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839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法学概论》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学概论》大纲.docx

《《法学概论》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概论》大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学概论》大纲.docx

《法学概论》大纲

《法学概论》

授课教师:

刘辉

时间:

2010年3月

第一节法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起源

   二、法的定义及特征

(一)法的定义

(二)法的特征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社会规范。

三、法律关系

(一)定义: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法律关系的主体。

2、法律关系的内容。

 3、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四、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 

(一)法律规范的结构

(二)法律规范的形式 

    (三)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

第二节法律的创制、适用和遵守

一、法律的创制 

 

(一)法律创制的概念 

  

(二)社会主义法律创制的程序 

  二、法律的适用 

(一)法律适用的概念

(二)1、法律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2、法律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3、法律对人的适用范围。

(三)法律解释 

三、法律的遵守 

(一)遵守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要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三节法与国家、政策和道德

一、法与国家

二、法与政策

三、法与道德

第四节社会主义法制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和要求

(一)法制的概念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阶段:

经验和教训

第五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方略的提出

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及实现的标志和条件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

二、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第一次召开,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制定了在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我国现行的宪法(1982年宪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先后颁布过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

1982年宪法是在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的背景下通过的。

现行宪法公布实施后,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宪法的一些规定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的情况。

因此,对现行宪法中的个别条文进行修改也就势在必行。

1988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曾先后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的序言和部分条文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和补充。

第二节我国的基本制度

我国的基本制度,主要指我国的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组织结构以及经济制度。

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来划分国家行政单位,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两种,即单一制和复合制国家。

(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我国宪法序言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同时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这些规定表明,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又是统一的国家,国家结构是单一制的形式。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四)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相对于一般行政区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为主体

1.国有制经济

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二)劳动者个体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

1.劳动者个体经济

2.私营经济

3.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和外资经济。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一)公民的定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人身自由

(五)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六)社会经济权利

(七)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八)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九)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委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犯、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义务

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及其组织活动原则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3.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

4.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5.精简和效率的原则

6.党的领导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各方面工作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家机关真正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

二、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三)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四)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Ⅶ.课后小结:

本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典作为主要依据,概括了我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和基本精神。

在掌握本章的基础之上,学生将进一步去学习我国的基本法律。

Ⅷ.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宪法?

宪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2.建国以后我国制定了哪几部宪法?

各自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是什么?

3.什么是国体?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4.什么是政体?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

5.什么是国家结构?

我国为什么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内容?

6.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刑法

第一节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1.我国刑法的地域效力

2.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

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主要指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中国人和外国人。

(1)刑法对我国公民的适用。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2)我国刑法对外国人的适用。

(二)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二节犯罪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二、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二)犯罪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分类。

(2)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构成条件。

(3)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原则。

4.犯罪的主观方面

(1)犯罪的故意。

(2)犯罪的过失。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一)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的概念

2.正当防卫的条件

(1)主观条件。

(2)起因条件。

(3)时间条件。

(4)对象条件。

(5)限度条件。

3.无限防卫权

(二)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概念

2.紧急避险的条件

(1)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

(2)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

(3)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

(4)紧急避险的对象条件。

(5)紧急避险的可行性条件。

(6)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

3.紧急避险的特别例外限制

第三节犯罪的形态

一、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一)概述

(二)犯罪既遂

(三)犯罪预备

(四)犯罪未遂

(五)犯罪中止

二、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二)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四节刑罚

一、刑罚的概念、特征和目的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特征

二、刑罚的种类

(一)主刑

(二)附加刑

三、刑罚的具体运用

1.一般累犯

2.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

(三)自首和立功

(四)数罪并罚

1.数罪并罚的概念

2.数罪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

(五)缓刑、减刑和假释

1.缓刑

2.减刑

3.假释

 

第四章刑事诉讼法

第一节总则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法的特殊原则

(一)公、检、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三)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四)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依法监督原则

三、管辖、回避、证据

(一)管辖

(二)回避

(三)证据

四、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二)强制措施的种类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概念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

第二节刑事诉讼程序

一、立案

二、侦查

三、起诉

(一)公诉

(二)自诉

四、审判

(一)审判组织

(二)审判程序

五、执行程序

第五章民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的对象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

(二)诚实信用的原则

(三)权利神圣原则

(四)公共利益原则

三、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二节民事主体

一、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

2.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1)宣告失踪。

(2)宣告死亡。

3.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监护制度

1.监护的概念

2.监护的分类

3.监护人的职责

二、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及成立的条件

1.法人的概念

2.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三)法人的种类

1.企业法人

2.非企业法人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一、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2.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三)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无效民事行为

2.可撤销民事行为。

(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民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l)返还财产。

(2)赔偿损失。

(3)追缴财产。

二、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二)代理的种类

(三)代理权的行使

(四)代理权的消灭

第四节物权和债权

一、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及其取得和消灭

(一)财产所有权的概念

(二)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

1、财产所有权的取得。

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原始取得。

②继受取得。

2、财产所有权的消灭。

3.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三)财产共有权

1.按份共有

2.共同共有

3.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四)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五)相邻关系

二、债权

(一)债的概念和特征

1.债的关系的当事人都是特定的

(二)债的发生根据

(三)债的担保

(四)债的转让

(五)债的消灭

 

第五节人身权

一、人身权的概念及特征

二、人身权的种类

根据权利对象的属性,可以将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

1、人格权

2、身份权

第六节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责任的特征:

1.强制性2.财产性3。

补偿性

二、侵权的民事责任

(一)一般侵权行为

(二)特殊侵权行为

第六章知识产权法

第一节知识产权法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特征

1.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是一种无形财产

2.知识产权必须经国家法律直接确认

3.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

4.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

5.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

第二节著作权法

一、著作权法的概念

(一)著作权

(二)著作权法

二、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内容

(一)著作权的主体

1.原始主体。

2.继受主体。

(二)著作权的客体

(三)著作权的内容

2.著作权的财产权利

三、著作权的取得及法律保护

(一)著作权的取得

(二)著作权的保护期

四、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

五、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专利法

一、专利法的概述

二、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内容

(一)专利权的主体

1.发明人或设计人

2.发明人的单位

3、合法受让人

(二)专利权的客体

4.对专利权客体的限制

(三)专利权的内容

1.专利权人的权利

2.专利权人的义务

三、专利权的取得

(一)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1.新颖性

2.创造性

3.实用性

(二)专利权的申请程序

1.专利的申请

2.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1)对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我国专利法对发明专利申请采取早期公开、延迟审查的审批程序。

(2)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三)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决定不服的复审

四、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一)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中止和无效

(二)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三)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

(四)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商标法

一、商标法概述

二、商标权的主体、客体、内容

(一)商标权的主体

(二)商标权的客体

(三)商标权的内容

三、商标注册

(一)商标注册的概念

(二)商标注册的原则

(三)商标注册的程序

(四)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

四、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二)注册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理措施及法律责任

第一节婚姻家庭法

一、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婚姻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婚姻法的概念

2.婚姻法的调整对象

(二)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原则

2.一夫一妻原则

3.男女平等原则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5.计划生育原则

二、结婚

(一)结婚的概念及特征

结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结婚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异性男女。

2、结婚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定的结婚条件,按法定的方式进行。

3、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建立夫妻关系。

(二)结婚的条件

我国婚姻法对结婚条件作了两方面的规定,即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1、结婚的必备条件。

①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同意。

②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原则。

2、结婚的禁止条件。

①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②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应禁止结婚。

3.结婚程序

注意与婚姻有关的两种现象:

一是婚约。

二是事实婚姻,。

三是非法同居。

4.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1)无效婚姻。

(2)可撤销婚姻。

(三)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1.夫妻关系

(1)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

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夫妻双方都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②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和干涉。

③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④夫妻双方都有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2)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

(3)夫妻之间有互相抚养的义务。

(4)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2.父母子女关系

(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2)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3)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的义务。

(4)父母与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5)非婚生子女与父母、继父母与继子女、养子女与养父母的权利义务。

①非婚生子女与父母的权利义务。

②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

③养子女与养父母的权利义务。

3.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间的关系及兄弟姐妹间的关系两种。

(1)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间的关系。

(2)兄弟姐妹间的抚养义务。

4.离婚

(1)离婚的条件。

(2)离婚的程序。

在我国,离婚主要有三种方式:

协议离婚;调解离婚;判决离婚。

(3)离婚的两项特殊规定。

(4)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财产问题。

(五)法律责任

1.家庭暴力的责任

2.遗弃的责任

3.重婚的责任

4.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

5.私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责任

6.对不执行法院判决确定的义务的责任

 

(六)涉外、涉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婚姻的有关规定

1.涉外婚姻

第二节财产继承法律制度

一、继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继承法的概念

2.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1)继承权男女平等的原则。

(2)养老育幼原则。

(3)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

3.遗产的范围

二、法定继承

1.法定继承的概念及条件

(1)法定继承的概念。

(2)法定继承的条件。

2.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兄弟姐妹。

(5)祖父母、外祖父母。

(6)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

3.法定继承人的顺序

4.代位继承

三、遗嘱继承

1.遗嘱和遗嘱继承的概念

(1)遗嘱的概念。

(2)遗嘱继承。

2.遗嘱继承的特征

3.遗嘱的有效条件

遗嘱无效。

4.遗嘱的变更、撤销和执行

四、遗赠

1.遗赠的概念

2.遗赠与遗嘱的区别

五、遗产的处理

1.继承的开始、继承发生的根据、继承的结果

(1)继承的开始。

(2)继承发生的根据。

(3)继承的结果。

继承的结果是财产所有权发生转移,新的所有权产生。

2.继承的接受、放弃和丧失

3.遗产的分割

(4)无人继承又无人受赠遗产的处理。

 

第八章经济法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范围

(一)经济法的概念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市场主体组织关系

2.市场运行规制关系

3.宏观调控关系

4.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

第二节合同法

一、合同法的概念

二、合同的订立

(一)订立合同的主体

(二)合同的内容

(三)合同的形式

(四)合同订立方式

1.要约

2.承诺

3.缔约过失责任

三、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合同的法律效力与合同的成立

(二)合同成立后的几种结果

1、有效合同。

2、无效合同。

3、可撤销合同。

4、合同效力待定

四、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的履行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

2、公平合理促使履行原则

五、违约责任

1、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2、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3、违约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区别

1.违约责任具有任意性

2.违约民事责任也具有强制性的一面

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及意义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1.采用假冒或伪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6.经营者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销售商品的行为

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8.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

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

1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

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市场经营主体法律

一、公司法

(一)公司法概述

1.公司的概念及特征

2.公司法的概念及特征

(二)有限责任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及特征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3.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权利

5.国有独资公司

(三)股份有限公司

1.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及特征

2.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3.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二、企业法

(一)企业法概述

(二)国有企业法

1.国有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2.国有企业经营权

3.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

4.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三)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1.集体所有制企业法概述

2.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3.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四)私营企业法

1.私营企业的性质和种类

2.私营企业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五)外商投资企业法

1.外商投资企业法概述

2.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特征

二、产品质量法

(一)产品质量法的概念

(二)产品质量的管理与监督

(三)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1.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二)消费者的权利

1.人身、财产安全权

2.要求提供信息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获得赔偿权。

6.成立团体权

7.获得知识权

8.尊重人格、习惯权

9.批评监督权

(三)国家和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1.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3.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四)消费争议的解决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

一、税法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二)税法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三)我国现行税收种类

我国现行税法按征税客体划分为五大类税,即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

1.流转税

(1)增值税。

(2)消费税。

(3)营业税。

(4)关税。

2.所得税

3.财产税

4.行为税

5.资源税

二、金融法

(一)金融法的概念

(二)中国人民银行法

1.中国人民银行的概念和职权

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1)服务职能。

(2)调节职能。

(3)管理和监督职能。

3.人民币

(三)商业银行法

1.商业银行的概念

2.商业银行的设立

3.对存款人的保护

4.接管和终止

第五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

一、劳动法

(一)劳动法概述

1.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劳动法的特征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三)劳动法律关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