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0361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docx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支架计算书

拱桥现浇拱圈满堂脚手架计算书

一、荷载分析

本工程现浇拱圈满堂支架的设计与验算参考公路施工手册《桥涵》及《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66-2016)》等规选取以下参数: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0.60;纵距(m):

0.90;步距(m):

1.2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

0.65;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

8.50;

采用的钢管(mm):

Φ48×3.5;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

0.5;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6;

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机具走运或堆放等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4;

武穴地区10年一遇最大风压0.25kN/m2,小于0.35kN/m2,可不予考虑。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2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6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

30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

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100.00;

托梁材料为:

钢管(单钢管):

Ф48×3.5;

4.拱圈参数

拱圈的计算厚度(mm):

500.00;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90×1.22/6=21600mm3;

I=90×1.23/12=129600m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26×0.5×0.9+0.5×0.9=12.15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4×0.9=3.6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

q1=1.2×12.15+1.4×3.6=19.62kN/m;q2=1.35×12.15+1.4×0.7×3.6=19.931kN/m

按q2取值。

最大弯矩M=0.1*19.931*3002=179379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179379/21600=8.3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8.3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q1=12.15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12.15*3004/(100*6500*12.96*104)=0.791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ν]=300/250=1.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791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1.2mm,满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10*10/6=83.33cm3;

I=5*10*10*10/12=416.67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26*0.3*0.5+0.5*0.3=4.05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4*0.3=1.2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均布荷载q1=1.2×4.05+1.4×1.2=6.54kN/m;q2=1.35×4.05+1.4×0.7×1.2=6.64kN/m

按q2取值。

最大弯矩M=0.1ql2=0.1*6.64*6002=239040N.m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239040/83333.33=2.87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00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2.87N/mm2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3V/2bhn<[τ]

其中最大剪力:

V=0.6*6.64*0.9=3.586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τ=3*3.586*103/(2*50*100)=1.076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τ]=1.4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1.076N/mm2小于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1.4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均布荷载q=q1=4.05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4.05*6004/(100*9000*4166666.667)=0.095mm;

最大允许挠度[ν]=600/250=2.4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095mm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2.4mm,满足要求!

四、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

钢管(单钢管):

Ф48*3.5;

W=5.15cm3;

I=12.43cm4;

集中荷载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35*(26*0.5+0.5)+1.4*0.7*4)*0.9=19.931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Mmax=0.618kN穖;

最大跨中弯距:

Mmax=0.333PL=0.333×19.93×0.9=5.973KN.m

强度:

σmax=Mmax/W=5.973×106/5.15×103=4.69MPa≤[σ0]合格

最大变形Vmax=0.58mm;

最大支座力Qmax=12.655kN;

最大应力σ=618147.749/5080=121.683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121.683N/mm2小于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0.58mm小于9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f]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17935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8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89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5.08cm3;

σ--------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L0----计算长度(m);

按下式计算:

=1.185×1.1×(0.9+0.65×2)=2.868m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65m;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85;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步距为0.6m、1.0m、1.2m、1.5m时,取1.1;步距为1.8m、2.0m时,取1.0;

Lo/i=2.868/15.8=180;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220;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7935/(0.220×489)=167N/mm2≤[f]=205N/mm2,满足要求!

以上表参照《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JGJ166-2016。

六、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处理示意图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N/Ag≤ru*fa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ru*fa=ru*mf*fak=1.363*1*fak=1.363*fak

Ru——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加权平均值,当按永久荷载控制组合时,取1.363;当按可变荷载取值时,取1.254;

Mf——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kc=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p=N/A=17.935/0.28=64kpa;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17.935kN;

基础底面面积按45度角扩散,则:

A=(0.13+0.2+0.2)*(0.13+0.2+0.2)=0.28m2。

通过换填使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