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2627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docx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摘要………………………………………………………………………………3

Abstract…………………………………………………………………………4

一、红旗镇旅游业的现状……………………………………………………5

(一)红旗镇旅游资源赋存状况…………………………………………5

(二)红旗镇旅游业发展现状……………………………………………6

二、旅游业的开发对社区带来的有利影响…………………………………6

(一)旅游业的开发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6

(二)旅游业的开发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7

(三)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7

(四)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8

(五)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多种文化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9

三、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的不利因素分析………………………………9

(一)旅游业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9

(二)旅游业的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冲击…………………………………10

(三)旅游业开发与道德文化建设的冲突………………………………11

四、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所持态度的理论因素…………………………12

(一)居民对旅游者的行为的感知………………………………………12

(二)旅游环境的破坏对社区的影响……………………………………13

五、发展红旗镇旅游业的对策研究………………………………………13

(一)社区参与旅游业开发………………………………………………14

(二)红旗镇居民参与管理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以江市红旗镇为例

【摘要】:

社区居民与旅游区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无论从职能作用来分析,还是从利益相关来考虑,社区居民群体对旅游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长远的作用,九寨沟与藏民、泸沽湖与摩梭人、皖南民居与古镇村民以及XX古城与东巴居民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虽然为社区居民的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生活、经济、文化教育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旅游业的开发也为社区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文化的冲突,民风的不良化等。

笔者通过对社区居民与旅游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讨论将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同时也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业中,对以后旅游开发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红旗镇旅游业社区居民影响

 

Theimpactoftheexploitationtouringovermunityresidentstudies

——TakeHongqiTownofLijingforexample

【Abstract】:

Themunityresidentandtouristareaallhaveclosecoactionsineachaspect.Disregardingingtoanalysefromfunctioneffect,orfrombenefitthinkstoetherelevance,themunityresidentgroupbuysalakebeallgettingtheimportant,long-termeffect,JiuZhaiGouandZangNationanity,Luguhulakedevelopmentoftouristareaandrubstheshuttlepeople,southernAnhuipeopleresidenceandancientcountyvillageraswellasLiJiangancientcityandbarofeastresidentallarerepresentativerepresentativesamongthem.Havebroughtaboutmanyfacilitatinginprocessdevelopingintouristtrade,thoughbeingamunityresident's,beforelife,economy,culturehavegotverybigrise,haveonlybenotallowedtodenyoneducation,thetouristtradeexploitationhasalsobroughtalittlealittlenegativeeffect,forexamplecultureconflict,tonegativeeffect,forexamplecultureconflict,Folkcustom'sbad-rization.Themainbodyofabookispassedtothoroughanalysisthatthemunityresidentandthetourconcernbetweendeveloping,isdiscussesthatthetourwillhoweffectivelytopromoteterritoryofnationalityalsodevelops,canplayarriveatcertaindrawlessonsroletothehereafterinletactivemunityresidentparticipationarriveattouristtradeatthesametimealso,intheexploitationtouring.

【Keywords】:

HongqiTownTouristtrademunityresidentAffection

 

自从宁蒗泸沽湖旅游开发建设以来,红旗镇旅游开发的进程大大加快,各方面的建设和管理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思想态度等方面也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为了详细了解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希望通过此文,能给旅游规划和管理部门一些启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红旗镇旅游业的现状

红旗镇是属宁蒗彝族自治县管辖的一个小镇,位于宁蒗到泸沽湖的中间,距离县城约10千米,是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一块神奇美丽的宝地,有着丰富的林业、畜牧、矿产等自然资源,生活着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彝、汉、普米、等6个民族以及摩梭人。

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镇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1956年9月份成立自治县之后,宁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作了国家的主人,实现了第一次社会发展大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家和省地的扶持帮助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建设,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了一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的大好局面。

所取得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就是宁蒗旧时代无法比拟的,实现了历史性的又一次跨越。

(一)红旗镇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红旗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高品位的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自然资源方面:

接近有“情、水、山”融为一体的高原明珠泸沽湖,它是省级旅游开发区和我省的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集高山湖泊群、万亩杜鹃林、万亩草甸、高山石林等景观为一体的青龙海生态旅游区;有望乡台高山草甸、女神幽谷、吉意溶洞、永宁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以泸沽湖为重点,连接以南吉意溶洞、县城、青龙海和以北的永宁坝、三江口为一线的景点群体。

人文资源方面:

有古老灿烂的彝族毕摩文化,有被誉为世界级、高品位的摩梭母系文化和原始XX文化——达巴文化;有普米、傈僳等其他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永宁扎美喇嘛寺、元世祖忽必烈南征驻兵遗址日月和、土司衙署等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珠联璧合,景点多,吸引力强,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优势。

(二)红旗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和比重日趋显现,已成为宁蒗县红旗镇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一项支柱产业。

但总的来说红旗镇旅游业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从旅游人数和消费总额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

从1998年到2008年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

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

红旗镇坚持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社区广泛参与,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旅游产业规模初步形成,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到2008年上半年,宁蒗县红旗镇游客人数达到了4000多人次,接待服务公司2家,导游人员近20名,二星级酒店2家,小型旅馆16家,接待床位已达到了700多床,全镇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达60多人。

同时设立了旅游购物一条街和两个旅游购物定点商场,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二、社区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和感知

(一)旅游业的开发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

为提升红旗镇旅游层次,政府和相关组织在旅游区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

旅游业的兴起为红旗镇的居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顺畅的通讯等。

旅游业的开发改善了红旗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使城镇化整体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

自从红旗镇大力开发旅游也以来,政府先后设立了100多个垃圾桐以及垃圾处理设施,同时增加了两辆垃圾运营车,修建了十多个公共厕所,为方便游客,还设立了大小共200多处不同的各种标示牌。

同时,政府为了让社区居民与游客能有足够的接触空间,建设了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广场,方便各地游客以及居民的社交需要,同时也为社区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提供了场所。

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奥运会的号召,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社区居民的要求下,政府还设立了两处供人们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

(二)旅游业的开发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

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据相关统计显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旅客提供吃、住、行、游、玩以及小商品服务,或者直接从事旅游业服务工作,大大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红旗镇村民的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500元已经增加到2008年的1600元。

旅游业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村民提高了经济收入。

同时,旅游业的“出、住、行、游、购、娱”等的发展也带来了其他行业的繁荣,促进了整个风景区的经济发展。

表一:

红旗镇居民收入调查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红旗镇居民的收入在十年里基本从农作物转换为旅游业,同时旅游业的收入一再上升,已经成了红旗镇居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三)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

在旅游业开发初期,村民在旅游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低下,不能很好胜任这一工作,所以开发商和政府在开发前期对村民进行了培训以提高村民的素质进而适应旅游的需要。

在笔者对红旗镇村民的调查中,有89.2%的村民表示自己愿意进行培训以满足旅游的需要。

从这可以看出,旅游业使得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并且也使村民的价值观念朝着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从业结构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商结合的模式发生转化。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红旗镇村民务农比例由原来的71.8%变成现在的30%,因此,旅游业会使村民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红旗镇居民的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产业向以旅游和旅游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转移,使人们的从业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在以前,人们所有的收入都是靠种田,也就是说在开发旅游业之前,人们的收入都是靠卖农作物获得,并且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关系,收成不好的时候,人们的收入便少得几乎不够一年的支出,又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人们的生活一直是很困难的。

在开发了旅游业之后,渐渐地,人们的收入增加了,接触的人多了,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改变,视野开阔了,外出打工,上学,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务农的越来越少,人们也意识到了要奔小康生活,就需要更多地与外界联系,适应社会的需求,从事社会所需要的职业。

事实上,旅游业的开发不仅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从业结构,更多的是使人们认识到了他们应该做什么。

经济发展了,红旗镇居民思想也随之改变。

红旗镇最大的变化有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山里人固守一亩三分地的观念完全改变了。

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种田,已经成为时尚。

甚至有的年轻人一家人常年在外,农田托亲戚耕种。

二是生育观念变了。

不论是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凡是育龄妇女都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近10年来,全乡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6‰。

三是人员的从业情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以往很多人认为读书或外出打工是最没有保障的投资,人们普遍认为,让孩子花钱读书不如直接在家务农实在,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更不用花钱,并且认为外出打工只是学坏。

但如今人们的思想改变了,都支持适龄儿童读书,出了自动退学或实在无能为力的之外,基本没有存在辍学现象。

三年多以来,红旗镇的人们从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家务农的急剧减少,外出打工的增多,最可喜的是上学的人数翻了几倍,这与人们的思想上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下表是10年来红旗镇的人们从业结构变化表。

表二:

红旗镇居民从业情况变化表

(五)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多种文化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

旅游业的发展使红旗镇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当地村民与游客的长期接触中所产生的。

村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则会不断探索与适应游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视野得到开阔,同时村民们的认识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为城镇化的发展在思想上打下基础。

红旗镇本来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小镇。

由于宁蒗县泸沽湖旅游业的开发,并且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欢迎,而日益蓬勃的情况下,接近泸沽湖的红旗镇也跟着泸沽湖走向了发展旅游业的道路。

在每天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接触中,红旗镇的居民不断地认识着新事物,新思想。

在与外界的接触以及自己的探索中,人们学会了如何接受外来的先进的思想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与日俱增的旅游业的要求。

同时,人们也发现了外来文化所带来的一些弊端,由于红旗镇是一个彝族人民的聚居地,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在许多思想上与外来文化发生冲突,甚至抵抗。

但在长期的接触中,人们学会了怎样吸收精华,鄙弃糟粕。

接触久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更多的了解了整个世界的变化,开阔了旅游当地居民的视野。

三、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旅游业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总体上持积极态度,认为旅游开发促进了红旗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城里的卫生状况,整体环境得到了改善,还挽救了一些传统的民族工艺,保护了历史文物,但随着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游客接待出现周期性超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在旅游旺季,两个黄金周及星期六、日,游客数量大大超过了旅游接待能力,这对红旗镇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例如,汽车排放尾气的增多,空气污染,交通拥挤,土地、房租价格的上涨,一些商品、服务价格上涨等等现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为了接待游客,又不能合理规划长期的旅游开发及保护措施,这也给旅游业发展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最初,红旗镇旅游业的兴起使许多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优秀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认可。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近一步发展,城内商业化倾向严重,人们的诚信意识值得关注。

许多游客反映,商贩宰人现象严重,给游客的旅游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旅游管理比较混乱,没有建立有效的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搞好旅游市场秩序。

对小商小贩、个体户及一些饭店、客栈、旅馆的服务也没有进行监督,规X其行为,加强教育,提高其服务质量,增强诚信意识。

因为他们直接与游客接触,他们的行为对旅游区的声誉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二)旅游业的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冲击

旅游地的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社区彝族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彝族文化的独特性与红旗镇地理环境及民族分布紧密相连,而旅游的发展却与当地的可进入性息息相关。

随着交通的改善,宁蒗到泸沽湖路线的开通与日益改善,红旗镇的彝族独特的文化也必然受到冲击。

因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如果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该地区的文化就能长期保留其固有的特征,而无实质性的变化。

红旗镇的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渐失其原有的意义、价值和特色。

由于现代旅游是一种大众社会生活文化,也是大众化的文化消费。

为了发展旅游业,接待地会积极吸引各方旅游投资者,有时还会刻意迎合旅游者的口味,这就使接待地文化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有被不正当舞台化、商品化进而庸俗化。

地方文化特色的东西被肆意移植仿造,似乎其存在的基础再不是当地的社会生活,而是旅游者的需求。

最明显的一点,在红旗镇,彝族最传统的禁忌文化基本已经不存在,甚至公开表演的节目中,有很多项目在传统文化中是禁止的,人们为了经济利益,一味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摈弃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民族特色文化本身是一种很珍贵的旅游资源,只要合理、适度的加以开发,它将是一个民族地区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但由于红旗镇旅游业开发比较晚,各面的开发与保护措施不完善,政府的管理力度也不够大,加之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后,传统观念变得淡薄,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在外来游客的恶意怂恿下,人们变得麻木,不再珍惜爱护自身的传统文化,把它变成了一种变质的商品或服务而实现个人的利益。

这样,久而久之,民族传统文化便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三)旅游业开发与道德文化建设的冲突

社会道德观念扭曲,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任何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通常会有选择地接受和吸收那些与本身文化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而排斥那些与本身文化价值观不相容的东西,但是,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旅游地对外来旅游者的“文化设限”较一般情况下更为宽松一些。

旅游地为了招徕游客,违心地接受外来文化中某些与本土文化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大相径庭的东西。

特别是与本身文化价值观相抵触的部分侵蚀或融入本土文化,但出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或有意识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作出让步,甚至主动迎合旅游者的需要。

因没有组织协调好当地居民的经营活动,平衡好各方利益,导致一些人心理失衡,敲诈游客哄抬物价、甚至威胁游客人身安全的旅游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这无论是对当地旅游业还是社会文化,都无异于雪上加霜。

红旗镇“仆从性”文化加重,居民的媚外或排外情绪直接影响当地文化的健康发展,红旗镇居民一方面对旅游者的举止言行、穿着打扮、生活方式等进行屈意的迎合、追求和模仿,最终使得人们对本地社会文化传统等开始怀疑,离弃乃至反叛,从而对接待地固有的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腐蚀作用,诱发民族虚无主义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红旗镇综合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妨碍和干扰,使其产生排外情绪。

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从起初的友好热情转为不满甚至怨恨。

此外,一些旅游者对其他文化任意贬低和批评的傲慢态度导致接待地居民的反感和排斥,造成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紧X,加剧了旅游业个体经营中比较普遍的“宰客”现象等。

此外,旅游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一方面使得旅游地把发展的优先权让给旅游业,把国土、资源等让给旅游投资者;另一方面受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红旗镇部分人的生活开始腐化,吃喝玩乐成风,形成了对旅游经济过度依赖等倾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旅游是现代人的需要,更是未来人的需要。

旅游开发更多地要依靠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遗产、现代文明等文化生态环境,旅游活动将给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

增强社区居民文化生态意识,保护、整理、抢救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遗产,维护本土文化的传统性,保持接待地的旅游吸引力,采取防X措施,抑制民族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利用外来文化的某些形式和内容,嫁接和改造民族文化,或者赋予外来文化以民族性特色,强化本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引导启发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寻求一种既能使东道社会收入最大化、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多元化的旅游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四、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所持态度的理论因素

(一)社区居民对旅游者的行为的感知

首先,旅游者到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亲眼目睹,还要亲自参与当地人的活动,观看歌舞表演,品尝地方食品,购买民族手工艺品等。

与此同时,必然也把自己的文化带到旅游点,这样当地文化就容易被影响、被侵蚀、被破坏。

尽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种双向性活动,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但事实上,旅游者对旅游地社区的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旅游地的影响。

一方面,就目前的民族旅游地区而言,旅游者一般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而大多数旅游者传承的是汉民族文化。

而民族旅游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所以旅游者所带来的汉文化对当地文化有较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短暂而相对肤浅,接触X围有限。

但对当地居民来说,他们同旅游者的接触是长期不断的,他们接触的不是某个旅游者,而是不同时期前来旅游的旅游者群体。

所以民族文化相对于外地汉文化而言,往往成为弱势文化。

在整个文化交流中,旅游地的民族衣着风格、建筑形式、饮食习惯、思想观念都因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某些成份而发生较大的改变。

他们向旅游者吸收得越多,向旅游者传输得就越少,文化的不平等交流由此产生。

这种不对等交流还会因旅游者的个人动机、文化特征、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特别是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将经济运行模式、科学管理文化和现代观念带进当地,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旅游业发达地区的青年已普遍着穿汉装,使用塑料、金属制日用品,而且,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因现代用品的进入而发生变化。

因此,旅游业的开发势必使外来文化对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思想认识态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其次,旅游业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它是集审美、休闲、娱乐、消遣和观赏等为一体的资源空间环境。

而旅游资源又具有与其它资源不同的特性,尤其是自然成因的旅游资源,最大的特征乃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

由此导致旅游环境的退化,恶化和毁灭,失去旅游功能。

(二)旅游环境的破坏对社区的影响

旅游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大气、水体和生物界产生影响的也相当严重。

进入旅游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向旅游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超载的游客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家用电器徘放废气直接危及臭氧层。

旅游区内各种生产和生活(餐饮、洗涤、洗澡和食品加工等)消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