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平凡人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8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平凡人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的平凡人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的平凡人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的平凡人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的平凡人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我的平凡人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我的平凡人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我的平凡人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我的平凡人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平凡人生.docx

《我的平凡人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平凡人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平凡人生.docx

我的平凡人生

我的平凡人生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惊雷震动了大地,改革的大潮已经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在大西北的一隅,那里淳朴的庄稼人也卯足了干劲,千方百计的想把那烂包的光景过好起来,天刚见亮,赶着牛的汉子,背着背篼的女人们都在茫茫的浓雾中劳作起来。

西北的秋天,已经略带凉意,就在82年的9月,我被母亲带着来到了这个世界,听老人们讲,母亲那天还在地里种麦子,晚上我便生了下来,那时候由于条件艰苦,农村人是不去医院生孩子的,都是农村的接生婆用最原始的方法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带到这个世界上,由于卫生条件艰苦,夭折的孩子是很多,据说,我生下时又黑又小,母亲没有奶水,再加上吃不了大人们从牙缝里硬挤出来的洋奶粉,我差点也就活不了。

那时刚实行农村承包责任制,光景过的艰难,一年到头难能吃几顿小麦白面,全靠玉米面凑合过日子,可我对玉米面从不挑剔,硬是用玉米面让我活了下来。

三四岁时,依稀记得一些事情,幼年时的记忆断断续续的能够连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听奶奶讲,我们家是贫农成分,在大锅饭时代是典型的红色成分,但随着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光景一落千丈,除了四处进风的几间破屋之外,没有什么可以能够称得上为家具的了。

我的爷爷早就过世,留下奶奶一个人拉扯着四个儿子艰难度日,经常是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我的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还有年龄相差的三个弟弟,期间,奶奶曾把我的父亲和二爸、三爸过继给光景好点的姊妹们养活,但由于父亲们强烈的自尊心不能忍受他人的一点点脸色,便相继都回到了奶奶跟前生活。

父亲是家里孩子中最大的,也就替奶奶扛起来了养活弟弟们的担子,16岁时便辍学回家为家里挣工分,并且当了生产队的队长,经过艰难的拼命,硬是把这个烂包光景的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981年,19岁的父亲为了改变这烂包光景的现状,在媒人的撮合下和我的母亲结了婚。

结婚时为了显得家里有家具,在堂屋的正面墙上支起了一块木板,捡了一些酒瓶子洗净后摆在上面,就算是装饰。

没有结婚用的房子,就在牛圈上加了个顶棚,说是顶棚,其实就是把木棒劈开两半,平铺在木梁上,筑上土就成了地板,上面住人,下面住牛,晚上还能听见牛咀嚼草料的声音。

然后在上面做一个土炕,土炕也极其简单,没有被褥,只有一张竹席和一床发黑的破棉被,我的父亲和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结了婚。

婚后第二年,我便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我一岁时,我又有了妹妹,我的二爸便帮着来领我,渐渐的二爸、三爸都已经长大,担负起了生活的担子,劳动之余,便是他们领我的时间最多了。

渐渐地,我慢慢长大点了,有时候就从地板的缝隙中看楼下牛吃草的样子,也拿细小的树枝和从缝隙中伸下去和牛逗着玩,这也为我幼年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农忙时,我们小孩子便成了无人照管的野孩子了,浇尿和泥好像是经常发生的事,每天弄得浑身全是泥,只有两个眼睛在扑闪扑闪的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生活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以前不能吃饱饭的光景也越来越少,虽然称不上富足,但是小麦面和玉米面参半的生活终究是可以对付下来了,不少家庭开始盖起了砖瓦房,人们脸上的笑容也开始舒展开来。

5岁时,也是我们家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子,二爸也结了婚,三爸也上了高中,最小的四爸也快从小学毕业了。

我的母亲更是劲头十足的为这苦难的家庭卖命的干着最苦最累的农活,每天第一个起来为盖房子的人做好早饭,收拾完又去工地帮忙挖墙土,就这样,经过一家人一年的努力,我家第一座全新的土木结构瓦房落成了。

虽然家里什么都没有,仅仅只有两座土炕,但是,是自己亲手付出劳动得来的,感觉幸福的光景还是让这个破烂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无忧无虑的童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也上了小学,家乡的村学离我家有一公里多地,从山上下来也不过半个小时路程,但要经过一天河流,虽然称不上大河,但经常被河水冲走的土地不计其数,隔三差五,不小心的人们也常常被大水冲走。

有一年夏天,我约莫是七八岁模样,放学后只剩我一人回家,面对着上涨的茫茫河水进退两难,最后硬着头皮往回走,结果差点被水龙王收了去。

最难过的是冬天,河面上没有桥,我们要趟水过河,经常是大孩子背小孩子,有时候我们也是自己蹚水过河,直到入冬后,才在河水里放几个石头,便成了过河的便桥,我们小孩子时常会跨不过去掉进河水,便冻成了冰棍儿。

苦命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农村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我的父亲从16岁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同样,童年的我早早的也开始了繁重的家务活的劳动。

记得在8岁多时,我第一次和大人们打猪草,从此,放学之后打猪草便成了我的首要任务。

十一二岁时,我和奶奶一起住,为了生活,我经常要去很高的山上去拾柴禾,诚实的我经常被沉重的柴禾压的直不起腰来。

傍晚时分,又要为奶奶烧炕,那天烧不暖和,不但自己晚上要受冰冷的土炕的罪,一顿巴掌是少不了的。

那时,我便开始了艰苦的劳动生活,以至于后来我个头不是太高,或许因为那时繁重的劳动和缺少营养有些许关系吧。

九十年代初,虽然生活又有了很大改善,但还是在温饱边缘挣扎,加上以前苦难岁月的煎熬,家里还是不敢放开生活,随着父辈们一个个相继成家,整个家庭人员越来越多,日子还是过的紧巴,经常是全玉米面的锅ta(直到现在也弄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字)馍,每天的午饭和晚饭同样简单,做一锅酸菜节节全家吃,先给老人盛,再给上地干活的和孩子盛,做饭的母亲等到大家吃完以后才在面汤里泡一些锅ta馍凑合一下。

在我十三岁时,我们这个大家庭终于解体了,这个大锅饭的时代也结束了。

大锅饭的日子让人口众多的家庭已经不堪重负,于是,在奶奶的操持下叫了几个老亲戚把粮食、土地、家具逐一清点后,便将这个家分开了。

还记得分家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进行的,我的父亲母亲带着小妹前去在奶奶的家里参加分家会,我留在家里看家,分家的过程我是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是记得给我们分的土地都是比较贫瘠的土地,粮食也不多,刚分家那两年,我们全靠乡亲们的接济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父亲在村里当党支部书记已经很久了,为了做好组织交给的任务,经常早出晚归,对公家的事务丝毫不敢怠慢,将整个村组织打理的井井有条,村党支部也经常被授予红旗党支部,往往都是邻近村的学习榜样。

也是因为这样,家里繁重的家务便落在了母亲的肩上,为了能把日子过好,母亲夜以继日的做完家务做地里的农活,庄稼人所有的农活她一样也没有拉下,种小麦、种玉米、黄豆、、、、、、,只要是庄家人种的农作物一样也不缺少,整个家庭,就靠她瘦小的身躯来顶起。

当然,我也早早就学会了所有农活,放学回家就帮助母亲干些农活,每到假期,我更是卖力,每天家里人都没有起床的时候我就早早的下地了,干完自己划定的任务后才回家吃早饭,这时,村子里才开始冒起缕缕炊烟。

整个小学阶段,我就是这样一天边上学边劳动,和父亲母亲一起让困难的家庭成长起来。

90年代的时候,人们的日子已经开始富裕起来了,家庭基础好的、脑筋转的快的往往跑到了前面,家里黑白电视机、收音机、自行车以及万元户都开始凸显出来,成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我家底子薄、劳力少,再加上父亲将所有心思放在工作上,为了大家都富起来付出了所有心血,但我们的光景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为了能够看看满是雪花的电视剧,往往要跑好几里地去沾沾大户人家的光,有一年,我硬是吵着让父亲借了人家一台黑白电视机过了个年。

95年的时候,我的父亲被乡镇府破格录用为乡镇公职人员。

那时,我也上到了初级中学,从家里去学校有十五里地,我上学时背个背篼,下面装上五个馒头,一个包菜、一斤猪油和几斤面、上面装上劈好的木柴,在母亲送别的目光中踏上去学校的路。

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每天早上可以去学校的大灶吃两个包子、喝一碗热面茶,我就吃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前几天还好,星期三以后,馒头表面就开始发霉长毛,我就用菜刀削去发霉的部分,吃中间的一部分,到了星期五时,削去发霉的部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了,只能勉强等待到中午下一碗白水面。

更让人难以启齿的事莫过于同学吃小吃的时候了,课余,有同学买了麻辣条、芝麻杆之类的小吃在教室里吃,我就用学习的方式去淡化他们的存在,有时,同学变将芝麻杆掰一点给我,我没有感受到同学们当时是怎样的目光,但也感觉那个味道真的很不错,那也是我学生生涯唯一一次吃芝麻杆了,到后来,慢慢的有一两元钱可以自己支配,但怕那些事情会勾起我痛苦的回忆,便也从此不再理会了。

也许,苦难的生活让我有了奋斗的动力,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允许我在街头巷尾去招惹是非,没有什么值得我去向他人炫耀的地方,只有通过不断努力,使自己成绩比被人好,或许,这才能够稍微安慰一下我那自卑的心灵。

每当上台领奖或者参加学科大赛,我总是能在那一米高台为自己奋斗一尺,为此,我也能为自己辛苦的付出得到回报感到几分欣慰。

也许,外面的世界总是那么精彩。

转眼间,已经在中学度过了三个年头,初中毕业就在眼前,前面的路怎么走,年少无知的我们一片茫然。

在中考前的重要关头,有某老师说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向我们灌输出去闯一闯的思想,我不知道他是什么目的,只是我们在他的蛊惑下放弃了学习,临近中考时才发现已经于事无补,只能硬着头皮进了考场。

焦急的等待总是姗姗来迟,半个月过后,县里公布了我们的考试成绩,虽然很惨,但还是勉强有了复试的机会。

(那时候学习好的同学参加第二次中专录取考试,先选拨师范学生,再选拨其他中专,学习差的就上高中)。

经过临阵磨枪,勉强上了录取师范的分数线。

虽然侥幸被录取,但高昂的学费让这个不富裕的家更是雪上加霜,上师范就得好几万,上高中,不知会怎么样,将这个难题推向了我的父亲。

父亲经过再三思考,终于下定决心让我去读师范,父亲就为了我四处去借债,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虽然很艰难,但还是在开学时为我凑足了学费。

98年,我成了一名师范生,我是我们户内的第一个师范生,乡亲们都很高兴。

临走前一晚上,乡亲们都到我家里来为我送行,尽管乡亲们都很穷,但他们都十分热情的向我表达他们的心意,这一幕幕鲜活的画面至今仍然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这是乡亲们对我的爱,我将会把他永久珍藏在心灵最深处。

父亲送我去成县上师范,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远出门,坐上车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一路上陌生的山川、河流、树木一个个向后移去,离我梦想的目的地越来越近。

到了成县,分不清东南西北,只是一个劲的感觉城市这么大,第一次有了到大城市的感觉。

经过半天的忙碌,入学手续终于办结束了,我成了真正的师范生。

90年代末,农村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只是农村娃身上透露出来的泥土气息还是和城里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不过,毕竟差别不是太大,同学们之间也相互比较关心,农村的那种自卑心理在这里慢慢消失,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入学之后便是一个月的建校劳动,因为要新建学校,我们全校学生在东河坝里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白天参加劳动,晚上放电影,虽然很疲劳但也很快乐。

因为我劳动积极踏实,建校劳动结束后,被班主任武江丽老师推选为劳动委员,以至于我师范四年都担任了劳动委员。

在师范一年级时,让我感觉到温暖的是我有了一个姐姐。

她非常关心我,我感冒时她总会催促我赶紧吃药,冬天时,不知不觉已经为我织好了一件毛背心,那件用心编制而成的毛背心至今仍然保存在老家的衣柜中。

上师范的同学当中,有些同学也和我是一样的,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还有更小的弟弟妹妹在上学,生活费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许,农村艰苦的生活培养了我能够吃苦的性格,每天3元5角的生活费必须合理分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一个月当中每天都能不被挨饿。

早点饼子加清汤7角,中午土豆丝加米饭1块5,下午面条1块,每天如此,唯一可以更换的就是中午可以变成白菜炒粉条。

就这样,我度过了师范两年,到第三年时,家境稍微好一点了,土豆丝逐渐退出了我的主菜系列。

2000年时,我的妹妹也上了中专,不过,她被庆阳农校录取,黄土高原加上离家太远,不能适应遥远的生活,于是,在我的努力下,将她转回了成县的陇南农校。

结果,我的妹妹至今仍没有参加工作,是不是和这个转学决定有无关系我就不得而知了。

师范四年生活漫长而又短暂,四年里,也不乏充满欢乐的美好记忆,和同学们一起爬鸡峰山、游睡佛寺、、、、、、。

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2002年6月,我们离开了生活四年的陇南师范,正式从师范毕业了。

从师范回家的那天,背着简单的行李回到了离别四年的家乡,这一次又重新回到了大山的怀抱之中,放下手中的笔杆,再次拿起了锄头投入到繁忙的农活中去,每天坚持着从太阳升起一直到太阳落山的节奏。

割小麦、种黄豆、打小麦、、、、、、,所有农活都已经告一段落,我还在分配工作的焦急等待中、、、、、、。

期间,村里人又开始“关心”起我来了,我是第一个从农村了走出去的师范生,已经算是读书比较多的人了,大家都怀揣着不同的心态在关注着我。

有从心底里关心的人确实想知道我分配了没有,什么时候工作,还有部分人巴不得我不被分配,花那么多钱也不顶用才好呢!

8月下旬,学生都开学了,可我们分配工作的事还没有消息,我整日在家如坐针毡,每天都要回答来自不同的问候,只能对大家说,可能快了、、、、、。

2002年9月6日,这也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父亲到县上去开会回来得到了我被分配的消息,我悬着的心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我们一家也总算是又解决了一件很大的愁事。

到了晚上,我终于得到了确切消息,被分配到迷坝学区工作--------一个比较偏远的基层学区,未到迷坝已经先闻迷坝,只是知道是一个都不愿意去的地方,于是,那晚我的泪水又一次打湿了枕头,只是听说,我就想到了以后要面对怎样的日子,年轻的我不觉就感到心里的委屈一下涌上心头。

之后的几天里,就开始安排工作时的生活用品,锅碗瓢盆家里有的就拿着凑合,被褥枕头还是上师范拿回来的那些,全部继续用,费不了多大劲就已经安排好了所有必须品。

9月9日下午,父亲找同事开了个带厢三轮车送我去工作的第一站-------迷坝腰镡小学,一个从没有听过的地方。

三轮车在满是泥坑的路上缓慢爬行,走走停停,经过一段弯曲小道,绕上了去学校的小路,路更窄了,天更黑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只听到落下的雨滴敲打在铁皮做的车顶上叮叮当当的响。

车突然停了,我以为到目的地了,就打开车门准备下车,开车的叔叔说,还没有到,碰见一个开三轮车的车坏了,过不去,我也跟着去看,结果就遇到了也是去腰镡小学工作的张强同志,两个人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见面就熟了起来,便把他的行李全部搬上我们的三轮车一起到了学校。

到学校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天下着小雨,秋天的雨虽然不怎么冷,但让人觉得很是难受,学校一间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那是校长和另外一个先到的年轻教师-----陈义学在等我们,我们被雨水浇透的心稍微有了些许温暖。

三个年轻人同时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工作,那时起,我们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

9月10日就是教师节了,我们刚到学校的第二天,刚好赶上过教师节,校长和村支书们非常热情,专门带了酒来学校为我们过节,还给每个教师买了礼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不胜酒力的我几杯下肚就满脸通红,热情的村领导和校长再三劝酒,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过了第一个难忘的教师节。

在腰镡小学的日子里,虽然艰苦,但很充实,每天面对着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睛,我们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写教案、阅作业、辅导学生都一丝不苟,晚上还掌着蜡烛在地板上练习粉笔字。

生活也充满了乐趣,虽然三个人挤在一个楼梯底下只有一个多平方米的灶房烟熏火燎,但充满了欢乐,拿着马勺颠大勺、放在乒乓案上拉拉面,欢乐的笑声充满了校园,使平静的小村学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难过的事莫过于回家,因为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了没有交通工具,我们要回家只能脱了衣服游过犀牛江去对面乘车转车,经过三次转车才能走完100公里路。

往往从早上天亮出发到晚上半夜才能回家,遇到连绵阴雨,江水暴涨,道路阻断,只能通过两条腿去完成100公里的艰难行程,有时候半夜返校,我不得不连过三个“狗关”(要经过三个村庄,村庄狗特多,),才能到达学校,经常到学校已经满身是泥,筋疲力尽了。

后来,我们都拥有了自己的坐骑-------摩托车,为我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这也为我们现在留下了终身纪念,“关节炎”已经是我们此生抹不去的纪念了,现在已经感受到了人未老、腿先老的滋味了。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所带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彻底改变了腰镡小学学习落后的面貌。

村里人对我们更尊敬了,我们经常被盛情邀请到学生家里去家访,被当做他们的坐上宾。

青春的岁月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我们在腰镡度过了5个年头,所带的学生也逐渐上了大学,去实现更远大的理想。

2007年,也是我难忘的一年。

记得那年开学召开学区会议,中心校长向大家说一个教学点没老师,大家看谁可以去支教,下面议论纷纷,都信誓旦旦表示决心,我在那里只是沉默。

过后的第三天,校长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能到教学点去支教,让我考虑,我没有任何思考便答应了此事,第二天便只身到了教学点去工作。

说是教学点,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有破房三间,四处进风,房顶漏水。

三个年级三十多孩子挤在一起等待着、、、、、。

这次我没有丝毫悲观,马上行动,打扫教室、收拾课桌、整理操场,只要是能凑合用的物品一切全部使用,通过一天的劳动,这个教学点已经看起来像个学校的样子了,然后按照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顺序进行复式教学,语文、数学、品德、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一概不差,全部交错开齐,利用周末时间在操场周围种花种树,美化环境。

直到现在,每当我路过那个教学点——高庄教学点,虽然教学点没有了,但我栽下的树依然在茁壮生长,我心里都会产生莫名的一种亲近情愫。

就这样,我在高庄教学点又度过了一年时光,所带的学生也部分考上了大学。

2008年3月,因为工作原因,我调整到康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我把在迷坝的工作热情同样延伸到这里,通过一年多努力,我在同事和学生心中已经留下了较好的形象。

同年9月,我认识了我的前妻XX,通过两年的艰难历程,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因为性格及生活环境等原因,2013年冬天,我们的婚姻便走到了尽头。

在职校的日子里,我无时不在用心工作,无时不在为学生着想,事业虽谈不上风生水起,但也过得充实。

在2009年、2013年两次获得县级先进教师称号,多次被派往外地执行公务,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2015年春,我又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但还没有开花结果,便在无声无息中随着夏天的来临渐渐离我而去了,留下无尽的思绪还在脑海深处不停的徘徊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