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2520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专题训练

高考命题规律

2019年高考必备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命题角度1

区域农业发展

2~3

命题角度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6

命题角度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命题角度4

产业转移

1~3

3~5

1~3

命题角度5

区域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

37,

24分

36,

24分

36,

22分

命题角度1区域农业发展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5全国Ⅱ·2~3)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第1~2题。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1.D 2.A

解析本组题以桑基、蔗基、果基鱼塘用地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题,主要考查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对蔬菜、花卉的需求增加,市场价格上涨,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收入,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了桑基、蔗基鱼塘。

第2题,主要考查产业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塘农业是传统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当地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由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基塘生产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因此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下来的很少。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8四川广安、眉山一诊)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

按省级行政边界,可以将我国茶叶产区划分为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云、贵、川、渝4省市)、江南茶区(浙、皖、苏、湘、鄂、赣6省)、华南茶区(粤、桂、闽、琼4省区)、江北茶区(陇南、陕南、豫南、鲁中南4省的产茶区)。

2009—2014年,我国茶叶产量增长明显。

下图示意2009—2014年18省茶叶产量重心移动路径。

据此完成第1~3题。

1.从茶叶产区的分布可以推断,茶树的生长习性是(  )

A.喜水喜肥B.喜暖喜湿

C.耐涝怕旱D.耐寒耐旱

2.下列省区中,2009—2014年茶叶产量增加较多的是(  )

A.滇、蜀B.湘、鄂C.浙、皖D.粤、闽

3.促使图示茶叶产量重心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变化B.科技进步

C.市场需求D.政策引导

答案1.B 2.A 3.D

解析第1题,四大茶叶产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丰富,江北茶区虽位于北方但也是纬度较低地区,说明茶叶主要的生长习性是喜暖喜湿。

第2题,由2009—2014年18省茶叶产量重心移动路径图可以看出我国茶叶产量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说明我国茶叶产量增加较多的是西南地区,选项中滇、蜀地处我国西南地区。

第3题,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植物适合生长的范围应该向高纬地区移动,与图示茶叶产量重心移动不符;目前茶叶生长主要以手工生产为主,因此茶叶生产对科技要求不高,并且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科技进步快,茶叶产量重心也应该向东转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茶叶产量重心也应向东转移,与图示情况不符;正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政策引导农民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来满足茶叶的市场需求,从而使得茶叶产量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

(2018山东枣庄二模)甘蔗是主要糖料作物,喜温、喜光、喜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超过台湾成为我国第一产糖大省。

1993年之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

广西蔗区的甘蔗生产以个体种植为主,收割靠手砍、肩扛。

与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相比,广西甘蔗的生产成本要高出许多。

2012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据此完成第4~6题。

4.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糖业中心由广东转移到广西的原因是广西比广东(  )

①水热条件更好 ②土地租金更低 ③平原面积更广 ④劳动力更廉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2012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①种植成本上升 ②收购价格提高 ③种植业结构调整 ④蔗糖进口数量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下列有关广西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不合理的是(  )

A.推进土地流转B.扩大种植面积

C.培育高产品种D.提高机械化水平

答案4.D 5.C 6.B

解析第4题,20世纪90年代,广东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传统的制糖业面临着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的问题,导致制糖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中国糖业中心由广东转移到原料更为丰富的广西,②④正确。

第5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广西蔗区的甘蔗生产以个体种植为主,收割靠手砍、肩扛,随着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种植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种植业向产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进行调整;广西甘蔗的生产成本比巴西高出许多,因此蔗糖进口数量增加,对传统制糖业冲击较大,原料的需求量减少,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因此①③④正确。

收购价格提高,会导致种植面积增加,②错误。

第6题,针对广西甘蔗产业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可以采取推进当地土地流转,增大甘蔗的现代化种植规模以及管理方式,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种植成本,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产品种;由于该地种植成本较高,不能盲目扩大种植面积,B项错误。

(2018福建毕业班质检)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

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

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据此完成第7~9题。

7.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8.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9.该大棚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

答案7.A 8.D 9.C

解析第7题,读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0~20cm土壤的pH逐渐减小到7以下,使土壤呈酸性,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

第8题,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变化不大,故可及时深耕土壤,中和土壤酸碱度,以致减缓大棚内土壤酸化及退化速度。

第9题,读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表层土壤(0~20cm)刚耕作1年时呈碱性,说明当地土壤呈碱性,可能位于北方地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土有机质含量低。

(2018广东广州调研)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

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第10~12题。

年降雨量/mm

粮食生产集中度/%

2010年

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

<200

2.9

+0.9

200~400

2.8

+0.8

400~800

45.9

+8.9

≥800

48.4

-10.6

10.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

A.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

D.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

11.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农业技术进步

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12.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

答案10.D 11.B 12.A

解析第10题,由表可知,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在降水量400~800mm和≥800mm的地区最高,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位于东部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结合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可知,降水量≥800mm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下降最多,而降水量400~800mm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提高最多,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由湿润区移向半湿润区。

第11题,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

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率先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区域,由于种粮效益低,大量粮田转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再加上外向型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些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锐减。

所以,这些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退出粮食主产区的行列,使北方地区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

所以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第12题,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人多地少。

所以,北方与南方相比,具有人均耕地数量较多的优势,土地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从而为粮食生产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所以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2018湖北武汉华大新高考联盟质检)莲藕在我国南方水乡种植广泛,根据生长环境差异分为田藕(种在水田里)和塘藕(种在深水塘里),其中塘藕比田藕的淀粉含量要高。

莲藕的叶柄和花梗较细脆,而叶片宽大,通风易折断,若断处有水渗入,会引起地下茎腐烂。

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塘藕的淀粉含量比田藕高,是因为水塘比水田(  )

A.水体深,土温低,莲藕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多

B.水量大,土壤化肥农药浓度低,莲藕生长速度快

C.土温变化小,莲藕生长环境稳定,养分积累多

D.土层更深厚,莲藕的发育空间大,莲藕生长量大

14.塘藕一般秋季成熟,但挖藕多选择在冬季,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冬季气温低,储运条件好

B.临近春节,市场需求大

C.处于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

D.冬季湖塘水位低,采挖条件好

15.在田藕生长旺季遇到暴风雨来临时,为防止田藕的叶柄和花梗折断,藕农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向藕田灌水,提高藕田水位

B.给藕田放水,降低藕田水位

C.给藕田追肥,提高莲藕的抗风能力

D.在藕田上覆盖塑料膜,减风挡雨

答案13.A 14.D 15.A

解析第1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塘藕生长于深水中,处于低温环境下,生长缓慢,成熟需要的时间长,积累的养分多;塘藕生长速度不快,且生长速度快不利于养分的积累;温差大对养分积累有利,土温变化小不利于养分积累;生长量大不等于养分含量高。

第14题,题干问的是自然原因,而市场需求大和劳动力充足不属于自然因素;储运条件好不是主要的原因。

第15题,莲藕的叶柄和花梗易遇风折断,在强风来临前及时灌水,可抬高水位,稳定植株,减轻强风对莲藕植株的危害。

命题角度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6全国Ⅲ·6)与2014年相比,2015年××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今后,××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故今后××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8辽宁大连一模)深圳××区自1993年建区以来,始终保持“创新与传统并存”的特色,先后形成了大芬油画村、大运软件小镇和龙岗天安数码城等一批科技型与文化型集聚区。

近年来,在引进天安云谷、天安数码城等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的同时,仍注重发展甘坑客家小镇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使客家文化得以维护和传承。

据此完成第1~2题。

1.深圳××区发展一批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B.扩大城市规模

C.解决就业问题D.改善生态环境

2.近年来,在大芬油画村出现装裱、配框、画材和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及艺术衍生品业,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B.交通便捷

C.协作便利D.科技先进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与传统加工、制造相比,深圳××区先后形成了大芬油画村、大运软件小镇和龙岗天安数码城等一批科技型与文化型集聚区,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2题,油画产品需要进行装裱、配框才能够更加精美,画材和物流则为配套油画的服务业及艺术衍生品业,由此看出它们协作更加便利。

(2018安徽安庆二模)区位熵是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

通常区位熵大于1,表明某产业在该区域集聚程度高于总体地区;区位熵小于1,说明某产业在该区域的集聚水平低于总体地区。

下图为浙江省部分城市2004—2012年服务业区位熵值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5题。

3.服务业集聚度从逐步升高到平稳发展的是(  )

A.杭州B.嘉兴

C.舟山D.宁波

4.温州和舟山集聚度较高,可能是(  )

A.服务业高度发达

B.经济高度发达

C.土地资源相对紧张

D.当地政府的重视

5.提高城市服务业集聚度,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服务业人口 ②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③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④加大产业转移的力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3.A 4.C 5.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市的区位熵曲线先是增长,后表现平缓,说明其服务业集聚度先升高,后平稳发展;嘉兴服务业集聚度较低,且一直是增长;舟山服务业集聚度先急剧上升,后不断下降;宁波服务业集聚度先升后降,再上升。

第4题,温州地处山区,舟山地处海岛,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客观上促进了服务业相对集聚。

第5题,要提高服务业的集聚度,要积极推进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既要大力发展新兴的服务业,又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

(2018广东茂名二模)产业梯度系数表示某地区某一产业在整个区域中所处的位置。

产业梯度系数越大,产业优势越明显。

下表为云南省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近年来云南省承接的主要产业与之吻合。

据此完成第6~8题。

产业

烟草

制品

有色金

属冶炼

有色金

属矿业

非金属

产业

印刷业

黑色金

属冶炼

化工

产业梯

度系数

117.9

24

6.2

3.1

2.5

1.4

1.2

6.云南省承接烟草业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近原料产地

B.烟草市场广阔

C.国家政策支持

D.科技水平高

7.云南省大力承接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B.城市化水平提高

C.第三产业发展迅速D.产业结构优化

8.有利于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加大烟草业比重

B.积极发展冶金工业

C.大力发展旅游业

D.承接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

答案6.A 7.B 8.C

解析第6题,产业梯度系数越大,产业优势越明显。

云南是我国的“烟草王国”,原料丰富,烟草产业优势明显,利于承接烟草产业。

第7题,云南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主要是烟草制品、有色金属冶炼,云南省大力承接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可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城市化水平提高。

第8题,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利于可持续发展。

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烟草制品、有色金属冶炼),都是污染重的产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018安徽亳州期末)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高校林立,有许多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项目。

日前,中石化已经在彭州成功建设年产80万吨聚乙烯和冶炼1000万吨石油原油的化工厂,彭州位于成都平原的上风口和水源(涧江)的上游。

下图为2014年上半年成都三大产业比例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9~10题。

9.××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条件有(  )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高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⑤D.③④⑤

10.中石化在彭州建化工厂,此项目对成都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污染成都水源,水质变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发达的科技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③④⑤正确。

第三产业对自然资源需求量不大,且对快速交通要求较高,与水运关系不大。

第10题,化工厂具有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材料分析可知,彭州位于成都平原的上风口和水源(涧江)的上游,因此彭州建设化工厂,会对成都的大气和水源产生污染,因此②④正确。

(2018广东揭阳二模)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广东的地理重心位于(113°10'E,23°30'N),经济重心则在一定范围内不断迁移变化。

下图为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动态演变轨迹。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关于广东省1979—1992年经济重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心变化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

B.省内经济区域差异增大趋势明显

C.经济重心一直位于地理重心的东南部

D.西北部地区经济总量呈下降趋势

12.2000年后广东经济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停滞

B.省内产业转移

C.省内人口流动发生变化

D.粤东地区快速发展

答案11.D 12.B

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知,西北部地区经济比重下降,因广东省经济总量上升,西北地区经济总量也可能上升,D项不正确。

第12题,从图中看,2000年后广东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其原因是省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由东向西转移,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B项正确。

(2018福建漳州第三次调研)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东莞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市域范围同时出现了普遍增长与局部收缩两种截然不同的新空间现象。

2013年出台的《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逐渐改变西北部的空间发展格局。

下图示意2008—2014年东莞增长城镇与收缩城镇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东莞城镇发展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是(  )

A.东部增长西部收缩

B.西南、东北部增长

C.北部增长南部收缩

D.西北、东南部收缩

14.松山湖成为新“增长极”,其人口结构优化的方向是(  )

A.年轻化、文化程度高

B.受教育水平高、性别比低

C.年轻化、生育率很高

D.受教育水平高、生育率高

15.与甲区成为显著收缩区关系密切的是(  )

A.基础设施薄弱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用工成本上升D.环境制度要求

答案13.D 14.A 15.D

解析第13题,由图及图例可知,东莞城镇发展的总体空间分布是东南部、北部、西北部存在显著收缩和潜在收缩现象,西南部、松山湖附近存在转型增长和持续增长现象。

第14题,由图可知,松山湖成为新“增长极”,得益于科技产业园,从事高科技工作的人员一般是年轻人且文化水平高,故其人口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年轻化、文化程度高。

第15题,由图可知,甲区为显著收缩区,经济发展不如以前,但其基础设施较好,A项错误;人口老龄化和用工成本上升,对经济发展有压力,但不会导致其显著收缩,B、C两项错误。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导致污染企业难以立足,故显著收缩,D项正确。

命题角度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4浙江·1~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会导致华北地区及调水沿线地区地下水位的上升,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①错误。

南水北调增加了丙河段的水量,并且水量更加稳定,改善了航运条件,更有利于通航,②正确。

图中丙至丁段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至黄河段,地势北高南低,需要逐级提水,③错误。

戊地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建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目的就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④正确。

所以D项正确。

第2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的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将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调出地区的水质备受调入地区的关注,所以A项正确。

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长江入海口水的流量,输入海洋的泥沙量也会减少,B项错误。

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甲河段的流量,降低甲河段的水位,增大甲地咸水入侵的可能,C项错误。

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现象是月球与地球的引潮力引起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潮汐现象没有影响,D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8河南安阳二模)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

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

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

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

2.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 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③投资巨大,工期长 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

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

答案1.C 2.D 3.C

解析第1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亚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围垦和灌溉,导致流入咸海的水体减少,咸海面积迅速缩小。

第2题,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因水源路途遥远,线路长,投资巨大,工期长,且工程为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第3题,“北水南调”工程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