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028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docx

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2020版: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一、引言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

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此外,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

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结直肠癌高发现场(如浙江省嘉善县和海宁市)的防治工作。

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开始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更多的地区逐步开展了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和实施方案对保证结直肠癌防控效果至关重要。

若干学术团体已经发布了一系列专家共识意见,但目前我国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因此,国家癌症中心成立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联合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制定了本指南,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控效果。

二、指南形成方法

  1.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

本指南制定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

指南制定启动时间为2020年4月9日,定稿时间为2020年12月28日。

  2.指南工作组:

本指南成立了多学科工作组,主要涵盖了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学科专家。

证据的检索和评价由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合作完成。

所有工作组成员均填写了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3.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

本指南供肿瘤科医师、消化内科医师以及从事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

指南的推荐意见应用目标人群为有意向或适宜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受检者。

  4.临床问题的遴选和确定:

通过系统检索结直肠癌筛查领域已发表的指南和系统综述,以及对结直肠癌筛查领域部分专家的访谈,工作组初步拟定了8大类的关键问题框架,涵盖21个临床问题,以在线问卷的形式对临床问题的重要性进行调研和评分。

收集汇总两轮共计143人次(第一轮83人次、第二轮60人次)的专家函评反馈,最终遴选出本指南拟解决的13个关键问题。

  5.证据的检索:

指南制定工作组成立了证据检索与评价小组,针对最终纳入的关键临床问题,按照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andOutcome,PICO)原则对其进行多源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检索,具体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org、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Google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此外,也对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进行滚雪球检索。

证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7月6日。

  6.证据的评价与分级:

证据检索与评价小组对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CochraneReviewer’sHandbook5.0.1标准进行评价;对于纳入的队列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评价;对于诊断准确性研究采用QUADAS-2进行评价;对于病例系列研究采用英国国立临床优化研究所的评价工具进行评价。

评价过程由2人独立完成,若存在分歧,则共同讨论或咨询第三方解决。

使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

  7.推荐意见的形成:

专家组基于证据评价小组提供的国内外证据,同时考虑我国筛查目标人群的偏好和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后,初步拟定了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关键问题的推荐意见,于2020年11月进行了一轮面对面评议和一轮德尔菲推荐意见调查,共收集到75人次的专家意见反馈,于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对推荐意见进行了进一步修改,达成共识。

  8.指南的更新:

计划在3年内按照国际指南更新要求的方法对本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更新。

三、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

  

(一)流行病学

  临床问题1: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情况

  (A)我国结直肠癌负担较重,是导致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B)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

  (C)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

  (D)我国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近年来有所升高

  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8万例,其中男性22.5万例,女性16.3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9%。

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粗率)为28.2/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32.0/10万)高于女性(24.3/10万)。

分地域来看,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3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21.4/10万)。

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来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33.9/10万),中部和西部的结直肠癌发病率较为相当,分别为24.8/10万和24.8/10万。

结直肠癌发病率在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之后快速上升,80~84岁达到高峰。

男性和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在80~84岁达到高峰,发病率峰值分别为212.7/10万和153.8/10万。

  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病例18.7万例,其中男性11.0万例,女性7.8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JP3〗死亡的8.0%。

全国结直肠癌死亡率(粗率)为13.6/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15.6/10万)高于女性(11.6/10万)。

分地域来看,城市结直肠癌死亡率(16.1/10万)高于农村地区(10.5/10万)。

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来看,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死亡率最高(15.7/10万),中部和西部的死亡率较为相当,分别为12.5/10万和12.2/10万。

结直肠癌死亡率在3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30岁之后快速增长,85岁后达到高峰。

男性和女性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死亡率峰值分别为211.9/10万和139.4/10万。

  2000—2014年我国的结直肠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在结直肠癌发病率方面,2000—2014年间城市地区男性和女性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和0.7%,而农村地区相应年增长率分别为5.3%和4.5%;在结直肠癌死亡率方面,2000—2014年间整体的年增长率为0.9%。

其中男性年增长率(1.3%)高于女性(0.2%),农村地区年增长率(2.6%)高于城市地区(0.5%)。

  2003—2015年全国17个肿瘤登记地区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从47.2%(95%CI:

46.1%~48.3%)升高至56.9%(95%CI:

56.2%~57.5%)。

男性和女性2012—2015年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56.3%和57.7%。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2012—2015年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59.3%和52.6%。

  上海市和浙江省嘉善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结直肠癌高发地区,其结直肠癌生存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

上海市结直肠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为70.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也由1993年的31.82%上升至2012年的56.61%。

结直肠癌生存率的改善可能与我国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改善、筛查与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技术的提高有关。

然而,我国的结直肠癌生存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009—2015年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64.0%,其中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90.0%。

  临床问题2:

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A)结直肠癌家族史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B)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C)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D)糖尿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E)肥胖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F)吸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G)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A)服用阿司匹林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B)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C)合理的体育锻炼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1.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研究已确立的危险因素如下:

(1)结直肠癌家族史:

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

对63项研究共928万人的Meta分析发现,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

此外,Roos等对42项病例对照研究和20项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家族史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效应亦会受到患病亲属数目的影响。

我国的一项队列研究共纳入73358名女性,平均随访时间达7年,结果表明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女性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风险的2.07倍。

  

(2)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

Lutgens等开展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9项研究,结果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倍(95%CI:

1.2~2.2)。

Jess等开展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8项研究,结果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95%CI:

2.1~2.7)。

  (3)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

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orldCancerResearchFund,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mericanInstituteforCancerResearch,AICR)于2018年发布了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以下简称“2018年WCRF/AICR报告”),指出了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其中,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每增加50g,红肉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6%(RR=1.16,95%CI:

1.08~1.26)和12%(RR=1.12,95%CI:

1.00~1.25)。

Han等对加工肉类和红肉摄入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进行Meta分析发现,加工肉类摄入量每周减少3份(每份50g)可以降低7%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RR=0.93,95%CI:

0.89~0.95),但红肉摄入量每周减少3份(每份120g)并未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这提示了日常生活中限制红肉摄入对结直肠癌的预防效果可能有限。

此外,Carr等对不同类型的红肉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进行Meta分析发现,摄入较多的牛肉(RR=1.11,95%CI:

1.01~1.22)和羊肉(RR=1.24,95%CI:

1.08~1.44)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但未发现猪肉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来自东亚人群的证据亦支持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日本的6项队列研究和13项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摄入量最低组相比,加工肉类摄入量最高组的RR为1.17(95%CI:

1.02~1.35),红肉摄入量最高组的RR为1.16(95%CI:

1.00~1.34)。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

Yuhara等的Meta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是健康人群的1.38倍(RR=1.38,95%CI:

1.26~1.51)和1.20倍(RR=1.20,95%CI:

1.09~1.31)。

此外,对16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糖尿病前期亦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RR=1.15,95%CI:

1.06~1.23)。

Chen等综合分析了来自东亚和南亚地区的19个队列的个体数据,发现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41%(HR=1.41,95%CI:

1.26~1.57)。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KadoorieBiobank,CKB)纳入50万人群进行随访,虽未发现自报糖尿病史与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性,但发现经现场体检查出的糖尿病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较一般人群增加了44%(HR=1.44,95%CI:

1.18~1.77)。

  (5)肥胖:

肥胖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

根据2018年WCRF/AICR报告,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每增加5kg/m2,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RR=1.05,95%CI:

1.03~1.07),并且结肠癌(RR=1.07,95%CI:

1.05~1.09)较直肠癌(RR=1.02,95%CI:

1.01~1.04)的发病风险升高更多;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RR=1.02,95%CI:

1.01~1.03)。

来自CKB的50万中国人群数据表明,腰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6%(HR=1.16,95%CI:

1.11~1.22)。

  (6)吸烟:

吸烟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

Botteri等对26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RR为1.18(95%CI:

1.11~1.25)。

此外,吸烟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吸烟量每增加10支/d,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升高7.8%(RR=1.08,95%CI:

5.7%~10.0%)。

我国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9503名男性,发现与吸烟者相比,不吸烟或戒烟不少于10年者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HR为0.83(95%CI:

0.70~0.98)。

目前的研究对于吸烟与不同部位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不尽相同。

有研究提示吸烟对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可能强于对结肠癌的影响。

Botteri等的Meta分析发现直肠癌与吸烟的相关性(RR=1.25,95%CI:

1.14~1.38)强于结肠癌(RR=1.12,95%CI:

1.04~1.21)。

  (7)大量饮酒:

大量饮酒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McNabb等综合分析了来自5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1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发现与偶尔饮酒或不饮酒相比,少量饮酒(<28g/d)不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大量饮酒(>36g/d)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比值比(oddsratio,OR)为1.25(95%CI:

1.11~1.40)。

另有一篇纳入了16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此外,2018年WCRF/AICR报告纳入了10项研究,报告了乙醇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即日饮酒量每增加1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RR=1.07,95%CI:

1.05~1.08),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

然而在中国人群中,饮酒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尚存争议。

我国的一项队列研究共纳入59503名男性,中位随访时间为9年,发现与每周饮酒>14杯的人群相比,每周饮酒量<14杯的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25%(HR=0.75,95%CI:

0.60~0.93)。

另有一项在我国开展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31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620名健康对照),发现较之从不饮酒者,每周饮酒≥21杯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18倍(OR=2.18,95%CI:

1.16~3.66)。

然而,Chen等开展的队列研究对64100人进行了10年随访,未发现每日饮酒者与从不饮酒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有所差异。

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我国10项病例对照研究,亦未发现饮酒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

  2.此外,研究也证实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一些可能会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因素如下:

  

(1)阿司匹林:

现有的研究支持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一项以结直肠癌为主要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26%结直肠癌发病风险(HR=0.74,95%CI:

0.56~0.97),但该预防效果在10年后才开始显现。

Bosetti等对45项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27%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RR=0.73,95%CI:

0.69~0.78)。

此外,该预防效果随阿司匹林服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每天服用100mg、325mg和500mg阿司匹林,分别可以降低13%(RR=0.87,95%CI:

0.80~0.94)、36%(RR=0.64,95%CI:

0.94~0.82)和50%(RR=0.50,95%CI:

0.34~0.74)的风险。

另有一项网状Meta分析表明,服用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的预防效果不亚于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以及粪便潜血试验。

来自中国人群的证据同样证实了服用阿司匹林是结直肠癌的保护性因素。

我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204170名阿司匹林服用者和408339名非使用者进行了10年的随访,发现与非使用者相比,阿司匹服用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RR=0.71,95%CI:

0.67~0.75)。

但考虑阿司匹林服用会导致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对于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仍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2)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WCRF/AICR2018年报告指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RR=0.91,95%CI:

0.88~0.94)。

我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194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027例对照,亦发现膳食纤维对结直肠癌具有保护作用(OR=0.47,95%CI:

0.39~0.58)。

2018年WCRF/AICR报告对6项研究进行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发现,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9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7%(RR=0.83,95%CI:

0.78~0.89)。

另有对10项研究进行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发现,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30g,结直肠癌发风险降低5%(RR=0.95,95%CI:

0.93~0.97)。

2018年WCRF/AICR报告中对10项研究进行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发现,乳制品每日摄入量每增加40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3%(RR=0.87,95%CI:

0.83~0.90)。

另一篇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亦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2019年的一篇Meta分析纳入19项研究,分析了发酵乳制品摄入对结直肠癌风险的影响,发现与低摄入组相比,高摄入组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比值比降低12%(OR=0.88,95%CI:

0.84~0.93)。

来自中国人群的证据亦支持乳制品摄入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我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38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389例对照,发现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负相关(OR=0.32,95%CI:

0.27~0.39)。

  (3)合理的体育锻炼: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Moore等综合分析了12个欧美人群队列的数据,共纳入144万人,发现与休闲时间体力活动水平处在后10%的人群相比,前10%人群的结肠癌发病风险降低了16%(HR=0.84,95%CI:

0.77~0.91),直肠癌发病HR为0.87(95%CI:

0.80~0.95)。

之后发表的Meta分析亦报道了体力活动是结直肠癌的保护性因素。

2018年WCRF/AICR报告分别纳入6、12、9项研究对体力活动与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同样发现与总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组相比,较高组的结直肠癌(RR=0.81,95%CI:

0.69~0.95)与结肠癌(RR=0.80,95%CI:

0.72~0.88)发病风险降低,却未发现直肠癌发病风险有差异。

我国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59503名男性,发现与其他人群相比,每周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150min的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

一项纳入61321名新加坡华人的队列研究发现,与不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相比,每周进行≥30min高强度体力活动可降低15%结直肠癌发病风险(HR=0.85,95%CI:

0.74~0.99),而每周进行≥30min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人群未见获益。

  

(二)结局和定义

  临床问题3:

筛查相关结直肠癌病变病理分型和病理分期

  (A)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型包括:

(a)腺癌,非特殊型;(b)特殊类型,锯齿状腺癌、腺瘤样腺癌、微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髓样癌、腺鳞癌、未分化癌;(c)非特殊型,癌伴有肉瘤样成分。

  (B)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TNM分期系统(第八版),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型主要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9年版)。

  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系统推荐应用AJCC第八版。

细化定义如下:

  1.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黏膜内癌(侵犯黏膜固有层,未穿透黏膜肌层);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未侵犯固有肌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2.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

M1a:

转移至1个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M1b:

转移至2个或更多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M1c:

仅转移至腹膜表面或伴其他部位或器官的转移。

  具体AJCCTNM分期(第8版)定义规则见表2。

 

  临床问题4:

结直肠癌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定义

  (A)结直肠早期癌指癌细胞局限于黏膜固有层以内或穿透结直肠黏膜肌层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累及固有肌层

  (B)结直肠癌前病变包括腺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及息肉病(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腺瘤性息肉病)

  结直肠癌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定义主要参考来源包括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9年版)、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等多部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

  临床问题5:

结直肠癌筛查不良结局事件

  (A)筛查的危害是指与未筛查相比,个人或群体在参与筛查过程中产生的任何负面效应

  (B)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