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0973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docx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

吴昌硕和他的十三大弟子

吴昌硕与王一亭

上海浦东。

  陆家嘴东路15号,  寸土寸金,  大厦林立。

  一栋古旧老宅,  局促其中,  却独有一番韵味。

  一百年前,  陆家嘴还叫烂泥渡路,  吴昌硕租下这几间破屋子,  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活。

  他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  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  并称“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是一代宗师,桃李满门。

  他的十三个徒弟,  齐白石、张大千···  随便拿出一个,  都是大师级别。

  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  日本称之为印圣。

  与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齐名。

  弟子齐白石,  60岁后方修成正果。

  而老师吴昌硕,  得名更晚。

  40岁的时候,  吴昌硕拜海上名师任伯年为师,  学习画画。

  而40岁之前,  他只是一名“酸寒尉”。

  上扣无顶戴红缨帽,  一身葵黄色官袍。

  他刚刚交官回来,  袍服未去,拱着双袖,  还没来得及擦汗。

  这副穷酸相,  被任伯年碰个正着,  画家大笔一挥,  就有了这幅传世之作。

  潜行仕途多年,  他从未有过任何风光。

  倒是在纸笔刀石间,  活出了真我。

  自幼好石,  十四岁就开始治印。

  “与印不一日离”,  吴昌硕对于刻印,  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家境清贫,  村前小溪的石头,  破旧的方砖瓦片就是石章,  磨好的废铁破钉就是刻刀。

  一次刻刀划破了手指,  伤口很深。

  乡间缺医少药,烂了很久,  左手无名指竟少了一截。

  钝刀刻印极需功夫。

  吴昌硕十几年修炼,  练就了不同常人的腕力,  为其日后艺术造诣奠定了基础。

  拜任伯年为师的时候,  任伯年让他画一幅看看。

  吴昌硕没学过不敢画,  在老师执意下随意几笔,  竟落笔非凡,用墨浑厚。

  任伯年只说:

“你已经在我之上了。

  为官不达,酸寒一生,  但他的书画却从不酸寒。

  再艰难困顿,  艺术之道总是充满刚正之气。

  他画梅花,  一朵朵像酒盅那么大。

  有人讥笑他,他不理会,  越发随心去画,  他最恨画家墨守成规。

  他不守古法,  用西洋红画花卉。

  变水墨为五彩,  变重墨未重彩。

  他的荷花,  古拙、腴润。

  他的梅花,  冷艳、浑穆。

  古拙中透出力度、  透出美感、透出趣味,  他赋予中国绘画一种新的情感。

  历经宦海沉浮,家仇国恨,  走过兵荒马乱的吴昌硕是个文人,  他的画却不似旧代士大夫那般纤弱。

  他的画饱满向上,苍茫有力,  金石之气迸发,一派磅礴气象。

  65岁,  吴昌硕的画自成面目。

  创造了中国画新的审美意境,  成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68岁,  他再一次重启人生。

  上海光复后的深秋,  这个前朝遗老,  一身长袍,扎个小髻,  靠着画艺闯荡上海。

  69岁,  他在西子湖畔,  被公推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

  以印为主,兼及书画,  西泠印社保有12000件文物,  107件国家一级文物。

  其中镇社之宝《三老碑》,  就是吴昌硕募集8000银元,  从日本人手里赎回。

  这个“以汇流穷源,  无门户之派见”,  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  天下第一名社,  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昌硕及其著名弟子  1,吴昌硕  (1844-1927,终年84岁,1872年初到上海,1912年正式定居上海。

)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他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

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岁朝清供图》轴,清,吴昌硕作,纸本,设色,纵151.6cm,横80.7cm  《荷花图》轴,清,吴昌硕绘,纸本,设色,纵163.4cm,横47.5cm  右上方以篆书自题:

“石师泼墨,往往如此。

乙巳秋中吴俊卿。

”钤“吴俊之印”白文印。

乙巳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昌硕时年62岁。

  吴昌硕牡丹水仙图轴  《牡丹水仙图》轴,清,吴昌硕绘,洒金,设色,纵174.7cm,横47.5cm。

  本幅款署:

“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双寿。

俊卿敬画。

”  吴昌硕玉兰图轴  《玉兰图》轴,清,吴昌硕绘,纸本,设色,纵174.8cm,横47.5cm。

  吴昌硕富贵牡丹设色纸本1919年作(403.2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吴昌硕花卉四条屏纸本设色甲辰(1903年)作(1725万元,2011年中国嘉德秋拍)  1915年作篆书七言联立轴等作品选  2,齐白石  (1864-1957,终年95岁,1903年初到上海,1909年到上海卖画。

)  当代中国著名的画家和书法篆刻家。

原名齐纯芝,号渭清,祖父取号兰亭,老师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后人常将“山人”二字略去,故后常号“白石”。

齐白石也和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

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

  齐白石《水草小虾》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作品《知了三贝叶》  《枯荷蜻蛉》——此作笔墨凝练,老笔纵横,形神兼备,将水墨工夫发挥到了极致  齐白石《农园小品》两幅  齐白石书法  3,王一亭  (1867-1938,终年72岁,1881年初到上海,1913年投拜吴昌硕门下。

)  王一亭作品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意识。

早年学画得徐小仓指点,后师从任伯年,画艺大进,继承任派风格。

晚与金石派大师吴昌硕亦师亦友,趋向阔笔写意,设色浓艳,笔墨酣畅,气势雄阔而不失写实本色。

构图讲究,诗书画印,浑然一体。

在清末民初海上画派中影响仅次于吴昌硕[1]。

吴昌硕赠诗王一亭曰:

“天惊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

”  4,赵云壑  (1874-1955,终年82岁,1904年投吴昌硕门下。

)  善绘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书。

书、画、篆刻皆得吴昌硕之神韵而不徒袭其貌,博采徐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法,是以画益豪迈,声誉日隆。

  吴昌硕赞曰:

“子云作画,信笔疾书,如素师作草,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饰”。

  5,陈师曾  (1876-1923,终年48岁,1910年始从吴昌硕学画。

)  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

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其著作有《陈师曾先生遗墨》(10集)、《陈师曾先生遗诗》(上下卷)、《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小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仓室印集》等。

  陈师曾佛手图轴  陈师曾秋花图轴  陈师曾墨笔山水图轴  陈师曾设色山水图轴  6,陈半丁  (1876-1970,终年95岁,1894年初到上海,后拜吴昌硕为师。

)  陈半丁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写意花卉师承任伯年、吴昌硕,又师法陈淳、徐渭、石涛、李复堂、赵之谦诸家。

书法以行草见长。

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惟有黄花是故人》等。

  陈半丁《松菊图》  陈半丁好音静言联  陈半丁篆刻  7,李苦李  (1877-1929,终年53岁,1916年从吴昌硕为师。

)  李先生早年学习工笔,亦能山水、人物、花卉。

后师法青藤、扬州八家与赵撝叔。

尤擅画松,虬枝苍干,状屈曲若腾攫,间以怪石,崭然崚嶒,与先生高旷兀岸之性相副。

四十岁后由诸壮贞引荐,曾从吴昌硕为师,艺术风格深受缶老影响。

其篆刻从刀法、篆法、章法上都恪守缶师,先生印作,缶老曾有题跋:

“观诸作俱见苦心,白文佳处已能达到。

朱文宜加学力,封泥蜕本当时时玩之,必有进步,刻印只求平实,不求纤巧,巧则去古雅远矣,吾知苦李胸中必谓然也。

”缶老此跋,诚对治印者的至理名言。

  8,朱屺瞻  (1892-1996,终年105岁,1908年考入上海实业学堂。

)  屺瞻,男,汉族,江苏太仓人,1892年生,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

创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生前历任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西画系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

弟子有潘玉良、邢少兰、倪衍诚、尹光华等。

  9,潘天寿  (1897-1971,终年75岁,1923年结识吴昌硕,画风向吴昌硕靠近。

)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

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

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

落笔大胆,点染细心。

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

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10,王个簃  (1897-1988,终年92岁,1925年到上海,拜吴昌硕为师,成为吴晚年得意门生。

)  29岁时,他带着书画,抱一古琴,离开南通来到上海,向吴昌硕习艺问道,并在吴家担任了家庭教师,为昌硕孙儿授业。

吴昌硕往往喜欢在夜籁人静时,和王个簃交谈,征询当天所画作品的意见。

王个簃还陪吴昌硕游历浙江塘栖、杭州等地,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得益遂多。

  王个簃先生擅以篆籀之笔入画,用笔浑厚刚健,笔势静蕴含蓄,潇洒遒劲,他的作品笔墨酣畅,古朴醇厚,画面气势博大,构图严谨,变化多样。

  11,吴茀之  (1900-1977,终年78岁,1922年考入上海美专,受业于吴昌硕等。

)  吴茀之(1900-1977),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中国画首领人物。

初名士绥,改名溪(溪),以字行,号溪子,别署广明畸士,又号逸道人。

浙江省浦江县前吴乡前吴村人。

  吴茀之的写生观及其对花鸟画的理念,是以革新与个人品格为根基的,体现出关照自然、高逸灵秀的人文情怀。

吴先生擅长写意花鸟,间作山水、人物,亦自气格不凡。

  12,沙孟海  (1900-1992,终年93岁,1922年初到上海,1925年拜为吴昌硕弟子。

)  沙孟海1900年生于浙江鄞县。

二十世纪书坛泰斗。

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

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

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3,诸乐三  (1902-1984,终年83岁,1922年拜缶翁为师。

目录:

一、吴昌硕及其著名弟子名单

二、吴昌硕及其著名弟子作品

三、缶翁画派年表一、吴昌硕及其著名弟子名单二、吴昌硕及其著名弟子作品

观画随感

设定吴昌硕作品100分,

其弟子学分为:

齐白石:

130分潘天寿:

110分

赵云壑:

90分诸乐三:

90分

陈半丁:

85分朱屺瞻:

85分王个簃:

85分

王一亭:

80分沙孟海:

80分朱复戡:

80分

吴茀之:

75分陈师曾:

70分李苦李:

70分吴昌硕

(1844-1827,终年84岁,1872年初到上海,1912年正式定居上海。

)1,齐白石

(1864-1957,终年95岁,1903年初到上海,1909年到上海卖画。

)2,王一亭

(1867-1938,终年72岁,1881年初到上海,1913年投拜吴昌硕门下。

)3,赵云壑

(1874-1955,终年82岁,1904年投吴昌硕门下。

)4,陈师曾

(1876-1923,终年48岁,1910年始从吴昌硕学画。

)5,陈半丁

(1876-1970,终年95岁,1894年初到上海,后拜吴昌硕为师。

)6,李苦李

(1877-1929,终年53岁,1916年从吴昌硕为师。

)7,朱屺瞻

(1892-1996,终年105岁,1908年考入上海实业学堂。

)8,潘天寿

(1897-1971,终年75岁,1923年结识吴昌硕,画风向吴昌硕靠近。

)9,王个簃

(1897-1988,终年92岁,1925年到上海,拜吴昌硕为师,成为吴晚年得意门生。

)9,王个簃

(1897-1988,终年92岁,1925年到上海,拜吴昌硕为师,成为吴晚年得意门生。

)11,沙孟海

(1900-1992,终年93岁,1922年初到上海,1925年拜为吴昌硕弟子。

)12,诸乐三

(1902-1984,终年83岁,1922年拜缶翁为师。

)13,朱复戡

(1902-1989,终年88岁,1918年始师吴昌硕。

)三、缶翁画派年表

 

1844年(清道光24年,甲辰)

吴昌硕生于浙江安吉。

1864年(清同治3年,甲子)

齐白石生于湖南湘潭。

1865年(清同治4年,乙丑)

吴昌硕(22岁)中秀才。

1867年(清同治6年,丁卯)

王一亭生于浙江绍兴。

1872年(清同治11年,壬申)

吴昌硕(29岁)到上海,得识高邕之(23岁)。

1874年(清同治13年,甲戌)

赵云壑生于江苏苏州。

1875年(清光绪元年,乙亥)

约在此年、或稍后,殷纪平在上海豫园创立“飞丹阁书画会”,该会前后持续了三十多年(约为1875-1911年),吴昌硕曾担任过主持。

1876年(清光绪2年,丙子)

陈师曾生于湖南凤凰县。

陈半丁生于浙江绍兴。

1877年(清光绪3年,丁丑)

李苦李生于南昌。

1881年(清光绪7年,辛巳)

王一亭(15岁)进上海慎余钱庄当学徒。

1882年(清光绪8年,壬午)

吴昌硕(39岁)定居苏州。

1883年(清光绪9年,癸未)

吴昌硕(40岁)因公赴津沽,在上海认识任伯年(44岁),与虚谷(61岁)、任薰(49岁)订交。

陈师曾(8岁)全家随陈宝箴迁官至杭州。

1887年(清光绪13年,丁亥)

6月,吴昌硕(44岁)赴上海,晤任伯年(48岁)。

1890年(清光绪16年,庚寅)

吴昌硕(47岁)居上海,结识吴大澂(56岁)。

1892年(清光绪18年,壬辰)

朱屺瞻生于江苏太仓。

1894年(清光绪20年,甲午)

齐白石(32岁)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

陈半丁(19岁)至上海,与吴昌硕(51岁)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

1895年(清光绪21年,乙未)

任伯年(1840-1895)因吸食鸦片引发肺炎病逝于上海,吴昌硕(52岁)、蒲华(57岁)为料理丧事。

“怡园画社”在苏州创立。

由吴大澂、顾麟士发起,吴大澂任会长,吴昌硕为主要成员之一。

上海书画家任伯年、胡公寿、王一亭、蒲华等人也曾雅集于此。

1897年(清光绪23年,丁酉)

王个簃生于江苏海门。

潘天寿出生于浙江宁海。

1898年(清光绪24年,戊戌)

陈师曾(23岁)考取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1899年(清光绪25年,己亥)

11月,吴昌硕(56岁)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一月即辞去。

1900年(清光绪26年,庚子)

沙孟海生于浙江鄞县。

吴茀之生于浙江浦江。

1902年(清光绪28年,壬寅)

朱复戡生于上海。

诸乐三生于浙江安吉。

1903年(清光绪29年,癸卯)

吴昌硕(60岁)自苏州迁上海。

夏,齐白石(41岁)从北京过上海,回湖南。

1904年(清光绪30年,甲辰)

赵云壑(31岁)投吴昌硕(61岁)门下。

李苦李(28岁)到南通,寓所西园为当地文人墨客雅集的场所。

1906年(清光绪32年,丙午)

齐白石(44岁)过梧州经广州到钦州,郭葆生留其教画。

饱览郭所藏徐渭、八大、金农诸名家真迹。

用功作画,其间常为郭代笔。

陈半丁(31岁)至上海为严家作画,为金城(1878-1926)所见,遂随金城到北京。

1907年(清光绪33年,丁未)

王一亭(41岁)加入中国同盟会。

王一亭创办“立大面粉厂”,从此正式跻身于上海实业界。

1908年(清光绪34年,戊申)

朱屺瞻(17岁)考入上海实业学堂。

春,齐白石(46岁)赴广州。

是年,仅回湘潭小住几天,其余时间皆在广州度过。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

初夏,齐白石(47岁)赴上海,以卖画为生。

夏秋之间,游苏州。

往南京拜访李梅庵,为其治印三方。

10月返回湘潭,至此结束“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

夏,陈师曾(34岁)被聘为江西教育司长。

“豫园书画善会”在上海豫园创立。

由钱慧安、吴昌硕、杨逸等发起,会址设在得月楼。

首任会长为钱慧安,后王一亭曾任会长。

1910年(清宣统2年,庚戌)

陈师曾赴江苏南通师范学校任教。

从吴昌硕学画。

1911年(清宣统3年,辛亥)

蒲华(1839-1911)气塞而逝,吴昌硕(68岁)为料理丧事。

“海上书画研究会”改称为“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首任会长是汪洵,副会长为哈少甫。

1915年汪洵去世后,由吴昌硕继任会长,哈少甫、王一亭任副会长。

王个簃、王一亭、赵云壑等经常参加题襟馆活动。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

在王一亭(46岁)反复邀请下,吴昌硕(69岁)正式定居上海。

1913年(民国2年,癸丑)

王一亭(47岁)投拜吴昌硕(70岁)门下。

朱屺瞻(22岁)在上海图画美术院执教,并兼任函授乙部主任。

西泠印社创立十周年,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

秋,陈师曾(38岁)赴北京任教育部编审。

1914年(民国3年,甲寅)

“上海书画协会”成立,吴昌硕(71岁)任会长。

1915年(民国4年,乙卯)

“海上题襟馆书画会”推吴昌硕(72岁)为名誉会长。

1916年(民国5年,丙辰)

吴昌硕(73岁)与曾熙(56岁)、黄宾虹(52岁)、李瑞清(50岁)并称“海上四妖”。

李苦李(40岁)由诸壮贞引荐,从吴昌硕为师,艺术风格深受缶老影响。

1918年(民国7年,戊午)

陈师曾(43岁)应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

陈半丁(43岁)受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之聘,任中国画教授。

1919年(民国8年,己未)

王个簃(23岁)从李苦李(1877-1929)学艺。

朱复戡(17岁)由吴昌硕(76岁)介绍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为最年轻会员,两人常一起出入艺术圈,时称“一老一小”。

张大千(21岁)从日本回上海,见朱复戡书画篆刻,误认为是老先生,登门欲拜师。

齐白石(57岁)与胡宝珠结婚,从此定居北京。

1921年(民国10年,辛酉)

吴昌硕(78岁)、黄宾虹(57岁)、胡朴庵等在杏花春雨楼雅集。

“停云书画会(社)”成立于上海法租界麦底安路,王一亭、吴昌硕、曾熙、黄宾虹等都曾雅集于此。

1922年(民国11年,壬戌)

王一亭(56岁)当选为“中国佛教会”会长。

沙孟海(23岁)到上海担任家庭教师。

诸乐三(21岁)应刘海粟(27岁)之邀,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讲授中国画数载。

诸乐三拜缶翁为师,成为吴昌硕入室弟子。

吴茀之(23岁)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受业于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等,而得诸闻韵教诲最多。

赵云壑(49岁)书画专集《云壑子余墨》由朵云轩印行。

“上海书画会”创立。

由王一亭、钱病鹤、萧蜕公等人发起,钱病鹤(1879-1944)任会长,主要成员包括吴昌硕、吴待秋、吴湖帆等。

1923年(民国12年,癸亥)

王一亭(57岁)获任“上海商会”主席。

9月12日,陈师曾(48岁)病逝于南京,齐白石(61岁)数次题诗痛悼好友。

潘天寿(27岁)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上海美专,结识吴昌硕(80岁)、王一亭(57岁)、黄宾虹(59岁)、吴茀之(24岁)、朱屺瞻(32岁),画风向吴昌硕接近。

1924年(民国13年,甲子)

春,吴昌硕(81岁)、黄宾虹(60岁)、王一亭(58岁)等11人被推为“江苏省第一届美术展览会”中国画部审查员。

吴昌硕抵京,与陈半丁(49岁)师徒再聚。

1925年(民国14年,乙丑)

沙孟海(26岁)拜为吴昌硕(82岁)弟子。

王个簃(29岁)离开南通来到上海,拜吴昌硕为师,成为吴晚年得意门生。

1926年(民国15年,丙寅)

由吴昌硕(83岁)推荐,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复戡(24岁)《静龛印集》。

潘天寿(30岁)与俞寄凡、潘伯英发起创办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1927年(民国16年,丁卯)

吴昌硕(1844-1927)卒于上海寓所,终年八十四。

齐白石(65岁)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

1928年(民国17年,戊辰)

朱复戡(27岁)应刘海粟(33岁)之聘,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

潘天寿(32岁)应邀担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自此一直定居杭州。

1929年(民国18年,己巳)

吴茀之(30岁)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任中国画教授。

王一亭(63岁)、黄宾虹(65岁)、曾熙(69岁)诸人组织“青青书画金石展览会”。

王个簃(33岁)、郑午昌(34岁)、王师子(1885-1950)等组织“蜜峰书社”。

李苦李(53岁)殁于上海西园寺。

——生于南昌之西园,壮年居于南通西园,最后殁于上海西园寺,地皆西园,亦一奇事。

1930年(民国19年,庚午)

朱复戡(29岁)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得委任状及国民革命军戎装、配剑。

王一亭(64岁)、诸闻韵(1895-1939)、诸乐三(1902-1984)、王个簃(34岁)等共同创办“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

1931年(民国20年,辛未)

朱屺瞻(40岁)任上海新华艺专教授。

中国艺术家访问团访日,王一亭(65岁)为团长,成员有张大千(33岁)、王个簃(35岁)、钱瘦铁(35岁)等。

1932年(民国21年,壬申)

朱屺瞻(41岁)筑“梅花草堂”。

吴茀之(33岁)、诸闻韵(1895-1939)、潘天寿(36岁)等组织“白社”。

6月22日,黄宾虹(68岁)、张善孖(51岁)、王一亭(66岁)等画友重组“寒之友社”。

1933年(民国22年,癸酉)

朱屺瞻(42岁)出资营造新华艺专绘画研究所。

1936年(民国25年,丙子)

朱屺瞻(45岁)、徐悲鸿(42岁)、汪亚尘(43岁)等创办“默社画会”。

诸乐三(35岁)《希斋印存》出版,“乃师拙巢先生(江阴人)序之”。

1937年(民国26年,丁丑)

春,朱屺瞻(46岁)、汪亚尘(44岁)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

日寇入侵上海后,逼王一亭(71岁)出任伪职,王坚辞不就。

齐白石(75岁)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海法,自署77岁。

1938年(民国27年,戊寅)

王一亭(1867-1938)病重返沪,翌日逝世,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公葬。

1939年(民国28年,己卯)

朱复戡(38岁)颠沛流离于大别山一带,曾被兵匪挟持,拜为“军师”、“参谋长”。

1946年(民国35年,丙戌)

朱复戡(45岁)回到上海,张大千(48岁)为作《朱复戡先生润例》。

王个簃(50岁)在宁波同乡会举办首次个人画展。

诸乐三(45岁)受聘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教授。

1947年(民国36年,丁亥)

4月,国民政府上海教育局发起组织“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王个簃、朱屺瞻等任征集委员。

国民党政府邀陈半丁(72岁)往南京办展,遭到拒绝。

1949年(己丑)

齐白石(87岁,自署89岁)为毛泽东刻石印两方。

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1950年(庚寅)

朱复戡(49岁)应上海市副市长盛丕华邀,于市政府会见陈毅(1901-1972)市长。

潘天寿(54岁)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族美术研究室”主任。

1951年(辛卯)

陈半丁(76岁)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

1952年(壬辰)

朱屺瞻(61岁)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受冲击,生活困窘。

1953年(癸巳)

6月,“上海文史馆”成立,朱屺瞻、王个簃受聘为该馆馆员。

1954年(甲午)

上海成立“华东美术家协会”,王个簃任副主席。

1955年(乙未)

赵云壑(1874-1955)卒,终年八十二。

黄公望《富春山居残卷》,由沙孟海(56岁)委托,谢稚柳(46岁)从吴湖帆(62岁)手中购入浙江博物馆。

1956年(丙申)

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成立“中国画院”,王个簃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之一,并与朱屺瞻受聘为首批画师。

1957年(丁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