雨时,应对基坑有可能失稳或坍塌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

7.3.1基坑坍塌应急措施

(1)监测人员,安全员或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叫,由安全员或施工队长利用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通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报告"在哪里""什么事""具体情况简单明了地重复二次.尤其要说明坍塌时是否造成人员受伤或掩埋.

(2)现场指挥人员利用扩音器指挥基坑内所有作业人员避开基坑边坡坍塌侧迅速撤离,停止基坑所有作业活动。

由应急领导组长组织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坍塌区域进行封闭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组织现场所有挖掘机集中,组织抢险突击队带着铁锹随时做好抢救加固准备。

应急领导组长应向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询问,人员受伤情况和具体位置,粗略估计伤害程度。

组织医疗救护队就位。

利用电话与医院联系急救医生和救护车开至工地现场随时准备抢救。

(3)应急领导组长应仔细观察塌方部位情况,如果基坑有继续坍塌迹象,由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塌方部位上方附近15m范围内所有机械,物资搬离。

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制定边坡加固方案,由专业队伍实施加固,防止边坡不断失稳,造成救援人员二次伤害。

(4)边坡相对稳定后,组织工地所有可用挖掘机迅速清除人员掩埋处坍塌土方,由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在大致判断人员掩埋位置,在近人员掩埋处0.5m时停止挖掘机作业,迅速组织抢险队员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造成二次人员伤害。

多台挖掘机共同挖掘出土时,应由专人指挥,防止交叉作业发生二次机械伤害事故。

(5)当发现人身体躯干时,组织人员手与铁锹并用,先清除埋至胸口处土方,由现场医疗救护队或120急救中心医生用清水清洗伤者耳鼻和嘴巴处污泥,立即进行吸氧。

挖出双臂后,由四名抢险队员架住双臂向上提拉,其余人继续撮取埋在下半身的土方。

伤者被救出后,立即输液和吸氧,用120急救车送到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员。

被埋伤者如不能及时呼吸,将造成脑瘫痪直至死亡,因此事故发生后以最快速度让伤者吸氧,在不具备吸氧条件时,应立即展开人工呼吸,是防止伤势恶化的重要措施。

7.3.2应急路线及标识

抢救路线:

为保证抢救人员,车辆通行顺利畅通,现场利用原有道路及应急道路作为抢救路线。

施工期间,材料按照平面布置堆放,并保证道路上不堆放材料,车辆按照指定位置停放,不得影响道路畅通。

发生安全事故向外部求救时,应说明事故发生的详细地址,事故性质,大致情况,严重程度及电话号码等,为保证外部抢救力量顺利到达抢救地点,主要路口或有明显标志处应有专人迎接。

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根据本预案应急处置要求,建立健全公司应急物资储备为主和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做到公司应急资源共享,动态管理。

在应急状态下,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配使用。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设备,设施,物品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

8.1主要大型设施设备的准备

越野汽车1辆;面包车1辆;挖掘机1辆,自卸汽车1辆,汽车吊1台等。

8.2主要应急常用工具和器材

安全帽,安全带,卷扬机,电动葫芦,污水泵,高压水泵,应急灯,防毒面具,手电筒,对讲机等。

8.3主要应急救护工具和急救物品

临时救护担架,创口贴,止血胶带,绷带,无菌敷料,棉纱布,棉棒,碘洒,酒精,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及常用的救护药品适量。

 

主要人员联系名单

序号

姓名

手机号

备注

1

2

3

4

5

急救:

120火警:

119匪警:

110

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

派出所:

医院,电话:

 

@#¥%%%%%%

 

基坑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

2017年07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