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0995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docx

设备布置注意事项

第一期 工厂地域规划

因为这里说的不是总图专业,主要从布置的角度来唠叨一下,有的设计院有设备布置专业,工艺就提出一个建议设备布置图就OK了,但有的院直接就工艺干出来下发了。

有的院还归到管道专业去干,总之不管怎么样,“布置不好,一切拉倒,布置不到,全是瞎闹”。

可见布置专业的重要性,前两天我听到我一个做基础设计的同事说,“这设备布置还挺讲究的!

”,我只能说,不是讲究,是非常讲究。

首先我来大体唠叨一下关于区域规划的,在化工企业区域规划应满足20649、3053和50187中的规定,有人说这是总图专业的东西呀,但是我觉得你设备布置是布置,总图布置就不是了吗,另外在设备布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总图专业的相关要求,你可以不会做总图,但是你必须了解人家的要求,别造成“一条鱼腥了一锅汤”的局面。

以下几点我特殊说明,其他的大家看20649等规范。

1、结合其相邻工厂或设施的特点,防火、地形、风向等条件。

如果临近村镇,在全年最小频率的上风向,临近河流等区域的,把排污量最大那个放那边,方便排放也方便做坏事。

要是临近重要设施的,尽量避免爆炸着火波及到,赔不起。

这里我唠叨一下风的问题,在我们接手的时候一般业主都会提供一个当地的风玫瑰,但是要是不提供怎么办呢?

这也是我刚干设计经理不长时间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当时业主也不懂什么,反正拿钱你们干就是,要风玫瑰,没有,数据没有直接找招商局,管委会又是刚组建,费了半天的劲提供一个数据表,其实人家提供数据表就已经可以了,上面写着几年几月风多少,风向如何,我们需要根据这个表计算出平均值,然后再自己画出一个风玫瑰,所以分享给大家,别丢我丢过的脸,自己不懂还硬是要风玫瑰去。

2、公路、地区架空电力线路、排洪沟、地区输油输气管道严禁穿越生产区。

这个大家可能干项目的时候经常遇到,尤其是设计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我为什么在这里唠叨这个,因为工艺是出设计经理和项目经理的摇篮,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啊。

尤其是改扩建厂的时候经常遇到电缆和大型管道在厂区内穿过,这里主要说的是,生产区尽量别穿,穿的话输油输气管道好说本身在地下,尽量做设备布置的时候厂房就别在这上面跨着就行了,以免出现某石化青岛事件,一泄漏几十条人命;

电缆在地下走比较麻烦,还得做沟,做装甲什么的,大家尽量避免,避免不了的就只能跟电气专业,业主,当地供电部门,验收管理部门都事先商量好,不然这个很麻烦,我吃过亏的,尤其是先说埋地然后再改成做沟,连位置都没有;

排洪沟更吓人,尤其是在山区,贵州的一个项目,正做排洪沟呢,在厂区的一角,避不开了,我们那个总图的老先生还跟施工的说了,接缝处得抹平打光,结果一周以后找我们去看,哇塞!

要是雨再下大点,厂区都冲没了,就是因为在拐弯处没有把接缝衔接好,直接冲毁了排洪沟。

半个厂区都淹了。

所以遇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重视起来,大家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多分享。

3、空分站,在空气相对清洁的地方,避开可燃气体、粉尘区。

这点是大家做改扩建项目上经常遇到的,改扩建项目用地比较紧张,像空分空压什么的都不重视,随便摆,一般直接挨着煤堆摆的不多,除非全体项目人员都是脑残,但是在污染粉尘下风向的还是很多的,在煤场的下风向比比皆是,还有的在电石厂房的下风向,破碎一开空分基本就没法用,而且这很危险啊。

4、最后再唠叨一个罐区的泡沫站,我感觉一般干消防的不会犯防火的错误的,但是我真遇到几次,泡沫消防设施在易燃易爆罐区边上,那一炸,直接连消防的都炸没了,还防个毛啊?

拿什么去消防啊。

所以,大家要在细微之处见真功夫。

好了,我就着重唠叨这么4点,希望大家有问题及时讨论,多交流分享,有错误及时批评指正我,我一定虚心接受。

这期就说到这里,下期开始唠叨装置布置。

第二期装置设备布置原则

(1)

我先唠叨一下理论的,然后在后面再逐个单元的来唠叨,大家觉得烦的直接给我X了。

整体来说设备布置第一个大原则是装置方面的,一定要把大型设备的和振动设备的放在地质条件好的地方。

这点不但能给业主省很多钱,而且也减少很多工期和风险。

因为拿到一块地以后这块地很大不是每个地方的地下都是一样的地址结构,尤其是山区和河套地区,有很多地形的局部是失陷性黄土,要是把丙烯塔放这地方,可以但是就得把这块地基所在的区域全部挖出来换上新的压缩性差的土,这个工程量很大的,土方量也都不是在土方平衡的时候能做进去的,业主也都不在预算范围内的,到时候很尴尬。

大家经常看到压缩机基础沉降了,透平机基础沉降了,就埋怨地基没打好,其实不是,这种大型的震动设备谁都不会拿自己前途开玩笑,设计院也算对了,施工也没问题,就是因为地质结构肯定要有局部沉降的,沉降均匀还好,不均匀的就惨了,风机开不好的,透平机轴磨损严重的案例有很多。

插播广告:

“送人甘泉,手留香甜”

第二个大原则是除了注意防火和防爆的要求外要注意装置间和设备间的操作、检修、装卸和吊装所需的场地和通道。

通常情况下防火防爆大家现在都很敏感了,一般卡着规范走不会出什么问题(这里不了解的可以去看我空间最开始系列帖建规&石化规),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的,想要布置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就要把操作、检修、装卸和吊装所需的场地和通道预留好,要了解设备的维修方式,举几个例子,在PVC设计的时候四台转化器中间正好能放下一个转化器的封头,如果不这么设计的话就得把转化器的封头吊到框架外面,需要跨过很多管线,另外,前台转化器和后台转化器之间需要留出吊车通过的通道。

说到吊装那就更多笑话了,讲故事时间到。

前两天一个业主庆祝吊装成功,发了喜报,我还以为什么大家伙呢,原来是个100多吨的固定床,这不是什么核心设备,就是因为需要吊车吊着走一段走廊,但这段走廊只能150吨吊车通过,结果吊车负荷90%以上,这确实吊装难度很大,后来看看总图,我心里有点羞愧,为什么不能在布置的时候考虑一下吊装呢,厂房多挪出两米来还用得着这么费劲吗?

现场加工场地选取时候为什么不能避开吊装区呢,现场施工的是有多大地方用多大地方,哎!

~~

检修空间更是绝了,这里不说什么项目了,比较敏感,一个立式悬挂的反应器的清洗,这个清洗比较另类,是需要先把反应器吊到旋转台上,纵向旋转180度,然后起吊,把芯抽出来,换一个外壳然后清洗,结果旋转的空间被占了,后来无奈只能每次检修就把边上无关厂房的梁干掉两根,所以一清洗就得麻烦邻居工序的停车,真是绝了,损失事小,要是出安全事故那责任可大了去了。

第三期 装置设备布置的原则

(2)

第三大原则,梯子和平台布置要衔接好。

梯子和平台是最容易出错的两个东西,为什么?

有基础的梯子一般问题不大,就是没有基础的梯子容易出误会,当这个罐子需要梯子的时候工艺专业会把条件提给设备专业,因为有的梯子不需要基础的,直接把力受在罐子上,这样的一般设备会直接做了,不需要与结构专业沟通,结果设备一运到现场往基础上一坐,发现梯子跟地之间有段距离,爬梯的人个高还好说,矮的还得助跑一下,跳上第一个隔。

这个我相信在很多现场都有这种情况。

另一种是梯子布置的方向不对,下了梯子直接到路上了,这样的梯子一般都是阻挡了通道的,多数都是横在了通道上。

还有一种挺高的门推开就是向下的梯子,这不是梯子,这是悬崖呀,对了论坛里有一张照片我找找拿来给大家看看(感谢图片原创书童,感谢提供者学海游子)。

 

就这种梯子大家可千万别犯这样的错误,要是摔坏了,设计完全有责任。

既然唠叨到平台和楼梯了,我就详细的说一下梯子和平台的布置要求。

平台要求:

1、在设备和管道上,需要操作、检修、检查、调节和观察的地点应设置平台或梯子,具体什么地方需要设看下面这个表,看不清楚到20546上去找。

 

2、相邻塔和立式容器的平台标高要尽量一致,以便布置联合平台,联合比不联合的稳定而且省钱。

3、在设备上设置平台时,不应妨碍设备的检修,否则应做成可拆卸的;

4、管廊进出装置切断阀处应设置操作平台,并且尽量将切断阀的位置集中靠近平台,争取一台搞定。

插播广告:

“送人甘泉,手留香甜”

5、在设置平台有困难的而又需要设置的地方可设置直梯或活动平台;

6、操作平台(包括设备平台)的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3kN/m2;检修平台或建筑物楼面的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4kN/m2。

大型设备检修平台的均布活荷载应按照其最大检修部件的重量计算;

7、平台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距地面20m以上的平台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2m。

防护栏杆为固定的,只有影响检修的地方才做成活动可拆卸的。

尺寸要求:

1、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0.8m,平台上的净空高度按照20546,4.1规定的要求去布置,但是一般选择不宜小于2.2m;主要考虑人能站起来并直立行走。

2、设备人孔中心线距平台的距离宜为750mm,但是由于可能要照顾几个取样或者人孔,有的还需要照顾联合平台,因此在0.6~1.0m范围内都可以操作,距离再大了进出就有点困难了,以前做过在一个塔上的人孔距平台中心线有1.5m的,不能直接进去当时在下面做了三个台阶的梯子,我后来去爬过一次这个人孔,进去的时候没问题,出来的时候就不敢了,后来三个师傅抱着我出来的,在20多米的塔上,从人孔跳出来,就像跳楼的似得,很吓人,所以大家别犯这样的错误,这是要命啊!

设备手孔中心线距平台的距离宜为1.0~1.5m;

3、设备加料口顶面距平台的距离不宜大于1m;

4、法兰连接的立式设备的平台与法兰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这个我解释一下,这条在20546上面没有。

正常设计上用法兰连接的都是需要拆卸的部分,因此你太高了没法拿扳手去拧法兰上的螺栓。

另外关于炉子和仪表相关的平台20546中说的很清楚,大家自己下载看就可以了,我就不唠叨了,今年的系列帖我尽量还是采用多分享经验讲故事的形式,望大家多交流讨论。

这期平台就说这些,下期我们唠叨一下梯子。

 

第四期 梯子的布置

先说一下梯子的要求:

梯子的要求在20546中也有规定,但是都是结合防火逃生什么的,我觉得要是看过我以前的帖子的话,到这个程度只要以下三点足以。

1、厂房和构架的主要梯子和操作频繁的平台的梯子应采用斜梯。

2、成组布置的塔的联合平台宜采用斜梯;

3、除上述场合外,均宜采用直梯。

再说一下梯子的尺寸:

1、斜梯的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经常性双向通行的倾斜角度不宜大于38°。

梯子高度不宜大于5.1m,大于5.1m时应设梯间平台,分段设梯。

对于这点我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大家可能看过20546的人都清楚,规范上规定的斜梯的角度是45~59度,我设计过一个55度的梯子,上去容易下来难,很陡很陡,要是再做个5m高的,要是恐高的人肯定下不来。

因此我推荐千万别超过45度,经常性来回跑的,还有需要提着东西来回走的别大于38度。

高度我再唠叨一下,规范上是说5.1m,这是对照了一跑的建筑模数来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超过3m以上的高度上起来就累了,尤其工人要是提着东西那超过3m不休息肯定要骂娘了。

要是盘梯规范上比较混乱单段要求5m、6m、8m的全都有,个人现场感觉和与工人沟通后觉得单段不超过5m最合适。

2、斜梯净宽宜为0.6~1.1m,但是注意,斜梯前方区域的宽度要达到1.2m,两个平台高差小于等于0.3m的时候不需要设置中间踏步,但尽量要做个立着的挡板,大于0.3m的时候要增设中间踏步,注意支撑稳定。

(刚才有人反映没有唠叨栏杆高度,现在的做法有点跟以前的不一样了,以前是20m以下的高度为1.05m,以上的是1.2m,但是后来有一次验收的时候我吃了亏,建规里面有一条是符合疏散楼梯的要求是栏杆高度大于等于1.1m,后来设计的就全是20m以下的1.1m,20m以上的是1.2m)

3、直梯净宽宜为0.4~0.7m,这个最好如果条件允许600mm最合适,因为0.4m的直梯,像我有点肉的基本钻进去每一次抬腿后面的笼子都蹭屁股,而且两臂交换很困难,双脚踩的话必须并拢,不方便。

因此有条件最好做大点,600mm最合适。

4、高度超过3m的直梯应设置安全保护圈,护笼下端距地面或平台面不应小于2.2m,护笼要做到跟栏杆相同高度。

我给出的数据可能比规范上的小,有的规范是超过4m的,我觉得4m 就能摔坏人了,因此选择3m。

安全第一。

5、除烟囱外,直梯宜从设备侧面通向平台(针对人孔而言),单段大于10m的要分段,梯段水平交错布置,并设梯间平台。

梯间距根据需求可缩短。

6、直梯作为疏散梯时,梯段高度不应大于15m。

7、所有平台直梯的出入口处宜设自动或手动隔断安全栏,这个是考虑别的地方都有栏杆,就梯子这个地方没有,人容易失控从直梯那个笼子里面沿着梯子摔下去。

上面所述都是单从梯子的角度,对于防火逃生等相关的内容参照我以前发的那个建规&石化规的帖子看,去我空间找最开始那个系列。

在这就不多说了,要不篇幅又不够了。

下面传一个斜梯和一个直梯的照片,现场比较乱,正施工期间,大家见谅,大家有好的图或者能有问题的图都拿出来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下期开始我们具体按照设备的类型来唠叨一下设备布置。

 

第五期 泵的布置

泵的布置我还是结合20546的来唠叨,尽量说20546中没有提到的经验性的东西和在规范中重要的数据和方法。

开始。

1、泵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在寒冷或风沙地区的泵可布置在室内,风沙不用说,寒冷地区我唠叨一下,以前也有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现在泵在零下45度左右工作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什么还布置在室内呢,我相信大家有的也会问这样的问题,设计院小伙伴儿的多去现场倒个班就知道了,在新疆现场零下45度左右的天,泵在室外,就别说去维修,就连盘泵都拿不出手来,尤其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周围几乎没人的情况下,时不时再来两声狼叫,那种滋味只能用“苦涩”来形容,所以各位设计人员行行好,在那么艰苦的地方就把泵放在室内吧。

2、为了减少用地,习惯将泵布置在管廊下面,具体要求如下:

管廊上有空冷器的,泵操作温度小于340℃时或者上面没有空冷器的时候,泵出口管中心线在管廊柱中心线外600~1200mm,为了避免基础碰撞(管廊跨度大的除外)和出口管换向;大于340时不能布置在管廊下,主要考虑泵及管道的温度避免影响空冷器的效率。

下面给一个20546上的管廊上有空冷器的泵布置图。

 

3、泵成排布置时,应注意按照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按照泵出口中心线或泵端基础边为基准对齐布置,对齐线与管廊平行,双排布置的,动力端相对,中间留检修通道。

通道最小净宽2m,最小净高3.2m,泵端前面操作通道和四周与墙的间距大于1m。

大型泵检修需要叉车走动的时候,要留出叉车通道,注意插货品的最大需要宽度。

这些宽度主要考虑阀门操作,检修等,我来图。

插播广告:

“送人甘泉,手留香甜”

 

4、介质高于自燃点的泵与低于自燃点的泵距离4.5m以上,与液化烃泵大于7.5m以上。

液化烃泵上面不能有管廊,尽量不要有甲乙丙类工艺设备,必须有的话用防火材料隔板隔离,并设置喷淋或消防水炮。

5、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800mm,联合基础上的也不应小于400。

6、泵的基础应高出地面300mm。

在泵吸入口前安装过滤器时,泵基础高度应满足过滤器滤芯的检修要求。

现场大家应该经常看到这个过滤器倾斜60°安装的,都是这个没考虑,施工后出的馊主意。

7、最后一点,很重要,泵的布置应满足连接管道的柔性设计要求。

下面我给个管道的图,大家尽量按照图的泵布置相对位置来做。

然后再来一个正常在管廊下面布置的图。

这期就唠叨到这里,下面大家讨论中谁有好的现场图片或者叫不准的有异议的图片都可以传上来大家一起讨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第六期 压缩机的布置

压缩机的布置在20546上是分成往复式和离心式的来单独说的,我就不分了,对于设计来说都是压缩机,大体都差不多,具体的时候单独说,哎~~说到压缩机我先诚恳的祈求国内的压缩机几名的大厂,你们的技术服务和与设计院的配合请做的好点行吗?

这是你们的软实力呀。

表扬无锡的。

(题外话)

1、压缩机的布置要尽量与制造厂多交流,因为压缩机的附件很多,越大的附件越多越大,因此空间一定要留够。

并且布置合理。

尤其进出口在底部的压缩机,管道的净空、过滤器等一定要与厂家交流好,让压缩机厂家给你提一个完整的安装要求。

2、着重唠叨一下可燃气体的压缩机,大家一定参照50160的规范来严格执行,至于“假二层”,“单独150”这些在防火那部分我都唠叨过,这里就不再说了,不会的去最开始的那系列帖子里面看,我上一张以前给徒弟讲的时候画的图,临时手绘,大家别见笑。

 

3、大家看上图,这么大一个厂房就一个压缩机是不是有点浪费了?

在压缩机布置时要注意机组与厂房墙壁的净距离满足压缩机或驱动机的活塞、曲轴、转子等部件的检修要求,最小不能小于2m;就是上面那个最大部件的边上哪些东西。

面积要能放下机组的最大部件。

要是有多台机组的话就可以考虑合用一个检修场地。

厂房应考虑最大部件的进出,一般不考虑整机。

4、压缩机基础应与厂房基础分开,最小1m间距。

5、大家看下图是有行车的,那多大的用什么型式的行车,是很多设计人员的困扰,我给个经验值:

小于1吨的用葫芦,也可以设置移动三脚架。

1~3吨的用梁式起重机。

3~10吨的用桥式起重机。

10吨以上的用电动桥式起重机。

小的用手动还是电动,看业主喜好。

检修起吊高度要与制造厂衔接好,行车做矮了可是很悲催的。

论坛里有个类似的案例,行车走起来很费劲,没办法还需要把蝶阀横过来装,甚至走不起来。

本想借用他的图用一下(这个图没找到,大家看到帮传上来,我给奖励,我先手画一个)。

感谢下面兄弟提供照片,大家看这行车基本上一面是残疾的。

 

行了,这期就唠叨这些吧,压缩机只要跟制造厂沟通好,把50160遵照好,一般没什么大问题了,20546上面也有很多压缩机布置的图,我再上两张汽轮机驱动的图,不怎么清楚,大家猜着看吧,这是最清楚的了,下期我们唠叨塔的布置。

 

 

 

第七期 塔器的布置

塔往往在化工装置中除了反应器以外基本上算是最重要的也可能是大型的静设备了,因此布置基本都是围着塔来做的,与塔相关的泵,冷却器,中间槽等都是就近布置。

另外塔是配管一侧,检修人孔一侧,爬梯在中间,仪表就近爬梯,因此塔的配管侧要朝向管廊,人孔侧朝向检修空地或通道。

 

单排布置的塔和立式容器,采用中心线对齐或切线对齐,如果在边上的话,推荐采用切线对齐,美观。

直径较小1m以下的可双排布置,并且布置在框架内或一侧,

 

在化工中经常有将塔布置在2楼的实例(PVC精馏,三聚氰胺装置等),主要是为了满足泵的NPSH,但在石化中很少。

三角形布置比正方形布置要节省空间,但两塔间距不能小于2.5m。

 

塔沿着管廊布置时,塔与管廊之间应留有大于1.8m的检修通道。

需要叉车通过的需要留出叉车的通道。

另外叉车的转弯可以以一个轱辘为中心原地转,计算距离的时候可以省很多,下面给个叉车示意图吧。

 

管廊柱中心与塔设备外壁间距不小于3m,这个距离还不满足塔基础碰撞的话,适量放大,控制基础间不小于300mm,大型高塔临近厂房布置时,注意施工顺序和吊装空间。

塔安装的高度要满足操作检修的要求,基础最小要高于地面200mm。

最后上一张醋酸装置的立面。

 

第八期 换热器的布置

换热器首先分为很多种形式,这里我先唠叨一下总体的布置原则,然后再着重说一下浮头换热器的布置,这种换热器的抽芯和布管都比较有代表性。

换热器的布置原则大家参照20546中的大致规定,我这里主要是说一下规范中没有说到的和规范中重要的数据和有异议的地方。

下面所说的所有距离都是指保温外壳开始算的有效距离。

1.每个换热器的布置都要首先考虑吊装、抽芯的空间和相应的设备,例如行车、吊车、葫芦等,还有行人的通道,立式不小于1m,卧式不小于0.8m。

2.换热器可根据需要重叠布置,一般重叠布置不超过3台,壳体直径≥1.6m的不宜重叠布置,不同介质的换热器重叠布置时要注意安装高度满足配管要求。

 

 

3.换热器之间或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8m。

4.一种物料与几种不同物料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宜成组布置,两种物料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宜布置在两种物料进出口管道最近的位置。

5.构架上布置的换热器宜按一端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地面布置的换热器也可按管程进出口中心线对齐。

 

 

6.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物料自燃点或超过250℃的换热器的上方和下方,没有不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保护,不应布置其他有可燃介质的设备。

7.换热器的安装应保证管道距离地面或平台面的净空不小于150mm,放净阀端部净空不小于100mm。

安装高度矮了的话实际操作中很不方便,比如,人去接个管子,拿个东西接着什么的,都塞不进去,还有当放净的时候有点压力的话稍微打开的大点就溅的操作工一身都是,非常危险,后来我们商量过最合理的100到150这个距离,既经济又实用。

因此大家仔细观察,一般的换热器基础都是500高左右,其实加两端短管和一个放净阀,基本还剩100左右了。

另外换热器的安装高度还要满足泵的NPSHr加0.5m的要求。

8.从塔或容器底部经换热器抽液时,换热器应靠近并且位于塔或容器的下方,换热器有排气阀时,人要能够得着,不能的要做直梯或临时梯。

浮头换热器在地面和构架上的要求略有不同。

地面上:

浮头和管箱两侧都是宽0.8m以上空地,浮头端前方有大于1.5m的空地。

构架上:

浮头和管箱两侧都是宽0.8m以上空地,浮头端前方有大于1.0m的空地。

这里又和规范上有点差别了,规范上是规定的0.6和1.2,但是实际现场是当你检修拆螺栓的时候0.6m这个距离人蹲在那根本蹲不下,只能站在弯着腰,根本用不上劲,很鸡肋。

因此我建议咱再节省位置也不在乎那200的距离,尽量别找骂。

行了,换热器的布置就唠叨这么多,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上传照片。

最后再给大家来个成组换热器的布置,20546上面有的实例大家自己看,我就不截图了。

下期见。

 

 

第九期容器的布置

这里说明一下,空冷器的布置我没有说,因为20546里面已经说的很详细了,另外现在基本上成组的空冷器也都是空冷器厂家会给一个建议性的布置,所以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差错,主要注意与高温管道介质等离开,避免自身和其他设备之间产生热风循环,降低空冷器效率。

我们直接唠叨容器,容器分为卧式和立式的,内容比较少,我们放在一起唠叨,另外涉及到装置内成组的时候我们特殊再唠叨一下注意事项就可以了。

前两天有个海友回复说当地政府让把栏杆做成黑黄相间的颜色,我传个图片,其实很多地方都是这样规定的。

 

言归正传,首先容器布置在地面上还是哪层取决于容器出口泵的要求和容器与周围流程内设备的关系。

当容器基础要高于2.5m时就挂在上一层的楼板上,卧式的直接放在上层楼板上,封头顶端对齐或者基础中心线对齐都可以,两台之间净距大于0.8m。

考虑净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配管留出空间,尤其是罐子出来就是阀门的那种,而且阀门的口径比较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布置的合理,因为在你做设备布置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流量的概念了,相应的口径也都心里有数了,再给人家没地方配管的话就有点不像话了。

下面给一个例子大家欣赏一下。

 

地坑中的容器要满足周围操作和检修的空间需求,另外要处理好积水和有毒可燃易爆介质的集聚。

设置相应的泵、风机和防爆设施。

容器下方需要设置操作通道时,要注意下面最矮管道的底边距地面或平台2.2m,平时大家都会注意容器2.2m但是忽略了管道,一般容器下面有个阀门的情况下管道就得伸出个400左右,也就1.8m高的空间,如果再来个保温什么的,那基本上就正好处于撞头的部位,这里再说一个关于配管的故事,通道上面一个立式的容器,配下面管道的时候有一个阀门,当时我刚干不长时间,为了考虑阀门的开关问题我就把管道配到了1.4m这个层,主要考虑操作方便,而且是一排这样的设备,说实话当时还感觉很英明的,一排过去很整齐,后来校核给我全部都描到边上去了,直接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