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4229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docx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2

近年湖南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特点与答题技巧

岳阳市十四中学秦为胜

地理开放性试题是一类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题目类型,也是近两年湖南省地理高考新的价值取向,很好地体现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本文就地理开放性试题的概念、特点、命制方法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地理开放性试题的概念

地理开放性试题是与封闭性试题相对的、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地理试题形式。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地理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这种题型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地理新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中可以大力加以提倡。

二、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多种层次,从最低级的记忆与复现、再认,到高级的分析与综合,应用与评价,创造性思维等。

设计得好的地理开放性试题不仅能够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各种水平,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开放性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试题的开放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首先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同一现象。

其次,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具有开放性,不再单一地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做答,给考生留有多角度答题和思考的可能性,能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地理开放性试题是有条件的,条件隐含于试题材料或设问中,并不是越开放越发散越好,它有赖于命题者对开放程度的准确限制。

如2011年湖南高考文综地理37题第

(2)问:

37.(18分)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10分)

该题所述优势条件应从多个方面说明,且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通达度、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作答。

2.答案的不确定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自己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观点。

这样的设计给教师的评分或者评价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却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利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考查。

如2010年湖南高考文综地理37.(3)问:

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该题答案很具有开放性,你可以赞成,也可答不赞成。

赞成理由:

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

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3.问题背景的实践性

美国地理学家普雷斯顿·詹姆斯在讲到地理科学发展的前途时曾说:

“要使地理研究为年轻一代所吸引,一个强有力的方法就是在于清楚地表明它对于解决重要问题时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抽象的概念需要结合实际的应用,不掌握这一点,就会使地理工作陷入无轻重的境地。

”地理开放性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也是以后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

考查能力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价值,高考试题只有加强应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4.评价的灵活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评价方法比较灵活,不像封闭试题一样有非常严密的答案。

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回答得有道理就可以给分,可以采用SOLO分类评价法和PTA要素评价法等来进行评分。

三、地理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方法:

地理开放式试题以试题的开放性、答案的不确定性、问题背景的实践性和评价的灵活性为基本特征,按照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以后的高考中将会逐渐加大地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

但是这种地理开放性试题命制的经验还不足,方法体系还不够成熟,地理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方法和评价方法必将成为以后高考命题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在这里对地理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方法进行研究,权当引玉之砖。

1.从生产生活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挖掘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素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这种类型的开放性试题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但是在命制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试题命制人员关注生产和生活,并且能够将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地理问题。

例1:

去年6月,李晓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

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

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1)请你帮赵亮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赵亮的住房想得到最多的阳光,请你帮助他选择楼房的朝向和楼层。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的理解及应用的试题,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又具有开放性。

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2.利用假设情境设置开放性试题

假设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假设开始的。

利用假设的情境来设置地理开放性试题,是地理开放性试题命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但是运用这种方法命制地理开放性试题时需要把假设的情境跟学生的知识面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假设是学生的知识范围之内的,学生通过思考是可以解决的。

例2:

假如没有黄赤交角,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只要求写出一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例3:

绘制一个假想地区的略图,编绘这个地区不同历史时期(14—15世纪、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末)的三幅地图。

在地图上绘出河网、地形(等高线间距为100米)、主要城市和农村居民点、主要交通干线、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界限(土地利用类型)、政治和行政界线。

从地理事实现状和历史事实知识出发,简述这个地区发展的特点,说明在上述各历史时期内各种自然和经济事物分布的变化。

请不要忘记在地图框架内画出经纬网,并切记在评定你的答案时首先要考虑描述的逼真性(俄罗斯首届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这类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有益的,学生通过思考这种类型的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

3.利用实验、观测、考察等设置开放性试题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

在新版的各种高中地理教材中,也都有设有地理实验、地理观测和地理考察等活动类型或者试题。

特别是广东省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点省,在今年的高考中就出现了一道实验题。

这道实验题的出现,无疑给广大的中学地理教师很大的震惊,原来地理高考试题还可以这样出。

广东省高考试卷出题的专家也指出:

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出实验题这种开放性试题,是为了给2007年的高考做铺垫的,希望开放性试题的命制能够引起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视。

另外,在一些大型的国际地理竞赛中,这类开放性试题也是必考的内容。

 例4:

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例5: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简易的测量当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方案(要求具体写出测量的过程、步骤、使用的工具等)。

4.利用小制作设置开放性试题

这类地理开放性试题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条件和过程都是开放的,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地理实践能力。

例6:

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材料:

一个地球仪、透明胶、硬纸条。

要求:

(1)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近地面气流。

(2)只制作北半球的三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各用3~4个纸条组成环流圈模式。

例7:

利用计算机制作气压带、风带、水循环、洋流运动的动画。

地理小制作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在以后的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快乐。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来制作有关的地理模型、动画,是他们的一项基本技能。

三、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

 通过分析近年高考地理试卷发现,开放性地理试题所占分值越来越高,以湖南高考文综地理卷为例,2010年——2011年开放性试题的分值分别为6分、10分、但从考试情况看,开放性试题学生答不好,得分率也较低。

这样考生的能力缺陷暴露无遗,开放性试题的增多成了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

在平时练习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开放性试题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主要如下:

(1)审题不当出现偏题;

(2)知识不熟出现错答;(3)方法不当表达失误;(4)不能从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出现知识漏点。

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开放性试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开放性试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

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1、加强审题训练

随着考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考命题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

限制条件增多,已知条件隐晦,是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

考生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走马观花,很容易造成答题失误,甚至全军覆灭。

因此,在答题前,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最大限度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分析出试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

按题目要求作答,减少审题失分。

开放性试题中的关键词通常有三处:

一是条件词,二是中心词,三是某些关键的修饰词。

例如广东2002年高考地理卷第35题: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据此讨论下列问题:

(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

(2)若此角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范围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会怎样变化?

由于不少学生在前提条件中把这个关键词“此角度”理解成了黄赤交角,因而答出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反的错误答案。

2002年第34题第(

(1)小题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带下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些考生没有注意到中心词“气候”而把气候成因答成自然带成因。

又如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原因是由于地中海是一个陆间海,伸入大陆内部,扩大了暖湿西风气流的影响范围,而很多同学答成了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再如一F面一个问题:

鲁尔工业区二战后经济地位逐渐下滑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据此应采取哪些对策和结果许多学生把课本上的所有原因和所有对策都写上去了,而没有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内在原因”和“据此”来回答问题。

认真审题还包括认真审图。

因为图中包括甚至隐含了某些应该答出的重要的地理知识。

如有这样一幅图:

沿海地区、一条河流入海,仅边角有一条100米等高线,河流人海处有点A。

问A处建港口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结果很多同学没注意到边角等高线的暗示因而漏答“平坦的陆域地形条件有利于建码头”这一知识要点。

再如著名的有关《地球出汗了》地理漫画题中有这样一个小题:

该图体现了什么地理环境间题的一些学生看图过程中没有注意图名中的关键字“汗”。

因而未能切中知识要害:

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后续题皆错的遗憾。

2、重视表达训练

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如何将思维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也是学习的基本功之一,对于开放性试题理解了并不一定就能答得好。

思路正确但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全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表达失误就是指这种情况。

因表达造成的失误主要是用现象解释现象,用原理代替分析、用概括代替具体、用部分代替整体,用臆断代替规范等多种情况。

(一)用现象解释现象

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它与事物本质之间往往不能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的情况),而且作为事物的外在特征,它与另一事物的外在特征不可能构成本质上的因果关系,因而也就不能直接用一种现象去解释另一种现象了。

这就需要以“基本原理”为联结中项,将相互关联的现象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泊勺推理过程。

例如青藏高原上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有的学生将其回答为青藏高原地势高。

“地势高”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一定关联,题目要求分析出形成这种关联的内在原因,这就必须借助“基本原理”来实现;“地势高”意味着“空气稀薄”,而“空气稀薄”又意味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原理,“地势高”是现象,现象通过原理与另一现象发生关联。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二)用原理代替分析

原理是决定事物本质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它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利用原理分析具体问题时,必须讲清楚原理对问题的影响过程或途径,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将原理扩散开来。

例1:

读某河道示意图,小岛D因泥沙沉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有的学生答为:

左岸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会向右偏转。

“偏转作用”是基本原理,答案只将原理回答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河水向右偏转后为什入就会导致小岛与左岸相连这些没有在答案中没现出来,答案中左岸到底是哪一岸也没有明确地提出来。

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北岸或左岸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量大。

(三)用概括代替具体

具体是相对概括而言的。

所谓具体,就是要求答案与问题之间保持很好的对应性,使题目对于答案而言不具有“容他性”,即该答案只适用于该题目对其他题目不合适。

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不应止于说到,还要做到说尽、说细。

例如分析美国东北部商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1)资源和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通运输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3)农业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4)历史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将本题的答案回

答为

(1)煤铁资源丰富(

(2)水路运输发达((3)农业基础好(4)发展历史悠久。

分析一个具体工业区发展的条件,不能使用过于概括的语言,应该更加具体一些,要具体回答出“如何有利”。

例如,“水路运输方便”,它可以作为很多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作为“答案”它显然没有突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这一主题,因而是不具体的。

要具体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交通运输方面的有利条件,就是要具体到有哪些水路、如何方便等。

该题的正确答案为(

(1)五大湖西部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

(2)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海港(3)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是美国重要的乳畜产品产地,农副产品供应方使(4)是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四)用部分代替整体

很多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是由多种原因或多种因素形成的。

因此,在分析问题时,不能“点到为止”而要全面地分析各种原因和因素,做到“言无不尽”不能出现遗漏。

如分析原因时不仅有自然原因,还有人为原因,分析条件时不仅有有利条件,还要有不利条件,分析影响时,既要有正面影响,也有考虑负面影响等。

如下题城市人口密度比农村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同学将其回答为城市工业和商业发达。

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开发历史长短等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其中,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该说,“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本题的分析模型。

在分析时,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特征进行比较,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条件。

决定本题答案是否全面,取决于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即社会经济条件到底包括哪些方面?

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应该包括“社会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社会方面包括生活条件、文化、交通、教育、医疗等,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的多少等,答案只从经济方面进行了分析,因此是不全面的。

该题的参考答案应为①城市工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②城市交通方便,文化教育和医疗条件好。

(五)用臆断代替规范

地理开放性试题虽然答案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在答题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规范性、地理性语言,如地理名词、术语、概念等,这是答题是否好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如:

“河流水量的变化”应表达为“河川径流的变化”,“某居住地”该用“聚落”表达,“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最好用区位概括”等等许多开放性试题运用的是教材以外的知识和材料,表面看来出乎意料,而又实际却在情理之中,“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因此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反馈教材的相关信息,从而使答案尽可能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如2000年全国(广东)地理卷第37题“昆明附近产业转化构想”的内容,参考答案就是“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又如2003年全国文综卷36题第(

(2)小题要求描述10℃等温线走向,出现了“由下向上弯曲”、“由西南向北再向东,然后偏向东北”等种种错误回答,究其原因,一是对“走向”这一地理学术语理解不清,即描述走向要讲明是按什么方向延伸,而非分布特征、弯曲方向。

另一方面,有些考生平时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或者不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问题而造成。

思考过程固然重要,把思考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则更具有交流方面的意义。

因此,在学习时,不仅要学会思考,而且要学会表达。

3、须注意的某些答题技巧

回答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审题和表达。

为了使开放性试题得分更加保险,下列的几点技巧是必要的补充。

(1)少与多的技巧:

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

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自露马脚。

如下题:

台湾为什么多地震?

如果你不清楚台湾位于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模糊答法如下“台湾在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

千万不要答定“台湾位于印度洋与亚洲板块之间,……”。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

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该学生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总之,考生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审题、表达等造成的非水平性失分,才能在试卷上真正反映出白己的真实水平,使自己摆脱“腰缠万贯的穷光蛋”的尴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