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分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935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药分复习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分复习总结.docx

《药分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分复习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分复习总结.docx

药分复习总结

复习总结:

肾上腺素类药物结构特点

 肾上腺素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本类药物具烃氨基侧链,显弱酸性,游离碱溶于有机溶剂,其盐可溶于水;分子中具有邻苯二酚(或苯酚)结构的药物可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呈色,露置空气中或遇光易氧化,色渐变深,在碱性溶液中更易变色;多数药物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苯环上的取代基也各具特性均可供分析用。

有紫外及红外吸收特性。

   鉴别:

三氯化铁反应。

肾上腺素:

翠绿色,加氨试液,显紫色→紫红色。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翠绿色,加碳酸氢钠试液,显蓝色→红色。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

紫色。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深绿色,滴加新制的5%碳酸氢钠试液,显蓝色→红色。

   氧化反应: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在偏酸性条件下被碘迅速氧化,生成异丙基肾上腺素红,加硫代硫酸钠使碘的棕色消退,溶液显淡红色。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在上述条件下比较稳定,几乎不被碘氧化,需在酒石酸氢钾的饱和溶液(pH为3.56)中被碘氧化,溶液为五色或仅显微红色或淡紫色。

   肾上腺素:

在酸性条件下,被过氧化氢氧化后,溶液显血红色。

   甲醛-硫酸反应: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橙色→暗紫色。

   异丙肾上腺素:

污紫色。

   去氧肾上腺素:

污紫色。

   紫外特征吸收与红外吸收光谱。

   肾上腺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和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均需检查酮体。

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酮体在310nm处有最大吸收,而药物本身在此波长处几乎没有吸收。

规定:

在3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0.05,即相当于含酮体的量低于0.06%.含量测定:

非水溶液滴定法。

冰醋酸为溶剂,加入醋酸汞试液消除氢卤酸的干扰,结晶紫为指示液。

   溴量法: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及其注射液采用此方法测定含量。

利用药物中的苯酚结构,在酸性溶液中酚羟基邻、对位活泼氢能与过量的溴定量地发生溴代反应,再以碘量法测定剩余的溴,根据消耗的溴及硫代硫酸钠两种滴定液的量即可计算各供试品的含量。

   操作要点:

⑴游离溴及碘极易挥散,操作过程中必须防止逸失。

   ⑵不能加入太过量的溴,否则在溴代反应中会引起酚羟基的氧化或溴化,一般加入的溴液以过量2%为宜。

   ⑶为了校正操作中溴及碘的可能逸失,应按平行条件进行空白试验。

   氨基醚衍生物类药物分析盐酸苯海拉明的鉴别:

与硫酸反应显色。

初显黄色,随即变成橙红色;滴加水,即成白色乳浊液。

   水解反应。

本品水溶液遇酸易水解,生成水溶性很小的二苯基甲醇,分散在水层,呈白色乳浊,加热煮沸数分钟,聚集呈油状液体,放冷,凝成白色蜡状。

   与硝酸银反应形成沉淀。

   紫外特吸收和红外特征吸收光谱。

   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测定:

非水溶液滴定法。

盐酸苯海拉明原料药为盐酸盐,在冰醋酸中加醋酸汞后,可定量地与高氯酸生成苯海拉明该氯酸盐。

   酸性染料比色法。

主要用于盐酸苯海拉明片剂的含量测定及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

用于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此方法还可测定生物碱、含氮杂环、季铵盐类。

   溶剂:

水、氯仿、稀硫酸,指示液:

二甲基黄-溶剂蓝19混合指示液,滴定液:

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试液。

   注意:

盐酸苯海拉明含量测定:

原料:

非水溶液滴定法。

片剂含量及溶出度:

酸性染料比色法。

注射液: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

复习总结: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结构:

具有芳氨基和磺酰胺基,多为两性化合物,药物具有一定酸性。

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N4上无取代基,为芳伯氨基。

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N1上的含氮杂环,具有碱性,可以和有机碱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

   鉴别:

1.芳伯氨基的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

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都有此反应。

   与芳醛的缩合反应。

本类药物的芳伯氨基可和芳醛(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水杨醛等)在酸性溶液中缩合为有色的希夫氏碱。

   如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酸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希夫氏碱。

   2.与硫酸铜的成盐反应。

本类药物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离子(如Cu2+、Ag+、Co2+等)生成难溶性沉淀。

   磺胺甲噁唑:

草绿色。

磺胺嘧啶:

黄绿色→紫色。

   3.N1取代基的反应。

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N1上均为含氮杂环取代,有一定碱性,可以和有机碱沉淀剂生成沉淀。

如磺胺嘧啶可和碘化铋钾试液、碘-碘化钾试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4.红外光光光度法。

   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

亚硝酸钠滴定法。

滴定前加溴化钾2g作为催化剂,可加快滴定反应速度。

为避免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滴定时应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

永停法指示终点。

   磺胺嘧啶片、磺胺二甲嘧啶片的片剂要检查溶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关键是选择测定波长(λ2)和参比波长(λ1)。

波长选择的原则是:

干扰组分在λ2和λ1处的吸收度应相等。

测定组分在两波长的ΔA尽量大……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

测定波长(λ2):

257nm,在304nm波长附近(每间隔0.5nm)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作为参比波长(λ1),要求ΔA=Aλ1—Aλ2=0.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为:

   TMP的测定是以盐酸-氯化钾溶液为溶剂,以239nm作为测定波长(λ2),用SMZ对照液的稀释液在295nm附近选择等吸收波长作为参比波长(λ1)。

   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

磺胺嘧啶(SD)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08nm,此波长处TMP无吸收,所以可直接测定SD的含量。

   SD对TMP的测定有干扰,所以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TMP含量。

   美国药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复习总结:

吩噻嗪类药物

 吩噻嗪类药物结构:

抗精神病药,具有硫氮杂蒽母核。

   鉴别:

紫外分光光度法。

   氧化反应。

盐酸氯丙嗪鉴别:

加硝酸显红色,渐变淡黄色。

   盐酸异丙嗪鉴别:

加硫酸,显樱桃红色,放置,色渐变深。

   加硝酸生成红色沉淀,加热,沉淀溶解,变为橙黄色。

   Cl-的反应。

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出现。

   加等量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发生的氯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含量测定:

非水溶液滴定法。

吩噻嗪类药物母核上氮原子的碱性极弱,不能被滴定,侧链上脂氨基碱性较强,可以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滴定。

一般用冰醋酸或醋酐为溶剂,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由于为盐酸盐,所以滴定前应加入一定量醋酸汞试液,使生成难离解的氯气化汞,将盐酸盐转化为醋酸盐,再进行滴定。

   盐酸异丙嗪用冰醋酸作溶剂,每1ml的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2.09mg的C17H20N2S.HCl.盐酸氯丙嗪采用醋酐作溶剂,橙黄Ⅳ作指示剂,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本类药物的制剂(如片剂、注射剂)由于辅料有干扰,不能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滴定,所有一般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两个药物的注射剂均加有维生素C作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在243nm处有最大吸收,若在249nm处测定药物含量,则维生素C有干扰。

所以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分别在第三个吸收峰,即306nm和299nm的波长处测定,虽然吸收系数略低,但避开了抗氧化剂维生素C的干扰。

复习总结:

生物碱类药物

 生物碱类药物(重点在鉴别,N的位置,有哪些电效应)

   苯烃胺类(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

   氮原子在侧链上,碱性较一般生物碱强,易与酸成盐。

   托烷类(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山莨菪碱)

   阿托品和山莨菪碱是由托烷衍生的醇(莨菪醇)和莨菪酸缩合而成,具有酯结构。

分子结构中,氮原子位于五元酯环上,故碱性也较强,易与酸成盐。

   喹啉类(硫酸奎宁和硫酸奎尼丁)

   奎宁和奎尼丁为喹啉衍生物,其结构分为喹啉环和喹啉碱两个部分,各含一个氮原子,喹啉环含芳香族氮,碱性较弱;喹啉碱微脂环氮,碱性强。

   异喹啉类(盐酸吗啡和磷酸可待因)

   吗啡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和叔胺基团,故属两性化合物,但碱性略强;可待因分子中无酚羟基,仅存在叔胺基团,碱性较吗啡强。

   吲哚类(硝酸士的宁和利血平)

   士的宁和利血平分子中含有两个碱性强弱不同的氮原子,N1处于脂肪族碳链上,碱性较N2强,故士的宁碱基与一分子硝酸成盐。

   黄嘌呤类(咖啡因和茶碱)

   咖啡因和茶碱分子结构中含有四和氮原子,但受邻位羰基吸电子的影响,碱性弱,不易与酸结合成盐,其游离碱即供药用。

   鉴别试验:

特征鉴别反应。

   1.双缩脲反应系芳环侧链具有氨基醇结构的特征反应。

   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Cu2+与仲胺基形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加入乙醚后,无水铜配位化合物及其有2个结晶水的铜配位化合物进入醚层,呈紫红色,具有4个结晶水的铜配位化合物则溶于水层呈蓝色。

   2.Vitali反应系托烷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山莨菪碱等托烷类药物均显莨菪酸结构反应,与发烟硝酸共热,即得黄色的三硝基(或二硝基)衍生物,冷后,加醇制氢氧化钾少许,即显深紫色。

   3.绿奎宁反应系含氧喹啉(喹啉环上含氧)衍生物的特征反应硫酸奎宁和硫酸奎尼丁都显绿奎宁反应,在药物微酸性水溶液中,滴加微过量的溴水或氯水,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溶液,即显翠绿色。

   4.Marquis反应系吗啡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取得盐酸吗啡,加甲醛试液,即显紫堇色。

灵敏度为0.05μg.5.Frohde反应系吗啡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盐酸吗啡加钼硫酸试液0.5ml,即显紫色,继变为蓝色,最后变为棕绿色。

灵敏度为0.05μg.6.官能团反应系吲哚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利血平结构中吲哚环上的β位氢原子较活泼,能与芳醛缩合显色。

   与香草醛反应。

利血平与香草醛试液反应,显玫瑰红色。

   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利血平加对-二氨基苯甲醛,冰醋酸与硫酸,显绿色,再加冰醋酸,转变为红色。

   7.紫脲酸反应系黄嘌呤类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咖啡因和茶碱中加盐酸与氯酸钾,在水浴上蒸干,遇氨气即生成四甲基紫脲酸铵,显紫色,加氢氧化钠试液,紫色即消失。

   8.还原反应系盐酸吗啡与磷酸可待因的区分反应。

   吗啡具弱还原性。

本品水溶液加稀铁氰化钾试液,吗啡被氧化生成伪吗啡,而铁氰化钾被还原为亚铁氰化钾,再与试液中的三氯化铁反应生成普鲁士蓝。

   可待因无还原性,不能还原铁氰化钾,故此反应为吗啡与磷酸可待因的区分反应。

   特殊杂质检查:

   利用药物和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硫酸奎宁中“氯仿-乙醇中不溶物”的检查盐酸吗啡中“其它生物碱”的检查旋光性的差异:

用于硫酸阿托品中“莨菪碱”的检查对光选择性吸收的差异:

利血平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光照和有氧存在下均易氧化变质,氧化产物发出荧光。

因此规定:

供试品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明显荧光。

   吸附性质的差异:

硫酸奎宁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其它金鸡纳碱”。

利用吸附性质的差异,采用硅胶G薄层进行检查。

规定限度为0.5%.利用药物和杂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与一定试剂反应产生沉淀硫酸阿托品制备过程中可能带入(如莨菪碱、颠茄碱)杂质,因此需要检查“其它生物碱”。

利用其它生物碱碱性弱于阿托品的性质,取供试品的盐酸水溶液,加入氨试液,立即游离,发生浑浊。

规定0.25g药物中不得发生浑浊。

   与一定试剂产生颜色反应①盐酸吗啡中阿扑吗啡的检查②盐酸吗啡中罂粟碱的检查③磷酸可待因中吗啡的检查④硝酸士的宁中马钱子碱的检查含量测定非水溶液滴定法:

   生物碱类药物一般具有弱碱性,通常可在冰醋酸或醋酐等酸性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以指示剂或电位法确定终点。

   ⑴氢卤酸盐的滴定在滴定生物碱的氢卤酸盐时,一般均预先在冰醋酸中加入醋酸汞的冰醋酸溶液,使氢卤酸生成在冰醋酸中难解离的卤化汞,从而消除氢卤酸对滴定反应的不良影响。

   加入的醋酸汞量不足时,可影响滴定终点而使结果偏低,过量的醋酸汞(理论量的1~3倍)并不影响测定的结果。

   ⑵硫酸盐的测定硫酸为二元酸,在水溶液中能完成二级电离,生成SO42-,但在冰醋酸介质中,只能离解为HSO4-,不再发生二级离解。

因此,生物碱的硫酸盐,在冰醋酸的介质中只能被滴定至生物碱的硫酸氢盐。

   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

溶剂:

冰醋酸和醋酐,指示剂:

结晶紫,滴定液:

高氯酸。

至溶液显纯蓝色。

   硫酸奎宁的含量测定。

1摩尔的硫酸奎宁可消耗3摩尔的高氯酸。

   硫酸奎宁片的含量测定。

硫酸奎宁经强碱溶液碱化,生成奎宁游离碱,在与高氯酸反应,因此1摩尔的硫酸奎宁可消耗4摩尔的高氯酸。

   ⑶硝酸盐的测定:

   硝酸在冰醋酸介质中虽为弱酸,但是他具有氧化性,可以使指示剂变色,所有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生物碱硝酸盐时,一般不用指示剂而用电位法指示终点。

   如硝酸士的宁。

   ⑷磷酸盐的测定:

   磷酸在冰醋酸介质中的酸性极弱,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定量完成,可按常法测定。

   磷酸可待因。

   提取中和法提取中和法是根据生物碱盐类能溶于水而生物碱不溶于水的特性,可以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后测定。

   碱化、提取、滴定。

按下列任何一种方法处理后测定:

   ①将有机溶剂蒸干,于残渣中加定量过量的酸滴定液使溶解,再用碱滴定液回滴剩余的酸;若生物碱易挥发或分解,应在蒸至近干时,先加入酸滴定液“固定”生物碱,再继续加热除去残余的有机溶剂,放冷后完成滴定。

   ②将有机溶剂蒸干,于残渣中加少量中性乙醇使溶解,任何用酸滴定液直接滴定。

   ③不蒸去有机溶剂,而直接于其中加定量过量的酸滴定液,振摇,将生物碱转提入酸液中,分出酸液置另一锥形瓶中,有机溶剂层再用水分次振摇提取,合并水提取液和酸液,最后用碱滴定液回滴定。

   测定条件的选择能使生物碱游离的碱化试剂有氨水、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氧化镁等。

但强碱不适用于下列生物碱类药物的游离:

   ①含酯结构的药物,如阿托品和利血平等,与强碱接触,易引起分解。

   ②含酚结构的药物,如吗啡,可与强碱形成酚盐而溶于水,难以被有机溶剂提取。

   ③含脂肪性共存物的药物,当有脂肪性物质与生物碱共存时,碱化后易发生乳化,使提取不完全。

   因此氨水为最常用的碱化试剂。

   提取溶剂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与水不相混溶,沸点低,对生物碱的溶解度大,而对其它物质的溶解度应尽可能最小。

   ②与生物碱或碱化试剂不起任何反应。

   常用者为乙醚和氯仿,其中氯仿应用更为广泛。

   提取溶剂的用量通常应提取4次,第一次用量至少应为水液体积的一半,以后几次所用溶剂的体积应各为第一次的一半。

如果水液体积很小时,第一次提取溶剂的用量则应与水液相等。

   提取终点的确定取最后一次的提取液约0.5ml,置小试管中,加盐酸或硫酸(0.1mol/L)1ml,放水浴上将有机溶剂蒸去,放冷,滴加生物碱沉淀剂(如碘化铋钾试液等)1滴,无沉淀产生,即为提取已完全。

   指示剂的选择磷酸可待因片剂分析:

   酸性染料比色法原理:

在适当的pH介质中,生物碱类药物(B)可与氢离子结合成盐(BH+),一些酸性染料(如磺酸酞类的指示剂:

溴麝香草酚蓝、溴甲酚绿等)在此介质中能解离为阴离子(In-),同时,阳离子和阴离子又能定量地结合成有色的离子对化合物,即离子对。

   离子对被合适的有机溶剂提取后,形成有色溶液,可供比色测定。

   影响定量分析的因素1.水相的最适pH值2.酸性染料的影响提取完全是提取常数和酸性染料阴离子的浓度密切相关的,而提取常数的大小由是与B-的种类和有机溶剂的选择密切相关的。

一般用的有甲基橙、溴麝香草酚蓝(BTB)和溴甲酚绿等。

   3.有机溶剂的影响离子对提取常数的大小还与有机溶剂的性质有关。

通常有机溶剂与离子对形成氢键的能力强,则提取效率高,如氯仿和二氯甲烷等具有中等程度的提取率,并且提取的选择性也较好,为最常用的有机溶剂。

   4.水分的影响有有机溶剂提取有色的离子对时,应严防水分的混入。

   5.共存物的影响:

一般赋形剂,重型、酸性乙基弱碱性的物质均不干扰测定,强酸可改变染料溶液或缓冲液的pH,因而对测定有干扰。

   以上五种影响因素中,水相的最适pH和有机溶剂对离子对的提取完全是酸性染料比色法的试验关键。

   应用与实例硫酸阿托品片剂紫外分光光度法利血平含量测定,注意避光操作。

   糖类和苷类药物单糖和双糖分子中有不对称碳原子,均具有一定的比旋度。

   鉴别试验1.灼烧试验:

糖类用直火加热,先熔融膨胀,后燃烧并发生焦糖臭,遗留多量的炭。

蔗糖的鉴别可应用本试验。

   2.Fehling反应单糖或含有半缩醛基的双糖分子结构中,均有醛基或酮基,都具有还原性。

Fehling反应是在碱性酒石酸铜试液(Fehling试液)中,糖将铜离子还原,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葡萄糖的鉴别可用此反应(无水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莪术油葡萄糖均用Fehling反应)

   蔗糖的鉴别:

加硫酸煮沸,用氢氧化钠中和,再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加热,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葡萄糖和乳糖的杂质检查葡萄糖的一般检查项目:

酸度、氯化物和硫酸盐;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

   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基糠醛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乳糖的杂质检查:

利用蛋白质类杂质遇硝酸汞试液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进行特殊杂质“蛋白质”的检查。

   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葡萄糖、乳糖和蔗糖不规定含量测定,规定比旋度的范围。

   制剂:

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旋光度法。

   测定中加入氨试液的作用:

由于药用葡萄糖是D-葡萄糖,而D-葡萄糖有α和β两种互变异构体,因而药用葡萄糖是他们的混合物,比旋度相差甚远,而在水溶液中逐渐平衡,称作变旋。

加热、加酸或加弱碱可加速平衡。

   计算因素1.0426的由来:

   换算为含税葡萄糖浓度(c‘)时,则应为: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每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844mg的NaCl.加糊精溶液以形成保护,使氯化银沉淀呈胶体状态,则具有较大的表面,有利于对指示剂的吸附,有利于滴定终点的观察。

   加硼砂溶液是为了增加pH值,因为本品pH值过低,而pH值低于3.5时,则五沉淀出现。

加入2.5%硼砂溶液2ml后,溶液pH值为7,可促使荧光黄电离,以增大荧光黄阴离子的有效浓度,使重点变化敏锐。

   苷类药物苷类为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有机化合物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鉴别试验:

   1.Keller-Kiliani反应α-去氧甲基五碳糖的反应α-去氧糖类,如洋地黄毒糖和磁麻糖,是由糖类分子中与羰基相邻近的“CHOH”基失去氧,转变为“CH2”后的结构。

具有较大的活泼性,由α-去氧糖与苷元结合的生成物(即苷类)容易水解。

   将甾体强心苷溶于含有微量FeCl3(1滴9%FeCl3)的冰醋酸1~2ml中,沿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2ml,使成两液层。

两液层交界面处显棕色(甲地高辛显紫色);醋酸层显蓝色或蓝绿色,放置1h后显靛蓝色。

   2.Kedde反应苷元的不饱和内酯侧链反应。

   甾体强心苷元的C17上常有α-β或β-γ的不饱和内酯,即丁烯内酯,在碱性水溶液中易与芳香硝基化合物形成有色的络合阴离子。

   Kedde反应用于去乙酰毛花苷的鉴别。

   加乙醇溶解后加二硝基苯甲酸试液与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各10滴,摇匀后,溶液即显红紫色。

   3.色谱法①纸色谱法:

用于地高辛的鉴别②薄层色谱法:

用于去乙酰毛花苷及其注射液的鉴别,采用硅藻土G薄层板。

   ③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于甲地高辛及其片剂的鉴别特殊杂质的检查药物特殊杂质允许限量检查方法洋地黄毒苷洋地黄皂苷 本品10mg溶于2ml乙醇后,加胆甾醇的醇溶液,10min内,不得发生沉淀地高辛洋地黄毒苷6%纸色谱法甲地高辛有关物质5%高效液相色谱法去乙酰毛花苷有关物质10%薄层色谱法含量测定1.比色法:

甾体强心苷元C17上的丁烯内酯部分是非常活泼的,很容易和芳香硝基化合物(如碱性三硝基苯酚试液)形成络合阴离子。

所得络合物在可见光去具有特征的最大吸收峰(λmax为485~495nm)。

   本法用于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及其注射液的含量测定2.荧光法:

利用L-抗坏血酸与过氧化氢等实际可使地高辛或洋地黄毒苷产生荧光的原理,提高了定量分析的灵敏度,从而可用于每片含主药量分别仅为0.25mg和0.1mg的片剂的含量测定。

   地高辛片含量,含量匀度(限度为20%),溶出度(限度为65%,转篮,100r/min,60min)

   甲地高辛溶出度测定与地高辛一样,限度规定相同。

   3.色谱法:

   ①柱色谱法:

用于洋地黄毒苷原料药测定的纯化处理②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于甲地高辛及其片剂的含量测定,内标:

洋地黄毒苷。

复习总结:

维生素A醋酸酯

 维生素A醋酸酯。

   等吸收法:

在λ1的左右各选一点为λ2和λ3,使Aλ2=Aλ3=6/7Aλ1.维生素A醇。

   ③杂质吸收:

对维生素A的测定有影响的杂质主要有:

   维生素A2和维生素A3;维生素A的氧化产物(环氧化物、维生素A醛和维生素A酸);维生素A在光照下产生的无生物活性的聚合物鲸醇;维生素A的异构体;合成时产生的中间体。

   ④测定方法:

第一法(使用于维生素A醋酸酯)

   取维生素A醋酸酯,精密称定,加环己烷制成每1ml中含9~15单位的溶液。

然后在300、316、328、340、360nm五个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值,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应为328nm)。

计算各波长下的吸收度与328nm波长下的吸收度的比值。

   计算:

   a.求吸收系数,吸收系数=A/cl.b.求效价(U/g),U/g=吸收系数×19001900为维生素A醋酸酯在环己烷溶液中测定的换算因数。

   3.求维生素A醋酸酯胶丸为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标示量%=(A×D×1900×W)/(W×100×l×标示量)

   1U=0.344μg维生素A醋酸酯1U=0.300μg维生素A醇4.A值的选择法第二法(适用于维生素A醇)

   说明:

   ⑴维生素A醋酸酯的吸收度校正公式是用直线方程法(即代数法)推导出来的;维生素A醇的吸收度校正公式是用相似三角形法(几何法或成6/7定位法)推倒出来。

   ⑵在应用三点校正法时,除其中一点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外,其余两点均在最大吸收峰的两侧上升或下降陡部的波长处进行测定。

   维生素E维生素E(消旋-α-生育酚醋酸酯)有天然片和合成品之分,天然品为右旋体(d-α);合成品为消旋体(dl-α)。

   结构:

维生素E为苯丙二氢吡喃醇衍生物,苯环上又一个乙酰化的酚羟基,故又称生育酚。

他主要有α、β、γ、δ四种异构体,其中以α异构体的生理作用最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