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3286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docx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

人工智能试题及答案

【篇一:

人工智能经典试题及答案】

ass=txt>2.8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

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

定义谓词d

p(x):

x是人

l(x,y):

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p(x)→l(x,梅花)∨l(x,菊花)∨l(x,梅花)∧l(x,菊花))

(2)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

定义谓词

p(x):

x是人

b(x):

x打篮球

a(y):

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a

(?

x)(?

y)(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

定义谓词

nc(x):

x是新型计算机

f(x):

x速度快

b(x):

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nc(x)→f(x)∧b(x))

(4)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

定义谓词

s(x):

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pragramming):

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

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

x)(s(x)→l(x,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

定义谓词

p(x):

x是人

l(x,y):

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p(x)∧l(x,pragramming)→l(x,computer))

2.9用谓词表示法求解机器人摞积木问题。

设机器人有一只机械手,要处理的世界有一张桌子,桌上可堆放若干相同的方积木块。

机械手有4个操作积木的典型动作:

从桌上拣起一块积木;将手中的积木放到桌之上;在积木上再摞上一块积木;从积木上面拣起一块积木。

积木世界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图机器人摞积木问题

解:

(1)先定义描述状态的谓词

clear(x):

积木x上面是空的。

(x,y):

积木x在积木y的上面。

ontable(x):

积木x在桌子上。

holding(x):

机械手抓住x。

handempty:

机械手是空的。

其中,x和y的个体域都是{a,b,c}。

问题的初始状态是:

ontable(a)

ontable(b)

on(c,a)

clear(b)

clear(c)

handempty

问题的目标状态是:

ontable(c)

on(b,c)

on(a,b)

clear(a)

handempty

(2)再定义描述操作的谓词

在本问题中,机械手的操作需要定义以下4个谓词:

pickup(x):

从桌面上拣起一块积木x。

putdown(x):

将手中的积木放到桌面上。

stack(x,y):

在积木x上面再摞上一块积木y。

upstack(x,y):

从积木x上面拣起一块积木y。

其中,每一个操作都可分为条件和动作两部分,具体描述如下:

pickup(x)

条件:

ontable(x),handempty,clear(x)

动作:

删除表:

ontable(x),handempty

添加表:

handempty(x)

putdown(x)

条件:

handempty(x)

动作:

删除表:

handempty(x)

添加表:

ontable(x),clear(x),handempty

stack(x,y)

条件:

handempty(x),clear(y)

动作:

删除表:

handempty(x),clear(y)

添加表:

handempty,on(x,y),clear(x)

upstack(x,y)

条件:

handempty,clear(y),on(y,x)

动作:

删除表:

handempty,on(y,x)

添加表:

holding(y),clear(x)

(3)问题求解过程

利用上述谓词和操作,其求解过程为:

2.10用谓词表示法求解农夫、狼、山羊、白菜问题。

农夫、狼、山羊、白菜全部放在一条河的左岸,现在要把他们全部送到河的右岸去,农夫有一条船,过河时,除农夫外船上至多能载狼、山羊、白菜中的一种。

狼要吃山羊,山羊要吃白菜,除非农夫在那里。

似规划出一个确保全部安全过河的计划。

请写出所用谓词的定义,并给出每个谓词的功能及变量的个体域。

解:

(1)先定义描述状态的谓词

要描述这个问题,需要能够说明农夫、狼、羊、白菜和船在什么位置,为简化问题表示,

取消船在河中行驶的状态,只描述左岸和右岸的状态。

并且,由于左岸和右岸的状态互补,因此可仅对左岸或右岸的状态做直接描述。

本题选择对左岸进行直接描述的方法,即定义谓词如下:

al(x):

x在左岸

其中,x的个体域是{农夫,船,狼,羊,白菜}。

对应地,?

al(x)表示x在右岸。

问题的初始状态:

al(农夫)

al(船)

al(狼)

al(羊)

al(白菜)

问题的目标状态:

?

al(农夫)

?

al(船)

?

al(狼)

?

al(羊)

?

al(白菜)

(2)再定义描述操作的谓词

本题需要以下4个描述操作的谓词:

l-r:

农夫自己划船从左岸到右岸

l-r(x):

农夫带着x划船从左岸到右岸

r-l:

农夫自己划船从右岸到左岸

r-l(x):

农夫带着x划船从右岸到左岸

其中,x的个体域是{狼,羊,白菜}。

对上述每个操作,都包括条件和动作两部分。

它们对应的条件和动作如下:

l-r:

农夫划船从左岸到右岸

条件:

al(船),al(农夫),?

al(狼)∨?

al(羊),?

al(羊)∨?

al(白菜)

动作:

删除表:

al(船),al(农夫)

添加表:

?

al(船),?

al(农夫)

l-r(狼):

农夫带着狼划船从左岸到右岸

条件:

al(船),al(农夫),al(狼),?

al(羊)

动作:

删除表:

al(船),al(农夫),al(狼)

添加表:

?

al(船),?

al(农夫),?

al(狼)

l-r(羊):

农夫带着羊划船从左岸到右岸

条件:

al(船),al(农夫),al(羊),al(狼),al(白菜)

或:

al(船),al(农夫),al(羊),?

al(狼),?

al(白菜)

动作:

删除表:

al(船),al(农夫),al(羊)

添加表:

?

al(船),?

al(农夫),?

al(羊)

l-r(白菜):

农夫带着白菜划船从左岸到右岸

条件:

al(船),al(农夫),al(白菜),?

al(狼)

动作:

删除表:

al(船),al(农夫),al(白菜)

添加表:

?

al(船),?

al(农夫),?

al(白菜)

r-l:

农夫划船从右岸到左岸

条件:

?

al(船),?

al(农夫),al(狼)∨al(羊),al(羊)∨al(白菜)

或:

?

al(船),?

al(农夫),?

al(狼),?

al(白菜),al(羊)

动作:

删除表:

?

al(船),?

al(农夫)

添加表:

al(船),al(农夫)

r-l(羊):

农夫带着羊划船从右岸到左岸

条件:

?

al(船),?

al(农夫),?

al(羊),?

al(狼),?

al(羊),al(白菜)

动作:

删除表:

?

al(船),?

al(农夫),?

al(羊)

添加表:

al(船),al(农夫),al(羊)

2.11用谓词表示法求解修道士和野人问题。

在河的北岸有三个修道士、三个野人和一条船,修道士们想用这条船将所有的人都运过河去,但要受到以下条件限制:

(1)修道士和野人都会划船,但船一次只能装运两个人。

(2)在任何岸边,野人数不能超过修道士,否则修道士会被野人吃掉。

假定野人愿意服从任何一种过河安排,请规划出一种确保修道士安全的过河方案。

要求写出所用谓词的定义、功能及变量的个体域。

解:

(1)定义谓词

先定义修道士和野人人数关系的谓词:

g(x,y,s):

在状态s下x大于y

ge(x,y,s):

在状态s下x大于或等于y

其中,x,y分别代表修道士人数和野人数,他们的个体域均为{0,1,2,3}。

再定义船所在岸的谓词和修道士不在该岸上的谓词:

boat(z,s):

状态s下船在z岸

ez(x,s):

状态s下x等于0,即修道士不在该岸上

其中,z的个体域是{l,r},l表示左岸,r表示右岸。

再定义安全性谓词:

【篇二:

人工智能练习题答案】

,创始人是谁?

(1)ai(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仿生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其他技术仿制人类智能机制的学科(或技术),再具体地讲就是利用这些技术仿制出一些具有人类智慧(能)特点的机器或系统

(2)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定力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博弈、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等

(3)人工智能于1956年夏季,由麦卡锡,明斯基、洛切斯特、香农等发起创建

2、产生式系统的由哪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课本29页

(1)产生式系统由综合数据库、产生式规则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2)综合数据库用于存放当前信息,包括初始事实和中间结果;

产生式规则用于存放相关知识;

控制系统用于规则的解释或执行程序。

3、设有三枚硬币,其初始状态为(反,正,反),允许每次翻转一个硬币(只翻一个硬币,必须翻一个硬币)。

必须连翻三次。

用知识的状态空间表示法求出到达状态(反,反,反)的通路。

画出状态空间图。

课本51页

问题求解过程如下:

(1)构建状态

用数组表示的话,显然每一硬币需占一维空间,则用三维数组状态变量表示这个知识:

q=(q1,q2,q3)

取q=0表示钱币的正面;q=1表示钱币的反面

构成的问题状态空间显然为:

q0=(0,0,0),q1=(0,0,1),q2=(0,1,0),q3=(0,1,1),

q4=(1,0,0),q5=(1,0,1),q6=(1,1,0),q7=(1,1,1)

(2)引入操作

f1:

把q1翻一面。

f2:

把q2翻一面。

f3:

把q3翻一面。

显然:

f={f1,f2,f3}

目标状态:

(找到的答案)qg=(0,0,0)或(1,1,1)

(3)画出状态图

从状态图可知:

从“反,正,反”(1,0,1)到“正,正,正”(0,0,0)没有解题路径;从“反,正,反”(1,0,1)到“反,反,反”(1,1,1)有几条解题路径

f3f2f3,f1f2f1,…

4、八数码问题:

已知八数码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如下:

=

d(n)表示节点n的深度。

p(n)表示节点n的格局与目标格局不相同的牌数。

5、将谓词公式化成子句集的步骤是什么?

课本94、95页

将谓词公式化成子句集共需9步:

(1)消蕴涵符→

(2)否定深入﹁

(3)变元标准化

(4)消去存在量词

(5)把量词移到公式最左边

(6)化为skolem标准形——前束合取范式

(7)消去全称量词

(8)变元标准化——变元换名

(9)表示为子句集——消去合取词,用“,”代替“∧”

6、鲁滨逊归结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鲁宾逊的归结原理基本思想方法是:

首先把欲证明的问题的结论进行否定,并加入到子句集,得到一个扩充的子句集s’。

然后设法检查子句集s’中是否包含空子句,若包含,则s’不可满足,若不包含,就要在子句集中选择合适的子句进行归结,一旦能归结出空子句,就说明子句集s’是不可满足的。

7、已知:

f:

(?

x){(?

y)[a(x,y)∧b(y)]→(?

y)[c(y)∧d(x,y)]}

g:

﹁(?

x)c(x)→(?

x)(?

y)[a(x,y)→﹁b(y)]

求证:

g是f的逻辑结论。

8、某村农民张某被害,有四个嫌疑犯a,b,c,d。

公安局派出五个侦察员,他们的侦察结果分别是:

a,b之中至少有一人作案,b,c中至少有一人作案,c,d中至少有一人作案,a,c中至少有一人与此案无关,b,d中至少有一人与此案无关,所有侦察结果都是可靠的。

请用归结原理求出谁是罪犯?

解:

设谓词c(d)表示d为罪犯

对于第一个侦察员:

c(a)∨c(b)

(1)

对于第二个侦察员:

c(b)∨c(c)

(2)

对于第三个侦察员:

c(c)∨c(d)(3)

对于第四个侦察员:

﹁c(a)∨﹁c(c)(4)

对于第五个侦察员:

﹁c(b)∨﹁c(d)(5)

结论:

﹁c(u)∨answer(u)(6)

(1)与(4)归结:

c(b)∨﹁c(c)(7)

(2)与(7)归结:

c(b)(8)

(6)与(8)归结:

answer(b).

?

b是罪犯

(3)与(5)归结:

c(c)∨﹁c(b)(7)

(2)与(7)归结:

c(c)(8)

(6)与(8)归结:

answer(c).

?

c是罪犯

9、试用归结原理证明结论成立。

(7分)

已知:

任何能够阅读的人都是识字的,海豚不识字。

某些海豚是有智力的。

求证:

某些有智力者不能阅读。

定义谓词

r(x)—x是能阅读的

l(x)—x能识字

d(x)—x是海豚

i(x)—x是有智力的

已知条件和结论的谓词公式已知公式集

(?

x)(r(x)→l(x))(?

x)(d(x)→﹁l(x))(?

x)(d(x)∧i(x))求证(?

x)(i(x)∧﹁r(x))

?

事实化子句集

(?

x)(r(x)→l(x))?

(?

x)(﹁r(x)∨l(x))?

﹁r(x)∨l(x)

(1)

(?

x)(d(x)→﹁l(x))?

(?

x)(﹁d(x)∨﹁l(x))?

﹁d(x)∨﹁l(x)

(2)

(?

x)(d(x)∧i(x))?

d(a)∧i(a)

?

d(a)(3)i(a)(4)?

目标求反

﹁(?

x)(i(x)∧﹁r(x))?

(?

x)﹁(i(x)∧﹁r(x))?

(?

x)(﹁i(x)∨r(x))?

﹁i(x)∨r(x)

(5)

【篇三:

人工智能经典试题及答案】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

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

定义谓词dp(x):

x是人l(x,y):

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p(x)→l(x,梅花)∨l(x,菊花)∨l(x,梅花)∧l(x,菊花))

(2)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

定义谓词p(x):

x是人b(x):

x打篮球a(y):

y是下午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a

(?

x)(?

y)(a(y)→b(x)∧p(x))(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

定义谓词

nc(x):

x是新型计算机f(x):

x速度快b(x):

x容量大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nc(x)→f(x)∧b(x))

(4)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

定义谓词

s(x):

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pragramming):

x喜欢编程序u(x,computer):

x使用计算机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

x)(s(x)→l(x,pragramming)∧u(x,computer))(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

定义谓词p(x):

x是人l(x,y):

x喜欢y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p(x)∧l(x,pragramming)→l(x,computer))知识表示方法部分参考答案

2.9用谓词表示法求解机器人摞积木问题。

设机器人有一只机械手,要处理的世界有一张桌子,桌上可堆放若干相同的方积木块。

机械手有4个操作积木的典型动作:

从桌上拣起一块积木;将手中的积木放到桌之上;在积木上再摞上一块积木;从积木上面拣起一块积木。

积木世界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解:

(1)先定义描述状态的谓词clear(x):

积木x上面是空的。

on(x,y):

积木x在积木y的上面。

ontable(x):

积木x在桌子上。

holding(x):

机械手抓住x。

handempty:

机械手是空的。

其中,x和y的个体域都是{a,b,c}。

问题的初始状态是:

ontable(a)ontable(b)on(c,a)clear(b)clear(c)handempty

问题的目标状态是:

ontable(c)on(b,c)on(a,b)

clear(a)handempty

(2)再定义描述操作的谓词

在本问题中,机械手的操作需要定义以下4个谓词:

pickup(x):

从桌面上拣起一块积木x。

putdown(x):

将手中的积木放到桌面上。

stack(x,y):

在积木x上面再摞上一块积木y。

upstack(x,y):

从积木x上面拣起一块积木y。

其中,每一个操作都可分为条件和动作两部分,具体描述如下:

pickup(x)

条件:

ontable(x),handempty,clear(x)

图机器人摞积木问题

动作:

删除表:

ontable(x),handempty添加表:

handempty(x)putdown(x)

条件:

handempty(x)动作:

删除表:

handempty(x)

添加表:

ontable(x),clear(x),handemptystack(x,y)

条件:

handempty(x),clear(y)动作:

删除表:

handempty(x),clear(y)添加表:

handempty,on(x,y),clear(x)upstack(x,y)

条件:

handempty,clear(y),on(y,x)动作:

删除表:

handempty,on(y,x)添加表:

holding(y),clear(x)(3)问题求解过程

利用上述谓词和操作,其求解过程为:

2.10用谓词表示法求解农夫、狼、山羊、白菜问题。

农夫、狼、山羊、白菜全部放在一条河的左岸,现在要把他们全部送到河的右岸去,农夫有一条船,过河时,除农夫外船上至多能载狼、山羊、白菜中的一种。

狼要吃山羊,山羊要吃白菜,除非农夫在那里。

似规划出一个确保全部安全过河的计划。

请写出所用谓词的定义,并给出每个谓词的功能及变量的个体域。

解:

(1)先定义描述状态的谓词

要描述这个问题,需要能够说明农夫、狼、羊、白菜和船在什么位置,为简化问题表示,取消船在河中行驶的状态,只描述左岸和右岸的状态。

并且,由于左岸和右岸的状态互补,因此可仅对左岸或右岸的状态做直接描述。

本题选择对左岸进行直接描述的方法,即定义谓词如下:

al(x):

x在左岸

其中,x的个体域是{农夫,船,狼,羊,白菜}。

对应地,?

al(x)表示x在右岸。

问题的初始状态:

al(农夫)al(船)al(狼)al(羊)al(白菜)问题的目标状态:

?

al(农夫)?

al(船)?

al(狼)?

al(羊)?

al(白菜)

(2)再定义描述操作的谓词本题需要以下4个描述操作的谓词:

l-r:

农夫自己划船从左岸到右岸l-r(x):

农夫带着x划船从左岸到右岸r-l:

农夫自己划船从右岸到左岸r-l(x):

农夫带着x划船从右岸到左岸其中,x的个体域是{狼,羊,白菜}。

对上述每个操作,都包括条件和动作两部分。

它们对应的条件和动作如下:

l-r:

农夫划船从左岸到右岸

条件:

al(船),al(农夫),?

al(狼)∨?

al(羊),?

al(羊)∨?

al(白菜)动作:

删除表:

al(船),al(农夫)添加表:

?

al(船),?

al(农夫)l-r(狼):

农夫带着狼划船从左岸到右岸条件:

al(船),al(农夫),al(狼),?

al(羊)动作:

删除表:

al(船),al(农夫),al(狼)添加表:

?

al(船),?

al(农夫),?

al(狼)l-r(羊):

农夫带着羊划船从左岸到右岸

条件:

al(船),al(农夫),al(羊),al(狼),al(白菜)或:

al(船),al(农夫),al(羊),?

al(狼),?

al(白菜)动作:

删除表:

al(船),al(农夫),al(羊)添加表:

?

al(船),?

al(农夫),?

al(羊)l-r(白菜):

农夫带着白菜划船从左岸到右岸

条件:

al(船),al(农夫),al(白菜),?

al(狼)动作:

删除表:

al(船),al(农夫),al(白菜)添加表:

?

al(船),?

al(农夫),?

al(白菜)r-l:

农夫划船从右岸到左岸

条件:

?

al(船),?

al(农夫),al(狼)∨al(羊),al(羊)∨al(白菜)或:

?

al(船),?

al(农夫),?

al(狼),?

al(白菜),al(羊)动作:

删除表:

?

al(船),?

al(农夫)添加表:

al(船),al(农夫)r-l(羊):

农夫带着羊划船从右岸到左岸

条件:

?

al(船),?

al(农夫),?

al(羊),?

al(狼),?

al(羊),al(白菜)动作:

删除表:

?

al(船),?

al(农夫),?

al(羊)添加表:

al(船),al(农夫),al(羊)(3)问题求解过程

2.11用谓词表示法求解修道士和野人问题。

在河的北岸有三个修道士、三个野人和一条船,修道士们想用这条船将所有的人都运过河去,但要受到以下条件限制:

(1)修道士和野人都会划船,但船一次只能装运两个人。

(2)在任何岸边,野人数不能超过修道士,否则修道士会被野人吃掉。

假定野人愿意服从任何一种过河安排,请规划出一种确保修道士安全的过河方案。

要求写出所用谓词的定义、功能及变量的个体域。

解:

(1)定义谓词

先定义修道士和野人人数关系的谓词:

g(x,y,s):

在状态s下x大于yge(x,y,s):

在状态s下x大于或等于y

其中,x,y分别代表修道士人数和野人数,他们的个体域均为{0,1,2,3}。

再定义船所在岸的谓词和修道士不在该岸上的谓词:

boat(z,s):

状态s下船在z岸

ez(x,s):

状态s下x等于0,即修道士不在该岸上其中,z的个体域是{l,r},l表示左岸,r表示右岸。

再定义安全性谓词:

safety(z,x,y,s)≡(g(x,0,s)∧ge(x,y,s))∨(ez(x,s))

其中,z,x,y的含义同上。

该谓词的含义是:

状态s下,在z岸,保证修道士安全,当且仅当修道士不在该岸上,或者修道士在该岸上,但人数超过野人数。

该谓词同时也描述了相应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