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738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docx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

设计说明书

1设计题目

如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原始参数见下表,据此设计该凸轮机构。

序号

升程

(mm)

升程运

动角

升程运

动规律

升程

许用

压力角

回程运

动角

回程运

动规律

回程

许用

压力角

远休

止角

近休

止角

29

140

120

余弦加速度

35

90

等速

65

45

105

 

2、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2.1凸轮运动理论分析

推程运动方程:

 

回程运动方程:

2.2求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MATLAB程序

pi=3.1415926;

c=pi/180;

h=140;

f0=120;

fs=45;

f01=90;

fs1=105;

%升程

f=0:

1:

360;

forn=0:

f0

s(n+1)=h/2*(1-cos(pi/f0*f(n+1)));

v(n+1)=pi*h/(2*f0*c)*sin(pi/f0*f(n+1));

a(n+1)=pi^2*h/(2*f0^2*c^2)*cos(pi/f0*f(n+1));

end

%远休程

forn=f0:

f0+fs

s(n+1)=140;

v(n+1)=0;

a(n+1)=0;

end

%回程

forn=f0+fs:

f0+fs+f01

s(n+1)=h*(1-(f(n+1)-(f0+fs))/f01);

v(n+1)=-h/(f01*c);

a(n+1)=0;

end

%近休程

forn=f0+fs+f01:

360;

s(n+1)=0;

v(n+1)=0;

a(n+1)=0;

end

figure

(1);plot(f,s,'k');xlabel('\phi/\circ');ylabel('s/mm');gridon;title('推杆位移线图')

figure

(2);plot(f,v,'k');xlabel('\phi/\circ');ylabel('v/(mm/s)');gridon;title('推杆速度线图')

figure(3);plot(f,a,'k');xlabel('\phi/\circ');ylabel('a/(mm/s2');gridon;title('推杆加速度线图')

2.3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3凸轮机构的

线图,确定基圆半径和偏心距

3.1理论分析

机构压力角α应按下式计算:

以ds/dφ为横坐标,以s(φ)为纵坐标,可作出ds/dφ-s(φ)曲线如图所示,自D点作∠BDd'=90˚-[α]得直线Dd',则在Dd'直线或其下方取凸轮轴心。

同理可做斜直线Dtdt与升程的[ds/dφ-s(φ)]曲线相切并使与纵坐标夹角为升程[α],则Dtdt线的右下方为选择凸轮轴心的许用区。

作斜直线Dt'dt'与回程的曲线相切,并使与纵坐标夹角为回程的[α](回程的[α]大于升程的[α]),则Dt'dt'线的左下方为选择凸轮轴心的许用区。

考虑到升程开始瞬时机构压力角也不超过许用值,自B0点作限制线B0d0''与纵坐标夹角为升程[α],则两直线Dtdt和B0d0''组成的dtO1d0''以下区域为选取凸轮中心的许用区,如选O点作为凸轮回转中心,在推程和回程的任意瞬时,凸轮机构压力角均不会超过许用值,此时凸轮的基圆半径r0=OB0,偏距为e。

 

3.2绘制

线图和轴心许用区域的MATLAB源程序

symstx

%升程

s1=h/2*(1-cos(pi/f0/c*t));ds1=diff(s1,'t',1);

%远休程

s2=h;

%回程

s3=h*(1-(t-(f0+fs)*c)/f01/c);ds3=diff(s3,'t',1);

%近休程

s4=0;

%升程阶段相切时的角度

t01=0.7560;

%求出切点坐标

x01=subs(ds1,t,t01);y01=subs(s1,t,t01);

f1=tan(55*c)*(x-x01)+y01;

f2=-tan(55*c)*x;

f3=-tan(25*c)*(x+h/f01/c);

figure(4)

%每个阶段的所对应的转角

ezplot(ds1,s1,[0,2*pi/3]);

holdon;

ezplot(ds3,s3,[165*c,255*c]);

holdoff

gridon

axissquare;

title('ds--s线图')

figure(5)

ezplot(ds1,s1,[0,120*c]);

holdon;

ezplot(ds3,s3,[165*c,255*c]);

holdon;

ezplot(f1,[-120,140]);

holdon;

ezplot(f3,[-120,140]);

holdon;

ezplot(f2,[-120,140]);

holdoff

gridon

title('轴心的许用区域')

%相交两直线的方程系数

k1=tan(55*c);

b1=-tan(55*c)*x01+y01;

k2=-tan(25*c)

b2=k2*h/f01/c;

xo=(b2-b1)/(k1-k2);

yo=k1*xo+b1;

e=abs(xo)

r0=sqrt(xo^2+yo^2)

3.2

线图和轴心许用区域

求得:

e=28.4666;

r0=61.7834;

4滚子半径的确定及凸轮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的绘制

4.1理论分析

(1)理论轮廓曲线:

根据“反转法”原理,尖顶从动件在反转运动中的位置,即为凸轮理论轮廓对应点的位置。

当凸轮以ω1角速度顺时针转过φ角时,可将从动件从B0点推至B'(x',y')点;按“反转法”原理,B'(x',y')点沿-ω1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过φ角到达B(x,y)点位置,即为凸轮轮廓上相应点的位置。

这样,凸轮理论轮廓方程可用图中矢量OB'沿逆时针方向旋转φ角到达矢量OB位置表示,故得

式中,旋转矩阵

B'点的坐标(x',y'):

故得凸轮轮廓上点B(x,y)的坐标:

将上式展开得凸轮理论轮廓方程:

式中

(2)工作轮廓:

以理论轮廓上各点为圆心,以滚子半径为半径的圆族的包络线,即为滚子从动件凸轮的工作轮廓,或称实际轮廓。

即凸轮工作轮廓为单参数滚子圆族的平面曲线族的包络线。

凸轮理论轮廓上各点即滚子圆族圆心的坐标

凸轮工作轮廓上点的坐标

以凸轮转角φ为单参数的平面曲线族的包络线方程为

当滚子圆半径为rr时

解该式得凸轮工作轮廓方程:

4.2绘制理论轮廓MATLAB源程序

s0=sqrt(r0^2-e^2);

x1=(s0+s1)*cos(t)-e*sin(t);

y1=(s0+s1)*sin(t)+e*cos(t);

figure(6)

ezplot(x1,y1,[0,f0*c])

holdon

x2=(s0+s2)*cos(t)-e*sin(t);

y2=(s0+s2)*sin(t)+e*cos(t);

ezplot(x2,y2,[f0*c,(f0+fs)*c])

holdon

x3=(s0+s3)*cos(t)-e*sin(t);

y3=(s0+s3)*sin(t)+e*cos(t);

ezplot(x3,y3,[(f0+fs)*c,(f0+fs+f01)*c])

holdon

x4=(s0+s4)*cos(t)-e*sin(t);

y4=(s0+s4)*sin(t)+e*cos(t);

ezplot(x4,y4,[(f0+fs+f01)*c,(f0+fs+f01+fs1)*c])

gridon

4.3确定滚子半径的MATLAB源程序

%求解滚子的半径p表示曲率半径

dx1=diff((s0+s1)*cos(t)-e*sin(t));

dy1=diff((s0+s1)*sin(t)+e*cos(t));

p1=sqrt(dx1^2+dy1^2);

figure(7)

ezplot(p1,[0,f0*c])

holdon

dx2=diff((s0+s2)*cos(t)-e*sin(t));

dy2=diff((s0+s2)*sin(t)+e*cos(t));

p2=sqrt(dx2^2+dy2^2);

ezplot(p2,[f0*c,(f0+fs)*c])

holdon

dx3=diff((s0+s3)*cos(t)-e*sin(t));

dy3=diff((s0+s3)*sin(t)+e*cos(t));

p3=sqrt(dx3^2+dy3^2);

ezplot(p3,[(f0+fs)*c,(f0+fs+f01)*c])

holdon

dx4=diff((s0+s4)*cos(t)-e*sin(t));

dy4=diff((s0+s4)*sin(t)+e*cos(t));

p4=sqrt(dx4^2+dy4^2);

ezplot(p4,[(f0+fs+f01)*c,(f0+fs+f01+fs1)*c])

holdoff

gridon

axis([070250]);

title('曲率半径曲线')

滚子半径Rr=Pmin/2=28

4.4绘制工作轮廓MATLAB源程序

Rr=28

X1=x1-Rr*dy1/sqrt(dx1^2+dy1^2);

Y1=y1+Rr*dx1/sqrt(dx1^2+dy1^2);

figure(6)

holdon

ezplot(X1,Y1,[0,f0*c])

X2=x2-Rr*dy2/sqrt(dx2^2+dy2^2);

Y2=y2+Rr*dx2/sqrt(dx2^2+dy2^2);

holdon

ezplot(X2,Y2,[f0*c,163*c])

X3=x3-Rr*dy3/sqrt(dx3^2+dy3^2);

Y3=y3+Rr*dx3/sqrt(dx3^2+dy3^2);

holdon

ezplot(X3,Y3,[166.5*c,(f0+fs+f01)*c])

X4=x4-Rr*dy4/sqrt(dx4^2+dy4^2);

Y4=y4+Rr*dx4/sqrt(dx4^2+dy4^2);

holdon

ezplot(X4,Y4,[(f0+fs+f01)*c,(f0+fs+f01+fs1)*c])

xm=s0*cos(255*c)-e*sin(255*c);

ym=s0*sin(255*c)+e*cos(255*c);

Xm=xm+Rr*cos(t);

Ym=ym+Rr*sin(t);

holdon

ezplot(Xm,Ym,[103*c,141.5*c])

holdoff

gridon

title('凸轮工作轮廓线')

5结果分析

凸轮轮廓存在尖点,是由于回程运动为等速运动,推杆由远休程突变为等速运动时有速度的突变及加速度的剧烈变化,凸轮运动在该点附近失真,且易磨损。

为了减小这种影响,可以适当的增大基圆半径和减小滚子半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