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2247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docx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doc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标解读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基础,为必修模块,对所有高中学生具有普遍价值。

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处理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逻辑线索,强调在大众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

(一)信息的获取

1.内容标准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传播渠道及其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

(2)通过实例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例碰到具体问题时,在信息价值的确定上要有一个权衡,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进行权衡的。

(3)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恰当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

例尝试针对当前学科学习的某一专题,尝试使用多种搜索引擎收集相关信息。

2.活动建议

(1)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分别使用卡片图书检索系统和计算机图书检索系统检索图书,了解如何通过编号、书名或作者等线索查找一本书。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便利性。

分析现有图书检索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试就图书流通效率和检索方便程度等方面向图书馆长提出改进建议。

(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因特网普遍使用以前,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大约为每天一次,广播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天也只有有限的几次。

但是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

试就这个专题在本地区展开调查,看看有天气预报的网站上天气预报的更新速度是怎样的,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做一个统计和评价,寻找更新速度最快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内容标准

(1)通过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计算机与人类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

例1使用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时钟"程序。

例2写出比较两个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流程,让计算机实现并报告结果。

例3让计算机求解1*2*3*...*n,n由键盘输入。

(2)熟练使用字处理、图表处理等软件工具加工信息,呈现结果。

(3)能够根据任务或主题表达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如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著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处理多媒体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实现与他人交流的常用方法。

(5)考察或实际使用常用的模式识别应用技术(例如:

光学符号识别、手写汉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体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基础,为必修模块,对所有高中学生具有普遍价值。

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处理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逻辑线索,强调在大众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

(一)信息的获取

1.内容标准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传播渠道及其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

(2)通过实例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例碰到具体问题时,在信息价值的确定上要有一个权衡,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进行权衡的。

(3)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恰当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

例尝试针对当前学科学习的某一专题,尝试使用多种搜索引擎收集相关信息。

2.活动建议

(1)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分别使用卡片图书检索系统和计算机图书检索系统检索图书,了解如何通过编号、书名或作者等线索查找一本书。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便利性。

分析现有图书检索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试就图书流通效率和检索方便程度等方面向图书馆长提出改进建议。

(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因特网普遍使用以前,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大约为每天一次,广播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天也只有有限的几次。

但是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

试就这个专题在本地区展开调查,看看有天气预报的网站上天气预报的更新速度是怎样的,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做一个统计和评价,寻找更新速度最快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内容标准

(1)通过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计算机与人类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

例1使用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时钟"程序。

例2写出比较两个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流程,让计算机实现并报告结果。

例3让计算机求解1*2*3*...*n,n由键盘输入。

(2)熟练使用字处理、图表处理等软件工具加工信息,呈现结果。

(3)能够根据任务或主题表达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如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著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处理多媒体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实现与他人交流的常用方法。

(5)考察或实际使用常用的模式识别应用技术(例如:

光学符号识别、手写汉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体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基础,为必修模块,对所有高中学生具有普遍价值。

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处理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逻辑线索,强调在大众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

(一)信息的获取

1.内容标准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传播渠道及其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

(2)通过实例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例碰到具体问题时,在信息价值的确定上要有一个权衡,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进行权衡的。

(3)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恰当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

例尝试针对当前学科学习的某一专题,尝试使用多种搜索引擎收集相关信息。

2.活动建议

(1)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分别使用卡片图书检索系统和计算机图书检索系统检索图书,了解如何通过编号、书名或作者等线索查找一本书。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便利性。

分析现有图书检索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试就图书流通效率和检索方便程度等方面向图书馆长提出改进建议。

(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因特网普遍使用以前,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大约为每天一次,广播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天也只有有限的几次。

但是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

试就这个专题在本地区展开调查,看看有天气预报的网站上天气预报的更新速度是怎样的,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做一个统计和评价,寻找更新速度最快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内容标准

(1)通过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计算机与人类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

例1使用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时钟"程序。

例2写出比较两个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流程,让计算机实现并报告结果。

例3让计算机求解1*2*3*...*n,n由键盘输入。

(2)熟练使用字处理、图表处理等软件工具加工信息,呈现结果。

(3)能够根据任务或主题表达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如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著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处理多媒体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实现与他人交流的常用方法。

(5)考察或实际使用常用的模式识别应用技术(例如:

光学符号识别、手写汉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体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基础,为必修模块,对所有高中学生具有普遍价值。

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处理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逻辑线索,强调在大众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

(一)信息的获取

1.内容标准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传播渠道及其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

(2)通过实例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例碰到具体问题时,在信息价值的确定上要有一个权衡,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进行权衡的。

(3)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恰当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

例尝试针对当前学科学习的某一专题,尝试使用多种搜索引擎收集相关信息。

2.活动建议

(1)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分别使用卡片图书检索系统和计算机图书检索系统检索图书,了解如何通过编号、书名或作者等线索查找一本书。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便利性。

分析现有图书检索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试就图书流通效率和检索方便程度等方面向图书馆长提出改进建议。

(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因特网普遍使用以前,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大约为每天一次,广播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天也只有有限的几次。

但是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

试就这个专题在本地区展开调查,看看有天气预报的网站上天气预报的更新速度是怎样的,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做一个统计和评价,寻找更新速度最快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内容标准

(1)通过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计算机与人类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

例1使用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时钟"程序。

例2写出比较两个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流程,让计算机实现并报告结果。

例3让计算机求解1*2*3*...*n,n由键盘输入。

(2)熟练使用字处理、图表处理等软件工具加工信息,呈现结果。

(3)能够根据任务或主题表达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如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著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处理多媒体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实现与他人交流的常用方法。

(5)考察或实际使用常用的模式识别应用技术(例如:

光学符号识别、手写汉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体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基础,为必修模块,对所有高中学生具有普遍价值。

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处理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逻辑线索,强调在大众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

(一)信息的获取

1.内容标准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传播渠道及其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

(2)通过实例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例碰到具体问题时,在信息价值的确定上要有一个权衡,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进行权衡的。

(3)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恰当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

例尝试针对当前学科学习的某一专题,尝试使用多种搜索引擎收集相关信息。

2.活动建议

(1)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分别使用卡片图书检索系统和计算机图书检索系统检索图书,了解如何通过编号、书名或作者等线索查找一本书。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便利性。

分析现有图书检索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试就图书流通效率和检索方便程度等方面向图书馆长提出改进建议。

(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因特网普遍使用以前,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大约为每天一次,广播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天也只有有限的几次。

但是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

试就这个专题在本地区展开调查,看看有天气预报的网站上天气预报的更新速度是怎样的,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做一个统计和评价,寻找更新速度最快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内容标准

(1)通过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计算机与人类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

例1使用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时钟"程序。

例2写出比较两个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流程,让计算机实现并报告结果。

例3让计算机求解1*2*3*...*n,n由键盘输入。

(2)熟练使用字处理、图表处理等软件工具加工信息,呈现结果。

(3)能够根据任务或主题表达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如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著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处理多媒体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实现与他人交流的常用方法。

(5)考察或实际使用常用的模式识别应用技术(例如:

光学符号识别、手写汉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体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基础,为必修模块,对所有高中学生具有普遍价值。

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处理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逻辑线索,强调在大众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

(一)信息的获取

1.内容标准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传播渠道及其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

(2)通过实例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例碰到具体问题时,在信息价值的确定上要有一个权衡,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进行权衡的。

(3)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恰当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

例尝试针对当前学科学习的某一专题,尝试使用多种搜索引擎收集相关信息。

2.活动建议

(1)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分别使用卡片图书检索系统和计算机图书检索系统检索图书,了解如何通过编号、书名或作者等线索查找一本书。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便利性。

分析现有图书检索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试就图书流通效率和检索方便程度等方面向图书馆长提出改进建议。

(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因特网普遍使用以前,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大约为每天一次,广播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天也只有有限的几次。

但是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

试就这个专题在本地区展开调查,看看有天气预报的网站上天气预报的更新速度是怎样的,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做一个统计和评价,寻找更新速度最快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内容标准

(1)通过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计算机与人类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

例1使用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时钟"程序。

例2写出比较两个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流程,让计算机实现并报告结果。

例3让计算机求解1*2*3*...*n,n由键盘输入。

(2)熟练使用字处理、图表处理等软件工具加工信息,呈现结果。

(3)能够根据任务或主题表达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如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著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处理多媒体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实现与他人交流的常用方法。

(5)考察或实际使用常用的模式识别应用技术(例如:

光学符号识别、手写汉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体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基础,为必修模块,对所有高中学生具有普遍价值。

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处理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逻辑线索,强调在大众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

(一)信息的获取

1.内容标准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传播渠道及其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

(2)通过实例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例碰到具体问题时,在信息价值的确定上要有一个权衡,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进行权衡的。

(3)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恰当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

例尝试针对当前学科学习的某一专题,尝试使用多种搜索引擎收集相关信息。

2.活动建议

(1)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分别使用卡片图书检索系统和计算机图书检索系统检索图书,了解如何通过编号、书名或作者等线索查找一本书。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便利性。

分析现有图书检索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试就图书流通效率和检索方便程度等方面向图书馆长提出改进建议。

(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因特网普遍使用以前,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大约为每天一次,广播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天也只有有限的几次。

但是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

试就这个专题在本地区展开调查,看看有天气预报的网站上天气预报的更新速度是怎样的,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做一个统计和评价,寻找更新速度最快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内容标准

(1)通过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计算机与人类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

例1使用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时钟"程序。

例2写出比较两个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流程,让计算机实现并报告结果。

例3让计算机求解1*2*3*...*n,n由键盘输入。

(2)熟练使用字处理、图表处理等软件工具加工信息,呈现结果。

(3)能够根据任务或主题表达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如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著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处理多媒体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实现与他人交流的常用方法。

(5)考察或实际使用常用的模式识别应用技术(例如:

光学符号识别、手写汉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体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基础,为必修模块,对所有高中学生具有普遍价值。

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处理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逻辑线索,强调在大众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

(一)信息的获取

1.内容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