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199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docx

初二物理第一第二单元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

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

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

频率低于20Hz。

超声:

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

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

(一)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时间:

100分钟  总分: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        。

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

“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           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           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        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      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     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        是静止的.相对于      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      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       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        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         的. 

7.“旭日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       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         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        行驶.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4.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6.20XX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7.20XX年5月22日,美国“猎鹰9号”火箭把“龙”号飞船送入太空,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空间站丙宇航员透过舷窗看到“龙”号飞船如图所示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宇航员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舷窗     B.地球                C.太阳     D.“龙”号飞船

8.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9.20XX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2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飞行器

10.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

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

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要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作用

三、综合能力应用(第1题6分,2-4题,每题9分,第5题11分,共44分)

1.战斗机(或远程轰炸机)在飞行途中也能添加燃料,这是通过什么措施来解决的?

 

2.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3.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

 

 

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

求:

(1)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5.在现代交通中,高速列车已成为现实,为了不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行,有人设想,若能使高速列车在进出站时既不停车、又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

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

若能设计,请说明理由.

 

 

一、填空题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

2、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3、相对性、河岸、舟4、静止、运动5、云、月亮、地球、太阳、太阳、地轴6、地面、静止7、地球、山8、甲车、运动9、运动、静止、静止、运动10、东、西

二、选择题1、B2、C3、B4、5、D6、B7、A8、A9、D10、A

三、综合能力应用、1.提示:

利用相对静止分析;

2.甲、乙按相同速度匀速上升,丙原地不动或匀速下降或比乙小的速度匀速上升.

3.

(1)以路面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行驶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行驶,丙车静止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均向南运动

(4)以比乙车还快的向北运动物体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

4.

(1)4000m 

(2)8.1m/s

声现象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各2分,共24分)

1.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4.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5.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

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6.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

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8.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9.“五.一”节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红歌比赛。

下面有关说法不对的是                      

A.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纸盘的振动产生的

B.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我们能听到幕后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不属于噪声

10.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1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12.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

(已知:

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第13至15小题每题2分,第16至17题每小题4分,共14分)

13.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14.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15.20XX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

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1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某处的深度是_         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17.一辆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向着一峭壁开去。

当汽车与峭壁相距700m时鸣一次笛,从鸣镝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的距离是        。

(当时气温为15℃)

三、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第18小题3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8分,共22分)

1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  _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             有关.

19.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作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   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

          有关;

(3)使用听诊器和不用听诊器在同样远近听心脏跳动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声音  

          有关

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

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空格处应填上

的数字是     、    。

且应选用编号

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

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

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

和分析是:

                         。

(5)课本上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似,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第22题5分,第23题7分,第24题8分,共20分)

22.有一个发声体2min振动3×106次,求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是多少?

这声音人耳能听到吗?

为什么?

 

 

23.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

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24.一架超音速飞机速度是空气中声速的1.5倍,飞机在2000m高空沿水平方向飞行,当地面上的人刚好听到头顶上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看,飞机已经离水平方向距离多远?

(设当时气温为15℃)

 

 

声现象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D D C A D B D A A A

二、填空题

13.   声源                 分贝(dB)         

14.  音调                  空气          

15.   固体                振动          

16.3000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月亮与地球之间是真空,所以不能用此方法来测月地之间的距离

17.4s     660m 

三、实验题

18. _一          高        振动的快慢                                        

19.

(1)   振幅    

(2)   距声源的距离   

 (3)  传播方式   

20. 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乙、丁.

甲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是声音一定要在介质中传播.  丙说明了发音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21.

(1) A B C  (即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一组) 

(2)  A D F  (即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一组)

(3)  80       1.02    (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相同的一组)  E G H

   (4) 调节同一琴弦的松紧程度进行实验

 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

    (5)(控制变量法)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综合应用题

22.解:

发声体振动的时间:

t=2min=120s

发声体振动的次数:

N=3×106次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这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1分)     

因为25000Hz>20000Hz,所以这种声音人耳听不到.。

23.解:

喊声传到右面山崖的时间:

 

人到右面山崖的距离:

s1=vt1=340m/s×0.15s=51m      

喊声传到左面山崖的时间:

 

人到左面山崖的距离:

s2=vt2=340m/s×0.25s=85m      

山谷的宽度:

s=s1+s2=51m+85m=136m                  

2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v1=340m/s

飞机在头顶上方的高度:

h=2000m

飞机在头顶时发去的声音到达人需要的时间:

 

飞机速度为:

v2=1.5×340m/s=510m/s

声音到达地面上的人时飞机已飞离水平方向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