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902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标准-》温室通风设计规范.doc

ICS65.040.30

B9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451—-2007

温室通风设计规范

DesignRuleForGreenhouseVentilation

2007-09—14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45卜一2007

目 次

前言

1范围-·········-·.-·l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2

5设计一般原则···.-.4

6温室通风环境目标4

7温室通风设计要求······5

8必要通风量的计算和确定方法·..6

9自然通风系统设计.“9

10风机通风系统设计····..9附录A(资料性附录)室外气象参数ll附录B(资料性附录)温室覆盖材料的透射率·..14附录C(资料性附录)温室覆盖材料传热系数.-.15附录D(资料性附录)作物适宜种植密度的叶面积指数16附录E(规范性附录)自然通风系统设计通风量计算方法17

附录F(资料性附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量计算参数.19

NY/T1451—2007

刖 菁本标准的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

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莉、马承伟、丁小明、程勤阳、周长吉、李永欣、侯翠萍。

NY/T145卜一2007

温室通风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室通风的术语和定义、设计一般原则、温室通风环境目标、温室通风设计要求、必要

通风量的计算和确定方法、自然通风系统设计和风机通风系统设计等。

本标准适用于温室通风系统的设计,系统周年运行调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温室自然通风系统naturalventilationsystemofgreenhouse

为实现自然通风而在温室中设置的由屋顶窗或侧窗等通风口组成的系统。

3.2

温室风机通风系统fanventilationsystemofgreenhouse

为实现风机通风而在温室中设置的由通风机、通风管道、风口等组成的系统。

3.3

通风量ventilationrate

单位时间内进入室内或从室内排出的空气量。

3.4

换气次数airchangesperunitoftime

单位时间室内空气的更换次数,按通风量与室内容积的比值计算。

3.5

通风率 ventilationrateperunitofgreerdlousefloorarea

单位室内地面面积的通风量,按通风量与温室地面面积的比值计算。

3.6

必要通风量n∞essaryventilationrate

考虑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正常生育需要,为使室内空气温度、湿度、002浓度维持在某一水平或排出有害气体所必需的通风量。

3.7

设计通风量designventilationrate

通风系统设计时采用的通风能力,即预计系统运行能够达到的通风量。

3.8

中和面neutrallevel;neutralzone;neutralpressurelevel

1

NY/T1451—2007

沿建筑物某一标高处,余压为零的水平面,也称中和界。

在该水平面上,室内某一点的空气压力与

室外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相等。

4符号在本标准中出现的计算量的符号、意义和单位见表1。

表1计算量的符号、意义和单位

计算量符号 计算量名称及意义 单位

Ag温室围护结构覆盖层面积m2

An温室围护结构覆盖层各部分面积,^=1,2,,nm2

Ap温室内植物栽培面积m2

A。

温室地面面积m2

cj进风口的风压系数

G各通风窗口处的风压系数,^=1,2,,n

Cp排风口的风压系数

E辐射照度,指室外东平面太阳总辐射照度、档h}

F进风口或排风口总面积m2

F】进风口总面积m2

R各通风窗订面积,t=1,2,,”m2

F。

防虫网面积m2

Fp排风口总面积m2

q通过各通风窗洞日的空气质量流量,女=1,2,,#1【g/s

△H进风口与排风口中心高度差

巩各通风窗口至中和面的距离,窗口位于中和面以上为正,以下为负,}=1,2,,n

昂单位植物时瑟积对0晓的平均吸收强度g/(m2·s)Js土壤c0-释放强度,指单位时间温室内单位面积的土壤中0旺释放量gl(m2·s)k0℃时的土壤O。

I释放强度g/(m2·s)

K} 温室各部分覆盖层的传热系数,t=1.2,,n W/(“f·℃)K。

蒸腾蒸发系数 g/(m2-8·Pa)L 通风量 m3/s

Lb必要通风量m3/s

Lb一 最大必要通风量m3/sk 风机通风系统中各台风机的设计风量,k=1,2,,nm3/sL。

设计通风量m3/s

LAI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的总叶面积与作物所占据的栽培床面积的比值

P当地的大气压力Pa了、.室内空气的热力学温度KT。

室外空气的热力学温度K

△丁 室内外空气温差,AT=T,一T。

KV 温室内部空间体积 m3

温室受热面积修正系数

2

NY/T145卜—2007

表1(续)

计算量符号 计算量名称及意义 单位

fp空气的质量定压热容,对于温室通风工程常见情况,c。

=1030J/(kg’℃)3/(kg·℃)d,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十§^d。

室外空气的含湿量g/kg干空气

f风压通风有效系数

|÷由进出风口的面积与流量系数确定的导出系数

g重力加速度m/#

有害气体散发量 mg/h

户i 室内空气压力 Pa芦“ 各通风窗口处的风压,k=1,2,-,w Pa声。

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Pa户船 室内气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 Pa芦州 月计算水汽压 Papw∞ 历年月平均水汽压 Pa

p 历年月最大水汽压 Pa

Ap通风口局部阻力Pa

△A各窗口的内外压差,k=1,2,,”Pa

q通风率m3/(s·m2)

qb 必要通风率 m3/(s·矗)水的蒸发潜热,r=2442El/kg 1【I/kg

£J室内空气干球温度℃

£j进人温室的空气温度℃

£o 室外空气干球温度 ℃fp 排出温室的空气温度 ℃t9抛x 累年计算月极端最高温度和计算月平均相对湿度对应的湿球温度 ℃f钟 累年计算月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对应的湿球温度 ℃

£3室外空气湿球温度℃

ft土壤温度℃

!

嚏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f啊月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冲累年计算月平均温度℃

tv.fmx 累年计算月极端最高温度 ℃

口。

室外风速m/s

卢蒸腾蒸发潜热与温室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之比

y室内太阳辐射反射率

f。

防虫网的通风阻力系数

7蒸发降温设备的换热效率

“通风口流量系数

P0通风口未安装防虫网时的流最系数

NY/T1451—2007表1(续)

计算量符号 计算量名称及意义 单位

Cp 空气的质量定压热容,对于温室通风工程常见情况,c。

=1030J/(kg·℃) J/(1【g·℃)d, 室内空气的含湿量 g/kg于i气do 室外空气的含湿量 g/kgf空气

f 风压通风有效系数

}÷ 由进出风口的面积与流量系数确定的导出系数

g 重力加速度 m/孑

有害气体散发量 Ⅱ培/h

Pl 室内空气压力 Pa声“ 各通风窗口处的风压,k=1,2,,n Pap。

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Pap懈 室内气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 Pa声研 月计算水汽压 Pa

pm 历年月平均水汽压 Pa

p 历年月最大水汽压 Pa

Ap 通风口局部阻力 Pa

△A 各窗口的内外压差,k=1,2,,n Pa

口 通风率 m3/(s·rn2)

qb 必要通风率 m3/(s·m2)

水的蒸发潜热,r=2442kJ/kg kJ/kg

£l 室内空气干球温度 ℃

J 进人温室的空气温度 ℃

f

£o 室外空气干球温度 ℃fp 排出温室的空气温度 ℃ts.rr峨 累年计算月极端最高温度和计算月平均相对湿度对应的湿球温度 ℃

£邪累年计算月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对应的湿球温度℃ts室外空气湿球温度℃ff土壤温度℃f哩月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鹏 月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

£" 累年计算月平均温度 ℃

£v 累年计算月极端最高温度 ℃

"o 室外风速 m/s

口 蒸腾蒸发潜热与温室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之比

y 室内太阳辐射反射率

h 防虫网的通风阻力系数

_ 蒸发降温设备的换热效率

Ⅳ 通风口流量系数

卢。

通风口未安装防虫网时的流量系数

3

NY/T1451—2007

表1(续)

计算量符号 计算量名称及意义 单位

H 进风口流量系数

心 各通风口流量系数,k=1,2,-.-,”

一p 排风口流量系数

Pa 空气密度 kg/m3

P口 温室内空气密度 kg/m3

PBo 温室外空气密度 kg/m3

P删 进人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 mg/m3户叫 温室中有害气体浓度限值 mg/m3t,p:

室内外空气()旺浓度差 g/m3po 设定的室内空气吗浓度 g/o

Po, 室外空气O。

2浓度 g/m3

温室覆盖层的太阳辐射透射率

吼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5设计一般原则

5.1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温室温度、湿度和C02浓度控制的需要。

52通风系统设计的最大能力,应保证温室在拟使用期中最不利的外界条件下,室内温度、湿度和C02浓度满足作物生育适宜环境条件的要求。

53通风系统周年运行方案设计,应使温室温度、湿度和C.02浓度在各时期均满足作物生育适宜环境条件要求。

5.4通风系统设计应考虑不同季节的外界环境特征,考虑温室温度、湿度、COg浓度的要求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突出性,以一项或者一项以上指标作为温室不同季节通风系统设计的要求。

冬季通风重点考虑改善因温室密闭造成的高湿、低C晓及高有害气体浓度的室内环境。

夏季通风重点考虑改善温室可能造成的室内高温,可结合其他降温措施进行。

5.5温室通风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

当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温室设计要求时,应设置风杌通风系统。

5.6当采用风机通风进行夏季通风降温不能满足作物生育温度要求时,应同时采取其他降温措施。

57当通风率大于O.02m3/(s·m2)时,不宜再用其他方式补充CQ。

5.8为使温室内温度、湿度和c02浓度分布均匀和室内气流速度有利于作物生育要求,室内宜设置一

定数量的循环风机。

5.9通风系统设计,应根据温室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和温室的结构类型及用途,确定设计通风

量、通风口类型、尺寸和位置以及风机类型、数量和布局。

5.10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温室用途、规模、使用特点、室外气象条件和作物参数要求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温室通风环境目标

6.1温度

611温室内气温一般应该控制在3TC以下。

对于热带作物,可考虑温度不超过35"C。

4

NY/T1451—2007

6.2相对湿度

621一般情况下,温室内相对湿度白昼不应超过80%,夜间不应超过95%。

6,3二氧化碳浓度

6.3.1温室空气中的cQ质量浓度应不低于0.458g/m3。

6.4气流速度

6.4,1温室通风换气时,室内气流速度一般控制在0.5m/s以下;在高湿、高光照度下不超过0.7m/s。

作物生长区域内推荐最小气流速度为0.1m/s。

6.5有害气体浓度

6.5.1有害气体浓度限值见表2。

表2有害气体浓度限值

有害气体浓度限值有害气体名称

体积浓度/zL/L 质量浓度nag/m3

乙炔(呸H2)11l一氧化碳(CO)50582氯化氢(HCI)0.i0.15

乙烯(cjH) O.05 0.058

甲烷(CH) 1000 667

氧化亚氮(N20) 2 3.7

臭氧(q) 4 7.98

过氧乙酰氮(PAN-烟雾剂) 0.2

丙烷(Q心) 50 91.7

二氧化硫(s02) 1 2.66

氨气(NH3) 5 3.54

二氧化氮(NQ) 2 3_8

氯气(C12) 0.1 0.29

7温室通风设计要求

7.1通风系统的设计通风量应满足温室使用期最大必要通风量的要求。

即:

L。

≥Lb.一‘‘。

‘‘ ‘’‘······ ’。

(1)

7.2温室必要通风量包括:

排除多余热量、防止室内高温的必要通风量;维持室内C02浓度的必要通风

量:

排除水汽、防止室内高湿度的必要通风量。

设计采用的最大必要通风量应为上述三个必要通风量的最大值。

7.3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一般温室换气次数应控制在小于2次/rain。

7.4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