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677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单元综合测评

(二)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

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

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

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

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

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他的菜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莱用有机肥料施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

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

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

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

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

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

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

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

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

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坊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

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

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

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

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

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

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B.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D.小说语言质朴,笔调从容,在淡定的叙述中,展现了当前社会的世态人情,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慨和敬意,富有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B [B项,“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错误,是因为顾客认为菜大爷卖的菜都是绿色环保的。

]

2.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分析小说中人物设置的主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侧面烘托、推进情节、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

小说中老李头这一形象的设置,首先与菜大爷形成对比:

说明菜大爷菜好卖的原因。

推进故事情节:

因为老李头生病,菜大爷送他上医院,表现了菜大爷乐于助人,同时有了下文菜大爷帮老李头卖菜,使故事情节继续发展。

升华主题:

结尾处老李头的困惑,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答案] ①对比:

用老李头的菜与菜大爷的菜作对比,揭示菜大爷菜好卖的原因。

②推动情节:

老李头生病,引出菜大爷替老李头卖菜的情节,将故事引向高潮。

同时,凸显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品质。

③深化主题:

文章结尾通过写老李头的疑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3.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艺术效果上入手进行分析。

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相照应,使情节设置更合理。

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情感变化上,通过结尾老李头的疑惑,作者含蓄地表达出对菜大爷的敬佩。

艺术效果上,菜大爷因帮助别人而陷入愧疚,最后搬家,具有戏剧性,引人深思。

[答案] ①情节结构上:

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形成照应,使情节衔接更加合理。

②人物形象上:

突出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或突出菜大爷因自感有负诚信做人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情感表达上:

借老李头的疑惑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表达对菜大爷的敬意。

④艺术效果上:

菜大爷替人做了好事反而愧疚地搬家,这种情节的陡转产生了戏剧化效果,耐人寻味。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19分)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

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

“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

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操曰:

“善!

”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

谭奔平原,遣辛毗①诣曹操请救。

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

荀攸曰:

“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

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

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

”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

嘉白操,操谓毗曰:

“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

”毗对曰:

“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

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

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

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②。

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

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

”操曰:

“善!

”乃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

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

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

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注】 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

辛毗先事袁谭,归附曹操,官至卫尉。

谥肃侯。

②衅:

征兆。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B.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C.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D.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C [解答此题应该注意断句标志词语,如句式标志,“兵革败于外”和“谋臣诛于内”;“天灾应于上”和“人事困于下”句式相同。

注意名词和代词可作为断句标志,如“谋臣”“兄弟”“介胄”“天灾”等。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四方:

古代指天下、各处。

或指四方诸侯之国。

或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文中指天下、各处。

B.兵革:

是兵器和甲胄的总称。

泛指武器军备。

或指战争。

文中指战争。

C.六军:

古代泛指禁军,即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唐代专指禁军。

文中指军队。

D.娉:

问名。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D [D项,“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应该是“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张抓住机遇。

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B [B项的错误在于:

不只辛毗一个人主张,还有荀攸。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

(2)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

[参考译文] 

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

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

“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做继承人。

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

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

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

”曹操说:

“好!

”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不久,袁尚果然亲自率兵攻打袁谭,大败袁谭。

袁谭逃到平原,袁谭派辛毗到曹操那里求救。

辛毗到西平拜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的心意。

曹操部下官员多认为刘表势大,应当先平定他,袁谭、袁尚自相残杀,不足忧虑。

荀攸说:

“目前,天下正争斗激烈,而刘表坐守江、汉之间,可知他没有占有四方兼并天下的大志。

袁氏家族占据四州土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因为品性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

如今他们兄弟结怨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谋取就困难了。

应该趁他们内斗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

”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

过了几天,曹操又打算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互相削弱。

辛毗观察曹操脸色,知道他又改变主意,就去告诉郭嘉。

郭嘉报告曹操,曹操对辛毗说:

“袁谭是否一定可信?

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攻克?

”辛毗说:

“您不要问是可信还是有诈,只应直接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

如今,袁谭忽然向您求救,其情形表明他已走投无路;袁尚看到袁谭陷入困境,却不能一举攻破袁谭,说明袁尚也已智穷力竭。

那形势是军队在外战败,谋士在内被杀,兄弟内讧,国分为二,连年征战,将士的甲胄里都长出虱子。

再加上旱灾蝗灾饥荒同时发生,上有天灾相应,下有人祸困扰,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百姓,都已知道袁氏统治将要土崩瓦解。

这正是上天灭亡袁尚的时机。

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

上天把消灭袁尚的机会赏赐给您,您不去进攻,反而要讨伐荆州。

荆州年丰民乐,没有灭亡的征兆(没有机会可供您利用)。

现在,利用袁谭的求救而去援助,没有比这更有利了。

况且四方的敌人,没有比占据黄河以北的袁氏更强大的了。

您平定黄河以北后,就军威大盛,震动天下了。

”曹操说:

“好!

”于是,答应出兵救援袁谭。

冬季,十月,曹操进军到达黎阳。

袁尚听到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就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撤回邺城。

袁尚部将吕旷、高翔背叛袁尚,投降曹操。

袁谭又暗中刻好将军的印信,送给吕旷、高翔。

曹操知道袁谭并非真心归降,便给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用此来安抚袁谭,然后率军回去。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10分)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 ①嗣音:

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

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刻画出女主人公急盼之中的矜持之态,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娇嗔之情。

B.诗中表现女主人公的动作行为仅用“挑”和“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

C.全诗三章,采用顺叙手法,让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眼前。

D.“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C [C项,“采用顺叙手法”错,应为“采用倒叙手法”,先写了等待时的焦急心情,然后写在哪里等待和这样焦急的原因。

]

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答案] 末尾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女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四)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答案] 

(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9分)

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________,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

这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风气,即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

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

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

这样一来,(  )。

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

类似的例子________。

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________,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________。

这需要学界同仁齐心协力,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B.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C.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

D.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

B [原句有两处语序不当的语病:

一是关联词“不仅”的位置不当,两句主语相同,“不仅”应该放在“我们”后面;一是递进不当,应该遵循着由轻到重的原则,两个“可以”后的内容互换。

]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就使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B.评点也就存在于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

C.就使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D.就使评点也存在于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

A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

B、D项不符合要求。

C项语序不当。

]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擢发难数 俯拾即是 熟视无睹 坐井观天

B.浩如烟海 俯拾即是 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

C.浩如烟海 比比皆是 熟视无睹 坐井观天

D.擢发难数 比比皆是 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

B [“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难以数清。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有看见一样。

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

“视而不见”指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

指不注意或不重视。

“坐井观天”指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目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乱加揣测。

]

14.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让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

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

至于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尽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感到荣幸的!

回老家时,我会去探望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应改为“收到”。

爱戴,只能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应改为“爱护”。

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造成重复,同时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

惠赠,敬辞,用于指别人赠送物品给自己,应改为“送”。

“荣幸”指光荣而幸运,一般只能用于自己,可改为“惊喜”“高兴”等。

[答案] ①“笑纳”改为“收到”;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④“惠赠”改为“送”;⑤“荣幸”改为“惊喜”。

(每处1分)

1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高耸,而在于厚重。

材料:

适时 顺畅 适度 雨 桥 风

沟通 援助 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此题,需要先把握示例的基本特征。

示例以“情谊”为对象,借用比喻修辞,将其比作“一座山”;然后,对其特质进行比较性评价,“重要的不在于……,而在于……”仿写时,要将对象“情谊”换为“沟通”“援助”“批评”,继而根据内容,分别将材料中的“雨”“桥”“风”对应为喻体。

而材料中的“适时”“顺畅”“适度”,则相应地归到“而在于……”的空缺部分。

[答案] 示例:

①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滂沱,而在于适时。

②沟通就像一座桥,重要的不在于雄伟,而在于顺畅。

③批评就像一阵风,重要的不在于急骤,而在于适度。

(每句2分)

三、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学校里成立协会,开荒种地,养花种菜做“农夫”……近段时间,南方一所大学里一群学生“不务正业”的行为,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大学时光那么宝贵,理应花在汲取知识营养、增加实践阅历上,而不是浪费在花花草草上;相反,有人则认为大学生活本该多姿多彩,自由成长,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该如何看待这些“不务正业”?

“无用之用”在生命中会发挥哪些作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体验?

请写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