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4116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阳市农业局

申报国开行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阳市2006年花卉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编号

 

项目主管部门:

贵阳市农业局

项目承担部门:

贵阳市白云区花卉办公室

贵阳市乌当区花卉办公室

编写单位:

贵州省科学院

 

二○○五年十二月

 

编写单位法人:

项目编制负责人:

宋家玲、副处长、农艺师

编写人员:

顾志英助理农艺师

李涛助理农艺师

肖淑良助理农艺师

刘大卫公务员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建设名称:

贵阳市2006年花卉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贵阳市农业局

三、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

向阳

四、项目参加建设单位:

贵阳市花卉产业处、白云区花卉办公室、乌当区花卉办公室

五、项目建设时间:

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

六、项目建设依据

依据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沼气建设的相关精神,《农村沼气建设国债管理办法》(试行)、《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筑府通[2000]52号)以及《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的要求,根据《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将农村沼气大力普及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的精神和市委王晓东书记在七届十四次全会上提出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实现贵阳市跨越式发展,三年完成农村“四改一气"建设任务的要求,根据编制的《贵阳市2006—2008年“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规划》,加快我市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根据市发改委《关于贵阳市建设“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项目立项的批复》(筑发改农经字[2005]693号),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七、项目方案编制原则

1、在《贵阳市2003-2010年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多能互补的农村新型能源进行综合建设,配套相关项目协调实施,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建设。

2、注重项目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3、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结合多项目综合配套建设,高标准建设项目.

八、项目方案编制目的

1、在项目立项方案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必要性及技术经济的研究、论证。

2、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项目涉及提供依据。

3、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充分依据。

4、完善基本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供科学合理依据。

九、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四改一气”建设规模

三年新建“四改一气"184910套,其中:

2006年新建“四改一气”70000套,2007年新建“四改一气”65000套,2008年新建“四改一气”49910套.

(二)配套建设内容

1、“三沼"综合利用:

每年推广“三沼"综合利用25万亩(次),三年共计推广75万亩(次).

2、示范点建设:

参照《贵阳市“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示范点建设标准》,每年完成生态能源示范点3个,三年共建成9个.

3、后续服务网点及配套设施建设:

每年建村级后续服务网点100个,三年共计300个。

到2008年底,全市后续服务网点达400个,其中县级10个,乡级78个,村级312个。

4、技术培训工作:

新增培训技工1000名,使技工人数达到2300人。

(三)建设布局

以开阳县、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为主,重点是以烧柴、烧煤为主的农村地区、贵阳市生活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畜牧业养殖小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态经济示范村。

十、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三年共计投入建设总资金6.21292亿元.其中省级投入48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7500万元,县级配套投入1。

03053亿元,国开行贷款1。

675亿元,农户自筹2.27739亿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背景

“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工程.项目从2000年开始建设,六年来,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上下齐抓共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名符其实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是我市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和重点项目,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建设热情,因此,市委王晓东书记在七届十四次全会上提出了关于三年完成农村“四改一气"建设任务的要求,项目是为民办的实事工程,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

目前,贵阳市农村用能较为单一,农村主要生活能源(燃料)形式仍然以柴、煤为主,部分地区(例如城郊地区)的农户使用上了液化气、煤气、电等生活能源,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农村以柴煤为主要生活用能的约34万户,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和煤炭资源;农户长期以来大量采集柴草作燃料,致使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对耕地资源掠夺式利用,导致地力逐渐衰退,农作物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日趋严重,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品质差,减缓了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目前国家对小煤窑实行关井压产政策,主要靠小煤窑供应的农村能源消费,必须寻求新的路子。

“四改一气”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力地补充了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及小煤窑关井压产后用能的不足,使农民用上了高效、清洁的能源。

同时结合沼气综合利用,农户户均增收节支800元左右(农经部门统计结果),经济效益明显,受到农户的普遍欢迎。

增强了农户的环保意识,有效地遏制了对森林植被的砍伐,取得了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展前景广阔,群众基础好,积极性高,三大效益收效快,宜加大推广力度。

 

第三章项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要求,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以发展“畜、草、果(药)、沼、水、路(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建设为模式,充分发挥沼气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在农村的普及,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项目通过三年的建设,2006-2008年建设目标为“四改一气”184910套,到2008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四改一气”273602套,覆盖全市总农户的57。

97%,受益农民约100万人。

届时我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全面带动养殖业及种植业发展,使我市农业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章项目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农户要自愿、市场为导向、经济打基础的原则;

二、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

四、坚持政府引导、区县匹配、企业参与、农户部分出资的原则;

五、坚持花卉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种植水平,达到最高效益、服务“三农”的原则。

七、坚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四改一气"建设规模

三年新建“四改一气”184910套,其中:

2006年新建“四改一气"70000套,2007年新建“四改一气"65000套,2008年新建“四改一气"49910套.

二、配套建设内容

1、“三沼”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沼肥综合利用是循环经济模式中的作物生产系统。

是将上一级生产废弃物再利用作为下级生产原料,形成无害化循环。

每年推广“三沼”综合利用25万亩(次),三年共计推广75万亩(次).

2、示范点建设:

参照《贵阳市“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示范点建设标准》,突出示范点的带动作用,设立以村或村民组为单位的项目精品示范点,配套相关项目,高标准组织建设,提高示范点上的整体建设水平,达到以点促面的目的,每年完成生态能源示范点3个,三年共建成9个。

3、后续服务网点及配套设施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指挥得当、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后续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农技中心工作人员的维护积极性和具体负责维护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供维护有偿服务,使后续管理维护走市场化以气养气、以气养技的持续发展道路.每年建村级后续服务网点100个,三年共计300个.到2008年底,全市后续服务网点达400个,其中县级10个,乡级78个,村级312个。

4、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贵阳市农村能源技术队伍培训管理办法》对施工人员实行统一培训,采取室内培训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省、市重点推广的池型进行建池、维护等知识、技能的培训。

为保证项目完成,需新增培训技工1000名,使技工人数达到2300人。

5、进户路改造:

为了更好地贯彻“整村推进”原则,配合村寨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村寨道路状况,配套沼气池建设进行进户路改造。

每年进户路改造300公里,三年900公里.

三、项目建设地点

以开阳县、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为主,重点是以烧柴、烧煤为主的农村地区、贵阳市生活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畜牧业养殖小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态经济示范村。

 

表一2006—2008年“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计划任务表

单位:

户、套、%

年度

区县

总农户数

已建户数

2006-2008年建设任务

累计完成数

累计完成数占总农户百分比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计

开阳

96777

28698

25000

21560

21940

68500

97198

100.4

息烽

55539

11841

5500

5000

5000

15500

27341

49.2

修文

64036

13873

4870

5000

4970

14840

28713

44。

8

清镇

100559

14312

18000

18000

18000

54000

68312

67.9

乌当

58870

7933

4000

4000

 

8000

15933

27.1

花溪

55430

4320

11000

11440

 

22440

26760

48.3

白云

17892

7030

1200

 

 

1200

8230

46.0

南明

8154

45

241

 

 

241

286

3.5

小河

8132

430

5

 

 

5

435

5。

3

高新

170

184

 

 

184

354

 

云岩

6575

40

 

 

 

 

40

0。

6

合计

471964

88692

70000

65000

49910

184910

273602

57。

97

 

第六章项目建设资金估算与筹措

一、资金构成:

资金主要来源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省级财政投入、二是市级财政投入、三是县级财政投入、四是银行贷款、五是农民自筹。

二、资金概算:

项目三年共计投入建设总资金6.21292亿元。

其中省级投入48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7500万元,县级配套投入1.03053亿元,国开行贷款1.675亿元,农户自筹2。

27739亿元。

2006年新建“四改一气”7万套,投入总建设资金2.35445亿元.省级投入16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2500万元,县级财政匹配投入4071.15万元,国开行贷款7000万元。

农民自筹8373。

35万元。

2007年新建“四改一气”6.5万套,投入总建设资金2.17亿元。

省级投入16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2500万元、县级财政匹配投入3688.2万元,银行贷款6250万元。

农民自筹7661。

8万元。

2008年新建“四改一气”4.991万套,投入总建设资金1。

68847亿元,省级财政投入16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2500万元、县级财政匹配投入2545。

95万元,银行贷款3500万元。

农民自筹6738。

75万元。

 

第七章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一、资金补助标准:

“四改一气”建设共需投入3200元/套,其中:

市级以上财政补助标准为1500元/套(沼气池700元/口,改圈400元/间,改厕200元/座,改灶200元/个)。

市级补助标准为10000元/公里。

二、资金使用计划

(一)2006年度

投入资金2。

35445亿元,其中“三改一气"2.24亿元,进户路改造600万元,后续服务体系及技术培训200万元,示范点建设344.5万元。

年度

区县

2006年度

建设任务

省市财政

区县财政

银行

贷款

农户自筹

合计

开阳

25000

3750

1125

3125

8000

息烽

5500

825

247.5

687。

5

1760

修文

4870

730。

5

219。

15

608。

75

1558。

4

清镇

18000

2700

810

2250

5760

乌当

4000

600

300

380

1280

花溪

11000

1650

825

1045

3520

白云

1200

180

204

384

南明

241

36.15

40。

97

77。

12

小河

5

0。

75

0。

85

1.6

高新

184

27.6

31.28

58.88

合计

70000

10255.5

3771.15

7000

8373.35

22400

(二)2007年度

投入资金2.17亿元,其中“三改一气”2。

08亿元,进户路改造600万元,后续服务体系及技术培训200万元,示范点建设100万元。

(三)2008年度

投入资金1。

68847亿元,其中“三改一气”1。

59712亿元,进户路改造600万元,后续服务体系及技术培训200万元,示范点建设113.5万元。

 

“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资金构成表

单位:

套、万元

项目

 

年度

“三改一气”

(改厕、改圈、改灶、沼气池)

串户路改造

后续服务及

技术培训

示范点建设

资金合计

建设任务

省市财政

区县财政

农户自筹

合计

市级

财政

区县财政

合计

市级财政

市级财政

省市财

政合计

区县

财政

农民

自筹

合计

2006

70000

10255.5

3771.15

8373。

35

22400

300

300

600

200

100

10855.5

4071。

15

8373。

35

23300

2007

65000

9750

3388.2

7661.8

20800

300

300

600

200

100

10350

3688。

2

7661.8

21700

2008

49910

7486.5

2245.95

6238.75

15971。

2

300

300

600

200

100

8086。

5

2545.95

6238.75

16871。

2

合计

184910

27492

9405。

3

22273.9

59171.2

900

900

1800

600

300

29292

10305.3

22273.9

61871.2

 

第八章项目验收方法与标准

一、项目验收标准

 

二、项目验收方法

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加强该项目的督促检查,各区市县组织相关部门加强督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根据《关于贵州省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贵阳市“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验收标准》,进行半年检查和年终验收,采取“一听二抽三看四问”的方法,验收小组听取各县(区、市)汇报、实地抽样检查与逐户检查相结合,查看档案资料,查访项目农户,要求乡镇自查率达100%,区、县(市)抽验率不低于建设任务的30%,市级抽查率不低于5%,并根据抽查结果按照《贵阳市“四改一气”生态建设建设项目验收标准及评分标准》进行评议验收,对项目建设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杜绝弄虚作假,对项目建设中成绩突出,有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九章项目组织保障措施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目标责任

沼气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务必将沼气建设列为本级政府一级考核目标实事来抓,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权、利,主动督促、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多部门、多渠道配合,做好综合配套

采取多部门配合、多渠道筹资、多项目覆盖的方式,做好项目建设综合配套,保证项目建设高标准、提高项目的综合效应。

同时,由相关单位和部门为项目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其中,公安部门做好爆破、运输协调工作,移民部门做好移民搬迁配套建设工作,教育部门做好中小学创业基地小伙房建设协调工作,国土部门做好用地审批协调工作,金融部门做好农民信贷协调工作,为项目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办示范、抓样板,做好点面结合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按照生态经济村和“多位一体”养殖小区建设标准,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村能源模式和特色农业,培育示范村支柱产业,提高示范村的整村带动效应,达到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效应.集中技术力量和经费投入,充分发挥示范区综合示范效应,促进项目的全面实施。

(四)采取“六制二化”,完善管理体系

采取项目补助实物制、项目公众监督制、项目后续管理制、施工人员许可准入制、资金管理监督制,物资采购招标制,档案和信息管理电子化、项目管理图斑化等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系,为项目建设打好基础。

(五)严把工程建设质量标准

重点推广贵州多能高效A、B型沼气池等池型,并严格执行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具体包括:

《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标准图集》(BG/T4750-2002)、《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标准》(GB/T4751-2002)、《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GB/T4752-2002)、《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GB/T7636-87)、《农村家用沼气发酵工艺规程》(GB/T9958-88)、《家用沼气灶》(GB/T3606-83)以及《贵阳市农村家用沼气池操作规程》,严格组织施工,统一建设标准,保证沼气池建设质量,保障农户的利益。

(六)统一采购沼气配件,保证配件质量关

(七)统一施工队伍管理,加强统一技术培训

根据《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农业部和劳动部沼气生产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标准,按照《贵阳市农村能源技术队伍培训管理办法》对施工人员实行统一培训,按照省、市重点推广的池型进行建池、维护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培训获证的施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实行施工人员许可证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统一规范地管理施工队伍,严把质量关.

(八)加强“三沼"综合利用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把安全使用沼气、沼气池的管理维护、科学养猪、综合利用等实用知识培训到农户,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实现能流物流的良性循环和转换,促进"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

并且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我市将沼气池的建设作为基地建设配套项目,无害化沼肥的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确保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九)加强后续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后续服务网点建设计划,完成网点布点与服务人员选定工作,组织好服务网点人员的上岗培训,及时为沼气户提供长期跟踪、维修、维护服务,保证沼气池长期产生效益,使农户长期得实惠.

(十)加强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继续与地方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合,依托于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在后续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联动体系,认真排查沼气池施工、建设过程中及农户使用、维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