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686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docx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

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应用电子技术)

篇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1、行业背景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伴随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部分中西部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随着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区域集聚效应的进一步加强,我国正在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全球制造基地,“长三角”的区域优势愈加突出。

由于扬州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境内外资本在我市的投资和并购重组空前活跃,为优势产业集聚打造新的舞台。

作为扬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现有企业238家,资产总额162.07亿元,资产规模过亿元的有3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28家。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及其延伸产品,加快培育建设LED照明基地;不断加大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

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2、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本专业紧紧把握近年电子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随着我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专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电子类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随着扬州、江都沿江开发的持续深入,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高学历、高技能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无论在用工的数量,还是人才的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应用电子技术类人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加快中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培养步伐,不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才能有效缓解这一矛盾,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为此,我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地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强化制度管理,为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

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坚持中高职人才培养两手抓,以严格规范的实践训练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同时注意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具备过硬的技术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并能练就一技之长以适应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专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具体目标:

①按照“培养、引进、厚待、重用”的原则,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②推进教科研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建立教科研团队。

③结合自身特点,大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符合中职学生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另外,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争取寻求突破。

④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训设备;不断巩固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提高专业竞争力。

⑥以“社会培训、开放教育、合作办学”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专业的辐射作用。

三、建设思路

根据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和扬州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本着“以人为本、强化能力、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职业教育原则,按照下列思路进行专业建设:

1.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建设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完善实验实训和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职业环境,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通过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扩大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对口支援和社会交流等社会服务功能。

四、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推进“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强化校外顶岗实习

(4)确保“双证融通”培养

2.课程体系建设

(1)项目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

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开发项目课程,探讨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以过程监控为主要特征的考核方式,最终探索出适合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

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确定项目课题、内容及实施方案和目标。

(2)核心课程建设

在确定的核心课程建设中建立相应的团队,由专职教师、外聘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等组成团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并同时协助制定实施方案和操作细节等。

3.实验及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扩建一批电子实验实训室,新建创新设计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服务为出发点,积极为企业职工培训,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等任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建立长效机制。

4.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念、高技能、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为地方电子行业培训员工,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承担企业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积极与西部同类院校合作,为他们培训教师,协助建设实训基地,协助基地管理制度建设。

五、规划资金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

万元)

建设内容

合计

建设内容

合计

课程建设

1、人才培养方案

5

实训基地

建设

1、扩建电工电子实验室与电子仪器提档建设

50

2、核心与精品课程建设

20

2、扩建电工调试与检修实训室(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置)

30

小计

25

3、扩建电子整机维修车间

20

师资建设

1、专业带头人

10

4、新建电器安装与维修项目实训室

50

2、骨干教师

5

5、新建楼宇智能电器控制实训室

25

3、兼职教师聘用

5

6、扩建单片机实训车间

30

小计

45

7、新建汽车电气控制实训车间

60

小计

265

合计:

310

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措施

抓紧制定《应用电子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制定《理实一体工作室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细则》等制度,规范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完善“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2.组织保障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

学校领导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坚持专业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技术进步,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并结合自身条件合理改革专业,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质量,增强专业吸引力。

(2)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成立由学校、企业和研究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电子信息行业专业设置与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教育教学工作,并对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指导和评价。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等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

用好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3.人员保障和激励措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各项建设内容要成立相应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必须由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要抽调精兵强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内容。

专业建设人员必须维持相对稳定,学校、电信系已出台相应奖励政策调动参与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资金保障措施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合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学校对专业经费和建设进度予以监督,加强精品专业建设经费过程管理。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除学校对精品专业建设待拨款以外,还可多方筹措精品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包括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合作的企业的捐赠等各种形式,确保各建设内容需要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保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如期完成。

篇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五年制高职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职学校自身改革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简要说明目前情况,主要包括专业方向、师资、学生、课程、教材、实践环节、实验室、学术成果等。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目前专职教师9人,副教授1名,其中研究生毕业有2人;在校学生有06应用电子大专班(51人)、07应用电子大专班(53人)、08应用电子大专班(61人)、09应用电子大专班(45人)五个班级,共210人。

本专业拥有“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传感器实验室”、“家电原理实训室”、“SMT实训室”、“电子装配实训室”、“电子检测实验室”和“学生创新制作室”等多个实验(训)室,并配备了许多先进的专用仪器、实验设备、工具及软件等,基本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可满足现阶段专科教学需要。

近年来,本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多人次获得省、市技能大赛大奖。

我系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许多论文;编写出版了多部教材和专著。

2.专业建设基础(主要说明本专业在我校的发展历史和现有基础)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始建于1983年,原名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三年制中职专业,2006年升级为五年制大专专业,同时改为现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建设,遵照“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泰州市电子技术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生产和应用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1.培养目标

面向电子及相关行业,培养具备胜任相关岗位需求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3)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4)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5)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

(2)掌握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3)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中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5)掌握典型电子产品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技术和工艺;

(6)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电子产品市场营销知识。

3、能力

(1)具有操作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2)具有阅读电子线路图和工艺文件的能力;

(3)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4)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与维修的能力;

(5)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电子系统的安装、调试及使用维护能力,具有一定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7)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8)具有准确的汉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英语交流与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了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基础性、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以培养学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进行专业教学内容设计和人才培养。

针对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简单的计划和安排,而且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着力识别和分解出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及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确定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然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科目,设计教学模块。

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形成了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3.专业发展规模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学生人数共210人。

计划到2010年在校生人数达到300人。

4.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应用电子技术建设的总体目标:

以专科教育为主,积极探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专业核心理论和技术课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根据专业的特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拟重点建设应用电子技术和电器设备维护两个专业方向,基本形成与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使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全系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达到省内同类学校先进水平。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我校办学为指导思想,以五年制专业设置目录为依据,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突出本专业特色,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紧跟时代要求,切实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

建立与自身定位目标相吻合,具有时代和社会特征的质量观及质量标准。

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使本专业特色突出,成为优势明显的品牌专业。

四、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

1.课程体系建设

(1)现有课程体系及其特点(主要根据现行专业教学计划,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基础性、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整合课程(详见本专业教学计划),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及其学时量,从而改变了过去理论学时偏重的局面。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规律,明确新形势下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思维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完善教材建设,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力争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4~6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

(3)课程体系建设负责人及分工(要求落实到个人,并将建设任务分配给相关人员)

核心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建设负责人

语文

李士秋

数学

王传玉

英语

王琼

模电技术、数电技术

程慧娟

集成电路应用技术

许国华

电子CAD

杨红红

单片机应用技术

周慧

电子产品检测技术

孙海林

电子产品设计技术

尹巧萍

电工技术基础

刘镠

电机与控制技术

高洁

2.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大纲建设

(1)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计划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基础性、综合性强、专业宽口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整合课程,逐年不断加大实用的实践教学内容及其学时量。

(2)教学大纲建设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将教学内容研究与改革的成果及时地反映到教学大纲中来,作到每学期、每年度对教学大纲做出必要的和合理的修订。

大纲的修订工作由担任本课程的负责人组织修订。

3.教材建设

(1)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做法

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本专业结合电子技术相关领域对应用型一线人才需求的特点,由专业负责人、带头人牵头,组成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对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订教材的建设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一定量的本专业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高职教材编写任务。

经过几年教材建设后,本专业教师编写出版的高职教材应达到一定规模。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制订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

根据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本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育部推荐的优秀高职专科教材。

为加强试点专业建设,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投入资金用于购置专业图书资料。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反映最新知识、最新技术的专业课程(含选修课程)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教材。

(2)专业课程教材使用计划

根据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本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优先选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和高职专科优秀教材。

(3)自编教材计划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等)

教材名称

编写人

编写(或出版)时间

使用时间

电子产品检测技术

专业

电子产品检测实用教程

孙海林等

2010

2011

4.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2009年拟列为重点建设课程:

电子产品装配训练

2010年拟列为重点建设课程:

电子产品检测技术

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姓名

性别

职称

姓名

性别

职称

尹巧萍

副教授

程慧娟

中学高级

高洁

中学高级

孙海林

讲师

许国华

中学高级

刘镠

讲师

谢颖

讲师

杨红红

助教

周慧

讲师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师资队伍规模

教师12人。

教师专业方向

应用电子6人,维护6人。

职称结构

副教授2人,讲师……

学历结构

硕士3人,本科……

学缘结构

外校本专业12人

年龄结构

40岁以上3人,40以下……

3.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培养计划

序号

姓名

培养(引进)方向

培训(引进)方式

培训(引进)时间

备注

1

电子

引进

2009-2010年间

学术带头人

4.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地域优势,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学术带头人,确保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学工作水平能够充分满足专业教学及实训室建设的需要。

专业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科研课题。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师德师风的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作为职务职称聘任、晋升、奖惩以及部门和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

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精神境界,形成了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专业重点通过师资培训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短期专题培训班、学术研讨班。

认真落实学校制订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师生交流会、优秀教师奖励、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专业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经过几年努力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六、实践教学建设规划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

一方面,要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整体考虑,以学科建设来带动专业建设,依托相关专业的教学条件进行扩展补充,此外,加强软硬件投入,与相关专业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率。

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三性”实验项目。

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要求、方式和途径

●在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建设发展基础上,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层次和质量,构建适应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能较好保证完成实验教学,能承担实验科学研究、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相对稳定的实验室工作队伍。

逐步改革不利于教学科研的管理方式,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按照基础实验、技术基础实验和专业方向实验三级平台,构建我系新的实践教学科研系统。

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实训和中心的作用,建设和提高专业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层次和影响力。

在专业方向上形成特色和优势。

●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认真完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开展实验教学内容、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研究,逐步修订完善体现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出率;把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室开放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加强课程设计与综合性实验实训教学,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改革实践性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进一步加强校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二)课程设计(工程设计)、毕业设计条件建设规划

1.现状

●建立了完善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兼有实物制作类设计项目,力求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作品。

根据学校制定的毕业设计(论文)等一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课题的选择与审定、指导教师资格、指导学生数量、指导过程管理、学生管理、答辩与成绩评定、经费使用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做出明确规定。

●加强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程实行早进入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答辩阶段和复查阶段管理。

早进入阶段。

学生提前一年开始接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审题及导师资格审查等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制度和题目申报、审核、师生双向选择、开题报告制度。

初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