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0093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docx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

主要概念部分:

形态:

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

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

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产品结构的特点:

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结构的有序性:

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结构的稳定性:

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结构的层次性:

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感觉:

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

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

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完形质:

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形式自由度:

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技术规定性:

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意境:

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一、填空题

1、形体学的研究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

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2、形态是(指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系的外在特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3、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4、决定产品形成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

5、(对象性)是人的活动的根本特点,也是人的审美活动的特点。

6、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由(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的整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7、视觉的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

8、完形质是指(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

9、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开创的。

10、同形论的观点是(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总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

11、异质同构论说明(直觉经验的形式与刺激形式之间的相互对应)

12、德国美学家将物质对象分为4种类型(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艺术对象)

13、所谓实践活动是(人的由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它是一种对象化的过程)

14、艺术技巧区别于技术技巧的核心在于(审美效应)

15、设计产品属于(功能形态)形态,它处于(技术形态)形态与(艺术形态)形态之间。

16、技术的规定性是指(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17、产品技术是指(以审美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

18、产品是以(功能效用的发挥)作为核心和目的的。

19、形式的自由度是(产品形式在设计创作中的变化范围)。

20、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主要范畴,是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二问答题

1.设计师为什么要读“设计美学”?

答:

第一:

这首先是由于设计活动中审美特质所具有的特殊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设计师的审美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审美规律的认识。

设计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环节,不仅是一种技术实践活动,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在产品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形式美指具有从属的意义,审美价值不能成为一种孤立的追求,功能美才是产品功能与形式变奏中的主旋律。

第二:

设计美学有助于设计师从美学的视野,加深对于设计历史和设计原理的理解。

设计史为设计原理的开拓提供了历史借鉴。

审美趣味和消费时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三:

市场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设计创新才能开拓市场和创造市场,以取得占有市场的主动权。

设计美学将有助于开启通向现实生活的思想之门。

设计美学把产品系统与人的关系作为考察的中心。

当今是一个呼唤名牌产品和名牌设计师的时代,设计实施创造品牌的开拓者之一,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设计美学作为一种感性文化的人类学,正在逐步融入整个设计文化、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之中。

在设计中,美的呼唤和心灵的感应,将促进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转化,并推动着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所以设计师只有掌握了“设计美学”,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

答:

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产生的原因:

第一,人类与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它是构成人们生活的天地。

人们咏唱日月星辰,也赞颂田园山水。

它们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有序,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也具有了与人情感的契合。

第二,与无机界相比,有机界是一个更加色彩纷呈和生意盎然的世界。

在生物的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偶然性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能适应于环境条件而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也可能不适应于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产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容易存活,并在生殖中将这种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产生不利变异的生物不易生存,从而被淘汰。

自然选择的创造作用在于通过环境对生物发展的影响,使生物的变异、环境的淘汰和物种的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自然形态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统一尺度的规律作用,这种尺度关系是同地球引力场相联系的。

各种生物形态的美,都是与它自身的生物种属的特点相关联的。

每一种属都有自身的尺度,从而构成特定的和谐。

功能与启示:

对于自然形态的功能机制具有的启示作用,人们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认识过程:

1开始只是零散的和外在的了解。

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里有气室而浮在水面的特性,设计出具有薄膜结构的建筑造型;1851年伦敦博览会的水晶宫利用钢架和玻璃。

结构庞大、轻巧,而内部宽敞明亮,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产生了仿生学。

从生物现象和过程中抽取出适用于技术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作为发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

根据蜻蜓和蜜蜂等昆虫具有复眼这一仿生学原理制成了光学测速仪,可以精确的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根据鱼类流线型身体适合在水中快速游动的原理制造的潜艇比原来的潜艇提高了百分之二三十等。

在自然形态中,最富于情感意蕴最具亲和力的便是人体了人们常把自身的比例视为最美的比例,随之产生的就是以人体比例为基准和尺度,使建筑模数化。

其中既着意于建筑尺度与人的适应性,同时也包含了对人体美的模仿和赞赏。

3.人工形态中的,材料、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是怎么联系和互动的?

答:

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看来,任何人工产品都是有各种材料按照相应的结构形式组合起来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才来哦、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其中,材料是产品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的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1材料是结构的基础。

制作任何产品都需要利用一定的材料,新材料的出现,为产品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同时,材料的选择对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征性以及市场效果都具有重大影响。

2产品总是由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从而发挥出一定的效用功能。

任何结构的构筑都要依靠一定的材料,材料是结构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产品的功能则是

由结构决定的,结构是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载体,它是实现产品物质功能的手段集合。

3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即由一定的形体、色彩、质地等产品外观的物质要素所构成,他可以直接为人所感知。

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它又积极的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

4产品的功能是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任何一个产品,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其功能作出明确定义,才能明确揭示出这一产品的内涵和要求。

4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有何不同?

答:

1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人的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而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以符合人的目的性作为存在的前提。

2人工形态具有人的主体性特征,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理特征。

3由于人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使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这就使人工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5.简述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答:

从内容与形式的主从地位上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然而从它们的相互联系上看,任何形式都是内容向形式的转化,而任何内容都是形式向内容的转化,它们之间又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

这就是说,一方面形式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单独发挥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形式又直接取决于并影响到内容。

这一点具体表现在:

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他又积极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

当产品的材料、结构类型和使用功能已经确定时,形式在技术条件的制约下所允许的变化范围称为形式的自由度。

6完形理论和人的感知特性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一完形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所具有的表现性,对于知觉形式的组织,完形理论认为:

人的视知觉是集中在视觉域中一部分事物上的,这部份称为图形,而其余部分则称为背景。

人所知觉的事物可能是由不同的刺激物构成的,它们之间的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接近组合2相似组合3良好图形组合4组合中的竞争与联合

5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参照系的影响7知觉定势

二人的感知特性包括感知觉和感受性。

1感知觉又包括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指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感觉也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心理要素,它也可以引发人的某些生理快感。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感觉又包括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两种。

时间模式的作用有三种:

积累作用、融合作用、适应现象。

空间模式的作用也有三种:

1空间的积累和扩散2空间融合3同时对比

2感受性是指人的感觉经验,可分为知觉恒常性和空间异向性。

知觉恒常性是视觉空间产生的一种明显作用。

空间异向性是视觉空间根据方向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质。

7.物质对象可区分为哪些类型?

它通过哪些特性对其作出不同界定?

答:

德国美学家本泽将物质对象可区分为四种类型:

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

他通过以下三种特性对他们做出了不同界定:

即固有性、确定性和预期性。

所谓固有性,就是指自然天成的;

所谓确定性是指依据某种客观规律来制作和发挥效用的;

所谓预期性是指事先对其功能效用有明确预期和规划。

8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之间有何区别?

答:

自然对象是天然固有的,而其他对象则是有人工制作的。

技术对象昰依据自然规律构筑的,其技术制作和功能的发挥具有确定性,同时它又是按计划目标制作的,具有预期性;

设计对象同样是按计划目标制作,也具有预期性。

但它还有审美效应,由此产生了某种不确定性。

艺术对象同样具有审美效应的不确定性,然而它与设计对象的区别之一在于具有不可重复性,此外还具有非预期性,往往诉诸于直觉和灵感,这也是它与技术对象和设计对象的不同之处。

 

9艺术的形成过程

答:

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前期,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拉斯科石窟的史前壁画除了彩绘外还有大量的线雕,这些旧石器时代的绘画和雕塑的产生与史前人的生产活动都具有直接的联系。

史前人的绘画者特有的艺术表现能力,并非出于艺术意图,而是对生存的渴望和对饥饿的恐惧,使他们产生对于对象的激情,并把这种情感升华为一种“艺术”的能力。

古代西方,人们普遍把艺术看作是按照一定规则制作物件的本领,建筑雕塑、细木工、裁缝和手工艺都可以看做是艺术。

艺术家被当作手工艺人,他们的制作能力被看做是一种技艺,最初,音乐和诗并不包括在艺术中。

到了希腊古典时期,音乐和诗歌才摆脱了巫术祭祀和神灵启示的神秘色彩而世俗化。

经过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繁荣以后,艺术曾长期沦为宗教的婢女,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逐渐使艺术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走向自律。

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以来,从文克尔曼、莱辛、赫尔德到歌德等人,进一步把艺术从手工艺人的技艺提高到了洋溢着审美和精神价值的新高度,并且把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作了区分。

总之,艺术是人对世界进行精神掌握的一种方式,他所反映和表现的对象是人的社会生活,社会的人及其内心世界成为艺术反映的中心,因此,艺术的实质不是对现实的模仿,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发现。

10在功能形态中几何造型与有机造型各有什么优劣?

答:

产品是以功能效用的发挥作为核心和目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产品是依据功能功能造型的,所以它属于功能形态。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开创性工作之一,便是进行了工业产品形式的纯化,它强调以几何造型为主,使产品形式单纯明快、轮廓简单,为工业时代的产品造型开拓了道路。

利用几何形体来构筑的产品造型,离不开点线面的处理,具有抽象性,它是以数为基础,构成不同数量的比例关系,设计师可以将和谐与比例的法则运用于产品的功能形式上,如通过形式和色彩的单纯化来达到简洁和统一的效果,使产品有着丰富的造型,增加亲切感和舒适感。

但完全遵循比例原则就会使艺术缺乏生气,对于抽象形式的选择,不能完全依据理性。

而且会使建筑师丧失自身个性的表现。

而有机形态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它给人舒畅、和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和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

11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

1)技术与艺术都是具有生产形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生产形态,两者分属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领域被。

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它要通过某种物质媒介把艺术意象客观化和物质化。

它是精神内容的传达媒介和物质载体,因此只具有精神功能。

而技术活动是一种物质生产过程,它的产品首先具有物质的、实用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某种精神的功能。

2)技术和艺术在于满足人的不同需要。

技术直接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艺术活动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它通过审美效应发挥着认识的、教育的、心理调节的和娱乐的功能。

因此,技术产品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具有同一的物质效用,而艺术品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却可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3)无论是技术产品和艺术作品,它们的构成中都包含着人的主体因素和外在的客体因素。

技术的主体因素是由人的经验、只是和技能组成的,其客体因素是由工具、能源和材料等组成的。

艺术中的主体因素则侧重于形式感受、情绪体验和思想情感等。

五.如何实现对产品造型意境的营造?

答: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表征设计产品和审美感受的概念。

对于艺术设计品的鉴赏和感受,可以使人进入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统一的精神境界,是审美主体超越感性具体的物象,领悟到某种宇宙或人生真谛的艺术化境界。

意境是强调意与境的结合,是这种境界贯注了情思和理趣,形成情景交融。

意境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设计的产品或环境产生的审美意境是对于接受者审美体验状况的界定。

产品造型中意境的营造与产品所处环境背景有关。

此外也与产品的整体关系和细节处理相关联。

每中造型都有起支配作用的立体形状,它构成造型的主旋律。

设计时先确定主体部分,在加上细节和特殊标志,就能得到整体造型。

人们在视觉习惯上是先注意整体,然后将视线移到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有时设计的成功倒是由于关键部分的着意刻画或细节处理而获得的。

因为细节不仅涉及视觉体验,而且与人的使用和触觉感受直接相关。

六、评价包豪斯设计学校,并分析其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

 

《设计美学》第二章复习要点

主要概念:

功能:

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

需要:

需要作为人的属性,反映了人的生存对外界的依赖性。

价值:

是事物具有满足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审美价值:

是事物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性质,具有直观性。

功能价值:

是事物满足人的生理或物质需要的性质。

审美淘汰:

从宜人性和精神功能出发,在产品选择中做出的否定。

情感性消费:

是指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具有人情味的生活。

实践活动:

人的主观之见于客观的行为,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它是一种对象化的过程。

审美接受:

是人在观照审美对象时产生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获得审美经验。

审美创造:

是一种把主观观念客观化和物化的过程。

认知:

是人的认识活动过程,它是对外部信息的输入和思维加工。

审美意象:

是指与一定美的观念相联结的心理表象。

意向生成:

是指设计师对产品形象的构思过程,它是一种融合理智和情感的想象表象的形成运动。

同构同功:

是指有什么样的结构便产生什么样的功能。

问答题

1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

答:

技术是人对于自然界有目的性的变革,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产生于社会性生产活动之中,它反映了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

技术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它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相平行。

在古代,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技艺的技能的总称,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技术活动主要依靠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巧。

古希腊哲学家曾经把技术看作是制作的智慧。

到了18世纪,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也就是说,技术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包含了一定的目的、社会参与性、作为工具知识和设备的硬件以及规则、方法等。

技术也推动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最初的科学知识是从技术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科学开始对技术发挥推动作用。

在工业技术中,人的技能和技巧的作用相对减弱,机器和工具的作用增强了,这时的技术的物质手段成了技术的主要标志,由此人们也把技术看做是物质手段的总和。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使科学技术趋于一体化,使得技术活动的领域扩大化了,技术进步涉及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从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从日常消费到精神消费,都离不开一定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方法。

因此,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展现方式。

现代技术进一步使人成为活动的主体,而把自然置于对象化的位置,技术使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相互限定,说明了技术并非单纯的是人的行动,也包括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和人的存在状态。

2需要作为人的本性,有哪些特点?

答:

人的需要是人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是人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表现有如下特征:

1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对象的,也就是说需要总是对某种事物的需要。

2一般需要都有周而复始的周期性。

3需要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起来。

4人类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这使得对于人们需要的把握有了共同的依据。

3对人的需要如何加以划分,它对设计有何启示?

答:

关于人的需要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

首先,根据其发展的过程,可以将人的需要划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的,动物性需要作为人与动物工友的自然属性,便属于天然性需要。

它们是以本能的形式出现的。

天然性需要以扬弃的形式包含在社会性需要之中,并从属于社会性需要。

其次,从其社会功能上,可以将需要划分为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需要。

前者包括衣食住行等,它们是与人的生理和物质活动相关的需要;后者是以真善美为核心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关联的需要,如认知的、审美的、社会交往的需要。

再者,从其存在状态上,可将需要划分成现实性的和潜在性的。

现实性需要时已经存在的且有具体指向的需要,而潜在性需要则是虽有或缺性感觉但并无具体指向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重大调整,把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六个层次:

其一为生物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即对饥、渴、性、休息和安全防护等方面需要的满足:

其二为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其三为受尊重的需要,既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和取得个人价值认同的需要。

上述两项反映了对于社会交往方面的需要:

其四为认知的需要,即求的对于事物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其五为审美的需要,即对于秩序感、和谐和美感的需要:

其六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既发挥自身潜能以求得发展的需要。

启示:

“需要是创造之母”。

人的需要是设计灵感的源泉。

对于审美创造来说,人的需要也是它的灵感源泉。

人的需要反映着人的本质,这种需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人的发展程度的一种表征。

产品的设计正是以满足人们生存、享受个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的,因此对于人的需要的意识和把握成为设计师从事审美创造的前提。

4.为什么说人的需要是设计灵感的源泉?

答:

需要是人对世界作用的动因,作为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它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从需要的存在状态看,需要有现实性需要和潜在性需要,现实性需要是已经存在的且有具体指向的需要,而潜在性需要则是虽有或缺性感觉但并无具体指向的需要。

由于没有具体的指向性,所以这种需要还不具有现实性,只是一种潜在状态的存在。

只有当这种需要的对象出现以后,这种潜在的需要才能转化为现实的需要。

由于设计是带有规划性质的创造活动,它的目的是指向未来的,所以它的着重点在于不断满足人的潜在性需要。

也就是说,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活动时,应该树立的第一个观念便是如何把握不同人以及社会的需要,并为满足人的潜在需要提供具体对象来开拓市场和创造市场。

所以说,人的需要是设计灵感的源泉。

5.为什么审美需要具有渗透性,它反映在人的多种活动之中?

答:

审美需要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确证。

从本能欲望过渡到审美需要,它既是一个社会性的历史过程,也是个体性的情感过程,情感是与有机体的需要相联系的,同时又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人的审美需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单独的精神活动来获得满足,如艺术欣赏或艺术创作;另一方面它也融合和渗透在人的日常生活和物质活动过程中。

在获得某种物质或功能满足的同时,也会追求在审美上的满足。

在人的衣食住行中,当基本的物质需要满足时,便发生相应的审美需要。

因此,物质消费中的审美要求具有一定的从属性,它是以前者为取向的;同时也具有伴生性,使人的任何物质活动本身也充入精神生活的内容,审美活动的渗透性,使人的日常生活也转化为一个审美世界,整个生活环境都成为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表征。

这样就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充满愉悦和情感体验。

6为什么说人的实践活动的具有双向结构?

答:

实践活动是人的主观之见于客观的行为,是一种对象化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主体和客体两极的存在,而且包括向对象方向和向主体方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前者是主体向客体的运动,后者则是客体向主体的运动,他们构成了实践活动的不同方向的内容。

从对象对主体的作用看来,对象的原有属性制约着主体活动,使对象向活动过程过渡,转化为主体的活动要素,并内化为主体的心理结构。

由此我们说,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活动具有双向结构。

7实践活动包含着三个要素:

1目的性2应用一定的手段3实践的结果

8功能三分法指的是:

实用、认知与审美

审美价值的产生正是根源于: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9产品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之间的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答:

实用功能是产品最基本的功能,它是通过产品自身完成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过程,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的或文化的需要。

产品的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

审美功能是在产品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产生的,人们常常把对产品的要求归纳为“适用、经济、美观”,就集中反映了对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要求,产品的审美表现应该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