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0508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x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时标系统的作用

2、会设计、组装简单的时标发生器

二、实验内容

并用单脉冲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在实验报告中画出完整电路,写出W1、

参照时标系统的设计方法,用组合逻辑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节拍脉冲发生器,产生图1-6所示的节拍脉冲,

Wo和N1的表达式。

M,J—

Tl

TD

 

图1-6简单的节拍脉冲发生器一周期的波形

设计提示:

1、由波形图求出节拍脉冲W1和Wo的表达式,进而组合成N1的表达式。

2、注意节拍电平T1和To的翻转时刻应在Mo下降沿与M的上升沿同时出现的时刻。

3、注意D触发器的触发翻转要求。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

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和+5V直流稳压电源

2、集成电路由附录A“集成电路清单”内选用

四、实验电路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

时标系统主要由时钟脉冲发生器、启停电路和节拍脉冲发生器三部分组成成,结构如图

1-1所示。

图1-1时标系统组成

1、时钟脉冲发生器

主要由振荡电路、分频电路组成,其作用是产生一定频率的时钟脉冲,作为计算机中基

准时钟信号。

如图1-2所示。

 

 

保证每次从规定的第一个

并且必须保证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脉冲的波形完

节拍电平是保证计算机微

为了使机器可靠地工作,要求启停电路在机器启动或停机时,

脉冲开始启动,到最后一个脉冲结束才停机,整。

如图1-4所示。

H寸钟眩紳di'_O_|—II—LJ—II—L

磺号f:

.y_JL

ruTTin

图1-4利用维持阻塞原理的启停电路

3、节拍脉冲发生器

节拍脉冲发生器的作用是产生一序列的节拍电平和工作脉冲。

本课程整机实验中一个周期的节拍脉

Q4与时钟脉冲m按组合逻

操作的时序性,工作脉冲是各寄存器数据的打入脉冲。

冲波形如图1-5所示。

其中的工作脉冲g〜m8,由节拍电平Qf辑的方法组合得到,表达见图1-5中右侧列表所示。

 

■1L

■2L

I

iSL

n_L

ZEDu,,

234S«r«»101L121315U

rl1

I亦:

I

■1=豆Q22

jr2=hi1'i«

"■Q也乜Gi

=jn3jn

-5-fl&Qia

 

■Tl

tB\

400皿

图1-5一个周期的工作脉冲波形

五、实验步骤

并用单脉冲进行检验。

按照实验内容设计并连接电路,输入脉冲信号,观察灯的亮灭情况,

六、实验内容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程序设计等)实验电路如图:

州】「

输入脉冲后,三个指示灯按规则亮灭。

W1=T1XM0XM

W2=T0XMOXM

N仁W1+W2

真值表为:

M

L1(W1)

L2(W2)

L3(N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七、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小结

实验成功的产生了要求的信号。

第一次做计组实验,对器械不熟悉,做起来耗时较长,以后要多加练习。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总线的工作原理

2、掌握总线的传送技术

3、熟悉建立总线的器件特性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图2-2所示的实验方案,如果要通过“输出显示”观察到“RAM地址寄存器(AR)”中的数据,请选用适当元器件设计实现。

画出实验电路逻辑图,并组装成电路。

2、在设计的电路上实现下列手动单功能操作,并写出操作步骤:

(1)开关数据7输出显示;

(2)开关数据7RAM地址寄存器(AR);

(3)RAM地址寄存器(AR)7输出显示;

设计提示:

用不同的开关控制各个寄存器,并用不同的脉冲对寄存器实现数据打入。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

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和+5V直流稳压电源

2、74LS244、74LS273

四、实验电路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

计算机全部工作过程,可以看成是信息的传送和加工过程;信息传送在机器内部是极为

频繁的,为减少机器中的信息传输线、节省器件,提高传送能力及可靠性,采用总线方法是

必不可少的,建立总线的基本原则是①互斥性:

挂总线的各总线驱动器(发送端)必须具有分时操作的可能性,不允许在同一总线上同时有两个发送源发送信息。

②一致性:

同一总线

中所用挂总线的器件类型要一致;通常用做总线的器件有两种:

0C门和三态门,前者负载

能力较小,只能用于小规模的传送应用中;而三态门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总线传送器件。

在这

类型件中,最常见的有74LS244、74LS245,另外如74LS373、INTEL8212等器件也都可直接与总线相连。

下面介绍一种总线实验方案,如图2-1所示:

』「|H/诃

图2-1总线传送技术实验框图(例)

上图所示为一个小型总线传送系统,共有五个部件在同一总线上,其中A、C为总线

例如tot2时,

的发送部件,D、E接收部件,B部件可双向传送,既可作发送端,也可作接受端。

因此在同一总线上共挂上三个传送源,但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传送一个发送端发送的信息,

时可以A7

•B、

D、

同时作

A7

>D、

B-

中A、

B、

C、

D、

E,t,时可传送从C7D、E、B。

但绝不能在同一时刻,例如

E的信息传送,也就是说建立总线必须遵循互斥性原则。

在此本实验

所示的

E均采用三态传输器件。

因此上图的总线设想可转化为图2-2

实现方案。

从图中可看出,地址信息及数据信息都是通过同一组数据开关经三态传输门挂上总线,

再发送相应的部件的。

要区分送入总线的信息是地址还是数据,可以通过对操作时序的控制来实现,本实验由于地址值及内容数据都是通过数据开关人工加载的,因此区分总线上的地址和数据信息也就是人为地操作总线上的某些芯片,打入或读出信息。

图2-2

1、八三态驱动门74LS244

每芯片装两组。

内部功能结构见图2-3所示,

 

2、八D触发器74LS273内部功能结构如图2-4所示。

 

五、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内容设计并连接电路,

1、K

Bus置零,从D3D2D1D0端输入要储存的数据,A1从0置1.,A2置零。

观察输

出结果。

 

3、K

Bus置一,RBus、A2置零,A1从0置1,输出端输出数据。

七、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小结按步骤操作后,输出与输入相吻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静态存贮器

2、掌握RAM存贮器的读写操作

二、实验内容

写操作过程:

5个不连续的

完成下列设计任务,画出电路逻辑设计图,并写出对存贮器单个地址的读、设计一个容量为256X4bit的存贮器并完成单个存贮单元的读写操作,选存贮单元地址操作。

设计提示:

用一片74LS273作为存贮器的地址寄存器,可再用一片同样的芯片作为存贮器数据输出缓冲器,只用其中的4位即可。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

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和+5V直流稳压电源

2、74LS244、M2114、74LS273

四、实验电路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

1、M2114内部功能结构

M2114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如图3-1所示:

 

旧fTjpi]雨冋口冋冋

'v「胡.'岀ml1亦,礼山I'd'—■

M2111

讪\耳UB山IIA?

rr(All

WLJUULJLJUULJ

图3-1M2114SRAM器件的内部逻辑及引脚图

(1)存贮体一一它是一个32行X32列X4bit的存贮器阵列,用以寄存信息代码。

(2)译码器一一采用X-Y矩阵译码,因此它分为行译码和列译码两部份,分别对行、列地址进行译码。

(3)

TTL相兼容,而写电路把

读写电路一一把代码信号从存贮体中读出并放大,使与代码写入存贮体。

(4)控制器一一接收读、写命令,并发出控制,以接收或发送其数据信息,

(5)

三态输入输出缓冲器一一由控制线控制,以接收或发送其数据信息。

 

置WE0。

把要存入的数据置在数据线iQ〜1/04上。

(4)

置片选CS0,则经一定延时后,数据就被写入指定的存贮单元中。

4、M2114器件应用举例

(1)RAM的字长扩展

一片M2114器件的单元数为1k(1024),每个单元的字长为4位,若需要字长为8位或16位的SRAM存贮器,就要用2片或4片器件组合而成。

这种扩展方法只需把两片或四片器件对应的地址线A〜A9,CS、WE等信号并联即可,它们的数据线加在一起就可组成一个8位或16位的SRAM存贮器。

同理,可以很方便地把字长扩展到4XN位,其中N为

M2114器件数。

图3-2所示为1kX8位的SRAM逻辑图。

(2)RAM的容量扩展

一片M2114的地址线有10根A〜A9,故其最大容量为2101024即1k,现若希望SRAM

的容量为4k,其构成的方法如下:

共需要4片M2114。

12

A、4k共需12根地址线,即A0〜A1,因为240964k,

B、由于M2114仅有A〜A9位地址,每片1k,因此只需把12位地址中的高二位A11-A10经一片2-4线译码器(如74LS139)译成四个状态,分别去控制每一片的cS端,即可达到扩充4k的目的。

采用此方法,只需要适当配置译码电路,就可以把SRAM存贮器的容量

以1k为模任意加以扩充。

图3-21kX8位的M2114

五、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内容设计并连接电路,对单个存贮器地址的写操作如下:

返回2,读下一数据

八、实验内容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程序设计等)实验电路如图:

m?

 

真值表为:

Adressl

Adress2

Adress3

Adress4

Data1

Data2

Data3

Data4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0

0

0

0

1

1

1

七、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小结按步骤操作后,输出与地址相吻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挂总线的逻辑器件的特性和总线传送的逻辑实现方法

2、掌握半导体静态存贮器的存取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实验方案框图,调用PC模块,选用适当元器件,画出实验电路逻辑图,并组装成电路。

(控制信息可用电平开关输出电平)。

2、在电路上实现下列手动单功能操作,

 

线,据,器,

设计提示:

1、禾U用实验箱中提供的总线接口搭接总线结构,各器件再分别挂到总线上。

2、用一片74LS273作为存贮器的地址寄存器。

3、PC模块可看作一个透明的元件,用来产生连续的存贮器地址,其数据置入端和计数

输出端已经在内部挂接到总线上。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

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和+5V直流稳压电源

2、器件由附录A“集成电路清单”内选用

四、实验电路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

在单总线结构的计算机中,其地址和数据都是通过同一组数据开关及三态传输门挂上总发送到相应计算器、地址寄存器或存贮器单元。

怎样区分送入总线的信息是地址还是数这可通过控制操作的时序来实现。

计数器可选用74LS161和74LS244构成可预置计数

并具有双向传送逻辑功能,即可以从总线上接受信息,也可以发送信息到总线上,而缓

冲器及地址寄存器仅是接收总线信息的一个部件。

本实验的逻辑电路方案如图

4-1所示:

芯片逻辑图介绍

同步四位计数器74LS161及字长扩展

2、KTRAM

KBus=0

MAR

输入端D3D2D1D0输入数据(0H~15H),打入

W/R=0,CS=1t0t1

KBus=1

3、RAMTBus

KBus=1,PCBus=1,CS=1,LD=1

KfPCMAR

W/R=0,CS=1f0

LoadC

CS=0f1

4、B+1fA

KBus=1,PCBus=1,CS=1,LD=1

LoadPC

PCBus=0

LoadMAR

PCBus=1

六、实验内容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程序设计等)实验电路如图:

真值表为:

Adressl

Adress2

Adress3

Adress4

Data1

Data2

Data3

Data4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0

1

0

0

1

1

1

0

1

1

0

|1

0

0

0

1

1

丨1

七、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小结按步骤操作后,输出与地址相吻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运算器部件的基本组成

2、了解74LS181ALU器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74LS181ALU功能检测:

A、B两操作数均为4位,分别个数据

[根据表5-2:

74LS181的32种算术、逻辑功能。

(1)先设计功能检测的详细控制逻辑电路图,开关直接送入。

(2)S3〜S0、Cn、M这6个控制码,除了Cn、M可直接用开关控制外,S3〜S。

可用4位二进制计数器的16个状态来实现。

(3)制定一张设计好A、B两操作数的内容及运算后应得结果,以便实验时加以对照。

功能选择

S3〜S0

补码输入补码输出

M1

选择功能

M0算术操作

Cn1(无进位)

Cn0(有进位)

0000

F

A

F

A

F

A加1

0001

F

AB

F

AB

F

(AB)加1

0010

F

Ab

F

AB

F

(AB)加1

0011

F

0

F

减1:

2的补码]

F

0

0100

F

Ab

F

A加AB

F

A加AB加1

0101

F

B

F

(AB)加AB

F

(ABMPAB加1

0110

F

AB

F

A减B减1

F

A减B

0111

F

AB

F

AB减1

F

AB

1000

F

AB

F

A力口AB

F

A力口AB力口1

1001

F

AB

F

A加B

F

A加B加1

1010

F

B

F

(AB)加AB

F

(AB)加AB加1

1011

F

AB

F

AB减1

F

AB

1100

F

1

F

A加A

F

A加A加1

1101

F

AB

F

(AB)加A

F

(AB)加A加1

1110

F

AB

F

(AB)加A

F

(AB)加A加1

1111

F

A

F

A减1

F

A

设计提示:

1、ALU是组合逻辑电路,它的2个操作数分别用4个数据开关直接产生,运算结果也直接送输出显示。

Cn和M用开关产生。

ALU)和一些寄存器组成,ALU

ALU单元中,其核心部分

2、ALU操作指令中的S3〜So用74LS161顺序产生,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

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和+5V直流稳压电源

2、74LS181、74LS161

四、实验电路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

运算器是CPU的一个主要部件,它通常由算术单元(

单元对操作数进行各种运算(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

是一个二进制加法器,一般它由N位全加器组成,为了提高运算速度,通常在级间都采用

超前进位逻辑,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控制线及控制逻辑,就能大大扩展各种逻辑功能

而成一个功能发生器。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此类ALU器件有74LS181、74LS881等。

74LS181器件可对两个4位字进行16种二进制算术运算的16种逻辑运算,即具有32种函数功能。

由四个功能选择端S3、S2、S、&及一个模式控制端M来选择这32种功能

操作,其中M状态的0、1,用来区分是算术运算还是逻辑运算。

74LS181有两种逻辑表示,

即正逻辑与负逻辑,对这两种逻辑表示的输入输出信息的有效电平有不同的要求,在正逻辑

操作时是高电平有效,而在负逻辑操作时是低电平有效,其外形图如下图5-1所示:

nrrifzimirii同丽mniijinFi

'.L<\lniA;叱At(Hlli帝I?

■Vfipl

V3LSIKI止還样

tst'M)、=■M屮7nLIFuiLI'JlAU

NUULJUJHLJHLJMHLiJI

图5-174LS181芯片图

器件共有24个引脚,分别说明如下:

表5-1:

引脚号

记忆符号

功能说明

1

Bo

操作数B的0位输入端

2

A)

操作数A的0位输入端

3〜6

S3〜So

16种操作功能控制编码输入端

7

Cn

低位进位输入

8

M

算术/逻辑运算模式控制

9〜11

Fo〜F2

运算结果的低三位数

12

GND

13

F3

运算结果的第4位数

14

AB

用于比较A、B两数(OC输出)

15

P

小组进位传递信号

16

Cn4

高位进位输出

17

G

小组进位生成输出

18-23

B3〜B1;A〜A1

操作数A和B的第3〜1位数

24

VCC

+5V电源

五、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内容设计并连接电路,

在输入端输入A、B的二进制值,计数器先置零,分别对M=1;M=0、Cn=1;M=0、Cn=0三种情况,从0000开始计数指导1111,记录输出结果。

六、实验内容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程序设计等)

实验电路如图:

B=0010

真值表为:

A=0111

S3S2S1S0

M=1

M=0

Cn=1

M=0

Cn=0

0000

1000

0111

1000

0001

1000

0111

1000

0010

0000

1111

0000

0011

0000

1111

0000

0100

1101

1100

1101

0101

1101

1100

1101

0110

0101

0100

0101

0111

0101

0100

0101

1000

1010

1001

1010

1001

1010

1001

1010

1010

0010

0001

0010

1011

0010

0001

0010

1100

1111

1110

1111

1101

1111

1110

1111

1110

0111

0110

0111

1111

0111

0110

0111

七、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小结按步骤操作后,输出与理论结果相吻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六)

 

一、实验目的

1、熟悉74LS181函数功能发生器的功能,提高器件在系统中应用的能力

2、熟悉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完成几种算逻运算操作,加深对运算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按图6-1所示参考框图自行设计一个能完成表6-1所列补码运算指令的运算器(为简单

化电路,进位和结果触发器可以不设置)。

选择适当元件,画出详细实验电路逻辑图(包括

对开关的定义),并组装成电路。

表6-1:

指令

助记符

代码

功能

ADD

1001

(SA)(Sb)Sa

SUB

0110

(SA)(Sb)Sa

加1

INR

0000

(SA)1Sa

减1

DCR

1111

(SA)1Sa

逻辑与

ANA

1011

(SA)?

(Sb)Sa

取反

CMA

0101

(Sb)取反Sa

左移

SHL

1100

(Sa)左移Sa

在电路上进行表6-1中指令的手动单指令操作(操作数、指令码由数据开关输入)

设计提示:

1、运算器的输入缓存器Sa、Sb分别用一片74LS161来实现,但只用到74LS161的置数功能,禁止其计数功能。

2、用一片74LS273作为运算器操作指令寄存器,只用到6位。

3、用一片74LS244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能否送总线。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

1、实验台和+5V直流稳压电源各一台。

2、器件由附录A“集成电路清单”内选用。

四、实验电路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

1、四位函数功能发生器(ALU)74LS181的功能

74LS181通过“控制参数”S3〜So和“模式控制”M,可对两个输入操作数完成32

种算、逻运算,并可以工作于正逻辑输入输出或负逻辑输入输出方式(本实验为正逻辑方式)

控制端M0时,属算术运算;M1时,属逻辑运算。

进位采用补码形式输入输出,电路亦可进行数的比较运算。

其操作功能可查阅实验五中的功能表。

ALU函数功能发生器,其次

移位门、传送数据的总线等部件,在不同的控

6-1所示。

2、数据传送通路实验电路方案

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运算的重要部件,它的核心是

还要有存放操作数和运算中间结果的寄存器、

制信号下,运算器完成不同的运算功能。

如图

 

i□

息红Btrs

图6-1运算器数据通路框图

在图6-1中,Sa、

的累加器,并给予显示。

输出经移位门,将运算结果送入总线。

移位门挂总线是发送源,需用三态门作隔离器,用74LS244兼作移位门和隔离器。

Sb为存放两个现行操作数的缓冲寄存器。

其中它们仅接收来自总线的数据信息,送入ALU

Sa兼作存放中间结果进行算、逻运算。

ALU可采

实验中,为减少模拟开关占用量,可在总线上挂一个指令寄存器,存放息S3〜So、M、Cno

五、实验步骤按照实验内容设计并连接电路,

1、送指令到IR:

K0、K2置一,K1置零;

D7D6D5D4端输入指令代码,D3D2开关置相应功能对应的状态;按下A1o

2、送初始A数据:

K0、K2置一,K1D7D6D5D4端输入

按下A2o

3、送B数据:

K0、K2置一,K1D7D6D5D4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