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273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某校的多位同学患上流感后,该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对教室消毒。

该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增强机体免疫力

【答案】B

【解析】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地球上种类繁多的植物,可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它们是(  )

A.水 二氧化碳B.水 氧气

C.葡萄糖 二氧化碳D.有机物 氧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

由上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被植物自身利用,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人呼吸利用。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由这三大意义可知: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有机物、氧气。

可见D符合题意。

考点:

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小麦是我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你认为贮藏小麦的最佳环境条件应该是(  )

A.高温、潮湿B.低温、潮湿C.低温、干燥D.高温、干燥

【答案】C

【解析】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强,消耗的有机物多,不利于种子的贮藏;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易造成种子发霉;因此贮藏小麦种子的最佳环境应该是干燥、低温、空气流通。

点睛:

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要设法减弱种子的呼吸作用,以减少种子内有机物的消耗。

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二者都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无法进行

C.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D.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必需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B正确;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C正确;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D正确。

5.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番茄、黄瓜等蔬菜主要提供维生素,A不符合题意;

米饭、馒头、土豆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B符合题意;

牛肉、鸡蛋的蛋清中主要是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色拉油、花生中含油脂比较多,D不符合题意;

6.2018年3月30日,广东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将人突变的亨廷顿基因导入猪的DNA中,培育出患“享廷顿舞蹈病”的猪。

这项成果会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最终造福于人类。

患“亨廷顿舞蹈病”猪的培育,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仿生技术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D.传统生物技术

【答案】B

7.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寒冷的土卫二(星体)上可能存在开花植物这样的生物。

若土卫二上真有这样的植物,按照地球上的植物分类它应该属于(  )

A.种子植物B.藻类植物C.苔藓植物D.蕨类植物

【答案】A

【解析】根据能否产生种子,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能开花,依靠孢子繁殖;种子植物能开花,产生种子。

故A符合题意。

8.2018年央视春晚的节目《沙场砺兵》中,杂技演员潘跃新的表演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飒爽英姿。

潘跃新表演动作的完成中,关节所起的作用是(  )

A.支点作用B.动力作用C.调节作用D.润滑作用

【答案】A

【解析】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

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9.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锌、氮、钾的无机盐B.含钙、氮、钾的无机盐

C.含硼、磷、钾的无机盐D.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答案】D

【解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故选D。

点晴: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无机盐,了解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10.下面是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其中箭头处血管表示动脉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故A符合题意。

1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

A.跳跃、爬行B.奔跑、蠕动C.飞行、游泳D.行走、跳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

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具有发达的翼,身体呈流线型,它的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它的运动方式为游泳。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鸟类和鱼的运动方式。

12.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答案】C

【解析】植被密布的山中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出现高原反应。

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

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符合题意;

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

13.下列关于花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B.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D.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答案】B

【解析】玉米果穗顶部缺粒现象可以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来解决,A正确;

一朵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既有雌蕊,又有雄蕊,是两性花,即可进行自花传粉又可进行异花传粉,B错误;

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C正确;

玉米种皮和果皮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D正确。

14.如图为肾单位中尿液形成的示意图。

某人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1B.2C.3D.4

【答案】D

【解析】观图可知:

1入球小动脉、2肾小球、3肾小囊、4肾小管。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4肾小管。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15.下面是人在吸气或呼气时肺和膈肌的活动情况模拟图。

能正确表示吸气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A不符合题意;

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B符合题意;

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C不符合题意;

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应该回缩而不是扩张,D符不合题意。

16.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

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A.光和温度B.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光D.土壤和温度

【答案】A

【解析】“春兰秋菊“指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植物会开花,这是与光照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植物生理学所说的光周期,兰花在春天开花原因是春分后光照变长,这时适合的光周期促使开花,而菊是短日照植物,每天光照时间变短,反而有利于开花,“春兰秋菊”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不同的造成的。

“南橘北梨“是由于温度的原因,橘在北方的温度下是不能生长的,而梨也无法适应南方过热的温度环境,所以两种情况都会使桔或梨长势不好,而且不结果或结果风味不佳。

“南橘北梨”主要是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17.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

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攻击行为D.后天性、防御性为

【答案】B

【解析】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属于防御行为。

黄鼬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

18.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每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

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A.体外受精、水中发育B.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C.体外受精、体内发育D.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答案】A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点睛:

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19.下列对进化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类人猿→人类B.鸟类→哺乳类

C.鱼类→节肢动物D.森林古猿→类人猿

【答案】D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向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

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A错误,D正确;

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B、C错误。

20.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卵中的卵白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B.果实的果皮由雌蕊中的柱头发育而来

C.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D.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

【答案】D

【解析】鸟卵中的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A错误;

果实的果皮由雌蕊中的子房壁发育而来,B错误;

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青春期是指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度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D正确。

21.下表中的动物,与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动物名称

主要特征

A

涡虫

有体节

B

蛔虫

靠刚毛运动

C

水螅

身体呈辐射对称

D

蚯蚓

有外骨骼

 

A.AB.BC.CD.D

【答案】C

【解析】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无体节,A错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运动器官退化,B错误;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C正确;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壁湿润,无外骨骼,D错误。

22.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B.装置中的四种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

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答案】D

【解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

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23.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压力时,要学会自我调节。

能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有(  )

①坚持运动  ②逃避现实  ③亲近自然  ④积极乐观  ⑤放弃学习

A.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一:

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所以①③正确;

方法二:

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

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要学会幽默,所以④正确;丢掉手头上的学习任务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可以知选项B符合题意。

2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

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

【答案】C

【解析】图中食物链有:

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而不是5条,A错误;

猫头鹰是鸟类,蛇是爬行类,食草昆虫是节肢动物,鼠是哺乳动物,因此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B错误;

在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在“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所以说,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C正确;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猫头鹰体内汞的含量最高,D错误。

25.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50粒

潮湿

4℃

0粒萌发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50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

 

A.①与④对照,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B.②与④对照,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

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不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

【答案】C

【解析】从表中分析看,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以后,④号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而①号种子处在4℃条件下,温度低,①与④比较,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A正确;②与④比较,唯一的变量是水,②号种子不萌发,④号种子萌发,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正确;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号③种子全部浸泡在水中缺少空气,不缺少条件水分和温度条件,C错误;种子萌发除了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外,种子自身还必须满足:

种子是活的,胚是完整的,而且还度过了休眠期的,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不具备萌发自身条件,D正确。

二、简答题

26.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拔根毫毛吹口仙气,就能变出许多个小孙悟空。

如今,这一神话终于在孙悟空的家乡--中国“实现”了。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0天后,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博士后刘真等科研人员,提取了雌性胎儿[A]猴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B]猴的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将克隆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C]的子宫内。

21只代孕母猴中的6只成功怀孕,最终生下了两只健康的猴子(如图)。

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有性生殖相比,克隆的特点是不经过______的结合。

(2)因______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中中”和“华华”的遗传特性更像______猴。

(3)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的______内,所需营养通过______从母体中获得。

(4)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20多年间,各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先后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

相对这些动物来说,猕猴与人类有更近的______,它们不仅同属于哺乳纲,而且同属于______目。

(5)从生物进化角度考虑,克隆动物产生变异较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______。

【答案】

(1).生殖细胞

(2).细胞核(3).A(4).子宫(5).胎盘(6).亲缘关系(7).灵长(8).减弱

【解析】

(1)克隆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在此克隆过程中,A猴提供的是细胞核,所以中中”和“华华”的遗传特性更像A猴。

(3)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所需营养物质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4)在动物类群中类人猿和人类的关系是最近的,因为都属于灵长目。

(5)从生物进化角度考虑,克隆动物产生变异较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27.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宣布,该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种--“巨型稻”(如图1)。

为破解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该所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

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巨型稻”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尚未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______的使用价值。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可为青蛙、泥鳅、龙虾和稻花鱼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为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______。

(3)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______,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______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4)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______。

(5)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

(6)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如图2中[A]和[B]是叶肉细胞中的两个细胞结构,箭头代表生理活动。

读图回答:

①结构[B]的名称是______。

②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

【答案】

(1).潜在

(2).食物(3).无机盐(4).捕食(5).蒸腾作用(6).12(7).线粒体(8).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解析】

(1)“巨型稻”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尚未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可为青蛙、泥鳅、龙虾和稻花鱼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为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食物。

(3)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4)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蒸腾作用。

(5)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

(6)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如图2中[A]和[B]是叶肉细胞中的两个细胞结构,箭头代表生理活动。

①结构[B]的名称是线粒体。

②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点睛: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

28.小明同学因病去医院检查,为确定病情、排除其他病变可能,医生建议指尖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

采血时,小明的无名指在不经意间被医生用采血针刺了一下,他马上把手缩了回来(如图)。

根据下面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1)此反射活动的感受器[①]位于皮肤的______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