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995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docx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的思考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名称: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借鉴的思考

题目类型:

研究论文

学生名称:

张雪

院(系):

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

美术11203班

指导教师:

兰天

辅导教师:

兰天

时间:

2015年12月5日至2016年6月10日

 

目录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Ⅰ

文献综述Ⅱ

指导教师评审意见Ⅲ

评阅教师评语Ⅳ

答辩会议记录及成绩评定Ⅴ

中文摘要、关键词Ⅵ

前言Ⅶ

正文1

一、中国油画发展历程1

(一)初入中国阶段1

(二)转折和发展阶段1

二、中国国画图式特点2

(一)技法2

(二)章法3

三、中国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3

(一)用笔上的借鉴4

(二)色彩上的借鉴5

(三)构图上的借鉴5

四、中国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6

总结7

参考文献8

致谢9

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意见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职称

评审日期

评审参考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难度及工作量,质量和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组织纪律,学生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完成规定任务,达到了学士学位论文的水平,是否同意参加答辩。

评审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评定成绩(百分制):

_______分

(注:

此页不够,请转反面)

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语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

评阅教师

职称

评阅日期

评阅参考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难度及工作量,质量和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学生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完成规定任务,达到了学士学位论文的水平,是否同意参加答辩。

评语:

评阅教师签名:

评定成绩(百分制):

_______分

(注:

此页不够,请转反面)

 

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

答辩时间

年月日~时

答辩地点

一、答辩小组组成

答辩小组组长:

成员:

二、答辩记录摘要

答辩小组提问(分条摘要列举)

学生回答情况评判

三、答辩小组对学生答辩成绩的评定(百分制):

_______分

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评定(依据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和学校关于毕业论文(设计)评分的相关规定)

等级(五级制):

_______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秘书(签名):

年月日

院(系)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院(系)(盖章)

 

中国当代油画对国画图式借鉴的思考

学生:

张雪艺术学院

指导教师:

兰天艺术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入手,以西洋油画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历史为线索,列举了油画在我国引进、发展和繁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画家及其典型作品,分析了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油画创作的影响。

其中部分油画作品中所出现的明显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倾向,尤其是当前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油画所产生的与以往的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一代油画家们已不满足于对传统绘画样式及表现手法的机械移植或表面模仿,他们已开始高度关注自我内在的真实和主体的生存体验,全面开掘中国传统绘画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和艺术基因,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所独有的写意精神和内在关照方式。

通过以上的归纳和分析,指出中国油画对传统绘画的吸收,不能只局限于单纯的、表面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积极汲取数千年积累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在充分发挥油画语言特性和特长的条件下,开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努力领悟中国

传统绘画的精髓,融合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使油画语言更加丰富,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

中国油画的前途不是单纯的本土化、民族化目标的追求,而是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兼收并蓄、贯通中西,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使其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中国画;图式;油画;借鉴

 

前言

中国画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中国意蕴的绘画体系,它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在实践和认识中的产物,在世界艺术纸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油画在中国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几代油画家不断地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探索、借鉴、融合,寻找油画的本土化出路,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油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体系中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绘画体系博大精深,本文所涉及的中国传统绘画,不是单纯地针对

一般意义上的中国画,广义的中国传统绘画还包括宫廷绘画、壁画、民间绘画等

多种形式,并且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画种的过程中充实与发展着。

文中的中国

传统绘画的概念,不是指某一个单独的画种,而是泛指与西方绘画相对应的文化

范畴,包括所有受制于这种绘画精神的绘画样式和绘画品类。

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入手,以中国油画的百年发展历史为线索,分析当前中国油画发展的现状,指出国油画对传统绘画的吸收,不能只局限于单纯的、表面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积极汲取数千年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在充分发挥油画语言特性和特长的条件下,开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努力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融合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使油画语言更加丰富,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

在此基础上兼收并蓄,贯通中西,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一、中国油画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新的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是一个需要经过借鉴、选择、融合与提炼,的漫长过程,油画这一外来艺术体系能被中国文化接受引入并且得到发展,也经历了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考验才能在中国扎根立足。

中国的画家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围的大环境下,无可避免的受中国传统文化信仰和传统审美理念的影响,把一些具有中国绘画特色的元素渗入到中国油画的作品中。

(一)初入中国阶段

油画最初起源于欧洲,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画种,在距今约400多年前的明清时期,由来华传教的天主教士利马窦和郎世宁带入中国,作为传教的工具。

当时国人面对这些生动逼真的油画作品赞叹不已,但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中国追随这种画种的画家寥寥无几。

为了达到传教目的,利玛窦顺应了当时宫廷贵族狭隘保守并引以为傲的审美情趣,把以往所用的宗教题材改成了纯风景题材,借用了大量的中国绘画元素,例如他传世的作品《野墅平林图》,就是一幅借鉴了国画的绘画材料绢和散点透视的绘画方法,并采用国画方式装裱的绢本油画作品。

郎世宁也选择了一条独特而折中绘画之路,开创了以油画为主,国画画法为辅的绘画方法。

他在作品《大阅图》中,在人物的比例结构为基准的前提下,背景中的花草就借用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程式和技法加以处理,从整体上烘托了乾隆皇帝的威武和神采以及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总的来说,这些传教士在中国明清时期艺术功绩,构成了油画在中国最初的形态。

(二)转折与发展阶段

尽管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当时处在封建清王朝时期的传统绘画呈现出一种衰败状态。

康有为指出:

“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

从西方艺术中获得营养来改造传统的中国画已成必然……”,为了改造传统的中国画,许多热血美术青年(吴冠中、徐悲鸿等人)远渡重洋,把学习到的西方油画艺术带回中国带入中国。

尽管他们走出国门,但身上始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对中国绘画有相当高的功底,并且这种与生俱来的本土文化意识要远远大过受到的短暂的西学的影响。

所以他们的油画作品中,大多借鉴了国画中的元素,如徐悲鸿的油画作品《愚

公移山》中用线勾画人物的轮廓和用平面化的技法表现,就是对国画的借鉴。

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的一些油画家就借鉴了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绘画特点,在油画语言上运用厚重的色彩,宽大的笔触和粗犷的造型,以及大幅画面尺寸进行创作,闻立鹏的作品《红烛颂》就采用了这种国画写意的的手法。

总之中国油画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借鉴,为中国油画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中国国画图式的特点 

(一)技法

中国画中的勾法是表现山水,人物、花鸟的一种重要的绘画技法元素之一。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表现山石文理特点及体面关系的一种技法元素,古代画家在创造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时,形象的将“皴”引申为表现山石纹理、结构的用笔;擦,是表现山石混融、苍厚的一种笔墨技法。

擦的特点是无笔痕,燥而苍,一般敛后加擦,亦可边敛边擦,或染中带擦;染,是用淡墨和色对所勾之处给以浑染加强作品的体积感和整体效果,使作品华滋、润泽的一种技法。

中国画中的墨法元素,分为黑、白、浓、淡、干、湿。

这些不但包括了浓淡层次变化,而且还包括了干湿的质感变化。

中国画在特定的时候可以计白当黑,认为白比黑更重要,虚比实更重要,但这时的白是淡达到一定的极限则归于白的,绝对是因为有了黑才产生的白,是黑白对比之下的白。

从本质上讲,不是黑比白重要,也不是白比黑重要,而是对墨的妙用。

浓淡在绘画中的控制是非常灵活、自由的,由弄至淡的渐次变化可以表现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也可以表现由重点至非重点(或由非重点至重点)等。

这样的浓淡所表现的黑白关系或许不符合视觉上的真实性,但它符合人们认识心里的真实。

如果说浓淡体现了黑白之间的变化,而干湿则主要体现客体的各种质感。

干湿是由笔中含水量的多少以及运笔

过程的快慢、执笔方式的不同所决定的。

这三个要素相互交叉、混合使用会产生丰富多样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笔墨自身的形式趣味,一方面又体现出画家主体的情感趣味。

黑白即有无,浓淡即层次,干湿即质感,这些元素在绘画中相间使用,能使画面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使主体的情感也不同程度的得以行发。

(二)章法

东晋顾惜之的“置陈布势”,讲的就是章法。

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也被视为章法。

经营位置,俗称构图,是对画面的整体布置,任何一个局部都必须服从于整体的经营。

张彦远论提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就是说,构图是中国画至关重要,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

画家在看待对象和描写对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画面的整体性,安排好部分和部分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在章法上要涉及到主宾、虚实、疏密、有无等元素。

这些元素讲求的是部分与部分的和谐,关系处理要恰到好处。

中国画中的主与宾的关系贯穿于绘画全过程,不仅在整体中要充分考虑到主的部分要突出,主次分明。

而且任何一个局部也讲求主宾关系。

宾的作用是为了在构图中丰富和衬托主,有主无宾,则主显得单调、孤立、乏味。

有宾无主,则画显得杂乱无章,二者的关系是相依相存的。

虚实、疏密、有无这些章法元素在绘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虚实为主要元素,疏是虚的形式范畴,虚之则归于无,密是实的形式范畴,实即有。

总而言之,实与虚是相对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舍此无彼,此中有彼。

三、中国油画对国画图式的借鉴

油画作为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必将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碰撞、融合,并在不断探索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

中国油画家们为寻找在西洋油画与国画之间契合点而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受到民族审美趣味和传统美学观念熏陶的中国油画家,借鉴了国画图式的独特内涵,创作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用笔上的借鉴

1.书写式线性用笔

传统的中国画强调书法用笔,意象油画将油画中的笔触书法化。

书写式线性用笔

法的运用使线条超脱在绘画当中仅起构形作用的单一特征,它以自身的形式独立削弱了画面中形的再现,形成了独有的韵味,流露出丰富而生动的情感意象特征口意象油画中这种书写式线性笔法的运用无形之中促成了作品中画面“单纯性、写意性”的变化。

常玉在绘画题材上多以人体和花卉为主,擅于对物象进行变形处理。

所作裸女形象《四裸女》的描绘中,不像西方本土油画那样以块面塑造为主,而是融合传统中国画的概括力,采用“中国式”的线性笔法单线勾勒,人体赋以平涂的白色、粉色或土黄色,裸女体态主韵婀娜,形象简洁、凝练。

2.传统中国画用笔

何多苓是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呆,他的作品注重绘画性,风格优雅,《看风已经苏醒》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近年来,何多答的作品中画面的纯粹的写实风格逐渐淡去,转而向传统中国画的笔墨与趣味方向发展。

20世纪初,他便开始把传统山国画的写意技法与西万的油画技法相结合进行创作,反复推敲画面的构图,追求散点透视和二维空阅的表现万法,有意识地同这万面靠拢。

如作品《夜奔》为了追求自己作品画面中近似于传统中国画的笔触效果,运用中国画的皴擦点染,等技法把形体勾画出有实、有虚,有的地方适当留白,有浓、有淡。

有的地方侧重刻画,如面部刻画时仍采用类似于中国画中的效擦以及中锋、侧锋爪笔,在头发及身体等部位则采用大写意式的流畅笔法进行表现,《舞》系列作品是他这时期的实验性创作,之后创作的《落叶》、《夜奔》等作品都是他成熟期的代表作。

(二)色彩上的借鉴

中国水墨画的“黑白灰”与西方现代绘画的“鲜艳色彩”是色彩的两个极端,当这两个极端相遇,其相互融合的难度高,但结果又非常有意味。

1.对黑白灰色调的借鉴

黑色在中国油画中的运用,通常对稳定画面效果、提升画面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意象油画的整体画面效果更接近于传统中国画,给意象油画带来一种神秘的东方韵味。

林风眠就特别重视对黑色的运用,他善于画浓黑的美:

黑乌鸦、黑松林、黑鱼鹰、黑渔翁、黑屋、黑礁石等,他牢牢掌握了现代绘画中黑白灰之间的整体组织关系。

灰调色彩对颜色的冷暖、空间有所压缩,但正是这种压缩的色彩关系拓展了绘画的丰富的内涵,留给观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这方面做出成绩的可以指出好多画家,有何苓、陈文骥、俞晓夫、苗景昌等等。

他们都对灰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何多苓曾经谈到“……灰调子包含了很多内涵,能够引起人们很多想象,而且,他是退一步,不给人以直接刺激,要慢慢看,慢慢品。

(三)构图上的借鉴

在构图方式上,中西方绘画创作存在较大的区别,在构图上借鉴国画元素是很多中国油画家的创作选择。

1.散点透视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是以形传神,采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对景物进行主观的安排,处理方法更加感性、主观,而并不重视画面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创作手法上更加随性,讲究的是意境的传达。

国画创作的表现手法均是为了创作画面意境而服务的,尽管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也有一定的透视手法的应用,但是大都是远近的透视。

林风眠的《仙女烽烟图》就是非常鲜明的例子。

无论是从抅图形式还是画面上的题字所形成的诗化意境,都很明显的借鉴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形式。

此作品采用散点透视和山水画布局的形式进行取景构图,他用石涛的笔触和后印象派的色彩在油画布上大胆挥洒,远处山上的树木采用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点笞”的方式创作,近处的树木则用笔“随意”带过,不做细致刻画,颜料的厚、薄形成的肌理效果以及书画的结合,营造出一种“仙境”,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传统中国画构图形式的借鉴所形成的。

2.虚实结合

国画构图上注重“虚实结合”,尤其是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认为“虚实”穿插、适当留白才可以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并且使整个画面呈现生气,变的鲜活起来。

曹吉刚的风景油画作品《苍山如海》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品在在构图上抛弃了写生风景油画的定点视角,而对画面中的风景进行了主观的处理安排,画面虚实结合,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

四、对中国油画现状的思考

(一)对国画借鉴的意义

作为“舶来品”,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已逾百年,尽管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框架,但已经是如今我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文化艺术要想扎根,必须要有民族精神相融合,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油画传入我国以后,经过一百年来的发展,在一批的油画艺术大家的影响下,借鉴吸收了我国传统绘画在构图、用笔、色彩处理上技巧,更融入了我国传统绘画中表现的写意性和对意境的追求。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土壤。

可以说,借鉴国画元素后的油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产生了新的活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不断加强。

优秀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佐证,徐悲鸿的《八骏图》、吴冠中的《长

江万里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都是难得的精品。

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多元化”,这既是高度发展的体现,亦是一种积极的选择。

中国油画要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必然要吸收“多元化”的元素,包括民族的精神、素材,国画的意境、韵味等,从而取得“多元化”的发展。

在中国的油画创作中,借鉴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营养,是丰富中国油画文化内涵的必然途径。

(二)对国画借鉴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代不少油画艺术作品借鉴、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元素,画面中经常会出现中国绘画元素,其表达的意境也有不少传统绘画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少作品会出现挥扬恣肆的色彩和大片的空白,有时运用点线面的表现手法,画家在过程中整个人都处在奔放的状态,在行云流水一样的节奏中,表现自己对世界和艺术的理解。

我们在油画创作的实践中,要深入学习油画的传统,掌握油画的技术,技巧,学习

西方的表达方式,趋同而求异,和而不同,创作自己的特色,当我们还不熟悉油画的传统,还没有很好掌握油画的技巧,放弃油画的特长而单单把单线平涂,模仿水墨视为吸收与借鉴,那么创作出来作品称得上油画还值得质疑。

我们先把油画完全学好以后,再去学国画,二者结合那样显得太机械了,这种中西画的关系,应该是逐渐互相渗透,过程中包括油画家不断研究国画遗产,熟悉传统,并且要在充分发挥油画特长的条件下,进行创作。

总结

中国油画虽然己走完了百余年的历程。

有国画意味的中国油画发展到现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绘画与西方油画互相作用、融合的结果,如果从画面形式上说,它又是最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艺术。

总体上讲,无论是从绘画理论、从绘画实践方面着眼,还是从绘画自身发展的规律着眼,中西艺术的结合是有前途的。

但是,油画这种异质的文化语言,用它来表达中国的本土文化的审美心理与本土的情感,再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不仅仅是从形式上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风格,更重要的是中国油画艺术家要在借鉴文化的同时能把握油画本身具有的特性,跨越曲折,不断探索实践出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新的契合点和界限,使中国油画能一直具有新鲜活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

[2]李镇.《中西绘画体异性通论》[M].清华大学,2011.3

[3]宋生贵.《传承与超越当代民族艺术之路》[M].人民出版社,2007.8

[4]杨小彦.《中国当代油画名家个案研究》[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1

[5](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周远斌点校篡注[M].山东书画出版社,2007.8

[6]王东声.《意象油画研究》[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7

[7]尚辉.《意象油画百年》[J].美术,2005(06期)

[8]雷子人.《中国画表现、图式及笔墨结构中的文化情态》[J].美术研究,2003.1

[9]冯民生“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文艺研究[J].:

2006(4):

143-145

[10]牛翰鼎.论中国油画的写意特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0.(3):

78-80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兰天老师。

在我学习上每一个小的进步都与兰天老师的呕心沥血密不可分,有了她的爱护,我才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特别是在论文撰写期间,兰天老师更是在百忙之中挤时间从论文的选题、材料的收集、文章的写作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具体指导。

导师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淡泊高洁的人生品格、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渊博丰富的知识底蕴、深刻敏锐的洞察力,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从她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导师的这些品质将会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鼓励和鞭策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并给我的成长继续提供营养。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在四年的学习期间所有的任课教师,和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同学们。

是他们给予我不断努力、克服困难的动力和勇气。

在实际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由于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论文肯定存在不足之处,我恳请各位老师提出批评和指正。

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学生:

张雪

2016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