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0719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docx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法互联网

 

中国移动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1.概述

(1)本规范包括的集团客户业务为互联网专线业务。

(2)每种业务按照不同的质量保障等级共分为AAA级、AA级、A级、普通级四个级别。

(3)本规范制订了不同SLA级别对应的组网模型。

(4)本规范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2.互联网专线业务描述

2.1.业务定义

互联网专线业务是指为客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链路,直接连接CMNET,实现方便快捷的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带宽可以灵活选择。

2.2.业务功能及特点

互联网专线除提供基本高速上网功能外,还可承载多种新型互联网综合应用,如多媒体信息查询、IP电话、视频会议、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

互联网专线业务具有如下特点:

∙灵活的带宽:

通过中国移动强大的CMNET数据网络,采用专线的方式为集团客户提供多种带宽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互联网专线带宽一般为N*2M或10M、100M或以上。

∙快速Internet:

既可实现集团内部员工高速上网,又方便集团客户利用Internet直接开展网上业务,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3.互联专线业务网络结构

3.1.网络结构

互联网专线常用接入手段主要包括PON、PTN、MSTP等,对于大颗粒业务可采用WDM/OTN技术。

互联网专线的接入距离可达70公里,提供2-1000M及更高速率的高速带宽。

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结构如图3.1-1所示:

图3.1-1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结构示意图

4.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分析及业务指标

4.1.业务分级保障等级

根据客户服务等级和所申请业务的重要程度,对客户的业务确定不同的业务保障等级,并提供差异化的组网解决方案。

本规范重点提出网络的差异化组网方案,对业务开通时间、系统恢复时间的不同业务保障要求见《中国移动集团客户网络服务等级协议(SLA)规范》的相关部分。

互联网专线是指为客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链路,直接连接CMNET,实现方便快捷的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

互联网专线业务的分级主要体现在不同等级客户的接入层面和设备的可用度上。

客户接入层面的差异化组网方案主要在网络的保护方面体现。

工程中主要通过物理双路由,选用具有自愈保护功能的设备,实现网络自愈保护。

4.2.性能指标分析

衡量互联网专线业务的重要性能指标主要有可用带宽、时延和丢包率。

4.2.1.可用带宽

可用带宽是指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与归属的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之间,以HTTP或FTP协议传输数据时实际获得的带宽值。

互联网专线业务的客户侧数通设备至归属的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的可用带宽应与客户合同带宽基本一致。

考虑数据包包头等开销,FTP、HTTP协议的测试带宽应不小于客户合同带宽的70%。

4.2.2.时延

时延是指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与归属的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测试时使用的包长在设备吞吐量范围内时,且在正常带宽负荷下(负荷小于70%),客户侧数通设备至归属的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的单向时延指标应不大于10ms。

4.2.3.丢包率

丢包率是指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与归属的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时,应该转发的数据包中不能转发的数据包所占比例。

丢包率与数据包长度以及带宽的负荷相关。

测试时使用的包长在设备吞吐量范围内,且在正常带宽负荷下(负荷小于70%),丢包率应不大于1%。

4.3.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业务指标

本分级保障体系中,对于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相同的业务指标。

互联网专线业务指标及不同等级业务的接入方式如下表所示:

表4.3-1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业务指标

项目

业务指标

接入方式

AAA级

见4.2.1-4.2.3节描述

采用物理双路由接入CMNET;

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A或TypeB方式的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AA级

采用逻辑双路由接入CMNET;

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A或TypeB方式的物理双路由保护。

A级

采用单路由接入CMNET;

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备纤保护。

普通级

采用单路由接入CMNET;

如采用PON技术,不采取保护措施。

注:

各等级业务的接入技术选择见5.1节。

5.互联网专线业务接入网络要求

5.1.接入技术选择

5.1.1.接入技术

传统的SDH/MSTP技术提供有保障透明传输通道,能够较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PTN技术结合了IP技术的灵活性和传输技术的保护、良好OAM的特点;中国移动主导推出了PTN技术并正在城域网中大力建设PTN网络。

关于MSAP技术的行标已正式颁发(“YDT2158-2010接入网技术要求”),但在中国移动技术路标中还未做规定。

其技术核心以MSTP技术为主,有部分IP技术的应用,加入了相关的接口协议转换功能,为适应接入客户的需求增加了V.35等接口。

其应用的规范性和成熟性有待提高。

PON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可以灵活组成树型、星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当前适用的主流技术主要有EPON和GPON两种,在容量的提供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综合业务接入能力强。

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和光纤收发器仅作为一种器件技术,不是电信级的传输设备,可以作为业务的远距离接入的一种手段。

协议转换器作为一种接口适配器件,为客户侧设备和客户端设备(路由器等)的连接提供接口转换。

但其不是电信级的传输设备,一般不建议使用。

城域传送网及上层网络保持一个统一可靠的网络,和接入用户等级无关。

业务主要通过接入网的组网结构、线路维护指标、设备可用度的差异来实现不同的业务保障等级。

5.1.2.技术选择

(1)SDH/MSTP和PTN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级别的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

在FE/GE等专线需求的集团客户中优先推广采用PTN技术。

原则上客户接入网技术应和城域传送网和接入网中底层技术保持一致,以便于采用NNI接口,利用城域网和接入网中已有设备的支路口组网,节约投资和机房面积。

(2)MSAP是MSTP技术在接入网中应用的优化,但其标准和技术应用需在中国移动的技术体制中进一步规范,建议用于AA级及以下级别的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部署位置应在接入节点及以下。

对于中小型企业(AA及以下的专线)开通小带宽(2-8M)的地域跨度小的互联网专线业务,可采用MSAP组网技术。

(3)PON技术可以用在不同等级的互联网专线业务中,其带宽扩展性较好,且针对不同等级可以提供不同的保护方式,由于ONU和分光器之间启用保护的成本较高,一般不建议使用,仅在具备条件的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中使用。

(4)成对光调制解调器的使用,由于末端光调制解调器一般需要采用带外网管方式,需要对网管链路进行二次建设;台式光纤收发器点对点组网,无法实现网管。

此类技术仅考虑用于普通级业务中。

(5)单纯的使用协议转换器用于端口匹配,增加了节点,原则上在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中不使用,在AA级和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中不建议使用无法监控的协议转换器,无监控的协议转换器只能用于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

表5.1-1接入技术比较

接入技术

规范化组网方式

组网方式特点

适应场景(客户等级)

MSTP/PTN

全程MSTP/PTN

1、全透明传输,传输效率高,完全能满足语音、数据、多媒体信息等传输的需要。

适用所有等级的业务,特别是AAA专线,安全性、稳定性最高。

2、具有自愈保护功能,安全性高。

3、组网简单。

4、网络端口可进行限速,可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的带宽,可靠性、保密性高。

5、设备成本较高。

MSAP

城域网MSTP+接入网MSAP

1、每专线平均成本低。

适用于AA及以下的专线,安全性、稳定性较高;特别适用于需要V.35等小带宽接口的客户

2、提供1+1保护,可实现自愈保护。

3、全程网管,提供客户侧断电、断纤告警区分。

4、全光接入,稳定、可靠,不受其他外在环境因素干扰。

5、中国移动尚无技术体制

PON

OLT上联至业务网关设备

1、建网成本较低。

适用于各等级的互联网专线业务,提供不同的保护方式。

使用在AAA中,ONU至分光器之间需要启用保护,成本较高。

2、带宽扩展容易。

3、由于PON技术采取下行广播机制分发数据,存在被窃听的可能,但难度较大。

成对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

城域网MSTP/SDH+成对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

1、利用原有传输资源,设备投资少,成本较低。

适用于普通级的互联网专线业务

2、可靠性较低。

局端需新增多业务光猫。

堆叠严重,增加了维护节点,维护难度增大。

3、无法或难以网管。

表5.1-2业务分级保障技术选择

项目

接入技术

备注

接入网(AAA)

MSTP/PTN,PON

(1)首先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取MSTP或PTN

(2)结合客户需求的端口性质(TDM电路或以太电路)选取MSTP或PTN

(3)选用MSTP/PTN技术时,不得使用协转。

(4)选用PON技术时,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A或TypeB方式的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接入网(AA)

MSTP/PTN,MSAP,PON

(1)首先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取MSTP/MSAP或PTN

(2)结合客户需求的端口性质(TDM电路或以太电路)选取MSTP/MSAP或PTN

(3)选用MSTP/PTN技术时,不使用协转或使用可监控的协转。

(4)选用PON技术时,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A或TypeB方式的物理双路由保护。

(5)选用MSAP技术时,要求局端和远端设备可监控。

接入网(A)

MSTP/PTN,MSAP,PON

(1)首先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取MSTP/MSAP或PTN

(2)结合客户需求的端口性质(TDM电路或以太电路)选取MSTP/MSAP或PTN

(3)选用MSTP/PTN技术时,不使用协转或使用可监控的协转。

(4)选用PON技术时,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备纤保护。

(5)选用MSAP技术时,要求局端和远端设备可监控。

接入网(普通)

MSTP/PTN,MSAP,PON

(1)现网有可利用的PON网络时可直接选取,特别对于带宽需求较大的网络。

(2)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取MSTP/MSAP或PTN;结合客户需求的端口性质(TDM电路或以太电路)选取MSTP/MSAP或PTN。

(3)选用MSTP/PTN技术时,可使用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等无法监控的设备。

(4)选用PON技术时,不采取任何保护。

(5)选用MSAP技术时,要求局端和远端设备可监控。

5.2.接入侧/客户侧设备要求

对设备的要求是要达到相应级别的设备可用度指标,并且能够支持线性保护或环网保护。

(1)要达到设备可用度指标,应减少设备的故障率,这包括以下方面的考虑:

设备自身的可靠性设计,包括元器件的选取和设备内部的系统设计。

一般电信级设备都有较高的元器件筛选标准;

设备整体的机械安全,包括内部板卡、子架的固定和机架加固。

(2)增加对网络的监控,把握网络动态,要求所用设备具备网管功能,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管系统。

(3)加强运维管理、减少故障处理时间。

表5.2-1业务分级保障对接入侧/客户侧传输设备要求

项目

AAA

AA

A

普通

网络保护

接入侧传输设备具有支持线性保护或环网保护的能力。

同AAA

电源备份

客户侧设备电源具备1+1保护的双电源模块,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48V两种电源可选输入接口

客户侧设备根据需要选配1+1保护的双电源模块,并根据需要选配220V电源或-48V电源输入接口

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电源输入接口

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电源输入接口

双路输出

若客户端设备具备双端口保护(一般为155M或FE接口),原则上,客户侧设备应具备客户端口的1+1保护输出(且工作和保护不在同一板卡上),用于实现端口的1+1保护

机架加固

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

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

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

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室外机柜安装

网络管理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应支持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应支持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应支持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不要求

5.3.业务特征对组网的影响

一般来说,客户业务的带宽和接口类型对网络结构不产生大的影响,接入网的组网结构主要取决于业务保障等级,技术的应用主要结合城域传送网的网络技术选取。

但在初期的组网方案中考虑一些具体的业务场景,包括接口类型、带宽需求及发展等,有助于整体网络的技术方案应用。

5.3.1.业务接入位置

目前的城域接入层网络通常采用环形网络结构,线路侧的速率一般为155M/622M(MSTP技术)或GE(PTN技术),因此其能提供的电路速率一般在155M/FE以下。

一般情况下,互联网专线业务的带宽需求为2M~1000M及以上,客户业务的接入位置应选择在运营商网络末端的城域接入层节点如基站、营业厅等,避免在汇聚层节点机房造成大量的的接入设备堆砌。

对于大带宽的业务需求(特别是客户中心的大业务带宽需求)可通过汇聚层进入到城域传送网络,或通过新建汇聚层~接入层的传输系统,将电路通过城域接入层延伸至接入网客户层。

AA及以上级别的业务,当客户设备离汇聚节点机房距离较近,且汇聚机房容量允许时,客户设备可就近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运营商城域传送网。

已有城域传送网和城域接入层应为业务合理规划容量预留,接入电路尽量利用已规划好的传输通道上传送,新建传输系统应考虑整个接入网的发展需求,整体部署、层面清晰,不影响基础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城域传送网和城域接入层的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或汇聚节点)机房环境安全必须满足相关等级标准,特别是满足电源保证和承重等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应积极整改。

对不能满足电源保障等要求的接入层节点(基站等),因时间、协调等原因暂不能满足要求的,可通过基站节点跳纤的方式将业务接入节点引至条件较好的节点(汇聚节点或其他基站)。

由于此方案涉及到光纤资源的调配,影响到全网光纤配置,不建议作为常规方案,仅考虑作为临时过渡方案使用。

5.3.2.业务接入网络连接

接入网技术和城域传送网底层技术一致时,可在网络连接点(城域接入节点或汇聚节点)处利用已有城域设备的支路口与远端客户端设备组网拉远,采用NNI接口形成链形或环形网络。

利用城域网中已有设备的支路口组网,节约投资和机房面积。

图5.3-1网络连接方式示意图

客户接入层技术和城域传送网/城域接入层技术一致,但已有城域传送网传输设备接口数量剩余不多或下联客户数量较多时,可新增接入侧设备扩展端口,利用新增接入设备通过群路口或支路口与客户侧设备组网,接入网与城域网之间采用NNI或UNI接口连接,客户电路通过支路信号上联至城域传送网络。

若技术许可,推荐采用NNI接口连接。

客户接入层技术和城域传送网汇聚层/城域接入层技术不一致,或厂家不一致时,可增加接入侧设备与客户侧设备组网,两个网络之间采用UNI接口,客户电路通过支路信号上联至城域传送网络。

6.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方案

6.1.方案选择说明

6.1.1.运营商条件准备

城域传送网、城域数据网应根据集团客户业务发展规划,提前对传输电路、设备、板卡及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扩容,为集团客户业务预留资源。

6.1.2.用户协调

根据《中国移动集团客户网络服务等级协议(SLA)规范》、业务安全需求以及带宽、接口需求,给出网络服务等级建议。

6.1.3.确定业务保障等级

结合中国移动的基础资源条件,以及客户机房及设备条件,论证是否具备相应等级网络组网条件。

条件不满足通过以下措施解决:

(1)对中国移动不满足要求的部分进行整改,包括机房条件、设备性能、光缆光纤、电源供给;

(2)对客户不满足部分给出建议,包括客户机房环境、电源等条件和设备要求等,使其达到相应级别的可用度指标,满足组网条件。

上述解决措施难以实施时,协商建议采用低一等级的网络解决方案。

6.1.4.选择业务解决方案

根据业务的业务保障等级要求选取AAA、AA、A、普通级等4个不同等级的业务解决方案,不同等级的组网差别主要体现在客户接入组网方案、以及设备的可用性指标。

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选择组网模型。

(1)在同一解决方案中不同组网模型都能满足业务保障等级要求。

(2)本规范定义的组网模型为满足该等级业务指标及可用度的参考组网,各省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高等级的模型组网。

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确认组网技术的选择是否符合专线业务的需求。

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核实不同模型的基础网络资源是否满足要求。

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提出对有线接入设备的要求,为下一阶段的设备采购及维护提出了要求。

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对配套设施提出了要求;对客户机房的要求可以作为对专线业务的客户建议提出。

若达不到要求,其影响不在系统考核指标内。

6.2.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AAA互联网专线业务采用物理双路由的组网模型。

如采用PON技术,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A或TypeB方式的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6.2.1.AAA级组网模型

6.2.1.1.组网模型1

对于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1台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1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由有线接入网及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1台SR路由器/其他业务网关设备,再接入CMNET。

网络结构示意如下:

图6.2-1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

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6.2.1.2.组网模型2

对于采用PON技术的情况,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A或TypeB方式的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6.2-2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2

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6.2.1.3.业务接入点

客户侧设备一般接入到城域传送网接入层。

条件具备时,可就近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城域传送网。

6.2.1.4.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

(a)承载方式

本业务通过SR或者其他业务网关设备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

(b)接入技术

客户侧/接入侧采用PTN/MSTP(MSAP)或PON接入技术。

建议客户端设备采用与接入侧设备一致的接口。

6.2.2.基础网络资源要求

(a)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

传统的传输网络采用TDM技术,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的快速保护,1200公里以内保护倒换时间不大于50ms。

目前中国移动推广的PTN技术汲取了部分IP技术的优点,但保护倒换时间有所增加。

城域数据网络(CMNET)采用网状网结构,可通过路由协议进行链路收敛。

(b)接入网络方案

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的单物理局址,形成主备的保护方式。

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A或TypeB方式的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c)物理双路由的要求

两个物理路由彼此独立,客户建筑红线范围外接入光缆同路由长度不超过150米。

6.2.3.接入/客户侧传输设备要求

接入/客户侧设备支持线性保护或环网保护的能力。

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增加设备的安全性。

客户侧设备电源具备1+1保护的双电源模块,且供电系统具备双路由。

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48V两种可选电源输入接口。

接入侧/客户侧传输设备的网管功能应支持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6.2.4.配套设施要求

汇聚层以上的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5003-2005)的相关要求。

机房应采用UPS系统或-48V开关电源系统供电,电源设备的配置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40-2005)的相关要求。

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的相关要求。

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2005)的相关要求。

接入侧设备安装在城域接入节点(汇聚节点/基站)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

基站引入一路三类或三类以上市电电源,配置-48V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为接入侧设备供电。

开关电源应具备二次下电功能,以确保市电停电后接入侧设备仍能正常工作12~20小时以上。

基站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的相关要求。

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2005)的相关要求。

客户侧设备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

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5003-2005)的相关要求。

客户机房应配置-48V开关电源或UPS设备为客户侧设备供电,应根据市电电源的日常停电次数和时长,配置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并结合客户机房的设备的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合适容量的蓄电池组。

客户侧设备的直流电源电压要求:

-48V(-15%+20%)DC,正极接地,脉动电压允许100mV(峰-峰值,正弦波0—150Hz),宽带干扰信号(10MHz)有效值小于10mv,话带干扰信号小于-68.5dBmp。

客户侧设备的交流电源电压要求:

220V(±10%),50(±5%)Hz。

客户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的相关要求。

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2005)的相关要求。

6.3.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采用逻辑双路由的组网模型。

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A或TypeB方式的物理双路由保护。

6.3.1.AA级组网模型

6.3.1.1.组网模型1

对于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1台客户侧设备逻辑双路由连接1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由有线接入网及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的1台SR路由器或其他业务网关设备,再接入CMNET。

网络结构示意如下:

图6.3-1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1

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6.3.1.2.组网模型2

对于采用PON技术的情况,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A或TypeB方式的物理双路由保护,其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6.3-2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结构图2

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