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123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传统节日》教案

第三单元

神州谣

备课人:

才海廷

教材分析:

《神州谣》是一片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学生理解记忆。

全文共有四个小节,第1小结总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山川美丽如画的国家;第2小结写出了我国的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壮观;第3小结写了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第4小结写出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创祖国的辉煌。

学情分析:

本课生字较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识字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教学参考。

出示生字后,可以问问学生,那些生字以前就认识了,怎样认识的,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借鉴,提高识字效率。

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常用的方式记忆汉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涌、峰、耸”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祖国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

教学重难:

认识“涌、峰、耸”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9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祖国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

 

师:

瞧,这是什么?

生:

(中国地图)

师:

它像什么?

生:

(一只大公鸡)

师:

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

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叫做——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

再次热情的和祖国妈妈打招呼——生齐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  

2、师:

祖国母亲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

课件出示:

(“神州”“华夏”)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他名字:

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华夏:

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

后来,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

  神州:

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国划为九州,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个礼仪之邦,所以称为神州。

全班再次齐读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3、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团结一心,共同发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美祖国的歌谣《神州谣》。

  4、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板书:

1神州谣)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把我们昨天预习的生字多读一读。

老师一会检查预习情况。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标上序号。

3、出示我会认的生字,指名读。

出示:

(课件出示)(带拼音)

zhōu yǒng fēng wānsǒng gé xiáyǔ   

州  涌  峰 湾耸 隔 峡与 

lù yìnóngqí fènfán róng

陆 谊浓 齐奋繁  荣

4、归类识字

州与独体字

涌湾浓峰峡隔陆谊左右结构

耸齐奋繁荣上下结构

5、出示词语学生认读,齐读。

6、去掉拼音读词语。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7、.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课件出示:

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

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价读。

  8、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

  州湾岛峡民族谊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指导书写。

  “湾”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

  “民”的第一笔是横折,第三笔是竖提,不是竖勾。

  另外,“峡、谊”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

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课件出示)

         奋发 民族 一齐 情谊

    

(1)各民族人民(  )努力,实现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国梦。

    

(2)祖国各(  )有着深厚的(  )。

    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

    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

  2、小结:

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四、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书写四遍,词语抄写两遍。

五、板书

神州谣

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夏九州神州

州湾岛峡民族谊齐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涌、峰、耸”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祖国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

教学重难:

能归纳出文中景物的特点,并根据课文仿写其他景物。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祖国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

2、知道台湾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努力学习,为祖国统一做贡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课件出示)复习词语:

   神州 中华 山川 黄河奔 长江 长城 台湾 海峡 民族 齐奋发 情谊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1》。

(板书:

神州谣)

二、再读儿歌,领悟感知。

  1.(课件出示)出示课文画面。

     教师随机简介。

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

  2.(课件出示)出示课文: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情谊浓,

      齐奋发,共繁荣。

三、精读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探究第一小节:

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这一小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是个总起句。

   

(2)指导朗读:

重读“山川美”,要读出深情,读出对这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2.探究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图片):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1)这里介绍了我国哪些代表性的壮丽山河?

(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2)看看图片,说一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黄河的特点是河水水流湍急,长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动,波涛汹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

  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指导朗读:

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句子,重读“奔、涌、长、耸”等词语,读出祖国山河的壮美、雄伟。

 3.探究第三小节: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1)台湾岛是我们的领土吗?

从哪里看出?

   (台湾是我国领土,永远都是和大陆是一家人。

)(与大陆,是一家。

  

(2)指导朗读:

重读“与大陆,是一家”等词语,读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4.探究第四小节:

(课件出示民族团结景象)

   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从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情谊浓,就是各民族兄弟团结在一起,像亲兄弟一样。

   “齐奋发,共繁荣”是说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共同谋发展,共同奔小康。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团结奋进。

   5.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开火车学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奋发图强只争朝夕

  2.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读错了,火车火车请停下。

修理员来帮着修一下。

    

(1)横着开火车。

    

(2)竖着开火车。

    (3)开双轨列车,看谁开得快。

    (4)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说一句话。

   3.各种方式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之间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4.通过上面的反复朗读,这些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识字和认人是一样的,见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五、总结延伸,朗读巩固。

   (课件出示)

     我爱我的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你,锦绣山河多美丽。

     三山五岳秀峰奇,洞庭湖中君山立。

     桂林山水甲天下,万里长城数第一。

     祖国成立六十年,处处展现新天地。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给家人介绍祖国的山河。

七、板书设计

           神州谣

山川美

祖国台湾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团结一心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节日

备课人:

才海廷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做课件,在课件中展示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重点:

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赏菊,登高,敬老(重阳节,九月九日)

师:

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

传统节日

师:

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

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

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

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贴窗花放鞭炮大街小巷墓前鹊桥乞巧

乞:

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3、开火车读生字。

贴街舟艾敬转团热闹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

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生字写四遍,词语抄两遍。

2、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

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

年的故事?

谁来闯关?

第二关:

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

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

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

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

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

主要准备些什么?

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彝族—火把节瑶族—达努节

蒙古族—那达慕傣族—泼水节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八、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贴窗花看花灯祭扫赛龙舟乞巧吃月饼敬老、踏秋

放鞭炮人如潮吃粽子鹊桥会团圆赏菊、登高

挂艾蒿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