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981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docx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自动打铃器

系别:

电子工程系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电气四班姓名:

杨友

学号:

201050049指导教师:

王雪飞

时间:

2012年6月16

 

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预习报告

 

【注:

主要写设计中的重点、难点】

一、铃响系统,通过对一个能实现时钟显示的系统

1.单片机应用中的数据转换显示,数码管显示原理,动态扫描显示原理

2.以AT89C52单片微机为核心,由LED数码管、按键、二极管等部分构成,进行时、分、秒的显示,日历的校准、定时时间的设定;简化面板按键和内部电路设计,用最少的硬件开销

二、打铃器定时打铃功能的时间的设计

1.单片机的定时中断原理、及单片机相关指令在各方面的应用

2.,由软件实现打铃时刻表的预置与修改,实现实时时间的显示、校正和铃响控制。

硬件采用proteus结构设计,使仿真功能强,调试效率高。

此种响铃器实际为一种可编程时间控制器,它提供定时控制输出接口,可方便地用于各种定时控制。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设计报告

 

设计目的:

1.本设计是一个具有报时功能的作息时间控制钟。

它利用89C51单片机的2Hz时基计时,进行年历计算,并用的蜂鸣器驱动模块将它报出来;在进行时间计算,分每加一时,都与规定的作息时间比较,如果相等则进行相应的控制或动作。

由七段显示驱动模块、蜂鸣器驱动模块和按钮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四个按键用于报时及校正时间。

现代机关企业,特别是学校要求对时间加以控制,要按时打铃及播放广播,以保证学习与工作的正常运行。

本设计实现了这些功能,给学校及其他机关企业带来方便,整体性好,人性化强、可靠性高,实现了对时间控制的智能化

2.现代机关企业,特别是学校要求对时间加以控制,要按时打铃及播放广播,以保证学习与工作的正常运行。

本设计实现了这些功能,给学校及其他机关企业带来方便,整体性好,人性化强、可靠性高,实现了对时间控制的智能化

 

设计工作原理:

【注:

结合自己的题目详细介绍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模块组成框图如图所示,该模块由蜂鸣器驱动模块、蜂鸣器驱动模块和按钮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

且三部分都通过AT89C52来实现

 

一、七段式数码管驱动模块

采用动态扫描方式,通过一组单片机端口驱动并联在一起的LED发光管的一端(共阴或共阳端),LED发光管的另一脚接通用I/O口,控制其亮灭。

该方法能驱动较多的LED,控制方式较灵活,而且节省单片机的资源

 

二、蜂鸣器驱动模块

采用压电式蜂鸣器,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三、按钮控制模块

四个按钮的一端分别接地,另一端接单片机一个端口的四个引脚,当某一个按钮按下的时候,其对应的引脚就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然后通过单片机扫描读取引脚的电平来判断按钮是否按下。

 

设计电路原理图:

 

 

设计部分源程序:

【注:

重要部分要有标注】

#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sbitdula=P2^0;

sbitwela=P2^1;

sbitkey1=P2^6;

sbitkey2=P2^5;

sbitkey3=P2^4;

sbitD1=P2^3;

sbitD2=P2^2;

uinti,j;

ucharmiao,aa,fen,hour;

uchartab[]={/*0,1,2,3,4,5,6,7,8,9,*/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

voiddelay(uintz)

{for(i=0;i

for(j=0;j<120;j++);}

voiddisplay()

{dula=1;

P0=tab[miao%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7f;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miao/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bf;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fen%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df;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fen/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ef;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hour%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7;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hour/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b;

wela=0;

delay(5);

}

voidkeyplay()

{if(key2==0)

{

delay(10);

if(key2==0)

{hour++;

if(hour==60)

{hour=0;}

while(!

key2);

}

}

if(key1==0)

{

delay(10);

if(key1==0)

{fen++;

if(fen==60)

{fen=0;}

while(!

key1);

}

}

}

voidinit()

{TMOD=0X01;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EA=1;

ET0=1;

TR0=1;

fen=0;

miao=0;

hour=0;

D1=0;

D2=0;

dula=1;

P0=tab[miao%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7f;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miao/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bf;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fen%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df;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fen/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ef;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hour%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7;

wela=0;

delay(5);

dula=1;

P0=tab[hour/10];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b;

wela=0;

delay(5);

}

voidmain()

{init();

while

(1)

{keyplay();

display();

}

}

voidtime()interrupt1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aa++;

if(aa==20)

{aa=0;

miao++;

if(miao==60)

{miao=0;

fen++;

if(fen==60)

{fen=0;

hour++;

if(hour==24)

{hour=0;

}

}

}

}

 

}

 

设计结论: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学生姓名:

总分:

评价项目

分值

具体要求

得分

A

B

C

D

E

选题

15

题目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先进性;

15

13

11

9

≤7

设计题目深、广、难度适当,符合要求。

创新性

5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较好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4

3

2

≤1

工作态度

10

按期完成规定的任务;

10

9

8

7

≤6

工作努力,严谨务实。

 

论证能力

20

立论新颖、论点鲜明、论据确凿;

20

18

15

12

≤10

数据、材料翔实可靠,有说服力;

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逻辑结构

15

设计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10

9

8

7

≤6

 

撰写规范

20

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15

13

11

9

≤7

数据、图表规范,技术或专业用语准确;

设计格式符合撰写规范。

 

工艺水平

15

整体布局、布线合理、工艺规范。

10

9

8

7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