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2861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docx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

第1篇:

《认识画图》教学设计

《认识画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3)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

(4)在欣赏画图作品和初步认识工具箱中工具的过程中,感受“画图”程序的强大功能。

(5)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培养学生对画图程序的热爱,从而进一步培养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认识并运用工具箱中的工具。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的方法。

2、让学生认识画图的界面及各个组成部分。

3、初步认识并尝试各种工具。

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讨论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解决本课新授知识。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典型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2、通过学生的主动练习,激发学生对画图的喜爱,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喜爱。

行为与创新:

1、使学生能初步使用各种工具。

2、使学生能根据作品,选择合适的工具。

[教学准备]优秀绘画作品的展示课件。

学生习作一份、学生学习笔记一份[教学过程]

一、对比引入,初步尝试。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看过在电脑里画的画吗?

师:

课件出示往届学生作品。

这是一幅在电脑里完成的作品,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幅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形状?

(提示学生观察作品中的简单形状)

师:

其实用一些简单的形状就可以在电脑里拼出一幅漂亮的画,想学吗?

(出示课题)

二、认识“画图”

师:

在电脑里画画,我们可以使用“画图”这个程序,也许有些同学以前用这个程序,如果你是第一次用,请你按照书上的方法打开画图程序,比一比谁的动作快!

师(指名演示操作,边做边说)你打开画图软件了吗?

是怎样打开的?

生:

开始——程序——附件——画图师: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启动画图并逐一介绍窗口的组成),大家的动作都挺快的,一下就打开了画图这个程序,还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在电脑里画开了,看到他们画得那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画两笔了,想看看吗?

(老师演示)

师:

从刚才的操作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

基本上都是在工具箱里使用了一些工具来完成的。

师:

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都能为我们的创作提供方便。

请对照书本33页,和你的同座位一起来认一认所有的工具,并在画图区里试试它们的作用。

师:

哪位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指名用介绍工具。

学生演示,说名称,自己会用的工具,自己想知道或还不太了解的工具)

生:

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工具,它可以指出这个工具是用来干什么的?

(师注意说明状态选择器)

师:

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分享呢,我们认识了更多的工具,你记住它们了吗?

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比赛,看看大家是否真的记住了。

(学习笔记第一项连线练习,开火车反馈)

师:

(回到开头学生习作)现在再请你观察一下这幅画(习作1),你能说说在这幅画里,使用了哪些工具吗?

生:

口答工具

师:

这是一幅很简单的画,用的工具也很少,你还想给它添上些什么?

生:

口答(添加内容)师:

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在这幅画上,没地方添加了,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找一找,书本33页的知识屋也许对你有帮助。

生:

演示并口答调整画图区大小的方法。

师:

这种方法可不可以?

我们一起来试试!

(分类板书:

拖动法、菜单法)有没有(简单些/更精确些)的办法呢?

生:

补充回答。

师:

这两个方法各有优点,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来调整画布的大小。

师:

画布大了,我们就可以用更多的工具画更多的内容了,(出示习作2),看一看这幅图,它用了哪些工具呢?

师:

大家说的都很好,你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幅呢?

生:

完成学习笔记第二项说说画画师:

展示学生作品

三、小结归纳

师: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启动画图程序,认识了画图窗口中的各个部分,通过交流合作认识了各种工具和调整画布的大小(逐一出示板书)。

大家学的真棒!

时间过得真快,虽然舍不得,我们还是得暂时告别画图,如果你想保存你的作品,可以要在关闭时选择保存就行了。

生:

退出画图。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画图软件,并且用它尝试完成了一幅自己的作品。

现在请你花一分钟时间,对照学习笔记第三项,给自己今天的学习打个分。

师:

电脑中可以画画的程序很多,要想画出漂亮的作品,就需要你不断的学习,如果看到别人的优秀作品,不妨想一想、问一问他是怎么画的,希望下次你们再回到这里时,能给同学、给老师带来更好的作品,有信心吗?

第2篇:

认识直角、画直角教学设计

《认识直角、画直角》教学设计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认识直角

【教学内容】:

课本P40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直角,感知直角的特点——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直角是一类特殊的角。

2、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题。

3、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难点:

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折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出示任意角,请学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出示书中例图,请学生说出例图中是否有角。

(2)揭示课题

让学生观察例图,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

并告知有此类特点的角为直角。

从例图中抽象出直角的图形,让学生认识直角的标志。

画三个边长长短不等的直角板书,强调直角的大小不随边的长短变化,直角的大小是一定、固定不变的。

二、认识直角

(1)请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方法(叠合法):

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若重合是直角,若不重合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三角板量一量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请学生拿出折纸,亲自动手折直角,并验证是否是直角。

三、画直角

课件出示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重复判断直角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数一数课本“做一做”第2题中的直角。

第3篇:

《画一画》教学设计

《画一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作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①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与行数。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与高。

③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

④圆的周长与半径。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学会了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那么我们能否用图象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先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及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再直接揭示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1.认识正比例图象。

(1)课件出示教材44页表格。

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如下表。

人数012345678…票费/元0246…

组织学生把上表填写完整,并判断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是否成正比例。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课件完成)

(2)观察、交流。

①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预设生1:

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人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随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生2:

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的比值是一定的。

生3:

我想到了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生4:

我想到了是否可以用图象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第4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再看报纸——抽象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再看报纸——抽象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抽象画这一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动

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撕、剪、拧、盘、折、卷、贴等多种手法,设计制作一幅具有观赏性、装饰性、创新性的报纸粘贴画。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变废为宝,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报纸粘贴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旧报纸(杂志、挂历)、剪刀、乳胶、水粉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报纸图片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报纸,报纸呢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是以刊载

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

似乎同学们平时读书比较多一些,看报少一些,我们经常说要多读书看报,就是希望同学们从书报中多了解一些新闻和时事,从而了解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见识。

同学们也都知道,报纸又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刊物,通常我们都会把像报纸杂志这些时效性很强的刊物在阅读完之后就放在了某个角落里面,久而久之这些废弃的纸质读物就会堆积如山,让我们有种“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感觉。

不过在我们二实小五、六年级学生们的手里面,这些废弃的纸张可是再好不过的创意原材料。

2、板贴课题——再看报纸,赏析学生作品。

*花系列

*头像系列

*绘本系列

*风景系列

这些作品是我们学校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环保低碳生活,让同学们以日常生活中的旧书报杂志、旧挂历等为原材料,积极构思、大胆创作,设计制作了一幅幅具有观赏

性、装饰性、创新性的报纸粘贴画。

作品很经典!

作品的内容表现了自然中的人事

物,是一种具象的艺术表现形式。

今天就让我们来换一种表现形式,用报纸来创作一幅抽象画。

3、板贴课题——抽象画二、新授:

1、同学们理解的抽象画是什么?

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抽象画——其实同学们并不陌生,以前我们用抽象画表现过人的触觉—《摸一摸,画一画》,听觉—《感——受声音》,嗅觉—《画嗅觉》,味觉—《五味瓶》等等,我们也尝试了用绘画、刮蜡画、线描画的形式来表现,今天就让我们继续用报纸来表现一幅抽象画。

2、要想表现好一幅抽象画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好在我们可以向大师学

习。

*康定斯基——俄罗斯抽象主义的先驱。

(1)早期作品《莫斯科》

(2)《几个圆形,第323号》

*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位抽象画代表人物是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他的艺术实践

也展示了抽象的过程。

(1)《红树》

(2)《灰树》

(3)《开花苹果树》

(4)《红、蓝、黄构图》

*吴冠中,中国当代画家。

(1)《春如线》

(2)《中国城市》

(3)《长城》

三位大师的作品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他们的作品给了我们创作的灵感,也为我们的创作注入了动力!

以我们平时的制作经验,同学们觉得我们该怎么创作一幅抽象画?

构思

准备拼摆粘贴

机会和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请大家接受

自己的任务!

三、练习:

1、通过撕、剪、拧、盘、折、卷、贴等多种手法,设计制作一幅具有观赏性、装饰性、创新性的报纸粘

贴画。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音乐)四、讲评:

1、生介绍,生评,师评相结合。

2、小结: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也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相信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同学们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老师。

五、拓展:

报纸创意作品欣赏

家中那些废旧的报纸,居然也能做的这样有范儿!

看完脑洞大开!

旧物利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在日常生活中,仅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我们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给废旧的杂志、报纸赋予新的“生命”!

第5篇:

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

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

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课堂中我把故事寓于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节课以故事贯穿始终,检测生字的过程中以开火车、猜字的游戏,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应用多种朗诵形式,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检测“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

经典诵读----《雨》二、检测生字教学----我的课堂我做主

1、小老师领读

2、个别读

3、教师指导前鼻音“近”、后鼻音“听”4、去掉拼音开火车比赛

5、猜字游戏:

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

(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6、小组赛读

三、授课:

一、导入

借助故事,引出课文插图。

1、故事《书生写诗》。

2、出示课文插图,根据学习指导,小组讨论:

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过渡:

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故事、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引出古诗,初步感知。

1、分句欣赏,思考问题:

为什么从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

为什么走进听水流声,却听不到?

为什么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开得那么鲜艳?

有人走过来了,小鸟一点也不惊慌、害怕呢?

2、揭示谜底,引出课题。

让学生猜出谜底:

画。

(板书课题,齐读)3、引出古诗。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

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

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

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

为什么?

(画上的水)。

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

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

(画上的花)。

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

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

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

“嗨,小鸟,你好呀!

”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

(画上的鸟)。

谁会读这行诗?

说明:

通过插图、生动的语言、表演进行描述,帮助学生对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听视频范读。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互相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师生配读、分组读、齐读。

说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

大量事实也证明:

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读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

其次,读的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体读等。

再次,不要让学生变成“盲读”,因为学生有些字不认识,有些学生就有可能不是看着字读,而是背诵诗句。

因此在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帮助学生掌握指读的方法,左手按书,右手点字,跟着老师的速度指着字读。

四、吟诗打擂台:

1、课件提示:

可以用两人拍手、围圈拉手、拍手加拍腿或拍桌子、唱歌、跳舞、摇头晃脑、等朗读方式展示。

小组讨论3分钟,(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2、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说明:

采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使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从中自然地接受了古诗语言美的熏陶,也增强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结合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应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并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

学生当当小老师评价同伴,训练学生一起认真听、仔细评。

五、当堂完成,成果检测:

六、板书:

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利用“山、水、花、鸟”图画绘制板书。

七、课外延伸,配乐朗读

跟着诗人李峤走进五言谜底诗《风》,去感受风的世界,聆听风的声音。

八、作业布置:

A、默写古诗《画》。

B、标出11个生字的音节,每一个音节写2遍。

C、练习册第一题。

说明: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按照分层次布置作业。

第6篇:

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设计理念】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这个难点,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来识字外,我们教学还要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使识字在有趣的活动中变得更轻松一些。

【教学目标】

1.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

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生字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师:

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

会认这四个字吗?

(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

你们还发现什么吗?

(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

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

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2.学生读诗。

师:

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

读一读。

师:

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画引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现: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

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

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

“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声、惊”是后鼻韵。

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

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

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

“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

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

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陌生,再加上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1.看谁背诵得最快。

(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

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

(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

是呀!

真有点怪!

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

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

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

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鲜艳之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

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

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

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

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

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

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会反义词并识字。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