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0741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经营学

第一章导论

1.商业银行: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获得最大利润既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其活动范围不是一般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

一般企业创造的是使用价值,而商业银行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

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是特殊的金融企业。

不同于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

3.1694年,第一家股份制银行:

英格兰银行(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4.商业银行的发展:

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

优点:

能较好地保持银行清偿能力,安全性较好;

缺点:

银行业务的发展受限制。

2)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

优点:

有利于银行展开全方位的金融业务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缺点:

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对银行管理有更高要求。

5.商业银行的功能:

1)信用中介:

通过负债和资产业务充当资金闲散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实现资金融通。

(最基本的功能)

作用:

第一,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使闲散资本得到充分使用;第三,满足长期资本的社会需求。

2)支付中介:

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兑换和转移等业务活动。

(传统功能)

作用:

第一,有利于银行集中大量稳定和廉价的资本来源;第二,节约社会资本流通费用。

3)金融服务:

运用银行掌握的大量经济信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各种资金融通服务。

(担保和代理)

作用:

第一,扩大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第二,取得收入。

4)信用创造:

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或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由1、2衍生)

影响因素: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率工具、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市场利率预期等。

作用:

第一,节约金融资源和资金流通费用;第二,满足社会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

5)调节经济:

在央行的监管下,通过调节社会资金,客观上起到调节社会结构、调节社会投资和消费比例,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国际市场融资,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6)风险管理:

通过借入高风险资金而向存款人发行低风险的间接证券,承担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套利职能。

6.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

1)决策系统:

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以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

2)执行系统:

总经理(行长)、副总经理(副行长)和各业务职能部门。

3)监督系统:

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事会、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和银行的稽核部门

4)管理系统:

经营管理、资金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个人金融管理、国际业务管理

7.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

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

私人的、合股的、国家所有的

2)按业务覆盖范围划分:

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国际银行

3)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

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能银行、美国式职能银行

4)按组织形式划分:

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

8.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1)安全性:

银行在经营中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使客户保持对银行坚定的信任。

2)流动性:

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于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3)盈利性:

追求利润最大化

流动性和安全性具有一致性,和盈利性具有一定的矛盾

三性矛盾的化解原则——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调节流动性,致力于盈利性的提高。

9.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1)宏观经济波动加剧,金融危机频频发生。

2)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

3)银行监管不断加强,促使银行改善内控机制。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金融电子化

10.改善银行内控机制的原则:

有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1.商业银行具有双重资本的特点,常将所有者权益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而将长期债务称为二级资本或附属资本。

2.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

核心一级资本:

普通股、留存盈余

一级资本

资本其他一级资本:

永久性优先股、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一般风险准备

二级资本

3.股本:

普通股和优先股

银行普通股构成银行资本的核心部分,不仅代表对银行的所有权,而且具有永久性。

(并非是最具吸引力的外源资本形式。

优先股兼有普通股和债券的特点,对银行清算的剩余资产的分配权优于普通股,但不拥有对银行的表决权:

固定股息率优先股、可调整股息的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

1)银行优先股可以减缓银行普通股股价与收益比例的下降。

2)优先股无到期日,不存在偿债压力

3)优先股的资本成本常低于普通股

4)可提高银行财务杠杆的作用。

4.盈余:

资本盈余和留存盈余

资本盈余:

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也称资本公积,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所为。

留存盈余:

内源资本,也称留存收益。

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性大小、股息政策及税率

5.债务资本:

资本票据和债券

这类资本被银行作为补充资本,也称为后期偿付债券、次级债务,用来防止银行兑现危机。

债务资本具有特殊性,其所有者的求偿权排在商业银行各类存款所有者之后,并且其原始加权平均到期期限较长。

资本票据:

一种以固定利率计息的小面额后期偿付证券,期限7到15年不等。

债券:

到期日在10年以上的长期债务凭证。

6.其他来源:

储备金

为了应付未来回购、赎回资本债务或防止意外损失而建立的基金,包括放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和偿债基金等。

7.银行资本的功能:

1)提供商业银行经营所需的启动资金

2)保护存款人利益,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3)提供发展资金

4)满足外部监管和内部资产扩张的需要

5)吸收非预期损失,保障银行稳健经营(核心功能)

8.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

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资本的构成应符合银行总体的经营目标。

9.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8%

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风险加权资产>=6%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风险加权资产>=4.5%

风险加权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

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风险资产总额*100%

二级资本充足率=附属资本/风险资产总额*100%

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资产总额*100%

=一级资本比率+二级资本比率

10.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意义:

1)银行和监管当局的技术难题——决定足够防御非预期损失所需的资本量

2)如果资本水平太低,银行可能不能够吸收大额的损失,增加了银行倒闭的风险,其后果是存款人承担风险;

3)如果资本水平太高,银行也许不能够最有效的使用资源,限制了其发放贷款的能力。

11.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表内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表外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表内信用风险加权资产=Σ表内资产额*风险权重

表外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表外资产额*信用换算系数*表内相对性质资产的风险权重

12.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

1)分子对策

尽量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

a)内源资本策略:

增加利润留存

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

b)外源资本策略:

通过发行普通股或优先股增加核心资本、通过发行债券等增加附属资本。

2)分母对策

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权重较高资产的比重选择转换系数较小的表外资产——压缩银行资产规模:

降低现金存量、有效的投资组合安排、缩小银行贷款国民,调整资产结构

3)并购:

优点——短期内增加银行资本缺点——管理和人员的整合

13.补充阅读——巴塞尔协议

第三章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1.银行负债: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广义负债指除银行自有资本外的一切资金来源;狭义负债指银行存款、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债券。

2.银行负债的特点:

1)它必须是现实的、优先存在的经济义务,过去发生的、已经了结的经济义务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义务都不包括在内;

2)它的数量必须是能够用货币计量。

3)负债只有在偿付以后才会消失,以债抵债只是原有负债的延期,不能构成新的负债。

3.银行负债的作用:

1)商业银行负债是商业银行开展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前提和基础。

2)商业银行负债是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和获取收益的基础,因而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

3)商业银行负债能够在社会资金存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扩大社会生产资金总量

4)商业银行负债对社会货币流通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5)负债是商业银行同社会联系的主要渠道,也是商业银行进行社会金融服务和监督的主要渠道。

4.活期存款:

指可由存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

特点:

1)具有货币支付和流通手段功能,能提高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2)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能有效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3)是商业银行扩大信用、联系客户的重要渠道

5.定期存款:

客户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特点:

1)定期存款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

2)定期存款的资金利率高于活期存款

3)定期存款的营业成本低于活期存款

6.储蓄存款:

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

7.结算账户:

拥有较低的利息和较高的非利息成本并可用于办理结算的账户

基本存款账户:

日常转账和现金支付

一般存款账户:

因借款和其他结算需要

单位结算账户

专用存款账户:

特定用途资金的专项管理

人民币结算账户临时存款账户:

临时需要

个人结算账户

8.存款工具创新依据的原则:

1)规范性:

创新必须符合存款工具的基本特征和规范

2)效益性:

存款新品种既要满足客户需求,又要满足银行取得和扩大收益的目的

3)连续性:

存款工具创新要坚持不断开发、连续创新的原则

4)社会性:

存款工具创新还要坚持社会性原则

9.具有代表性的存款工具创新:

1)活期存款工具创新:

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NODsaccount)、超级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supersNOWs)

2)定期存款工具创新:

可转让定期存单(CDs)、货币市场存单(MMC)、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协定账户(AA)

3)储蓄存款工具创新:

零续定期储蓄存款、联立定期储蓄、指数存款证、股金汇票账户(SDA)、特种储蓄存款。

10.存款成本构成

1)利息成本:

指银行按约定的存款利率与存款金额的乘积,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存款者的报酬。

存款利率有固定利率和可变利率之分。

2)营业成本:

也称为其他成本或服务成本,指除利息以外的其他所有开支。

可进一步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

3)资金成本:

指为服务客户存款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包括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之和。

资金成本率=[(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吸收的全部存款资金]*100%

4)可用资金成本:

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

5)相关成本:

指与增加存款有关,但未包括在以上四种成本之中的支出。

6)加权平均成本:

存款资金的每单位平均借入成本。

7)边际存款成本:

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11.存款总量和成本间的关系:

1)逆向组合模式:

存款总量增加,成本反而下降(*)

2)同向组合模式:

即存款总量增加,成本随之上升

3)总量单向变化模式:

存款总量增加,成本不变(*)

4)成本单向变化模式:

存款总量不变,成本增加。

12.短期借款的主要特征:

1)对时间和金额上的流动性需要十分明确

2)对流动性的需要相对集中

3)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

4)主要用于短期头寸不足的需要

13.短期借款业务的意义:

1)为银行提供了绝大多数非存款资金来源

2)是满足银行周转金需要的重要手段

3)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效率

4)既扩大了银行的经营规模,又加强了外部的联系和往来。

14.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

1)同业借款

也称同业拆借,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是商业银行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而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

一般是通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实际上是超额准备金的调剂,因此也称为中央银行基金。

2)向中央银行借款:

再贷款(*)和再贴现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也称之间借款;再贴现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

中央银行遵循的最高原则——维护货币和金融的稳定

3)转贴现

指中央银行以外的投资人在二级市场上购进票据的行为

4)回购协议

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5)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欧洲货币市场不受任何国家的政府管制和纳税限制;借款利率相对较高,放款利率相对较低,存放款利差较小;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调度灵活、手续简单;借款利率由交易双方依据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具体商定

6)大面额存单:

可以转让,具有较高利率,兼有活期存款流动性和定期存款盈利性,不能购回

15.短期借款的管理重点:

1)主动把握借款期限和金额,有计划地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分散化,以减少流动性需要过于集中的压力

2)尽量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与存款的增长规律相协调,把借款控制在自身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利用存款的增长来解决一部分借款的流动性需求

3)通过多头拆借的办法将借款对象和金额分散化,力求形成一部分可以长期占用的借款余额。

4)正确统计借款到期的时机和金额,以便做到事先筹措资金,满足短期借款流动性需要。

16.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般采用金融债券的形式。

局限性:

1)发行受到金额管理当局严格限制;

2)成本较高;

3)流动性受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

17.金融债券的主要种类:

一般性金融债券、资本性金融债券、国际金融债券

18.一般性金融债券

1)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

2)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3)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率金融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

4)一次性还本付息金融债券和付息金融债券

19.资本性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为弥补资本金的不足而发行的资本性债券,在巴塞尔协议中统称附属资本或次级长期债务

1)次级债:

固定期不低于5年(包括5年),属于债券融资

2)混合债:

所募资金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

3)可转债:

属于股权融资

4)可分离债: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20.国际金融债券: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面额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券。

分为外国金融债券、欧洲金融债券、平行金融债券

 

第四章现金资产业务

1.现金资产:

指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1)库存现金:

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流动性最强的非盈利资产)

2)在中央银行存款:

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

3)存放同业存款:

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

4)在途资金:

也称托收未达款,是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款项。

2.现金资产的作用

1)保持清偿能力:

商业银行持有现金资产以保持经营中的清偿能力,以确保银行的信誉,防止存款挤兑和银行清偿力危机引起的破产危机。

2)保持流动性:

商业银行持有现金资产以保持经营中的流动性,这样可以在不断变换的市场中及时抓住新业务和投资机会。

3.资金头寸及其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

主要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

1)时点头寸:

是指银行在某一时点上的可用资金。

2)时期头寸:

是指银行在某一时期的可用资金。

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还可以划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

1)基础头寸:

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加总。

在基础头寸之中,库存现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可用头寸:

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可用资金,包括基础头寸和银行存放同业的存款。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可用于应付客户提存和满足债权债务清偿需要的头寸,也称支付准备金(备付金);二是可贷头寸。

4.任何存款的减少和贷款的增加都会导致头寸的降低;反之,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少则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

另外,银行有些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变化,不会影响银行头寸总量的变化,但会影响头寸结构的变化。

如:

向中央银行缴存准备金的变化、收回或增加存放同业存款等。

5.影响资金头寸的因素:

银行持有的负债,银行资产量的变化,所有者权益和投资,资产和负债结构的变化

6.把存款的最低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核心存款线,核心存款线以上的曲线为易变性存款线。

核心存款稳定性较强,正常情况下没有流动性需求。

银行存款的流动性需求通过易变性存款线来反映。

7.贷款变化趋势线由贷款需求的最高点连接而成,表示商业银行贷款需要量的变化趋势。

波动线则在趋势线以下,表示不同点上贷款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和期限。

在一定时期内低于上限的贷款数,是商业银行为满足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需要而应持有的可贷头寸。

8.现金资产的管理原则

1)总量适度原则:

指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规模上。

2)适当调节原则:

指商业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及时地调节资金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

3)安全保障原则

9.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

在确保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使现金资产达到最适度的规模。

10.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匡算:

Q

T=C*Q/2+P*A/Q

现金调拨零界点=平均每天正常支出量*提前时间+保险库存量

保险库存量=(预计每天最大支出-平均每天正常支出)*提前时间

Q:

每次运钞数量A:

表示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或支出)量P:

每次运钞数量

C:

现金占有费率T:

总成本

11.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法

1)滞后准备金计算法:

根据前期存款负债的余额确定本期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2)同步准备金计算法:

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

主要适用于商业银行的交易性账户存款计算准备金。

12.法定准备金头寸的管理:

1)原则:

在满足中央银行法定要求前提下,通过自身努力,尽量使准备金账户最小化

2)预测:

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需要提前预测。

在准备金保持期内的各种存款与库存现金的变化状况,据此制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具体管理目标

3)调整:

银行将已缴纳的存款准备金余额与实际需要量进行比较,若不足则补足;若多余则调减以增加收益。

13.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1)特点:

强制性,经中央银行同意可以提取和支用

2)作用:

防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是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信用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3)管理原则:

及时无条件上缴

14.超额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原则:

1)控制规模;

2)减少机会成本;

3)增加银行盈利。

15.超额准备金调节的方式与途径:

1)同业拆借

2)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

3)向中央银行融资

4)商业银行系统内调度

5)出售其他资产

第五章贷款业务

1.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款行为。

2.按贷款的期限可划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三类。

1)活期贷款:

在贷款时不确定偿还期限,可以随时由银行发出通知收回贷款。

2)定期贷款:

指具有固定偿还期限的贷款,又可分为短期贷款(1年以内含1年)、中期贷款(1年以上5年以内含5年)和长期贷款(5年以上)

3)透支:

活期存款账户依照合同向银行透支的款项。

3.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1)信用贷款:

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保证而发放的贷款。

特点:

a)以借款人信用和未来现金流量作为还款保证

b)风险大、利率高

c)手续简单

2)担保贷款:

指具有一定的财产或信用作还款保证的贷款。

具体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

(手续复杂)

a)抵押贷款:

按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财产作为抵押发放的贷款

b)质押贷款:

按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c)保证贷款:

按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3)票据贴现:

贷款的一种特殊方式。

指银行应客户要求,以现金或活期存款买进客户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特点:

a)以持票人作为贷款直接对象

b)以票据承兑人的信誉作为还款保证

c)以票据的剩余期限为贷款期限

d)实行预收利息的方法

4.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为一次性偿还和分期偿还。

1)一次性偿还:

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清贷款本金的贷款,其利息可以分期支付,也可以在归还本金日一次性付清。

2)分期偿还:

借款人按规定的期限分次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贷款。

5.按贷款的质量(风险程度)分类,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五类。

1)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借款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2)关注贷款:

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需要关注。

3)次级贷款:

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归还贷款,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

4)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质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5)损失贷款:

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6.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原则

1)利润最大化原则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

实现利润最大化始终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

银行在进行贷款定价时,必须确保贷款收益足以弥补资金成本和各项费用,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2)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建立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上。

因此,银行在贷款定价时必须充分考虑同业、同类贷款的价格水平,以保护和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3)保证贷款安全原则

保证贷款的安全是银行贷款经营管理整个过程的核心内容。

贷款的风险越大,贷款的成本就越高,贷款价格也越高。

因此,银行在贷款定价时,必须遵循风险与收益对称原则,在贷款价格中反映银行承担风险所应该得到的风险报酬。

4)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作为经营信用业务的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商业银行生产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商业银行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7.贷款价格的构成:

1)贷款利率:

一定时期客户向贷款人支付的贷款利息与贷款本金之比率(价格主体)

2)贷款承诺费:

银行对已承诺贷给顾客而顾客又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

3)补偿余额:

应银行要求,借款人保持在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