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2772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1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六模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新唐书》记载:

“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

“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C.坊市制度已经崩溃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2.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

“……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

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3.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

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

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

这突出表明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

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4.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单位:

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913年

1921年

增长量

发展速度%

年增长率%

棉纺业

1423

9842

8419

691.64

73.95

面粉业

885

3257

2372

368.02

33.50

缫丝业

1603

2253

650

140.55

5.07

卷烟业

138

1680

1542

1217.39

139.67

水泥业

285

880

595

308.77

26.10

火柴业

294

746

452

253.74

19.22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造成民族工业全面萧条

B.鸦片贸易是推动20年代经济的主要动力

C.民族工业某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整体仍在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措施,推动民族工业继续发展

5.1789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婚姻和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

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

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与马尔萨斯“人口论”没有明显区别

C.针对我国当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提出

D.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6.下表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

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年份

中国的出口

中国的进口

1972

32

60

1975

156

304

1980

1059

3755

1985

3865

3856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7.随着罗马国家的扩大和奴隶制的发展,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

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A.内容上侧重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

B.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

C.是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由贵族垄断立法权并可随意曲解

8.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

“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投票不应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

B.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

C.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统治

D.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

9.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

“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

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C.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10.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到,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被许多小城镇和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C.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11.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

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

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

B.俾斯麦获得成功有其必然性

C.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

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1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

“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

”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

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二、材料分析题

1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法国在第三共和国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十多个党派,宪法虽然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但由于政府经常是多党派的联合,党派之间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主张并不一致,意见的分歧导致党派之间的不断分裂和重新组合,政府不能获得稳定多数的支持,经常面临改组的威胁。

材料二1958年9月28日,新宪法经全国公民投票以79.2%的绝对多数通过,开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

1958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七年。

选举团由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海外领地议会议员及市议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材料三为了摆脱议会对总统的过多约束,1962年戴高乐提出修改宪法第六条,认为总统应由全民选举产生,才能使总统真正担负起最高的义务和责任,并保持共和国的巩固,增强共和国的效率。

戴高乐的建议,遭到议会多数议员的反对,未能获得通过,戴高乐则根据宪法赋予他的权力,毅然解散议会,并于10月28日举行全民公决,结果他的建议以62%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进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总统产生办法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最终的影响。

14.材料一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

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摘自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

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钢矿生产。

——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

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摘自《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坊市制度已经崩溃,故C正确。

街鼓废除不能说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科举制的作用问题,故B排除。

材料反映宋代坊市制度已经崩溃,不是城市管理更加严格,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

2.A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两报均较早对武昌起义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A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没有突出材料关键信息,排除。

故选A。

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名师点睛】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维新变法思想得以兴起并快速在中国传播。

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但维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较为激进而总体上他们都赞成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

4.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与表格数据不符,排除;B项说法错误,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侵略和民国初期的政策等因素是20年代经济的的主要动力;D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措施是在1927至1937年间;从表格数据来看,民族工业某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整体仍在发展。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名师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

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

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对被选项要“三思”:

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

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5.D

【解析】

计划生育在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A项错误;马尔萨斯主张通过饥饿、限制婚姻和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马寅初主张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两者有明显区别,B项错误;我国严重经济困难是1959-1961年,C项错误;一五计划后,我国形成计划经济。

马寅初从积累与消费等诸多矛盾的框架,分析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关系,指出人口过快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例不协调,提出经济发展有计划、人口发展也要有计划,所以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D项正确,故选D。

6.C

【解析】

1972年至1975年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中国进出口均迅速增长,排除A;80年代美国在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且美对华贸易处于顺差,排除B;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图示可知1972年后中美贸易大幅增长,故C正确;世界格局在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才发生重大变动,排除D。

点睛:

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表面上看本题考查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还考查了本时期的政治外交及世界格局的变化。

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历史时空观念,注意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法律相关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等,材料主旨揭示的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排除A;C项结论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核心主旨,排除。

故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律·相关特征

8.B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依据材料中“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可知法制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B项的观点是正确的;A项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A项;C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的观点,故排除。

9.B

【详解】

材料中的“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来看,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某种不敬神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在避免“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B项。

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而不是宗教改革,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冲突”可以看出,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已经激化,排除D项。

10.C

【详解】

根据材料“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

”可知,英国国内市场规模较大。

这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国内市场条件。

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地区间的分工”,排除A项;材料“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与圈地运动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血”字喻指俾斯麦通过铁血手段统一了德国;“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可知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A正确。

B项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反映的不是本质问题,排除;德国皇帝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排除C;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名师点睛】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12.C

【解析】

据材料“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阶级属于劳动者,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力图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故C项正确;“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故D项错误。

故选C。

13.

(1)原因:

法国党派众多,易形成政治分歧;多党联合政府导致重大问题分歧;党派之争使得政府无法获得稳定支持。

(2)变化:

第三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选举团选举产生;1962年戴高乐改为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

影响:

加强了总统的行政权力,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促进了法国国际地位的回升。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法国在第三共和国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十多个党派”、“但由于政府经常是多党派的联合,党派之间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主张并不一致”、“意见的分歧导致党派之间的不断分裂和重新组合,政府不能获得稳定多数的支持”等信息可从党派众多、政治分歧、党派之争、政府支持度等方面分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进行改革的原因。

(2)结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相关所学可知,第三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依据材料二中“1958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七年。

选举团由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海外领地议会议员及市议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等信息可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选举团选举产生;依据材料三中“1962年戴高乐提出修改宪法第六条,认为总统应由全民选举产生……并于10月28日举行全民公决,结果他的建议以62%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等信息可知,1962年戴高乐改为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

依据材料三中“为了摆脱议会对总统的过多约束……才能使总统真正担负起最高的义务和责任,并保持共和国的巩固,增强共和国的效率。

”可从总统行政权力、政局稳定、法国国际地位等方面分析其最终的影响。

14.

(1)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

(2)评价:

凯末尔的“国家主义”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国家主义,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对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使民族工业迅猛发展,巩固了民族独立(新生政权),较顺利地渡过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可概括为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根据材料一“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可概括为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

(2)关于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可从凯末尔“国家主义”的内容特点及影响进行评价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