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147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2.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容纳的学习内容,突破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

另外,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这篇课文虽内容比较浅显,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但有些词语还是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字典或者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词语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

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一、精彩引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

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二)师:

这首歌是那部动画片的片头曲?

(生答:

《西游记》)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

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四)过渡:

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大屏幕,(出示问题)谁能读一下?

(指名读)①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②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处画上标记。

(生读课文)3.都读完了吗?

(读完了)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

(生回答,读第一自然段)4.是的,简单地说,这个石猴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那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生说)5.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

那么,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说)6.师小结、过渡:

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

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

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

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顽皮可爱的特点。

师:

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

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

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文本,领略其中的奥妙。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1.提问:

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预设:

生:

采山花,觅树果师:

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

出示:

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

看到石猴活蹦乱跳生:

在采果子生:

左走走,右走走

(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玩皮可爱。

(板书:

玩皮可爱)2.师:

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快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快乐跃然纸上的呢?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秘密。

(生自由读)3.交流,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预设:

师:

你们发现作者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

生: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师:

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

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师:

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出示: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师:

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现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

生:

每一句字数相同师:

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

(都在写它的食物)简单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的。

再看看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

(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

)师:

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

(出示句子: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师:

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

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生读)师:

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

读起来很有节奏生:

读起来顺口师:

对,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排比,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而且,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头脑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来了。

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石猴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吗?

(指导学生读这两组排比句)师:

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生读)师:

大家都读过古诗,老师考考大家对对子的本领。

夜对──生:

朝师:

宿对──生:

游师:

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什么?

(对联)对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句式,作者用这个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

(住)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师:

前面作者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况,看看作者最后这两句跟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总结)师:

先分着讲石猴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再进行总体性的概括,这样就能让我们头脑中既有具体的细节性的画面,又有对石猴生活的整体印象。

你看,吴承恩的写法是不是很巧妙?

我们的写作中有时候写人物,或者写场面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师:

谁能连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生读)师:

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读前面(生接读)5.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师:

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

在这里写下批注。

(生写批注)师:

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

师:

老师也写了,(板书:

勇敢无畏),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这就叫做经典。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1.(出示阅读提示:

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

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品读35自然段,尤其要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

在你认为写得出色的语句旁做上批注。

(学生自学)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师:

我看同学们都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

生: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

师:

谁也划了这一段?

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

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

我进去,我进去!

师:

可以看出什么?

生:

很自信。

师:

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

生:

感觉到强人所迫。

生:

犹豫不决。

生:

被逼进去的。

师:

再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读)师:

难怪有一位大师说:

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

师:

还有哪里?

再读读。

生:

大造化,大造化师:

什么意思?

生:

运气。

师:

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生齐读)师:

还有哪里?

生:

没水,没水师:

建议加上动作。

(生加动作读)(生加动作,齐读)4.结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品读写批注。

师:

读到这里,你又读到怎样的石猴呢?

把批注写到边上。

生:

有勇气,毛遂自荐。

生:

大胆。

生:

勇敢,为大家着想。

师:

老师也写了,(板书:

神异出众)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

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复述课文,感悟写法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

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

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猴顽皮可爱人勇敢无畏神神异出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