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2626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

山东省聊城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聊城一中2013级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考查范围:

必修一、二

命题:

石庆柱审题:

何书宝

本试卷分为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卷48分,共48道小题,第

卷52分,共3道小题。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云: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

A.强调夫妻同心,其利断金B.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

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

2.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

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

多至数十人。

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

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A.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C.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3.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

“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D.通过察举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4.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写的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

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

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6.2012年2月美国白人协警齐默尔曼枪杀黑人马丁,未被追究任何责任,佛罗里达州法院在美国民众抗议浪潮中重启此案。

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审理后,认定齐默尔曼无罪。

全美各地再次引发强烈反响和抗议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

“要是我有一个儿子,一定长得像马丁。

”以此来安抚民众情绪。

这表明在美国

A.总统可通过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

B.民众可用舆论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

C.美国国会可独立修改并通过法律

D.法院在各方权力冲突时按法律独立审判

7.右图是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漫画的说明文字是:

“俾斯麦在给钟表上弦,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

俾斯麦自言自语:

‘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

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德意志君主立宪的特点是

A.宰相牢牢控制着议会  B.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   

C.议会是宰相的工具  D.民主立宪制度不健全

8.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9.“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

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

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

”材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得到列强的支持认可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支持

C.列强对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声援D.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

10.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高全喜在《立宪时刻:

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B.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C.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

“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2.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B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D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13.“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

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宓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句。

材料中吴宓和陈寅恪的“南渡”有可能暗喻

A.靖康后南宋南渡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国民政府退守西南D.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

14.1947年底,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杨家沟会议上说:

“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局面开展,胜利可期。

”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A.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C.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15.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说:

“普选权在此之前……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真正目的:

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在这里马克思

A.对巴黎公社推行的选举政治评估过高B.认为资产阶级创立的普选制已经过时

C.视议会政治为实现普选权的最大障碍D.认为巴黎公社的普选权更具有人民性

1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新政协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1954年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7.1960年尼克松曾说:

“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1971年尼克松说: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对这两段互相矛盾的话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反映了美国外交原则将革命性转变B.证实了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必然性

C.预示了中美关系将有实质性的突破D.见证了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建交

18.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C.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9.《新浪·文史观天下》第35期主题是:

NO!

八张否决票告诉世界¨中国态度”。

其中记载:

“1955年12月3号,中国在‘安理会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

关于这一外交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

A.彰显了新中国参与国际活动的积极态度

B.反映了新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

C.体现了二战后两大阵营间的对峙和争夺

D.此记载是假,当时中国尚未加入联合国

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

”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C.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21.西汉名臣桑弘羊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他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

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作者主张

A.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

22.钱穆《国史大纲》指出: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此田亩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23.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

奏折中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

,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外贸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志》载:

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输出境外,远销晋省。

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

”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5.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

这说明当时中国

A.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6.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

“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

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大西洋的开放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D.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商业更兴旺

D.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相当发达

27.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在《经济和谐》序言中写道:

“政府活动基本限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

“越过这个限度,就是对良心、智力和劳动——一句话,对人类自由的侵占。

”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相似?

A.圣西门B.马克思C.凯恩斯D.亚当·斯密

28.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29.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重要法律;20世纪初,《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

这类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

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利B.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C.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社会的贫困化问题加剧

30.《新全球史》中指出:

“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31.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曾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

其原因有二:

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

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C.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32.《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

“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

”从材料可见

A.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B.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C.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

33.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

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姓“资”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

以上现象反映了当时

A.农村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困难重重

C.“左”的思想在当时仍有影响D.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

34.1980年10月,邓小平在视察广东时说:

“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D.“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35.1912年6月9日,上海《民立报》的《东省之暗昧人物》一文载:

“自国体解决,奉省营统张作霖虽亦悬树国旗,剪除发辫,似于共和亦颇赞成,及详细调查,知实因东督赵尔巽迫使之使然。

故常怏怏不乐。

在奉举动每出入必带壮丁五十名,皆盘辫于顶,作前清兵勇之状。

张自己虽剪去长辫,而帽后犹露短尾,以示不忘旧义云。

”这段材料本质反映了当时

A.发辫成为政治立场的重要标志B.兵丁蓄辫是反对共和

C.张作霖虽剪辫仍不忘前清旧义D.东督赵尔巽赞成共和

36.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37.列宁有言:

“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

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

”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

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

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饬财政金融,重建公信

38.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这主要说明了

A.经济危机的蔓延                            B.世界市场的无序

C.工业经济的弊端                          D.市场调节的失灵

39.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

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

”这表明联邦德国

A.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C.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40.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

“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

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

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41.“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

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

”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B.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C.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D.为后来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2.1922年底,列宁说:

“我们在集体农场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

”而后来斯大林却大张旗鼓开展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场。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B.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C.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不务实的政策      D.苏联开展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

43.下列表格来源于苏联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的资料(单位:

吨)。

这一表格说明

年份

黄金总量

黄金出口

其中用于购买粮食

1965年

577.1

335.6

335.3

1972年

1243.7

458.6

458.2

1977年

774.4

390.0

390.0

1980年

502.0

156.0

156.0

A.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B.农业危机威胁政治稳定

C.苏联已成为重要能源输出国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现

44.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

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材料反映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C.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D.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45.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那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

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之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

其基本特点应是

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                     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

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削减开支,增加福利 

46.作为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亚投行主要业务是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到2015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

这表明

A.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

B.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C.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D.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

47.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虽然对美国关税下降率远小于美国对墨西哥下降比率,但大量产品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

这最能说明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侵略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C.墨西哥经济实力较差,技术水平低D.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

48.最近,日本《朝日新闻》载文说:

“在世界工业产品的出口及不同产品的预测中,不能没有中国。

世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格局:

中国说话时,世界都在倾听。

”这一说法能表明

①中国市场对各国有很大的吸引力②经济全球化不能没有中国的参加

③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④中国加入WTO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49题22分,50题12分,51题18分,共52分。

49.(22分)政府职能和国有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材料二在1933年到1934年初,统制经济这名词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于报刊著作上。

国民政府专家罗敦伟认为“九一八”之后,中国“真正求得国难出路的基本方策”应是实施“统制经济”。

他批评中国的经济学者大半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者”,那不过是一个“梦幻”,而“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俄更是如此,各国“差不多是想把政府化为生产的管理机关。

”他认为,在中国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社会秩序之纷乱无章,政治社会之变化莫测”,是一剂良方。

——摘编自蔡双全《简析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

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之争》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材料四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被政府控制或统治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材料一中,这一时期人们的“唯一的希望”与“羡慕眼光”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什么?

(2分)此时的莫斯科,其发展模式在政府职能和所有制方面有何特殊做法?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敦伟“统制经济理论”的核心,(2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该理论产生的国际因素。

(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况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及其提出背景。

(6分)

 

(4)据材料四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如何理解同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分)

 

5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给肖旭东、蔡林彬并在法诸友信》1920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