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230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docx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资料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况: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标为依据,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材编排难易适度,思想性强,题材广,儿童易接受,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本教材共7课内容。

第一课《歌唱祖国》、第二课《家乡美》、第三课《快乐的校园》、第四课《甜梦》、第五课《童心》、第六课《水上的歌》、第七课《祝你快乐》。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等。

在唱歌方面要学习12首歌曲,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义。

 

教材以着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音乐技能为目的。

有计划地编排了一系列中外民歌、风格不同歌曲对比欣赏,通过听、辨、唱等多项内容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级等。

在幼小的心灵中,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歌唱能力和欣赏能力,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还有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加强,其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是主要的一个方面。

如节奏感、旋律感、音色感。

节奏被称为是音乐的骨骼,在教学中节奏始终贯穿整个教学之中,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识谱教学,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发现到初中毕业,大部分学生还不能识谱,在我看来如果能够掌握一门乐器,识谱就是很简单的。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三、教学重点:

1.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页数,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唱歌、演奏、创作活动都围绕听来进行,比如在歌曲教学中,首先教师示范(节奏、器乐、)以及创编活动等。

2.歌曲教学是本学期的重点。

歌曲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

3.器乐教学《竖笛初步教学》。

竖笛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门乐器,在教学中还是主要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4.乐理知识。

(1)认识变音记号:

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讲调式、音阶的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

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四、教学难点:

1.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功能。

如果针对学习音乐来说,那么,兴趣就是他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

2.发声练习。

(1)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童声的特点以及儿童发音器官的特殊性。

一定要懂得少年儿童的声音特点和用声方法,避免训练无术,损伤声带。

儿童声带较短音量较小,用声纤细,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儿童的胸腔容积小,所以唱歌时的共鸣主要靠头腔,一般没经过训练的童声,音域是c1—d2或e2。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2)按歌曲情绪设计发声练习。

 

不同的歌唱教学内容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歌唱技巧与方法,比如这节课的歌唱教学需要用到的是连音唱法还是断音唱法,我们需要的呼吸要求与声音状态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性质,把歌唱方法分为三类。

 

①用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溪流水响叮咚》,发声训练的内容可以是长音、连音的唱法。

唱“en”(闭口音)和“a”.要求:

吸要深,呼要匀,声音柔和、圆润、明亮,感情亲切、抒情。

 

②用硬吐音唱坚定有力的歌曲。

例如《少年先锋队队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要求:

吸,快而深;呼,快而匀。

声音雄厚,力度强,口型似深口喇叭,感情坚定有力。

 

③用富有轻快活泼的歌曲。

例如,《小螺号》、《采蘑菇的小姑娘》。

 

要求:

吸,深而急;呼,短、集中有弹性,似无声咳嗽。

声音集中、明亮、短促、有弹性。

感情轻快,活泼或热情,欢快。

五、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音乐的感受。

 

2.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4.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5.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6.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第二周

第一课时《采一束鲜花》

学习内容:

教唱歌曲《采一束鲜花》

学习目标:

 

1.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附点四分音符,掌握常用附点节奏, 通过对附点音符的学习,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训练,准确而有感。

 

3.能用划旋律线的方式来表达旋律的高低起伏。

  

4.通过学唱学习歌曲《采一束鲜花》,体会歌词中对祖国拟人化的描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感恩之情。

学习重点:

 

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

 

学习难点:

 

能用划旋律线的方式来表达旋律的高低起伏。

学习过程:

一、情境激趣,审美感知

1.聆听两段旋律,请学生谈谈这两段旋律有什么异同?

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音调相同,第一、三小节节奏不同。

 

2.导入新知 

学习附点四分音符,了解该音符的正确写法和演唱时值,学习相关附点节奏,请学生演示附点节奏。

训练节奏、听辨能力(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二、目标导航,明确任务 

1.学唱歌曲《采一束鲜花》,可分段进行学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采用了级进与跳进交织的方式进行,抒情而优美,句尾运用了切分节奏,使得音乐具有一些动感。

第二乐句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在后半句,节奏和旋律上作了变化。

第二部分,音乐较多地运用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以及大跳音程,使得音乐变得充满激情。

2.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旋律中的大跳,探究附点节奏、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和前八分休止的运用与演唱。

始逐步下行到并运用了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充分抒发了儿女对“妈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补充。

结束句旋律主要采用上行方式,在节奏上采用了紧缩与舒展的对比,把歌词“让春色铺满天涯”重复三次,感谢祖国妈妈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把歌曲推向高潮结束。

3.从文学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歌词中把祖国比喻成妈妈的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三、自主探究,实践体验

1.初听全曲,找出歌曲分为几部分。

 

(1)师:

同学们说的对,这首歌曲歌名叫《采一束鲜花》,而这一束鲜花就是要送给伟大的母亲的。

现在请同学们再来听一次音乐,听完以后告诉我歌曲分为几个部分?

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反馈

2.学唱第一部分     

(1)聆听第一部分,小声跟音乐唱,找难点。

师:

同学们特别棒,那现在,我们让带着这些情绪来小声的跟着音乐唱一唱,唱完以后请告诉我你觉得最难唱的地方是哪里?

     

(2)教师用钢琴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附点节奏X﹒ X 、切分节奏X  X  X)。

     

(3)学生跟琴唱。

 

(4)跟音乐录音完整唱第一部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采一束鲜花》

学习内容:

教唱歌曲《采一束鲜花》

学习目标:

 

1.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附点四分音符,掌握常用附点节奏, 通过对附点音符的学习,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训练,准确而有感。

 

3.能用划旋律线的方式来表达旋律的高低起伏。

  

4.通过学唱学习歌曲《采一束鲜花》,体会歌词中对祖国拟人化的描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感恩之情。

学习重点:

 

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

 

学习难点:

 

能用划旋律线的方式来表达旋律的高低起伏。

学习过程:

一、学唱第二部分 

(1)你知道为什么要把鲜花送给妈妈呢?

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第二部分,然后告诉老师。

(再听歌曲(边听边划拍子),在歌曲中找答案)

(2)生汇报:

辛劳的汗水、喜悦的泪花。

(3)教师出示节奏 

A.有节奏的读词。

 

B.视唱旋律、画旋律线。

 

C.填词演唱这句。

(4)小声跟音乐唱第二部分,找出难点。

(5)跟琴声解决难点。

(6)听第二部分录音,画旋律线,感受旋律音高。

(7)跟音乐完整演唱第二部分。

(8)小组合作练习。

二、全曲演唱 

(1)启发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妈妈”还指的是谁?

歌词为什么要把“让春色铺满天涯”这一句重复三遍?

 

(2)完整跟琴声演唱全曲,指导学生注意音高及节奏,第二部分时边唱边划旋律线。

 

(3)有感情的完整跟录音演唱全曲,指导学生第一部分用中速、抒情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二部分用稍快、激动地声音演唱。

三、小结(同学们谈收获)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唱得特别好,那么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的妈妈,并大声的对她说:

“妈妈,我爱你”。

然后告诉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懂事了。

四、拓展延伸,欣赏创造

1.在歌曲处理时,启发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妈妈”还指的是谁?

可以是温暖的春天,也可以是丝丝春雨。

2.启发学生思考“让春色铺满天涯”为什么要反复三遍?

这样更能衬托出激动、喜悦的情绪。

课后反思:

第三周

第一课时《歌唱祖国》

学习内容:

《歌唱祖国》

学习目标:

 

1.欣赏歌曲《歌唱祖国》,感受歌曲两个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体会歌曲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2.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3.以听、看、唱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歌曲两个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

 

4.通过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体会进行曲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

欣赏歌曲《歌唱祖国》,感受歌曲两个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体会歌曲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难点:

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学习过程:

一、情境激趣,审美感知

1.初听《歌唱祖国》(合唱版)引导学生思考:

a.这首歌曲在什么场合可以听到?

(重大活动仪式的开场和结束)

b.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合唱)

2.讨论:

请同学谈谈每当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3.简单介绍歌曲背景

《歌唱祖国》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

这是一首具有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

4.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

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

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

如,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创作时,作为一部影片的主题歌,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华民族不愿做亡国奴,抗日救国,解放全中国的强烈愿望。

影片上映后,立即在全国广为流传,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和革命意志,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作用远远超过了一部影片主题歌的地位和作用,诚然,各国的国歌都具有类似的人文内涵。

二、目标导航,明确任务

 1.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思考:

a、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b、每个部分分别是什么情绪?

(第一部分像踏步走一样刚健有力,第二部分像挥舞手中的旗帜,洋洋洒洒。

三、自主探究,实践体验

1.学唱每段第一句。

   

a.发声练习  

  b.跟着老师和钢琴伴奏模唱旋律,注意附点节奏和音准。

 

  c.带入歌词进行演唱。

    

d.分小组进行演唱,看那一组唱出的情绪最到位。

(第一段第一句唱出踏步的感觉,第二段第一句唱出挥舞旗帜的感觉,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四、对比分析,了解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1.四分音符为基础音,唱一拍,把附点四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对比,了解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拍半。

(设计意图:

熟悉的内容总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比较,来了解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为唱好附点节奏做铺垫。

2.实践操练,唱好附点四分音符。

(设计意图:

理论要联系实际,把对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运用到实践中,巩固所学,在练习中,感受附点延时作用带来的力度变化,感受力度变化给旋律带来的丰富的情感色彩,从中感受音符的魅力,激发唱谱兴趣。

五、反馈评价,激情表演

跟着音乐哼唱整首歌曲,可以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如第一部分跟音乐踏步走,第二部分摇摆身体或摆动双手)

六、拓展延伸,欣赏创造  

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林妙可演唱的《歌唱祖国》视频,表达观看体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附点四分音符

学习内容:

《附点四分音符》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谱,帮助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的情感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感恩之情,认识并运用附点四分音符,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3.附点节奏的学习和应用。

学习重点:

附点节奏以及附点音符的应用。

学习难点:

附点四分音符X。

学习过程:

一、节奏导入

1.讲解附点四分音符,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

2.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3.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4.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学生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1./ 吱  吱 吱 吱 / 吱 吱 吱 吱

2./ 游 游 游 游 /  游  游 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学生齐唱歌曲 

2.分析拍号   

弱起小节 前半拍休止 0  5   0  3

3.打节奏,认识节奏名称

4.播放录音  

5.提示:

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认识力度符号 >  重音 f      ff     mf 强   特强   渐强。

 

6.跟琴有感情演唱歌曲 

7.随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理解歌曲,完整演唱。

《义勇军进行曲》由中国诗人田汉作词,中国音乐家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此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为正式国歌。

课后反思:

 

第四周

第一课时《大雁湖》

学习内容:

学唱《大雁湖》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我国各地极富特色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2.聆听小提琴独奏《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小提琴的音色美与丰富的表现力。

3.感受鄂温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通过改编歌曲拍号,进一步感受2/4拍和3/4拍的不同特点,并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学习重点: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感受不同民歌的风格特点。

学习难点:

通过改编歌曲拍号,进一步感受2/4拍3/4拍的不同特点,并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发声练习主要练习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速度较快,要学生控制好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2.指导学生唱准附点节奏。

3.随着琴声练习。

二、学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

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

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

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点谱学唱。

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5.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6.小结:

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课后反思:

 

第四周

第二课时《大雁湖》

学习内容:

学唱大雁湖并欣赏牧歌

学习目标:

1.听《牧歌》范唱,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歌曲表现的意境聆听小提琴曲《牧歌》。

2.请学生随琴声跟着教师用“呣”哼唱歌曲,谈谈感受。

(曲调悠扬婉转,抒情宽广,速度较慢。

3.熟悉主题,感受音乐上下乐句的特点,让学生看着书上的谱子哼唱主题,边哼唱边感受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音低不同,并能用动作或图形谱表示音乐的这一特点。

4.聆听《故乡是北京》。

学习重点:

感受民歌情绪。

学习难点:

唱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学习过程:

一、复习歌曲《大雁湖》跟伴奏带演唱。

二、编创与活动。

1.随琴声模唱改变节奏和强弱规律后的《大雁湖》旋律,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2.指导学生随琴声唱一唱改成三拍子后的曲调,说说旋律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节拍和节奏有改变。

3.指导学生唱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再说一说歌曲情绪有什么变化。

三、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

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

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

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学习《大雁湖》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

《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

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四、聆听小提琴曲《牧歌》。

1.听《牧歌》范唱,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歌曲表现的意境。

2.请学生随琴声跟着教师用“呣”哼唱歌曲,谈谈感受。

(曲调悠扬婉转,抒情宽广,速度较慢。

3.熟悉主题,感受音乐上下乐句的特点。

让学生看着书上的谱子哼唱主题,边哼唱边感受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音低不同,并能用动作或图形谱表示音乐的这一特点。

4.初听小提琴曲《牧歌》设问:

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

这首乐曲演奏乐器是什么?

它的音色给你什么感觉?

5.讨论交流,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3次,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教师介绍小提琴,并借助插图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知识。

6.再听乐曲时,要求学生听出主题旋律在第一段出现时音区的变化,哪次高,哪次低,再让学生述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说第一段出现的情景,你能想象出的场景等。

7.在学生充分熟悉主题和理解乐曲表现的情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为主题旋律创编歌词,互相交流,唱一唱。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