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598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0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

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

◇1概述

1.1概述

本安装使用说明书包括深蓝泵业有限公司EAP、EAPG、ANS、XL、ZX、ESH、ESHK、EHG、SCS、DCS、EDS、HDD、LYA、LG、LC、LDB、HZW、PP系列产品的所有安装、试车、使用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具体各个规格产品的结构特点、使用参数、拆卸、安装见其专用安装使用说明书。

所有维修工程师和现场服务的全体专职人员在安装和试车前必须阅读本手册并且经常使用它。

订购备件及其它相关问题,请注意泵参数牌上标明的大连深蓝泵业产品的系列号、泵规格以及出厂编号。

版权属于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

1.2质量保证

产品质量保证依据定货合同执行。

1.3安全规则

1.3.1使用手册的指示标志

-不注意安全规则会导致人员危险而表示的危险符号:

-电压警惕符号:

-需要注意而没注意从而导致的机械故障或运行故障的安全规则符号:

注意

-直接在装置上的指示符号,如:

旋转方向箭头、泵名牌、接口说明符号等,为了使用方便,要保持这些标志的完整、清晰。

1.3.2人员的资格和培训

服务、维修、检查和安装的全体人员必须具有从事这种工作的资格。

每个人的责任、权限和检测范围必须固定和清楚。

如果没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可经过厂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导。

对于使用者,还需要完全理解生产商提供的操作手册。

1.3.3安全操作说明

-泵只有在数据单中所规定的范围内运行,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超过数据单中提供的数据极限值。

-如果辅助装置(如冷却装置、最小流量装置、润滑装置、密封冲洗装置)发生故障,会导致泵电压增高、密封失效,轴承温升增加等现象发生。

因而确保泵的辅助装置运转正常。

-若泵零件温度很高或很低以至于会对人员造成伤害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接触。

-为防止停车时回流现象出现,必须安装止回流装置。

-运行前必须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如联轴器护罩)。

-输送危险污染环境的液体要符合环境保护法。

-应经常检查易损件,并保证适时更换已磨损的零件,如:

叶轮、口环等。

-装配和拆卸过程中,要有稳定的紧固装置,且要防止零部件掉下引起意外情况发生。

-在运输和存放期间,连接法兰、螺纹孔等部位必须封堵好。

-输送或排放有损健康的有害介质,要注意净化。

-所有维修、检查和安装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批准和技术熟练的。

而且通过学习和认真的使用本手册达到熟练程度。

1.3.4XX禁止测量和更改

未经过本公司同意,禁止对机械设备进行测量和更改,原始备件和辅助设备只由本公司授权提供,此能有安全质量保证。

若使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备件,所产生的后果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1.4包装和运输

-产品的包装按JB2759-80《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执行;

-分开包装和单独发运的设备应用标签或其他形式标示出设备编号;

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振动和碰撞引起轴承的损坏,如将转子部分固定;

-压力腔所有的孔应堵塞,防止发生偶然事故,冷却室孔也应堵塞;

注意-小管路及辅助设备要加以固定,必要时需要拆卸分开包装,以防在装运和保管过程中损坏;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对运输及安装的有关规定。

-必须检查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车)所能承受的重量,合适的装置总重量见相关文件。

承受的载荷在运输时一定要确认,不要回避。

1.5起吊

1.5.1检查

用于起吊的起重设备以及绳索的负载重量必须能承受起吊货物的

重量,在产品数据单(或发货单)中已给出了货物的重量数值。

1.5.2起吊位置

-包装箱的起吊位置见图1.2-1

-各种形式的泵头起吊位置见图1.2-2图1.2-1

 

ab

 

cd

a双吸泵b卧式单级泵c卧式多级泵d立式泵

图1.2-2各种形式的泵头起吊位置

-整机的起吊位置见图1.2-3

注意

卧式安装泵的整机起吊可直接把绳索挂在泵固定件上如进口法兰、电机等处进行起吊。

底座上的起吊吊耳,允许起吊底座或拆卸下电机后的设备,如果整机设备重量大于7.5吨时不允许整机起吊,必须泵头、底座、电机分开起吊,最终在使用现场设备基础上进行组装。

 

图1.2-3

-零部件的起吊

零部件的起吊位置根据零件的具体形状确定,零部件上有吊环螺钉的应使用吊环螺钉起吊;允许使用没有配合的光孔起吊,但不允许使用螺纹孔起吊;在起吊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螺纹,配合面等重要位置,避免划伤影响装配。

1.5.3起吊注意事项

-设备在起吊前,应用钢丝绳索将设备捆绑好,达到良好的起吊平衡后,再慢慢匀速吊起。

-泵本体上的吊环不能用于泵头或整机的起吊,泵本体上的吊环仅用于泵拆卸维修过程中对零部件的起吊。

-对于立式泵不允许采用水平吊装方式进行起吊,也不允许利用出液管进行起吊。

图1.2-4所显示的起吊方法是不允许的。

 

图1.2-4

1.6存放

1.6.1在不损坏包装及无需任何特殊维修的情况下,泵可存放一年。

1.6.2接到货物后未能马上安装和启动的泵在保存时应遵循下列几点说明:

-为了避免由于降温造成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泵上产生锈蚀,应该选择一个干净、干燥、有可能保持恒温,而且无振动的地方存放设备。

注意-在外界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如:

空气潮湿、温度变化较大、酸性、碱性、易污染环境等,泵必须堵塞连接法兰避免漏气。

1.6.3如果泵要在库房或现场长期存放,或由于设备长期停机及要保存备用泵,必须遵循下列说明:

注意-泵如果以前使用过,应需要拆下泵过流部件,清洗与输送液体接触过的泵零部件,等到干后用防锈剂润滑。

-对于泵轴、法兰、联轴器等零件以及小管道的连接处必须在加工表面上涂抹脂状防锈剂,建议不使用普通的润滑油作为防锈剂,防锈剂不能清除锈,所以在使用防锈剂之前,零件表面必需仔细清洗干净并且把锈除去。

-对于泵体、密封箱体、轴承箱体等处的腔体内部应注入矿物油液体防锈剂,粘度为60~70mm2/s。

一般来说,较大泵的泵体内部注入液体防锈剂不太现实,只能采用喷涂的方法,喷涂周期为每六个月一次,在轴承架中要注入液体防锈剂要直到将视油窗淹没为止。

注意-密封箱体内如果配有填料,应取出填料,换上保护填料,在保存期间保护填料保留在填料箱体内。

启动前,取出保护填料,换上工作时所用的填料。

-密封箱体内如果配有机械密封,全套的机械密封应保留在密封箱体内,通过密封冲洗孔注入液体防锈剂,注入液体防锈剂的同时,用手转动泵轴几次。

-对于注入防锈剂的零部件(泵体、密封箱体、轴承架),每六个月应该排泄一次冷凝物,必要时增加防锈剂,为了避免轴承的锈蚀,应该用手转动泵转子,这样防锈剂就可以均匀的分布到轴承的滚子和保持架上。

注意-每12个月,防锈剂要更换一次。

1.7开箱验收及管理

1.7.1设备的开箱检验,应在有关人员参加下,按照装箱清单进行验收,内容包括:

-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包装箱号、数量,并检查包装状况;

-检查随机技术资料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

-对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核实零部件的品种、规格、数量等;

-核对随机技术资料与设备是否相匹配,核对设备是否与最终交付资料相匹配;

-检验后应提交有签证的检验记录。

1.7.2机器及各零部件若暂不安装,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妥善保管,严防变形、损坏、老化、错乱或丢失等现象。

1.7.3凡与机器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配件,应由各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妥善保管。

◇2安装

2.1泵安装前的准备

2.1.1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明书;

-制造厂提供的有关重要零件和部件的制造、装配等质量检验证书及机器的试验记录;

-设备的外形安装尺寸图、总装配图、主要部件图、零件明细表及安装使用说明书;

-机器的装箱清单;

-有关的安装规范及安装技术要求或方案;

2.1.2安装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即基础具备安装条件,基础附近的地下工程已基本完成,场地已平整;

-安装设备的周围各种大型设备及其上方廊上的大型管道均已吊装完毕;

-施工运输和消防道路通畅,同时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施工用的照明、水源及电源已备齐;

-安装用的起重、运输、起吊设备具备使用条件;

-备有设备、零部件,配件及工具等的贮存设施。

-对于有毒、爆炸、热的或其他危险介质的排泄要特殊处理,防止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险。

2.2基础的安装、检验及处理

2.2.1基础的安装

-为了吸收振动并牢固地支撑泵底座(底板),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尺寸;

-软弱的地基场合,应用木桩或混凝土进行地基处理;

-电动机直联的型式,基础自身的重量应为机械重量的3倍以上;发动机直联的型式,基础自身的重量应为机械重量的5倍以上;

-驱动机和泵直联或用齿轮箱传动时,必须用整体的基础;

-对于皮带轮传动的泵装置,当泵和动力机分别设基础时,要防止因皮带的拉力而使基础产生滑动或倾覆;

注意-在冬季结冰期,地基表面因受冻要降低承载力,因此,基础的埋置深度要比该地冻土深度深;

注意-以二层楼面板作基础时,要注意使基础的中心和梁的中心一致或者使之跨在两根梁上,并且尽可能接近建筑物的墙壁;

注意-在基础混凝土浇注两周左右充分固化后,方可安装泵;

-泵底座(底板)和基础混凝土之间为水平校正的需要,应留有30~70毫米的间隙,同时,基础混凝土的上面不用瓦刀抹平,应照原样保留凹凸不平;

2.2.2检验

-基础移交时,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及测量记录。

在基础上应该明显地画出标高基准线及基础的纵横中心线。

在建筑物上应标有坐标轴线。

重要设备的基础应有沉降观测点。

-对基础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按有关土建基础图、外型尺寸图及设备的技术文件,对基础的尺寸及位置进行复测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基础尺寸及位置的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

1

基础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20

6

预埋地脚螺栓:

2

基础各不同平面的标高

0-20

标高(顶端)

+200

3

基础上平面外形尺寸

±20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

±2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0-2

7

预留地脚螺栓孔:

凹穴尺寸

+200

中心位置

±10

4

基础上平面的水平度(包括地坪上需要安装

设备的部分)

深度

+200

孔壁的铅垂度(全深)

10

每米

5

8

带锚板的预埋活动地脚螺栓:

全长

10

标高

+200

5

竖向偏差:

中心位置

±5

每米

5

水平度(带槽的锚板)

5

全高

20

水平度(带螺纹孔的锚板)

2

2.2.3处理

机器安装前应对基础做如下工作:

-需要二次灌浆的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基础表面,应用铲或尖锤刨掉低强度、疏松的混凝土,并刨出麻面,麻点深度一般不小于10毫米,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有3~5个点为宜;

-需要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不允许有油污或疏松层,基础表面应该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去所有灰尘和松散的颗粒,如果用水泥砂浆灌浆,基础表面应当用水浸透,直到不吸水为止,多余的水分除去,如果用环氧树脂砂浆,在施工前所有表面应保持干燥;

-放置垫铁处的基础表面(至周边约50毫米)应铲平,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毫米/米;

-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2.3地脚螺栓的要求

2.3.1地脚螺栓的形式及安装

-一般地脚螺栓如图2.3-1所示,注意-此类地脚螺栓必须在机器初找平、找正以后进行灌浆固定,不允许直接灌注在基础之内,这样造成的误差可能使设备无法安装。

-带锚板的T型地脚螺栓如图2.3-2所示,此类地脚螺栓,可以预先安装一直径大于地脚螺栓2~3倍的套筒直接灌注到基础之内。

2.3.2放置在预留孔之内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条件:

-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应无油污和氧化皮,螺纹部分应涂上少量油脂,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及锚板应刷防锈漆;

注意-螺栓安装应垂直,地脚螺栓不应碰到孔底,螺栓上任一部位离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15毫米;

-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1.5~3倍螺距高度,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间的接触均应良好;

-用螺母托着的钢制锚板与螺母之间应点焊固定;

-当锚板直接焊在地脚螺栓上时,其角焊缝高度应不小于螺杆直径的1/2。

 

图2.3-1图2.3-2

1地脚螺栓2螺母3垫片4底座5外模板1地脚螺栓2螺母3垫片4底座5外模板

6二次灌浆层7层对斜垫片8平垫片9基础麻面6二次灌浆层7层对斜垫片8平垫片9基础麻面

10初找正后的地脚螺栓孔灌浆层11基础10套筒11基础12锚板

2.3.3地脚螺栓拧紧力矩

预留孔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才可拧紧地脚螺栓,拧紧力矩数值参见表2.3-1。

表2.3-1地脚螺栓的拧紧力矩及轴向拉力

螺栓螺纹直径

mm

力矩

公斤力*米

轴向拉力

公斤力

螺栓螺纹直径

mm

力矩

公斤力*米

轴向拉力

公斤力

12

2.5~3

900

36

80~82

8500

16

6~7

1500

42

120~130

11500

20

13~14

2500

48

190~195

16000

24

23~24

3500

56

300~310

25000

27

34~35

4800

64

440~460

30000

30

45~70

5500

2.4泵的安装

2.4.1垫铁的安装

-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垫铁,应尽量使垫铁靠近地脚螺栓,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300毫米时,可在各地脚螺栓的同一侧放置一组垫铁。

-相邻两垫铁组的间距,可根据机器的重量,底座的结构形式以及负荷分布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500毫米左右。

-垫铁表面应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斜垫铁的斜面光洁度不得低于12.5,斜度一般为1/20~1/10,对于重心较高或振动较大的泵采用1/20的斜度为宜。

注意-斜垫铁应配对使用,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时,一般不超过四层,薄垫铁应放在斜垫铁与厚平垫铁之间。

垫铁组的高度一般为30~70毫米,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3/4,其相互间的偏斜角应不大于3°。

注意-垫铁直接放置在基础上,与基础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50%。

平垫铁顶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2毫米/米,各垫铁组顶面的标高应与泵底面实际安装标高相符。

注意-泵找平后,垫铁组应露出底座10~30毫米,每块垫铁伸入泵底座底面的长度,均应超过地脚螺栓,且应保证泵的底座受力均衡。

若泵底座的地面与垫铁接触宽度不够时,垫铁组放置的位置应保证底座坐落在垫铁组承压面的中部。

-泵用垫铁找平,找正后,用0.25或0.5公斤的手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

用0.25毫米的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之间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从两侧塞入塞尺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宽)度的1/3。

-检查合格后应立即用电焊在垫铁组的两侧进行层间点焊固定,垫铁与泵底座之间不得焊接。

2.4.2无垫铁安装

-泵的自重及地脚螺栓的拧紧力均由二次灌浆层来承担的安装方法,称为无垫铁安装,无垫铁安装,适用于底座底平面较平整的设备,对于转速较高,负荷较大的设备,二次灌浆层部分应采用捣浆的方法。

对于一般机器可采用灌注的方法。

-无垫铁安装是利用小型千斤顶或临时垫铁或泵上已有的安装用顶丝来找平泵,用微胀混凝土(或无收缩水泥砂浆)灌注并随即捣实二次灌浆层,待二次灌浆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取出千斤顶或临时垫铁填实空洞,或者松掉顶丝,并复测水平度。

-无垫铁安装有调整方便、稳定性好及没有垫铁腐蚀等优点,但二次灌浆工作较烦琐。

-无垫铁安装的2种形式见图2.4-2和2.4-3

 

图2.4-2调整顶丝形式图2.4-3临时支撑形式

1顶丝2底座3垫板4二次灌浆层5基础1千斤顶(垫片)2底座3模板4二次灌浆层4基础

2.5泵的找正

-泵的纵向与横向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为±5mm。

泵纵向中心线即泵轴的中心线;泵横向中心线一般为出口管的中心线。

如果机组还包括齿轮箱,则齿轮箱、原动机与泵体中心线应分别进行检查,允差分别为±5mm。

-基础上所标出的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0mm。

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以厂区或厂房内的基准点标高为准。

垫铁总的高度应控制在30~70mm。

注意-泵就位以后,应进行找平。

找平时应该选取设备的进出口法兰密封面或者泵轴的外露轴颈为基准面,如图2.5-1。

泵体的横向水平允许偏差一般为0.1mm/m,泵的纵向水平允许偏差垂一般为0.05mm/m,在设备找正时,不允许采用松紧螺栓的方法来调整,必须通过调整垫铁的位置来找平,调整水平后方可上紧螺栓,上紧后再次检查水平度,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松开螺栓,重新调整。

-泵进行找正后,要对泵轴联轴器和驱动端联轴器,进行初步找正以避免二次灌浆后无法找正。

图2.5-1

2.6底座的二次灌浆1泵法兰2水平仪3轴

-通常,在连接管线之前以及在联轴器最后找正之前底板要二次灌浆。

-二次灌浆可以采用一般的水泥砂浆,也可以采用环氧树脂砂浆,由于环氧树脂砂浆具有高的结合强度和较好的无孔加工表面特性,大多数泵安装时应首选环氧树脂砂浆。

-如果在腐蚀性环境中安装则应该考虑,用防护性涂层来保护基础和钢筋结构。

-二次灌浆层的灌浆工作,一般应在工程检查合格,设备最终找平找正后24小时内进行,否则在灌浆前应对机器的找平找正数据进行复测核对。

-二次灌浆层的高度一般为30~70mm,如图2.3-1和图2.3-2中所示应安设外模板,外模板距设备底座外边缘距离不得小于60mm,外模板高度不得小于10mm。

-二次灌浆层的灌浆工作要连续,不得分次浇灌,并应符合土建专业的有关技术规定,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在二次灌浆层养护期间,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

2.7联轴器的校正

2.7.1联周器的校正

注意-在基础(包括二次灌浆层)彻底固化之后,对泵联轴器进行准确校正,校正时,若粗心大意,会导致联轴器以及泵和驱动装置的损坏。

注意-校正联轴器之前,在联轴器未耦合的情况下,检查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与泵的旋向是否一致。

-根据联轴器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安装、校正。

安装时,请参看联轴器的安装图及说明书。

-联轴器的校正一般应采用千分表进行径向和端面测量,如图2.7-1,将千分表座固定在联轴器的一端,旋转另一端测定跳动值,也可采用专门的光学仪器进行测量。

 

图2.7-1图2.7-2

-如果联轴器没有加长段,则应用千分表则量径向跳动,端面测量改用塞尺测量如图2.7-2。

注意-

在进行联轴器校正时一般通过调整驱动机与底座之间的垫片来实现,电机与底座间的垫片最大厚度不应超过13mm,垫片数量不应该超过5片,所有垫片都应跨在压紧螺栓和垂直顶丝上,并且应延伸出设备支脚外缘至少5mm。

2.7.2各种结构的联轴器校正允许偏差

各种结构的联轴器校正允许偏差参考值(图2.7-3中y、z值)如表2.7-1~2.7~3所示。

表2.7-1滑块联轴器(爪型联轴器)图2.7-3

联轴器外直径(mm)

径向位移y(mm)

轴向倾斜z(mm)

联轴器之间间隙S(mm)

≤300

<0.05

<0.4/1000

≈2.0

>300~600

<0.10

<0.6/1000

≈2.0

表2.7-2齿型联轴器

联轴器外直径(mm)

径向位移y(mm)

轴向倾斜z(mm)

联轴器之间间隙S(mm)

170~185

<0.05

<0.3/1000

≈2.5

220~250

<0.08

<0.3/1000

≈2.5

>300~600

<0.10

<0.5/1000

≈5.0

表2.7-3弹性柱销联轴器

联轴器外直径(mm)

径向位移y(mm)

轴向倾斜z(mm)

联轴器之间间隙S(mm)

70~106

<0.04

<0.2/1000

≈3.0

130~190

<0.05

<0.2/1000

≈4.0

224~250

<0.05

<0.2/1000

≈5.0

315~400

<0.08

<0.2/1000

≈5.0

475~600

<0.10

<0.2/1000

≈6.0

表2.7-4膜片联轴器

联轴器外直径(mm)

径向位移y(mm)

轴向倾斜z(mm)

≤200

<0.05

<0.2/1000

200<D≤300

<0.08

<0.3/1000

300<D≤400

<0.10

<0.4/1000

400<D≤600

<0.10

<0.5/1000

2.7.2各联轴器校正注意事项

注意-当对进出口管把紧后,需要对联轴器重新校正,以消除管路变形对联轴对中度的影响。

注意-当泵运转一段时间后,应对联轴器进行重新复查,进一步消除管路变形对联轴器对中度的影响,此点对于高温泵(低温泵)尤为重要。

2.8管道及附属设备的安装

2.8.1进出口管路

注意-吸入管和排出管直径通常是根据吸入管路中介质流速为2m/s,排出管路中介质流速为3m/s而确定。

注意-吸入管径一般需要比泵入口管径大1~2级,这一点在吸入管路比较长时尤为重要,因为加大管径可以很好的减小管路摩擦损失,从而改善泵的吸入性能,减小气蚀的可能性。

-在吸入端吸上时,卧式管道部分应该朝泵的方向平稳的上升,在吸入端倒灌时,卧式管道部分应该朝泵的方向平稳的下降,以防空气进入。

通常管路倾斜角度α为5

°左右。

如图2.8-1

-每节管道的设计及结构应该不阻碍液体的自由流动,管路由大直径到小直径的过渡必须是平缓的。

锥形管要设计成偏心的水平安装,如图2.8-2所示。

这样布置可以避免存气。

锥形管的长度必须是管直径差的5-7倍。

-为了不使管的过流面积减小,应注意法兰连接用的垫片是否与法兰中心对齐。

-应避免管路横截面的突然减小和急转弯管,否则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管路的摩擦损失,会影响泵的正常运转。

注意-入口管路在安装过程中要防止漏气,如果漏气会影响泵的性图2.8-1

能,达到一定程度将会使泵发生气蚀,因此需特别注意。

-在设计管路时,应用适当的方法支撑管路,且管路不能过分拉紧,为防止管路的热变形在泵进出口管路上要安装膨胀节,在膨胀节与泵进出口法兰之间必须安装合适的支撑和管座(因为膨胀节产生的外力远远大于泵的承受范围),以上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泵法兰受由管重量及热力引起的力和力矩不超过允许要求。

图2.8-2

-吸入管道一般要安装闸阀,闸阀应水平或者倾斜向下安装,以避免存气,如图2.8-3,除了检查、切换外,入口闸阀必须全开。

好好不好易存气

 

图2.8-3

注意-出口管路上应该安装止回阀和闸阀,止回阀应该安装在泵和闸阀之间,防止泵在万一出现故障时产生的回流或从其它运行泵产生的回流对泵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泵启动时应使用闸阀控制。

-管道与设备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器上用百分表检测其径向位移,转速大于6000转/分的设备,应不超过0.02毫米;转速小于或等于6000转/分的机器,应不超过0.05毫米,否则应对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